•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前置組織對化學反應成就測驗表現之影響

一、 使用不同「前置組織」之受試者化學反應學習成就測驗「後測得分」

共變數分析

(一) 共變數分析基本假定 1. 常態分佈

以 Skew 和 Kurtosis 方式檢驗受試者母群體之常態分布情形,其數值均在正負 2 之間 (A 前置組織偏態統計量=-1.12,A 前置組織峰度統計量=.88;B 前置組織偏態統計量=

-1.57,B 前置組織峰度統計量=.46),因此將兩前置組織受試者母群體之化學反應學習 成就測驗「後測得分」視為常態分佈。

2.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

由 Levene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分析結果(F=1.84,P=.179>.05)可知兩前置組織受試者 之母群體在化學反應學習成就測驗「後測得分」的離散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3. 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由表 4-23 可知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分析結果(F=15.95,P=.000<.05),前置組 織與化學反應學習成就測驗「前測得分」間有交互作用。

表 4-23 「前置組織」對「化學反應學習成就測驗後測得分」影響之 ANCOVA 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Eta 平方

前測得分 11.98 1 11.98 1.51 .223 .02 前置組織 86.39 1 86.39 10.87 .001* .13 前測*前置

組織

126.76 1 126.76 15.95 .000* .17

誤差 603.90 76 7.95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Eta 平方 全體 31822.00 80

*P<.01 呈顯著差異

(二) 化學反應學習成就測驗「後測得分」共變數分析

由於前置組織與化學反應學習成就測驗「前測得分」有交互作用,因此前置組織對 化學反應學習成就測驗「後測得分」的影響必須以詹森-內曼(Johnson-Neyman)法來進行 分析。根據詹森-內曼法之計算結果,對前測得分低於 17.57 之受試者而言,B 前置組織 的教學效果顯著高於 A 前置組織;對前測得分高於 20.32 的受試者而言,A 前置組織的 教學效果顯著高於 B 前置組織;對前測得分介於 17.57 與 20.32 之間的受試者,兩種前 置組織的教學效果沒有顯著差異。

二、 不同「前置組織」之受試者「分項概念得分」共變數分析

為更進一步探討「前置組織」在不同概念向度的學習效果,以下的分析是將化學反 應學習成就測驗分為「化學反應基礎理論」、「原子與分子計量」、「化學式」、與「化學 反應方程式計量」等四個概念向度分別進行共變數分析。為避免犯 TypeⅠ error 的機率,

將共變數分析判斷顯著性的臨界值提高為.01,亦即 p 值小於.01 時才拒絕虛無假說。

(一) 不同「前置組織」受試者之「化學反應基礎理論」概念向度共變數分析 1. 共變數分析基本假定

(1) 常態分佈

以 Skew 和 Kurtosis 方式檢驗受試者母群體之常態分布情形,其數值均在正負 2 之間 (A 前置組織偏態統計量=-.15,A 前置組織峰度統計量=-.84;B 前置組織偏態統計量=

-1.03,B 前置組織峰度統計量=.83),因此將兩前置組織受試者母群體之「化學反應基

礎理論」概念向度「後測得分」視為常態分佈。

(2)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

由 Levene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分析結果(F=6.15,P=.015<.05)可知兩前置組織之受 試者母群體在化學反應學習成就測驗「後測得分」的離散程度不同質。經變數轉換(根 號 2/3)後使其變異數為同質(F=3.59,P=.062>.05)。

(3) 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由表 4-24 可知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分析結果(F=4.43,P=.039>.01),前置組 織與「化學反應基礎理論」概念向度「前測得分」間無交互作用。

表 4-24 「化學反應基礎理論」概念向度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統計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Eta 平方

前測得分 .71 1 .71 3.09 .083 .04 前置組織 .84 1 .84 3.64 .060 .05 前測*前置

組織

1.02 1 1.02 4.43 .039 .06

誤差 17.52 76 .23 全體 383.28 80

*P<.01 呈顯著差異

2. 「化學反應基礎理論」概念向度共變數分析

經過「化學反應基礎理論」概念向度「前測」之共變量(3.19)調整,進行 A 前置組 織受試者的「化學反應基礎理論」概念向度後測平均得分為 3.16;而 B 前置組織受試者 的「化學反應基礎理論」概念向度後測平均得分為 3.21。

共變數分析的結果如表 4-25 所示,顯示 A 前置組織與 B 前置組織教學組在「化學反 應基礎理論」概念向度「後測得分」上沒有顯著差異(F=.00,P=.99>.01)。

表 4-25 「前置組織」對「化學反應基礎理論」概念向度後測之影響的 ANCOVA 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Eta 平方

前測得分 2.22 1 2.22 2.70 .10 .03 組間

(前置組織)

.00 1 .00 .00 .99 .00

組內(誤差) 63.33 77 .82 全體 750.00 80

*P<.01 呈顯著差異

(二) 不同「前置組織」受試者之「原子與分子計量」概念向度共變數分析 1. 共變數分析基本假定

(1) 常態分佈

以 Skew 和 Kurtosis 方式檢驗母群體受試者其常態分布情形,其數值(A 前置組織偏 態統計量=-.46,A 前置組織峰度統計量=-.75;B 前置組織偏態統計量=-.21,B 前置組 織峰度統計量=-.41)均在正負 2 之間,因此將兩前置組織之「原子與分子計量」概念向 度「後測得分」視為常態分佈。

(2)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

由 Levene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分析結果(F=6.64,P=.012<.05)可知兩前置組織受試 者之母群體在「原子與分子計量」概念「後測得分」離散程度不同質,經變數轉換(根 號 1.85)後使其變異數離散程度同質(F=3.89,P=.052>.05)。

(3) 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由表 4-26 可知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分析結果(F=9.63,P=.003<.01),前置組 織與「原子與分子計量」概念向度「前測得分」間有交互作用。

表 4-26 「前置組織」對「原子與分子計量」概念向度「後測得分」影響之 ANCOVA 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Eta 平方

前測得分 428.74 1 428.74 1.24 .269 .02 前置組織 1413.97 1 1413.97 4.08 .047 .05 前測*前置

組織

3336.04 1 3336.04 9.63 .003* .11

誤差 26321.36 76 346.33 全體 293036.98 80

*P<.01 呈顯著差異

2. 「原子與分子計量」概念向度「後測得分」共變數分析

由於前置組織與「原子與分子計量」概念向度「前測得分」有交互作用,因此前置 組織對「原子與分子計量」概念向度得分的影響必須以詹森-內曼(Johnson-Neyman)法來 進行分析。根據詹森-內曼法之計算結果,對前測得分低於 2.76 之受試者而言,B 前置 組織的教學效果顯著高於 A 前置組織;對前測得分高於 7.32 的受試者而言,A 前置組織 的教學效果顯著高於 B 前置組織;對前測得分介於 2.76 與 7.32 之間的受試者,兩種前 置組織的教學效果沒有顯著差異。

(三) 不同「前置組織」受試者之「化學式」概念向度共變數分析 1. 共變數分析基本假定

(1) 常態分佈

以 Skew 和 Kurtosis 方式檢驗受試者母群體其常態分布情形,其數值均在正負 2 之間 (A 前置組織偏態統計量=-.15,A 前置組織峰度統計量=.31;B 前置組織偏態統計量

=.57,B 前置組織峰度統計量=.67),因此將兩前置組織受試者母群之「化學式」概念

向度得分視為常態分佈。

(2)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

由 Levene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分析結果(F=.19,P=.667>.05)可知兩前置組織之受試 者母群體在「化學式」概念向度「後測得分」的離散程度不同質。

(3) 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由表 4-27 可知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分析結果(F=4.52,P=.037>.01),前置組 織與「化學式」概念向度前測得分間無交互作用。

表 4-27 「化學式」概念向度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統計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Eta 平方

前測得分 .10 1 .10 .09 .766 .00 前置組織 5.03 1 5.03 4.54 .036 .06 前測*前置

組織

5.02 1 5.02 4.52 .037 .06

誤差 84.33 76 1.11 全體 1105.00 80

*P<.01 呈顯著差異

2. 「化學式」概念向度共變數分析

經過「化學式」概念向度「前測得分」共變量(2.75)的調整,使用 A 前置組織受試 者的「化學式」概念向度後測平均得分為 3.61;而使用 B 前置組織受試者的「化學式」

概念向度後測平均得分為 3.52。

共變數分析的結果如下表 4-28 所示,顯示 A 前置組織與 B 前置組織教學組在「化 學式」概念向度「後測得分」上沒有顯著差異(F=.13,P=.72>.01)。

表 4-28 「前置組織」對「化學式」概念向度「後測得分」之影響的 ANCOVA 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Eta 平方

前測得分 .21 1 .21 .18 .67 .002

組間 (前置組織)

.15 1 .15 .13 .72 .002

組內(誤差) 89.35 77 1.16 全體 1105.00 80

*P<.01 呈顯著差異

(四) 不同「前置組織」受試者之「化學反應方程式計量」概念向度共變數分析 1. 共變數分析基本假定

(1) 常態分佈

以 Skew 和 Kurtosis 方式檢驗受試者母群體其常態分布情形,其數值均在正負 2 之間(A 前置組織偏態統計量=-.44,A 前置組織峰度統計量=.82;B 前置組織偏態統計 量=-.31,B 前置組織峰度統計量=.47),因此將兩前置組織受試者母群之「化學反應方 程式計量」概念向度得分視為常態分佈。

(2)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

由 Levene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分析結果(F=.96,P=.330>.05)可知兩前置組織受試者 之母群體在「化學反應方程式計量」概念向度「後測得分」的離散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3) 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由表 4-29 可知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分析結果(F=4.66,P=.034>.01),前置組 織與「化學反應方程式計量」概念向度前測得分間無交互作用。

表 4-29 「化學反應方程式計量」概念向度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統計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Eta 平方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Eta 平方 前測得分 .68 1 .68 .34 .560 .00 前置組織 1.92 1 1.92 .98 .326 .01 前測*前置

組織

9.19 1 9.19 4.66 .034 .06

誤差 149.85 76 1.97 全體 2266.00 80

*P<.01 呈顯著差異

2. 「化學反應方程式計量」概念向度共變數分析

經過「化學反應方程式計量」概念向度「前測得分」共變量(4.39)的調整,使用 A 前置組織受試者的「化學式」概念向度後測平均得分為 4.50;而使用 B 前置組織受試者 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計量」概念向度後測平均得分為 5.64。

共變數分析的結果如下表 4-30 所示,顯示使用 A 前置組織之受試者表現優於 B 前 置組織之受試者表現(F=12.63,P=.001<.01)。

表 4-30 「前置組織」對「化學反應方程式計量」概念向度後測之影響的 ANCOVA 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Eta 平方

前測得分 .10 1 .10 .05 .83 .001

組間 (前置組織)

26.10 1 26.10 12.63 .001* .14

組內(誤差) 159.04 77 2.07 全體 2266.00 80

*P<.01 呈顯著差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