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印软件外包比较分析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 34.2%。而我国虽然软件外包起 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凭借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等优势,必将在软件外包领域和印 度一争高下。

以下通过对六种要素的分析比较,可以综合全面地反映出我国和印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 间发展软件外包各方面条件的状态,我国的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应协作配合,充分利用我国 的优势,并从印度取长补短,使我国软件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形成竞争优势,进而发展为 国家竞争优势。

1. 生产要素状况对比

(1)人力资源。

人才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是一个产业竞争力的源泉。软件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

人力资源无疑是成功的一大关键要素。

虽然这些年我国高等院校都在进行扩大招生,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 的建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不断增加,软件人才供给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与高速 增长的软件人才需求相比,缺口还是得不到弥补。

印度的软件公司雇员总数仅次于美国。而每年印度软件工程师新毕业的人数达 29 万人,

而中国软件工程师毕业人数 6 万人左右,印度是中国的五倍。印度具有全球最大的英语 IT 技 术人才库。

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状况关键在于结构不合理,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形态。

严重缺乏软件高端人才,包括系统分析师、项目管理、外包项目接单、软件测试等人才,例如,

中国软件工程师的数量仅为印度的六分之一;软件低端人才,即所谓软件蓝领,如软件编码工 人也较为短缺。人才结构失衡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计算机教育快速发展的十年间,全国计算机专业规模迅速扩大,先后有 360 余所本科 院校增设了计算机本科专业,使得设置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院校达到 500 余所,占全国 670 余所 本科院校的 75%,并使计算机专业在单个专业的设点数和单个专业的在校生总人数方面都位 居全国本科专业之首。但是研究生以上高学历毕业生人数很少,加重了高端软件人才供给的不 足,形成人才结构失衡。

印度软件人才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人才结构很合理,是典型的“金字塔”形,有力地推 动了印度软件外包业的发展。目前美国硅谷有 35%的员工是印度人,IBM 有 28%的员工是印 度人,Intel 公司有 17%的科学家是印度人。很多印度人在这些世界顶级的 IT 公司里位居高职,

例如,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创建者之一的 Vinod Khosla,惠普的总经理 Rajiv Gupta。印度曾被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誉为“有着无穷无尽软件脑力储备的国家”,

可以说印度高端软件人才资源是我国望尘莫及的。

我国和印度软件人才结构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两国人力资源培养模式的不同。我国软件 人才培训体系主要由“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软件学院、职业技术学校以及“非学历教 育”的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社会团体和软件研发企业构成。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多层 次的软件人才培训体系,但软件人才的供应渠道仍比较单一,人才供给过于依赖高校等正规教 育机构。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软件从业人员中,3/5 以上是来自全国各高校或科研院所的软件相 关专业毕业生,来自职业技术学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软件从业人员尚不足总数的 2/5,人 才培训体系总体结构不尽合理。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软件从业人员普 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技能差、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高校及科研机构培养的软件人才以 本科学历为主,处于软件人才的中间层次。这样的人才做系统分析师及项目经理管理等工作 还不能胜任,做一般的程序员又是一种浪费。这一学历结构失衡问题直接造成了“橄榄型”

软件人才结构问题。

我国的知识结构滞后于市场需求。我国高校软件人才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调整速度落后于 软件产业发展速度的问题。培训教材更新过慢、知识更新不够,教材平均 5 年才更新一次,大 大落后于国际软件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

在多数培训机构包括高等院校的人才培训过程中,对让学生掌握、熟悉一些软件方面的 国际标准普遍缺乏重视,导致培训出的从业者无法在短期内学以致用。在当前软件人才需求量 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每年从高校及各类培训机构毕业的十几万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却由于知

识结构滞后于市场需求找不到工作。

印度实行的是全民学软件的策略,已经形成了印度理工学院居于最顶端、各大学居中间、

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居于低层的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除了共计 1832 所的正规大学培养软件专业人才外,印度还通过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体系 培训大批所谓“软件蓝领”,从事底层的基础编程工作。这类基础编程工作简单、枯燥,但是 要求严格、规范,对于从事软件外包业务来说尤为重要。

相比中国软件培训,印度软件人才培养体制显得更加实用。印度软件教育的突出特色是 与产业互动非常密切,重视应用培训,学校课程的设置围绕软件企业的需求,学生与新技术的 发展不脱节,学习的课程有很多是软件业实际研发经验丰富的“业界老师”所开,教的是各公 司的擅长领域,同时带来最新的技术发展动向。这种注重专业技能与通用能力的兼顾,注重实 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积累,使得印度的软 件毕业生一出学校就已经具备了较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中印两国在承接软件外包业务上都具有相当的成本优势。欧美企业将软件业务外包至中 国或印度,大致可节省 40%~60%的成本。

但是印度软件外包的十年繁荣也带来了软件人员工资每年 10%~15%的上涨,目前 2~3 年工作年限的中国软件人员比印度员工的工资低 40%左右。已有发包企业认为印度外包业务 的成本已经变得太高。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的供应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可以保持充裕的,因此可以 预计中国的软件外包人力成本优势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2)地理位置和语言文化。

因为国家地理位置不同,时差或多或少会影响接包商和发包企业的沟通关系。处于东半 球的印度与西半球的软件大国美国两地时差为 13 小时,美印两国在时差上正好“两班倒”。美 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在下午下班时把他们的问题发到恰好是在早晨的印度,在他们晚上休息 时,印度软件工程师就可以处理交办的任务,在他们开始第二天的工作时,就可收到印度企业 已经处理完毕的业务流程结果。这种两地工程人员轮班作业的方式,巧妙地构成 24 小时昼夜 不间断的工作网,如此周而复始,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使印度软件公司在美国深受欢迎。

印度在对美软件外包上有时差优势,就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中国同样具备。我国与美 国几乎是“黑白颠倒”,与欧洲时差也在 7 个小时左右,这也有利于项目 24 小时运作。另外中 国与日本、韩国相邻,空间距离短,交通便利,时区差异小,国际航班往来频繁。例如,中国 大连与日本 7 个城市通航,每周飞往日本的航班达 50 次之多。这些与日、韩两大亚洲经济强 国的地理优势是印度所没有的。

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至今仍是印度官方语言,印度人的英语水平较其他非英语 国家可谓高出一筹。这使得印度软件外包从业人员可通过英语和美国人、欧洲人进行顺利地沟 通与交流。与此同时,由于软件工程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与世界各地的顾客沟通,根据对方的 意见编写软件程序、网络解决方案、电信软件或对程序进行修改,然后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客户。

因此,能够用英语思考的印度信息专业人员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客户更容易沟通,他们也 更容易理解欧美公司需要的整体解决方案,这就成为他们在欧美市场上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中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的英文水平明显不如印度,只有少数人能够流利地讲英语。在开 展外包业务时,国内软件公司很难派出技术、语言都过硬的程序员。这导致我国软件产业在对 外交流、获取信息、英文软件开发等方面处于劣势。相反,由于汉文化对东亚国家的影响,以 及中国在日语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大连、烟台等地有充足的会讲日语、韩语的软件人才,

使得中国在日本、韩国这些地区的软件外包市场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加上文化传统、地理位置 等方面的因素,日、韩企业更希望与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商合作。可以说此要素是中国相对于任 何其他竞争国家(如印度、菲律宾、俄罗斯、捷克、越南等)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完全属于专业性生产要素范畴。

2. 需求状况

印度软件业是出口导向型的软件产业,它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国外,印度国内市场销售额 较小。同时由于印度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企业对软件服务的需求较少,印度本土的软件

印度软件业是出口导向型的软件产业,它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国外,印度国内市场销售额 较小。同时由于印度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企业对软件服务的需求较少,印度本土的软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