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软件外包质量管理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软件外包质量管理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Copied!
4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1 章 软件外包综述

1.1 软件外包的基本概念

“外包”(Outsourcing)这个概念是由加里·哈梅尔(Gary Hamel)和 C.K.普拉哈尔德 (C.K.Praharad)于 1990 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的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中首 次提出的。外包就是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节交给其他企业来做,企业本身则专注于最核心竞 争力的那部分业务,规模经济对许多产品的生产不再是有利条件,产品的质量、柔性、敏捷性 以及满足顾客不同需求的能力才更有价值。简单说,外包的核心理念是“做你做得最好的,其 余的让别人去做”。 现在,外包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 来,外包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跨国公司将现代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 分解成更小单位,通过互联网在全球重新配置,继制造业之后,全球出现了以现代服务业、高 端制造业和研发环节转移为特征的世界经济新一轮产业转移趋势,服务外包应运而生。 1.1.1 服务外包的内涵 1. 外包的分类 按地域可分为域内外包和离岸外包;按发包方式,可分为项目外包和职能外包;按业务 领域可分为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其中制造外包也称为“蓝领外包”,如我国近年来承接国外 转移的制造业;服务外包也称为“白领外包”。 2. 关于服务外包 相对于制造外包,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 念,却日渐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大潮中重要的推动因素。在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 加快服务外包的发展对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腾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外包并非完全发生于服务行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所需要的服务流 程更倾向于对外发包。 3. 服务外包的概念 服务外包一般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 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简单地说,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 包给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经济活动。 查尔斯·盖伊和詹姆斯·艾辛格在《企业外包模式》一书中将服务外包定义为:仔细选 择、雇佣专业的外部服务供应商,促进企业组织再定义、再聚焦,并在必要时,根据服务供应 商的专业积累,创新扩大服务层面。 如果管理有方,就深层的策略面而言,组织可从与服务供应商的合作中获益,并促使企 业更专注于其所擅长和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

(2)

4. 发包方与接包方 服务外包牵涉两个市场主体,即发包方和接包方。发包方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政府和 社团组织等。接包方则大多是专业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企业更多地把自己的非核心业务或成本劣势发包给发展中国家的 企业,这就产生了离岸外包(或称国际外包)。 一般服务外包是以合同为基础的形式进行。发包方与接包方通过洽谈,双方签订外包合 同,接包方按照合同规定提供相应服务,完成合同。 5. 服务外包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主要将服务外包按业务领域分为三大类,即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ITO)、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ing Outsourcing,BPO)和知 识流程外包(Knowledge Processing Outsourcing,KPO)。ITO 强调技术领域的外包,主要包括 IT 软件开发、硬件维护、基础技术平台整合等。BPO 强调业务流程管理,重点解决业务流程 和运营效益问题,如业务流程分拆后的数据信息采集、集成、分析委托外包服务,人力资源管 理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KPO 更注重高端研发活动外包,主要涉及远程医疗服务、医药 研发等。相对于传统的 ITO 来讲,BPO 是今后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方向。 (1)信息技术外包。 外包经历了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过程。在制造外包之后,信息技术外包逐步萌芽。 自从柯达公司于 1989 年将其信息技术的主要业务外包给 IBM 以来,信息技术外包产业得到了 蓬勃发展。 1990 年,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创始人罗斯·佩罗先生与潜在客户会谈时也提出了 信息技术外包的概念:“你熟知家具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我擅长信息技术管理。双方可签订 一个最短 2 至 10 年的协议,我卖给你所需的信息技术,你按月为我提供的服务付费”。 根据计算机服务协会(CSA)1993 年的定义,ITO 是委托第三方根据包括服务协议在内 的合同,长期管理、负责提供 IT 服务。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 IT 专业化资源,降低 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 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外包是指企业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向企业提供部 分或全部的信息功能。常见的信息技术外包涉及信息技术设备的引进和维护、通信网络的管理、 数据中心的运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备份和灾难恢复、信息技术培训等。 通常企业信息技术外包包括三个连续的过程: 1)外包的决策过程:即考虑是否外包,外包什么?是选择性外包还是整体性外包? 2)外包商的选择过程:即考虑是选择国内的外包商还是选择国外的外包商,是选择一个 外包商还是选择多个外包商?选择外包商的依据是什么? 3)外包商的管理过程:是签订一个长期的外包协议还是签订一个短期的外包协议?外 包过程中的风险如何防范?如何对外包商进行监控?原先承担这些外包业务的企业内部人 员如何处理?企业各部门如何与外包商协调工作界面及接口?如何对外包商进行评价和适 当的激励? 外包部分或全部 IT 职能的做法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提高运营效率。与其让一位(或几位)员工专门负责某项工作,不如请一个服务外包 商来负责。这能将员工解放出来,使其有时间完成与核心业务更为直接相关的任务,从而有助 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收入。

(3)

2)改进客户满意度。通过提高效率,也有助于改进客户满意度。 3)降低成本。服务外包商可以使用自己的硬件来为企业提供服务。因此,就能将资金运 用在市场营销、雇佣更多员工等方面,而不是购买硬件。 4)更方便进行预算。服务外包商一般每月收取固定费用,使预算更方便、更明确,能够 受益于高新技术。服务外包能使企业获得和使用最新技术,但不必在企业内部拥有掌握这些技 术的员工。 5)提高灵活性。外包出去后能根据需要,快速增减网络资源。 6)提高业务连续性。外包服务通常能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来启用和禁用功能,能够获 得更出色的威胁防御能力,并能更快速地从意外事件中恢复。 这样,一方面,对于外包信息技术的企业来说有以下好处: 1)资源在商业战略和企业部门中被重新分配,非 IT 业务的投资得到加强,有利于强化企 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市场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 2)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不足的企业获取最好最新的技术,与技术退化有关的难题得到解决。 3)由于是信息技术厂商提供专业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的效率会得到较大提高,服务的 成本也会得到一定的节约。 另一方面,对提供外包业务的信息技术企业来说有以下好处: 1)形成外包业务产业,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厂商形成分行业的解决方案,有利于专业信 息技术厂商的成长。 2)由于规模化经营,能够持续降低信息技术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3)外包业务的集中,有利于知识和软件在不同企业间的重用,有利于信息技术人员的快 速成长。 当然,我们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外包也面临着众多风险,例如,失控、质量无法保证、 预算超支的风险等,所以必须对外包的风险进行分析,假如这些风险大到令人难以承受的程度 或无法加以管理,则应避免进行外包。如风险不太大或能够加以管理,则应考虑外包。 (2)业务流程外包。 随着早期服务外包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谱及,业务流程外包不断发展、成长并成为潮流。 业务流程外包是指一个或多个 IT 密集型业务流程委托给一家外部提供商,让其管理和控 制选定的流程。以上这些业务是基于已详细定义好和可测量的方法来执行的。 国际著名研究咨询机构 Gartner 将 BPO 分成四种模式,即供应链管理,业务运作,商业 行政管理,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 (3)知识流程外包。 知识流程外包是围绕对业务诀窍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业务,是指把通过广泛利用全球数 据库以及监管机构等信息资源获取的信息,经过即时、综合的分析研究,最终将报告呈现给客 户,作为决策的借鉴。KPO 的流程可以简单归纳为:获取数据——进行研究、加工——销售 给咨询公司、研究公司或终端客户。 1.1.2 软件外包的内涵 1. 软件外包的发展史 自从计算机在 20 世纪 50 年代进入商业应用领域以来,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外包(包括 软件外包)就一直存在。

(4)

1963 年,Frtio-Lya 和 Bluecross 公司将自己的数据处理服务外包给了 EDS。从那时起,软 件编码、大型计算机操作、分时服务以及软件产品开发等外包活动日渐增多。 20 世纪 90 年代初,柯达和 IBM、DEC 等公司签订了价值 2.5 亿美元的 IT 外包合同(包 括软件外包)。这一史无前例的外包合约在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大公司纷纷效仿,IT 外 包(包括软件外包)在全球,特别是在欧美得到了广泛的采纳。与此同时,各大系统解决方案 提供商也针对这种需求争相提供外包服务,如 EDS、HP、IBM、Unisys 等,其中 IBM 在 1998 年底就已经拥有 139 个全球外包服务中心。 根据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 Gartner 的报告,2012 年全球 IT 外包支出已达到 2,517 亿 美元。 2. 软件外包与 IT 外包辨析 一般来说,软件外包是信息技术外包的主要形式。 软件技术是 IT 技术的组成部分,但由于 IT 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分工也非常复杂,从 业公司的性质多样,软件业和 IT 业的分界很难分清。有人认为,广义的软件业涵盖了 IT 产 业中除硬件制造以外的所有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义的软件外包就等同于 IT 外包。 实际上,目前全球业界尚未明确界定 IT 外包与软件外包的联系和区别。 3. 软件外包的定义 软件外包(Software Outsourcing)是指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 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也就是说, 软件外包就是某些软件公司将它们的一些非核心的软件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 本相对较低的公司开发,以达到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目的。 软件外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降低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众所周知,软件开发 的成本中 75%左右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将有效地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 软件外包的大幅度增长为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印度和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软件外包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软件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软件外包主要包括企业应 用软件设计与开发、系统集成、测试与维护以及应用系统的数据服务等。 4. 发包方、接包方与分包方 发包方:有开发需求并将软件项目外包的一方。 接包方:承接软件开发任务方。 分包方:作为发包和接包的中介存在,可直接将获得的包转给接包方或者将一个“大包” 分解成若干“小包”后再转给接包方。 5. 软件外包的分类 软件外包按业务内容分可分为三种:人力资源外包、软件开发和集成外包、业务过程外 包。人力资源外包就是软件外包商利用自己的软件技术人员,根据最终用户的实际需要,为客 户提供现场或者离岸的软件开发服务。软件开发和集成外包是为国外大型 IT 厂商提供本土化 项目的后续实施和维护,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边缘开发业务提供外包服务,为全球专业软件 出版商提供软件制作和版权交易服务。业务过程外包是通过将客户的部分或全部管理及运营流 程转移到服务商,从而提高企业的流程自动化的能力。服务形式有呼叫中心、数据处理、后台 办公操作、统计服务以及软件的支持服务等。 软件外包按项目难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低端的外包加工。承包商不参与需求 分析与系统设计,仅负责整个系统某些子模块的编程,或将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

(5)

第二层,中端的外包加工。承包商不参与需求分析,参与系统设计活动,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 设计。第三层,高端的外包加工。承包方参与客户整个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 统设计、软件编码过程,其重要的特点是参与客户的需求分析过程,包括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

软件外包按接包方相对于发包方的地理位置可分为在岸外包、近岸外包和离岸外包。在 岸外包(On Shore outsourcing):承包商和客户位于同一个国家或地区,便于现场服务,是传 统的软件外包服务模式。近岸外包(Near Shore outsourcing):承包商和客户地理位置较近,往 往是邻近国家。例如,美国很多公司把工作外包给加拿大或墨西哥。近岸国家很可能会讲同样 的语言、在文化方面比较类似,更易沟通。地理位置相近,旅程费用低,并且通常提供了某种 程度的成本优势。离岸外包(Off Shore outsourcing):承包商和客户地理位置较远,主要目的 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人力成本优势。如印度、爱尔兰、中国都是目前离岸外包的热点国家。 本土软件外包是传统的软件外包服务模式,但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离岸软件外 包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此处的软件服务外包主要指离岸软件 外包,即国际软件外包。 6. 软件外包的一般流程 软件外包活动和其他外包活动一样具有自身完整的业务流程,发包方每次启动新的外包 活动都需要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1)目标设计。预先设定外包目的、范围和形式。 (2)分析与调整。分析企业在管理、组织、系统上的能力,对企业在能力上的不适应进 行调整,此外,还要进行财务分析和风险分析。 (3)选择供应服务商。发出计划征询书、招标、选择合适的服务商。 (4)谈判及合同设计。讨论风险防范、管理和控制机制设计、战略性设计、服务指标、 定价,然后将讨论结果反映到合同的设计中。 (5)实施。信息技术活动由内部转向外部服务商。 (6)运作。管理与服务商的关系,谈判和实施在外包关系中需要保持或改变的内容。 (7)收尾。在合同的末期与新(旧)服务商商讨,继续外包或者更换服务商,或者将外 包的活动重新收回内部完成。 7. 外包目标的设计 企业的外包目标设计影响着整个外包活动的流程,在每一个阶段中的外包活动都离不开 外包目标的指导。企业软件外包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决定着外包活动的效率和效益,甚至决定着 外包的成败。 外包目标的设计从来就不是独立运作的过程,企业的外包目标在整个外包流程中都面临 着不断地调整与修改,但是这种调整与修改并非是没有成本的。企业在目标上的变化不仅改变 了后续阶段中的组织行为,还会改变以往发生阶段的实际效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1.1.3 软件外包的理论解释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于外包理论的探讨多层次全方位地展开,学者们试图通过运用传统 的经济学理论或是新的研究来揭示服务外包的深层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分析和探讨:从国际分工的角度,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 赋理论;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如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认为产业内分工贸易的利益来自规模经 济;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如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Vining 等人用资产专用性的概念对外包进行

(6)

分析、威廉姆斯以及坎德兰逊和张五常等人关于市场与科层之间关系的理论;从企业管理的角 度,如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论、供应链及价值链理论。各种理论的关注点不同,展开研究的方向 也不同。软件外包作为外包的一种形式,它产生的理论基础自然是与外包理论基础相同的。 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的交易费用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它们的假设条件是专业化的组织可 以通过规模效益提供更有效的产品和服务,这两种理论更能够解释外包管理和合同的特性。它 们更多的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外包问题,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结构和战略因素对组织的影 响,尤其忽略了正在进行的一些优先合作关系对外包决策的影响,没有对组织间重复进行的交 易情况进行考虑。 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和价值链管理理论分析框架是对交易费用理论分析框 架的有益补充。 1. 经济学理论基础 外包的理论核心符合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 人们的消费需求的理论。经常学理论基础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交易费用理论。 经济活动的交易过程总是有成本的。任何一种交易行为方式的出现,都可以在节约交易 成本这个意义上进行探讨。跨国公司的业务外包是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所以可以运用交易成 本理论进行分析。 企业存在是因为市场运行成本的存在。罗纳德·科斯(Rnoald Coaes)在他 1937 年的论 著《企业的性质》中指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取代。首先,市场的运行要花费成 本,通过成立一个组织,允许某一权力(企业主)指导资源的配置,可以节省某些成本。因为 企业主能够以比他所取代的市场交易更低的价格获得生产要素,所以他能以较低的成本行使自 己的职能,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就应该回到公开市场上去。其次,政府或拥有管制权力的 其他机构常常对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进行的相同交易区别对待。主要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 科斯得出了关于企业为什么存在的结论:企业的出现是由于市场运行成本的存在。 交易费用增大。此后,威廉姆斯在其两部专著《市场与等级结构》(1975)和《资本主义 的经济组织》(1985)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交易费用,分析了交易费用产生和增大的原因,证 明了成本费用增大是市场经济的属性,从而确立了交易成本的地位,也从理论上进一步说明了 市场协调机制失灵的可能性以及企业存在的根源。 交易费用与外包。从交易费用经济学考虑外包的理论依据可以看出,随着规模的扩大, 企业的效率会下降,即组织更多的交易,成本增量将上升。市场交易一旦变得经济,则以一种 使再组织一项交易的成本在每个企业中都相等的方式把生产分开是有利的。 同时,考虑到现实社会的多变性,通过价格机制进行交易的成本将相差很大,在企业内 组织这些交易的成本同样如此。因此,除了收益递减问题以外,在企业内组织这些交易的成本 有可能超过公开市场上进行这些交易的成本或与其他企业进行这项交易的成本,这时外包战略 就成为企业避免这些隐藏成本的首选方案。 (2)规模经济理论。 依据克鲁格曼提出的新贸易理论,产业内分工贸易的主要源泉是规模经济。 经济学中规模经济是指由一个厂家生产多种产品而对生产要素的共同使用所产生的成本 节约,即企业在一定规模内增加产量,生产效率能相应地提高,其产品的平均成本可以不断降 低,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对于多个企业而言,是指一家厂商提供具有共同投入品的各

(7)

种产品要比各个厂商分别提供要节约成本。 有效规模与外包。假设不同生产工序所存在的规模经济不相同,即它们所对应的有效规 模数量存在显著的差别,那么个别关键生产工序的有效规模就可能约束整个生产系统规模经济 的发挥,使其他有效规模较大的工序不能充分获取规模经济利益。外包可以把对应不同有效规 模的工序分离出来,安排到不同的空间场合进行生产,从而达到节省平均成本和提升资源配置 效率的目标。 工序与规模经济分析。不同工序规模经济存在差异。如果能够进行工序分工,把有的工 序外包出去,这部分成本就成了潜在的成本节省的利益来源。 外包扩大企业边界。企业通过业务外包,在物理上缩小了企业的规模,但通过与合作伙 伴建立合作关系,又在逻辑上扩大了企业的边界,在整个价值系统上实现规模经济。一般来说, 企业将研究开发、生产和营销等环节外包给其他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公司,可以降低成本, 从而实现技术上的规模经济。 外包效益。实行外包可以促进专业化分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企业通过资源外包可以 促进分工的深化,外包企业与承包商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行专业化协作,在专业化操作过程中 “经验效益”更为显著,从而有助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并且发包方与接包方内部资产的专用 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更有可能采用技术先进的专用设备或大型设备,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不 断提高。也就是说,通过外包,可以使单个企业在局部获取专业化的优势,在整体上得到最大 的规模优势,即实现专业经济与一体化经济的统一,同时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增加规模 产出,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企业通过外包,使资源运筹的外延从企业内部扩大到外部,从而可 在发包企业和接包企业共同组成的系统内有效地组织和利用经营资源。 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可进一步节约某些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各种生产 储备费用,最大幅度的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从总体上提高企业的规模产出效率。 2. 管理学理论基础 (1)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开始逐渐转移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领 域,因为从长远考察,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自身 的能力。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 因而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 1990 年 Prahalad 和 Hamel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标 志着核心能力理论的正式提出。其后,西方企业理论界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展开了诸多理 论研究。从大量的研究成果来看,所谓核心能力,或者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 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展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一般以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 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使企业保持持续竞 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体系。 外包可以使企业将资源集中使用。从本质上来说,外包是一种内部驱动的资源优化配置 过程,通过将与企业竞争优势无关的业务外包出去,可以使企业将资源集中于核心能力的培养。 由于一个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用是每个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 通过把投资和精力集中在企业做得最好的活动上,可以使企业的内部资源盈利率达到最大化, 并且形成领先一步的核心能力,为那些在企业所在利益领域里寻求扩张的竞争者设置一道不可 逾越的障碍,从而扩大和保护企业的市场份额。

(8)

戴尔和耐克外包案例。戴尔能称雄 PC 产业是凭借着它的三个戴尔金律:压缩库存、倾听 顾客意见和直接销售。戴尔公司把大部分的生产和客户服务部分外包,这样它就可以专注于利 用它的配送渠道来创造价值。耐克专注于鞋的设计和市场营销方面,它把几乎所有的生产部分 都进行了外包。 通过外包那些企业自身缺少资源或能力的部分,企业可以专注于能创造价值的、提高核 心竞争力的业务。通过外包,还可以充分利用外部承包商的投资、革新和研究等专业能力,降 低风险、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投资额,并对顾客需求做出更快速的反应,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 的核心能力。 (2)供应链管理理论和价值链管理理论。 什么是供应链?Fred A.Kuglin 在其《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一书中,把供应链管 理定义为:制造商与它的供应商、分销商、用户以及整个外延企业中的所有环节协同合作,为 顾客所希望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市场提供一个共同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一个多企业的组织,最大 限度地利用共享资源(人员、流程、技术和性能评测)来取得协作经营,其结果是高质量、低 成本、迅速投放市场并获得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管理强调核心企业与最杰出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委托这些企业完成一部分 业务工作,自己则集中各种资源,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做好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比竞 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项业务,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本企业的竞争能力,而且使供应链上的其 他企业都能受益。 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 某一专门业务、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为了保持企业最 核心的竞争优势,外包成为许多企业的首选。 价值链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 1985 年提出著名的价值链理论。波特认 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 以价值链表示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 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辅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 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公司范围的职能以相互支持。 价值链与外包。极少有企业拥有在所有主要和辅助业务中实现竞争优势所要求的资源和 能力,比如技术。企业要想使这个价值系统的价值或利润最大化,理所当然采取的策略就是进 行外包。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使本企业更专注于自己的 核心竞争能力,可以把那些影响整个价值体系中价值增值的环节拿出来,交由外部效率更高、 成本更低或质量更好的擅长此类业务的企业来完成,与其他企业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为满足 顾客需求共同努力。 外包是市场竞争中自然而然的选择。其实,供应链管理模式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相比, 其基本思想如出一辙。他们都强调企业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不可能拥有全部的优势和资源, 只有相互优劣互补,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 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并增强企业的灵活应变和适应能力。因此外包也成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 中自然而然的选择。 1.1.4 软件外包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软件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它具有高度标准化、通用化的特征,是高度全

(9)

球化的产业。以网络和通信设施为基础,这一产业已经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上下游无缝对接。 软件产业的这些特性使得软件业适合开展外包业务。对国际软件业务外包(GSO)的承包商而 言,承接外包业务意味着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对软件外包的发包商而言,外包也具有巨大 的吸引力。 软件外包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一是企业利益驱动是软件外包发展首 要动因;二是外部条件支持是软件外包发展的基础;三是国家政策的支持进一步促进了离岸软 件外包的发展。 1. 企业利益驱动是软件外包发展首要动因 (1)利用廉价资源,缩减软件开发及相关的运营成本。 软件服务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力及相关的管理、支持和运营成本比重很高。在软件开 发成本中,人力成本占到 75%左右的比重。国际软件业务外包迅猛发展的初始原因就是发达国家 利用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中相对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企业在软件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成本。据统计, 发达国家企业将软件服务外包至人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平均可使总成本节约 40%~50%。 (2)增强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化核心竞争力。 服务能力全面性。美国企业协会的主席 John Mariotti 指出:“几乎没有哪家公司能承受得 起精于一切。他们需要决定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专心搞自己擅长的方面,同时确保自己 的专长在市场上仍有竞争力。” 需求响应快速性。软件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日新月异,加上组织环境和战略的变化,组 织个体的软件需求极不稳定,仅靠内部资源往往无法及时响应的快速变化的软件需求,将软件 业务外包无疑是一个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资源有效利用。越来越多的 IT 企业通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把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 有价值的核心业务上,巩固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微软公司几乎外包了一切,从 软件的生产到分销,它仅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核心专长——软件程序的编写。而对于绝大多数非 IT 组织而言,软件服务既非其业务所长,也非其核心能力。通过离岸软件外包剥离非核心的 软件业务,可以节约长期供给 IT 服务部门的资源投入,从而集中关注核心能力的发展。 (3)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软件行业是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行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无比激烈的竞争, 如果企业在技术、资金和人才方面缺乏充足的准备和必要的条件,很容易导致在信息技术及软 件项目上的投资失败,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采取软件外包的方式,就能够把在软件投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软件技术人员培训等 方面的风险转嫁给软件外包商,减少投资,缩短资金流动周期,从而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 企业与接包商同时分担由政府、经济和市场等外界因素产生的风险,能够更好地适应外 部环境的变化。另外,软件外包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相关的资金占用率,降低了组织的退出屏 障和组织的转换成本,实现了经营风险的压缩,企业变得更有柔性,更能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2. 外部条件支持是软件外包发展的基础 (1)信息技术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软件外包的出现,为软件外包的实际推广提供了可能性。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不断将产品推向高科技化和复杂化;另一方面,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 展使得企业寻找与其资源互补的合作伙伴成为可能,为企业提供了建立、发展和管理异地工作 关系的可能。

(10)

(2)经济全球化的加深。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贸易管制放宽,跨国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带来了资本、信息、技术、 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得国际软件外包的经营环境大为改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任何企业“闭关自守”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通过外包与其他企 业协调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因此,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软件外包程 度也越高。 (3)管理模式成熟。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外包管理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大量深入,软件外包管理模式逐渐成熟, 有更多的企业客户愿意借鉴知名企业软件外包成功的案例,参照成熟的外包管理模式,可以更 加放心地选择各种软件外包,并获得可观的收益。 3. 国家政策的支持进一步促进了离岸软件外包的发展 (1)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支持。 离岸软件外包被许多发展中国家视为进入全球软件产业国际分工的大好机会,爱尔兰和 印度软件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出口方面的增长更是刺激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于承接 离岸软件外包项目的兴趣。为了增加国民就业机会,创造外汇收入,增强软件企业实力,进而 促进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税收、管制、投资等诸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扶 持政策,鼓励离岸软件外包的发展。 (2)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关政策的间接推动。 进入 21 世纪,美国的科技移民政策开始严格限制到美国工作的研究人员的数量。美国《移 民法》规定:一国申请者获得绿卡的数量不能超过绿卡年发放总数的 7%。这就意味着,中国、 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的申请者和欧洲总人口几十万国家的申请者每年获得绿卡的名额是相同 的。也就是说,很多中国人即使通过正常途径申请绿卡获准,还要“排很多年队”。根据美国 国务院 2013 年 2 月公布的数据,中国内地出生者的技术移民申请刚刚处理到 2008 年 2 月,而 印度移民的申请只处理到 2004 年。然而美国的初等教育相对滞后于科技发展,不能培养出足 够的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科技力量。因而不得不将部分高技术工作实行离岸外包,使得软件及 其他高科技服务业的离岸外包在美国得到持续发展。 市场研究公司 Evalueserve 的一篇报告称,劳动力短缺和移民控制使离岸外包对于保持美国经 济增长尤为重要。由于成本低、灵活性大和可以利用受过良好训练的人员,离岸外包可以提高美国 公司的竞争力。而且,如果当地经济增长了,这就意味着为美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新市场。 据这篇报告称,每个价值 100 美元的工作外包到海外,都将给美国经济重新投资 130~145 美元。 由此可见,外包可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外包是市场经济规律驱动下众多美国企 业的必然选择,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正因为如此,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必将软件外包业 务发包给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发展中国家。

1.2 全球软件外包的发展状况分析

IT 外包服务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与硬件外包相比,软件 外包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特别是最近几年。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软件产品出现以来,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异常迅速。特别是随着 IT 产 业的重心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服务主导型转移,软件产业更是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产业。进

(11)

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软件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12%,是全球经济 平均增长率的 5 倍以上。 全球软件外包的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外包接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印 度、爱尔兰等国。其中,美国市场被印度垄断,欧洲市场被爱尔兰垄断。印度软件业 80%以 上的收入依赖于软件外包业务,印度已经成为全球软件外包的第一大国。现在,菲律宾、巴西、 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加入了全球软件外包的竞争行列。 1.2.1 全球软件外包发展现状 软件产业是一个变化快、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行业,同时又是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高的行业, 更需要通过外包服务的形式来合理地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从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中获益。根 据国外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外包使企业平均节省 9%的成本,而核心竞争能力与质量则上升了 15%。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软件外包服务得到了极大地肯定和广泛地应用,并且已成 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务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起步的,90 年代中期以后获得了较快 发展。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目前全球软件产值的 1/3 需要通过对外发包来完成。 全球软件外包的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日本等,美国约占 65%,欧洲约占 15%, 日本约占 10%。其中,美国的软件外包项目常常含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或是整体外包; 日本则依靠“硬件化”,以制造业需求为先导,不断地把软件开发的订单发包给其他国家,在 自己生产的硬件产品中安装一流的嵌入式软件。 软件外包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有以下几点: (1)与软件外包相关的服务外包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 受需求旺盛的影响,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本国企业和 跨国企业开展软件外包等服务业外包,全球外包市场在制造业外包增长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迎 来了服务业外包高速增长的局面。 (2)本土软件外包将被离岸软件外包逐步取代。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软件外包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手段, 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离岸软件外包业务提供商不断成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尽管受到各国 内部的政治压力,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欧美公司愿意把软件业务外包给优秀的离岸外包供应商。 (3)未来软件外包市场将呈现较为迅速的增长。 (4)发包商越来越倾向于把软件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捆绑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基于 IT 的 BPO。 基于 IT 的 BPO 不仅仅需要提供单纯的技术性外包服务,也需要提供一些服务性外包。这 是因为在一些金融、电信、交通等服务领域中,企业的某些服务流程与信息技术结合得越来越 紧密。这类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软件平台,就无法完成快速高效的业务流程管理。因此,软 件发包商不仅关心接包商的技术力量,也开始关心接包商对业务的理解。 (5)软件外包业务的交付形式将呈现多样化。 软件外包正在从最初的项目一次性交付方式逐步向长期提供服务的方式转移,有助于发 包商和接包商之间建立起战略性的合作关系,但可能会影响到接包商短期的财务状况。 (6)软件外包的价格将小幅攀升。 由于全球经济持续稳步地增长,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成本在上升,同时受教育和

(12)

培训体系完善的影响,某项服务所需的劳动力供给的增加需要时间,而供给的需求十分旺盛, 因此未来软件外包的价格将会呈现缓慢上涨的趋势,因此低端的软件外包订单会向成本更低的 国家或地区转移。 (7)信息安全保护、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发包商的关注重点。 目前软件外包企业普遍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信息安全策略。例如,缺乏对防止计算机 病毒感染和非法访问获取敏感信息的对策等。将来,发包商除了注重接包企业的交货期和质量 外,将更加关注企业的信息安全保护管理。这就需要软件接包企业守法经营,逐步建立起企业 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和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加强信息安全的保护管理工作。 1.2.2 主要软件发包市场分析 1. 美国市场 美国软件外包市场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中占有最大的一部分。 (1)美国软件外包增长的驱动因素。 1)软件外包服务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使得软件外包服务普遍受到美国企业的重视。 2)应用管理服务得到强劲增长。 3)政府和金融领域正在广泛地将其信息技术相关职能进行外包。 4)由于在美国领先的大企业中,普遍依赖软件外包,所以其他企业要保持成本的竞争优 势,就必须同这些领先的大企业一样选择软件外包,这就形成了软件外包市场的强劲需求。 (2)美国软件外包市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软件外包接包商很难签到大的订单。 2)美国软件外包市场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接包商获得利润的空间正在下降。 3)对接包商来说,合同竞争性谈判明显加剧。 2. 欧洲市场 (1)欧洲软件外包增长的驱动因素。 1)欧洲企业越来越关注核心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的提高,软件外包订单正在逐步增加。 2)政府部门已经开始进行软件外包业务。制药、零售和电讯等领域的企业对软件外包业 务有着浓厚的兴趣。 3)跨越国界的国际性 IT 标准的建立,降低了软件外包的交易成本。 4)欧洲地区正在大力推进应用系统离岸管理。同时在应用系统管理外包市场上,未来欧 洲仍然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2)欧洲软件外包市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软件外包合同的价格变得越来越低,合同条款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2)企业一直不断地合并重组,软件外包接包商需要更好地适应发包方的不断变化。 3)离岸软件外包导致的劳动力转移带来负面的舆论影响。 4)企业在选择接包商时,越来越倾向于已经获得信任的既有接包商,增加了新兴的软件 外包服务提供商进入的门槛。 3. 日本市场 (1)日本软件外包增长的驱动因素。 1)企业需要缩减成本、提高效率,迫使日本公司开始进行软件外包。一些大的银行和保 险公司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进行软件外包。

(13)

2)应用系统管理服务的外包增长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7×24 小时 的应用系统管理的需求增加,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日本软件外包市场的增长。 3)日本本地的软件人才资源比较缺乏,加大了离岸软件外包的需求。 (2)日本软件外包市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文化问题(如终生雇佣制等观念)使日本企业不愿意将所属软件业务取消,而选择 外包。 2)IT 信息系统越来越定制化,加大了软件外包接包商提供服务的难度。 3)市场保护程度高,外包接包商很难进入。 1.2.3 主要软件接包国 我们知道,外包是企业将某些业务环节交给外部专业的生产商完成,来实现资源与活动 外部化的经营过程。由于外包可以促使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并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采用外包的方式实现非核心业务的转移,在软件与 IT 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是世界软件外包市场上的主要发包国,而印度、爱尔兰、以色 列、新加坡、中国等国家是主要的接包国。软件外包既不同于企业内部指令性的经营管理行为, 也不同于市场交易行为,而是需要发包方与接包方形成一种合作经营模式,因此软件外包的竞 争比较特殊。不同国家软件发包的方式不同,美国、欧洲的公司往往直接将软件外包给印度、 爱尔兰、以色列、中国等国家,欧美公司在外包市场逐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外包评价与决策模 式,通过规范化的质量评价来选择和评价接包企业,如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CMMI 是广 泛使用的评价模型。 日本软件外包市场潜力巨大,日本企业一般都是向其国内的企业如 NEC、NTT 等发包, 由这些企业进行概要设计工作,然后将详细设计、编码、测试任务分包到海外,以降低成本。 所以,日本离岸软件外包仍停留在软件详细设计与代码转换阶段,其软件离岸外包业务多数属 于三级承包或四级承包。相对于欧美国家的企业,日本企业在软件外包中往往与接包企业有着 更加紧密的联系,它们对接包活动的管理要直接得多。软件产品在标准化、运输、交易等各个 方面不同于制造品,在其生产的国际化过程中与制造品的生产过程有很大差异,国际软件外包 的竞争中发包方占据主导地位,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和能力来决定如何发包和如何进行外包管 理,甚至按自己的战略来影响或改变接包企业。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从目前软件接包的国别来 看,印度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中国、爱尔兰的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菲律宾、马来西亚、新 加坡、捷克、巴西等国紧随其后。从离岸服务外包市场来看,印度成了迄今为止最受青睐的国 家,占据了全世界份额的 80%以上。 中国的软件外包业起步比较晚,目前正处于追赶阶段。由于中国软件企业受资金、规模、 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中国软件企业绝大多数是外包承接商,多数承接的是日本企业的发包, 而且是间接的承包,附加值很低。最近欧美的发包逐渐增多,但是其竞争优势与印度相比还有 很大的差距。 印度模式拥有丰富的人才优势;具有语言优势,可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以面向欧美市场 为主具有低成本优势,降低外包业务的成本;拥有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升了其国 际竞争力。爱尔兰模式拥有加大教育的投入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实施税率优惠 和政府补贴措施,促进外商投资的政策;拥有较好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具备产学研的紧密

(14)

结合的竞争优势;提供系统化服务,拥有完整的软件产品体系以产品创新为导向的产品开发 优势。以色列模式拥有软件人才的语言优势,能够熟练掌握英语;拥有国际互联网的数据加 密、网络安全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软件外包企业以跨国公司为基础,寻求和开 发独具特色的软件外包业务。 随着外包市场的逐渐扩大,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软件外包,一场国际间的软件接包 竞争已经悄然展开。软件外包市场的竞争不同于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对此我国企业需要对外包 市场的竞争模式给予高度的关注,寻找和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1. 印度 (1)总体情况。 印度软件业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时至今日,其软件产业的发展历史虽然不算长, 但是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给印度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塑造了“世界办公室”的良好形 象。20 世纪 90 年代,在全球产业链重组、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转移加速的大背景下,西方发 达国家的大公司纷纷把一部分业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国际软件业务急增,在 TCS、Infosys、 Wipro 等几家软件巨头的带动下,使得又一大批印度软件企业挖得第一桶金,得以在国际软件 市场崭露头角。 印度的软件产业借此机会获得了大量的知识、技能和机会,尤其是软件外包产业得以迅 速成长、壮大,经过 20 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球树立起了“软件外包”这 一印度国家品牌。 我们已知,印度现在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根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13 年软件外包交易总额在 500 亿美元左右,相当于印度 IT 产业规模的一半。按照世界银行对软 件出口国家能力的调查评估,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位。 (2)软件外包以大公司为主导。 虽然印度软件公司的数量超过 3000 家,但位居前五的大公司就占了该领域收入的 46%, 跨国公司所占比例维持在大约 30%,近年来基本未变。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的会员 企业是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主角,在其 1988 年创立时有 38 个会员,占产业总收入的 65%。 印度前两大公司(TCS 和 Infosys)的总体出口实力与我国总和相当。 经过多年发展,印度软件公司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行业体系。以快捷、多样、优 质的服务闻名于世。在管理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银行、保险及财务应用、人工智能系统以及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拥有遍布全球的客户群。 (3)软件外包以欧美市场为主。 印度软件外包以欧美市场为主。在印度 IT 外包服务市场规模中,超过 60%的比例是以北 美地区用户为服务对象。Infosys、Wipro 和 Satyam 公司的利润分别有 70%、53%、73%来自 北美地区。目前美国和欧洲仍然是主要市场,占印度出口总量的 90%左右,仅美国就占到出 口量的 2/3。近年来,除美国和欧洲两大主要市场的份额相对未变外,市场多元化趋势日渐明 晰,印度对其他新兴市场的出口量保持两位数的逐年增长。 印度的软件接包企业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客户多为大型企业。印度软件企业瞄准全球重 要的北美市场、欧洲市场,拥有一批像美国通用、波音那样的著名大企业。二是企业规模大。 印度目前软件公司中 5000 人以上的公司 16 家,10000 人以上的公司 6 家,而且大多已走出国 门。目前,印度软件企业在欧美国家有上百家分支机构。三是发展速度快。一些大的软件公司,

(15)

人均产值近 5 万美元,在近万人规模的基础上仍能保持年均 40%~70%的增长速度。四是管理 能力强。印度的几家大软件公司,其软件项目按合同完成率高达 96%以上,Wipro 更是达到了 99.3%。他们对时间、质量、成本的控制能力非常强。 (4)印度模式的特征。 从商业生态系统模式考察,印度软件外包系统主要由软件外包发包商、外包接包商、外 包的竞争组织、投资者和政府社会环境组成,其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政府角色。在政策环境方面,为软件外包提供宽松的政策,涉及税收、融资和出口等 方面都有实质性的优惠。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印度电子部软件发展局每年都有一笔专项资 金用于开拓国际市场。早在 1998 年 5 月,印度政府就制定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政府 对软件实行零关税、零流通税和零服务税,在海外投资和采购的一揽子协议、银行优惠贷款和 风险投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促进软件出口的措施。 2)教育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印度能够按照软件外包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培 养人才,形成多层次的人才结构。印度之所以能成为 IT 人才大国,与印度的教育培训体制和 方式以及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3)投资商。在吸引外资方面,印度已经成功地吸引到一大批欧美 IT 跨国公司,并在其境 内设立外包服务机构和软件研发机构,而且规模很大。 4)竞争组织。在竞争组织方面,有目的地发展大型外包企业,形成外包的航母舰队。 2. 爱尔兰 (1)总体情况。 在爱尔兰,软件业出口占整个国家出口额的近 10%,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出口国,欧洲 销售的软件有 60%来自于爱尔兰。爱尔兰本土软件企业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1991 年,爱尔兰软件从业人员只有 7793 人,产值 21.98 亿欧元(爱尔兰本土软件企业产 值仅为 1.91 亿欧元),出口额 20.44 亿欧元(本土企业的出口额为 0.78 亿)。90 年代中期,爱 尔兰本土软件企业经历了从为海外企业提供服务转向独立的产品开发,并将市场注意力从本土 转向海外。爱尔兰软件出口占产业总额的比例超过 95%。 爱尔兰把自己定位为“美国软件产品欧化版本的加工基地”,是美国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 门户和基地。 目前,爱尔兰是欧元区中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作为欧盟成员国,劳动力流动非常便捷。 爱尔兰利用这种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面向欧洲非英语国家用户的软件本地化活动。 (2)软件外包企业分布集中,且以外资企业为主。 爱尔兰软件产业主要集中在都柏林,许多软件人才从国外或其他地区移居到这里。都柏 林聚集了爱尔兰 83%的软件员工和 73%的软件企业。软件外包以欧洲市场为主。产生这种现 象的主要的原因是:人口的集中(大约占爱尔兰人口的 1/3);接近重要客户(跨国公司总部); 技术力量集中(高等教育机构);金融活动集中;接近政府机构等。 从产业总量、出口规模到雇员数量,外资企业均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软件产业发展的主动 权完全掌握在外资手中。根据爱尔兰企业局的资料,仅微软公司出口占比就达 60%左右。主要原 因是爱尔兰实行企业所得税低税政策,吸引了大批跨国软件企业入驻,借助爱尔兰出口欧洲。 (3)软件外包以欧洲市场为主。 爱尔兰地处欧洲,地理优势使欧洲成为其主体市场。欧洲市场上,有 43%的计算机、60% 的配套软件都是在爱尔兰生产的,与这些相配套的软件服务也基本由爱尔兰垄断。爱尔兰软件

(16)

服务主要出口欧洲市场,其次是美国市场。 (4)爱尔兰模式的特征。 从商业生态系统模式看,爱尔兰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 1)接包企业。定位准确,将自己定位为美国软件公司产品欧洲化的加工基地,目光瞄准 国外市场,使得自己的研究开发牢固地建立在国际市场的需求之上。由于本国人口少、传统产 业规模有限、市场需求也有限,爱尔兰较早地把软件产业发展的目光瞄准了国外市场,大部分 企业在为跨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的后期,找到了自我发展的定位和机会,开始形成了一些产品 的发展方向。 2)外部市场。面向市场进行“针对性研究开发”,这是爱尔兰外包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 之一。由于本国市场需求有限,爱尔兰政府与美国有关机构联合建立了风险基金,爱尔兰的软 件人才将美国成功的商业软件欧洲化,这些德语化、法语化软件已在欧洲大量销售,从而使爱 尔兰成为欧洲重要的软件出口国。 3)业务选择。爱尔兰的软件产品以出口为主,根据本国软件人才资源的不同特点,发展 中间件产品,接受外包代工订单(以软件工程项目为主),主攻非品牌软件出口。 4)政府政策。国家财政预算支出连年向该产业倾斜;采取措施鼓励外国软件公司到爱尔 兰从事研究开发;实行税率优惠和政府补贴。 5)教育支持。爱尔兰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创新体系对其提供了教育支持。爱尔兰 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例在 14%左右,位居欧洲国家前列。爱尔兰的“产、学、 研”合作及研究机构、大学同企业间的紧密衔接,使软件研发成果迅速转化。 3. 以色列 (1)总体情况。 以色列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国内市场有限,因此以色列发展软件产业以出口作为其主 要目标,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开发产品,软件出口占总经营额的 60%左右。 以色利软件企业不追求产业链的完整,而是以自身优势领域的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带动软 件出口的发展,重点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应用软件产品。目前以色列在安全软件、 商业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等方面具有核心技术,软件市场规模以每年 25%左右的速度增长。 (2)软件公司具有较强研究能力。 Intel、IBM、西门子等众多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微 软在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建立了除美国本土外第一个大型研究中心,Intel 则在以色列的研发 中心成功地研制出奔腾 MMX 微处理器。这些公司给以色列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了 以色列软件产业的发展,使以色列成为高端研发工作的理想外包区域。 总之,以色列作为电讯、安全、生命科学等领域软件的开发者和外包承接国,其未来非 常值得期待。 (3)软件外包以欧美市场为主。 以色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同时与欧洲和北美两大市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这 为其顺利进入欧美市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以色列软件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是北美和欧洲,每年向欧美的软件出口占以色列软件出口的 2/3。 (4)以色列模式的特征。 从商业生态系统模式看,以色列的基本特征包括: 1)政府角色。以色列的服务外包业务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

(17)

策来鼓励软件外包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推动软件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和渗透,并鼓励跨国公司在 本国建立研发中心。 2)外包市场。以色列的外包软件产品主要是中间件,其软件外包服务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是 北美和欧洲。欧美是以色列的主要软件外包市场,除了其产品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外,另一个 重要因素是以色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同时与欧洲和北美两大市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 3)高新技术支撑。以色列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鼓励企业创新,为高新企业提 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组织协调;同时,以色列政府鼓励军工和相关企业转轨研制和生产和平时 期所需的高科技产品,由此诞生了一系列新的公司。 4)产业渗透。以色列积极推动软件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和渗透。以色列政府重视军事技术 向民用技术的转化,其软件外包的高速发展正是把军事技术充分应用于经济领域的结果。

1.3 中国软件外包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的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为:由市场不成熟高度分散走向市场逐渐成熟集中;国 内外包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将成为继印度后新的外包产业中心;IT 外包服务结构转化, 服务向高端发展;软件外包大型企业出现。 那么,我国软件外包业赶上印度还缺什么?中国经济巨大的成功使人们不禁推测:中国 的软件外包业很快将和印度不相上下。但是麦肯锡公司最近对中国软件部门进行研究后发现, 中国要想在软件外包业对印度形成威胁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首先,中国必须巩固其高度分散 的软件行业,培育获得大型国际项目所必需的规模和技术。目前,中国向这个方向所做出的努 力还并不多。 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的 IT 业正在健康的扩张。近几年,中国 IT 行业专门人才的数量增 长很快。从 1997 年起,软件和 IT 行业的年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42%。但是,中国 IT 业自身的 很多不足,致使这些变化不能被彻底地利用。尽管中国 IT 行业的收入在增加,但是却只有印 度的一半(印度 IT 行业每年的收入是 127 亿美元)。中国 IT 行业的增长受国内需要的驱使, 其多数客户都是中小型的中国企业,他们需要的是根据他们的需求专门为他们订制的软件。中 国的软件外包业务只占到 IT 行业总收入的 10%,而印度的这个数字则高达 70%。尽管成本相 对较低,但是中国软件服务公司的营业毛利只有 7%,而世界同类公司营业毛利的平均水平可 以达到 11%,原因是他们接手的项目往往规模不大,且报价又相对较低。 要想在全球的外包业中形成有力的竞争,中国必须巩固其软件业。中国排名前十的 IT 服 务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 20%,而印度的十大 IT 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高达 45%。中国大约 有 8000 家软件服务供应商,其中员工少于 50 人的占四分之三,只有 5 家拥有 2000 名以上的 员工。印度的软件服务供应商不到 3000 家,至少有 15 家拥有 2000 名以上的员工,其中的塔 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威普罗公司(Wipro)、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Infosys)都已经获 得国际上的认可,在全球拥有客户。没有适当的规模,中国企业不可能吸引到顶尖的国际客户。 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小公司是风险相对较大、可靠度相对较低的合作伙伴。麦肯锡的研究发现, 只有 12%的中国软件服务公司认为合并、收购和结盟是应优先考虑的事。中国软件服务公司 的经理人中,有兼并收购经验的不多,尽管他们的文化有利于组织的发展,但是依靠这种文化 来对抗新的竞争对手显然不是很理想。相反,印度的几家公司正在考虑并购中国公司来扩大他 们的业务。

(18)

行业的分散状态使中国软件行业的另外一些问题显得比较突出,如过程控制和产品管理 不够严格。调查发现,四分之一的中国公司在尝试执行 CMMI 质量标准,但是有一半多的公 司在调查中表示,做这个努力没有必要、不可行,或者认为不值得。 中国的软件服务提供商还应加强人才的管理。绝大多数中国公司都不重视帮助员工成长, 他们当中很少有懂得将股权、培训项目或其他激励机制引入对人才的管理。麦肯锡的调查发现, 中国软件公司中人员的更新率每年高达 20%,而美国虽然拥有流动性很强的 IT 劳务市场,但 它的这个数字只有 14%。 有了更大的规模和更好的人才基础,中国的软件服务公司才会具备解决其他问题的条件, 比如在国际市场建立可信的品牌,开发特定行业,如金融和制约行业的技术。另外,还要注意 保护客户的知识产权,要克服基于项目的短期效应心理,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长期服务。 从软件外包市场竞争的基本特征入手,确立基本的竞争战略,是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应对 国际竞争亟待关注的问题。软件外包市场竞争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1)我国企业面对的外包市场竞争目前是一种接包竞争。 目前,我国软件在国际竞争中,主要依靠低成本、高素质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以低廉 的产品价格赢得市场,承接的软件外包主要是以编码外包为主的低端服务,在技术和资本上没 有优势。总体上看,我国软件外包仍处于成本要素驱动阶段,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在国 际软件外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在我国的软件外包市场中,软件发包来源的市场结构与全球外包市场上的发包结构并不 相称。据统计,我国软件外包行业收入主要由日本提供,但在全球发包市场中,日本只占 10%, 而占全球外包市场发包额 80%的欧美,提供我国软件外包行业收入却很少。由此可以看出, 对日软件的出口仍占我国软件接包的主导地位,中国还未打入软件外包主流市场。由于我国软 件企业无法取得发包订单,难以取得竞争的资格,同时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外包企业也存在着接 包难的问题,因此软件外包的竞争首先表现在接包的竞争状态。 (2)软件接包竞争是一种商业生态竞争。 经济全球化与科技进步使得软件外包行业的商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开放与复杂。在这个环 境中,软件接包企业不能仅仅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它必须建立具有分享功能的商业模式,并 由此产生一种具有特殊成长力和机动性的健康商业系统。新的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以类似于生 物物种进化的方式影响着整个软件外包产业,对其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商业系统 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软件外包产业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产生与进步。 企业要成功,仅靠完善自身是不够的,必须促进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因为生态前 景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软件外包的发包商、接包商,外包的竞争组织,外包的投资者、行业协 会和政府社会环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在外包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形成既合作 又竞争的关系,合作是为了形成各自优势核心业务的互补以共同应对最终产品市场、共同生产 一种或几种同类产品,竞争是为了在这个生态链上瓜分利益。生态链中的企业为了形成最终产 品市场的优势就必须合作,而生态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由于利益的冲突又必然会竞争。这种合作 导致了生态链中企业的共存,而竞争又导致了系统结构的优化。系统中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导致了共生或共同发展。因此,从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软件接包竞争必须构建良好的商业生 态,不能仅仅考虑局部的能力,而必须系统地思考接包的战略方案。 (3)软件接包竞争的商业生态模式。 在软件外包的商业生态系统中,外包发包商和接包商构成的外包供应链居于核心地位。

(19)

软件外包供应链系统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发包方、接包方和信息中介。软件外包从本质而 言既是供应链系统又具有服务链的特征。同时软件外包供应链系统是一个信息传送、加工生成 和反馈的系统,是发包商、接包商和中间商的合作系统。在软件接包商业生态系统中,外包投 资者、行业组织构成了外包支持环境系统。在软件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行业组织和政府管理 机构具有不同的职能和作用,软件企业与行业组织和政府管理机构也具有不同关系。目前,我 国软件产业中的主要行业性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各个省市也有各自的软件行业协会。知 识外包的投资者涉及为软件及信息技术、其他知识服务的业务发展提供资金的融资机构。从商 业生态系统视角来看,在国际软件接包竞争比较商业生态系统中,政府、社会条件、自然条件 构成了软件外包发展的环境系统。这种划分是以外包企业为核心的分类模式。政府在我国对软 件外包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社会条件与自然条件对知识外包发展的影响也具有特殊性。 在软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中,软件产品的使用过程和后续的维护过程中大量涉及用户的语言、 文化背景等,针对特定用户群体进行的软件本地化开发工作,已经成为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的 子产业。软件外包的发包商、接包商、外包的竞争组织、外包的投资者、行业协会和政府社会 环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 1. 我国软件外包发展现状 (1)我国软件外包的市场规模。 我国的软件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但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凭着 自主创新这个核心理念,从无到有,从艰难起步到成功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我国软 件产业的规模出现了成倍增长,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我国软件业开始于国内市场,因此早期对承接国际软件外包重视不足,直到 1999 年前 后,软件外包才得以起步。近年来,我国国际软件外包得到了快速发展。从 2008 年到 2011 年,中国的软件外包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61.2%。2011 年,中国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 合同执行金额 238.3 亿美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国。 (2)我国软件接包来源。 在中国的软件外包市场中,软件发包来源的市场结构与全球外包市场上发包结构极不相 称。从出口地区分布看,对日软件出口仍占主导地位,欧美则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对日本软件外包服务已有 10 年以上历史,市场已经有一定规模,未来 5 年增长速度 将低于整个市场平均水平。但是这个市场仍然潜力巨大,日本企业整体的软件和服务外包程度 远低于欧美,市场开发还在早期。 日本自身的供应能力有限,必然会将相当部分软件开发工作外包。在日本软件外包市场, 中国厂商在语言、文化、地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印度等国在日本市场则收获不大。虽然 中国企业对日本的外包服务占有优势,但是来自日本的项目集中在编码和测试工作,利润率低 于欧美项目。 中国企业对欧美的软件外包业务有所增长。国内的软件外包企业进入欧美市场还处于起 步阶段,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中国直接在美国市场承接外包项目的企业很少,主要依赖与跨 国公司在华机构的合作取得项目,比如通过与 IBM、微软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中心、分支 机构进行合作进入欧美软件外包市场。 (3)我国软件接包的地区分布。 我国的软件外包市场份额集中在华北、东北、华东三个地区。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占 到超过 2/3 的市场份额,而其他的华南、西南、华中和西北只有不到 1/3 的市场份额。

(20)

承接软件外包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大连、西安等城市。良好的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配套基础,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拥有一大 批通晓外语的软件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等各方面优势,推动了产业集聚,使这些地区形 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区域特色。 据赛迪顾问预测,未来几年以北京、大连、上海为中心的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仍将是 中国软件外包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这三个区域的市场份额会有所下降。由于软件外 包业的不断发展,这些一线大城市的软件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高,而软件外包的目的就是为 了降低成本,所以,很自然的,软件外包业务将逐渐向二线城市转移,软件外包市场结构会 渐渐分散。 (4)我国软件外包企业概况。 目前,国内软件外包企业的规模分类主要有三种:以大连东软、文思海辉、中讯、大连 华信、中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介入外包行业时间较长,一般超过 10 年,在国际上 已树立了品牌,企业从事外包的人员超过 2000 人;以博彦科技、软通动力等为代表的快速发 展企业。这些企业介入外包时间在 5 年左右,规模发展很快,并且近期以并购的方式迅速扩大 规模,企业外包人员往往在 500~1000 人;其余的就是大量的散户型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 因介入了外包市场,通常人员规模在 50~100 人。大多数软件外包企业规模较小,一般从事软 件底层模块开发、测试或本地化项目。 (5)我国软件外包人才状况。 从学历结构来看,大学(本、专科)学历的从业人员是目前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的主体, 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的从业人员数量偏低,即软件高端人才,包括系统分析师、项目技 术主管等人才严重短缺。 (6)我国软件外包所处的发展阶段。 我国目前与其他一些接包国所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重点有所不同,主要从事嵌入式软件、 安全软件的开发、设计,软件中文本地化等。 对于不同的接包国而言,虽然所擅长接包的业务类型不同,但是在外包份额、竞争力、 发包吸引力方面,目前已形成了阶梯状的全球软件外包格局。其中,印度和爱尔兰属于第一梯 队;以色列、中国、菲律宾、俄罗斯等属于发展速度较快的第二梯队;马来西亚、新西兰、澳 大利亚等则属于第三梯队。我国属于接包成本低、软件服务质量低的“双低”软件服务外包起 步阶段。 爱尔兰是人口仅 400 多万的欧洲小国,通过向欧洲企业提供软件外包服务,成为了世界 软件业的焦点。目前,我国软件外包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爱尔兰、印度这样有经验、 有实力的接包国来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我国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发展软件服务外 包的基础雄厚,潜力巨大。与以色列这个高端的软件服务接包国相比,我国软件外包服务现 阶段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软件产品的研发、设计等方面,技术问题使我国企业大多接包项目 是低端的、低附加值的,在国际软件行业的生态链中处于低价值的部分。 目前软件发包国分为美国、欧洲、日本三个主要地区。我国目前软件外包主要来源国是 日本,但是在全球发包市场中,日本只占 10%。而在我国发包份额很少的欧美,占全球 80% 的发包份额,中国还未打入软件外包的主流市场。 由于地理、文化等原因,我国软件外包在欧美市场刚刚起步,但我国要发展软件外包, 就必须把握这两大“蛋糕”。在未来,美国与欧洲两大市场软件外包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只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placement therapy」 ,請儘可能明確列出給予 外源性 FVIII 置換療法之標準 (criteria),包 括治療時機和用量。統計部分亦請說明此指 標將如何估計,針對 missing value 的插補方 法

對外商品貿易指數的資料是源於進出口貨物准照及申報單的資料,而有關指數主要包括:價值指

• 午時水,是指端午節正午 打上來的井水,據說用來 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由於 水質純凈無毒,久存都不

(十三)分包契約依採購法第 67 條第 2 項報備於本分署,並經廠商就分包部

一個漢堡包中的生菜重 50 g,準確至最接近的 g。下列哪一項不可能是該漢堡包中生菜

有題老掉牙的腦筋急轉彎: 「有一隻河馬要過河,牠不知道如何游泳,那

有題老掉牙的腦筋急轉彎: 「有一隻河馬要過河,牠不知道如何游泳,那

陰莖最前端稱為「龜頭」,龜頭由包皮包覆,包 皮和龜頭間的腺體會分泌脂性物質,這些分泌物 和尿液混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