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主要之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之特性說明

第四章 觸控面板技術與演進

第四節 主要之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之特性說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節 觸控面板技術與應用演進

本節針對前面幾節說明的觸控面板之各種不同原理,以及相同原理下之不 同製程技術之發展歷程與觸控面板在各時期之主要應用別作說明。

觸控螢幕技術最早源自於 1965~1967 年,由英國皇家雷達研究院(RRE)

的強生(E.A. Johnson) 所發明,採電容式觸控面板技術,並於 1968 年發表其 應用在航空管制(ATC)的文獻。後來 1971 年,有「觸控之父」之稱的赫斯特

(Sam Hurst)博士發明了電阻式觸控感測器,並於 1974 年推出了半透明觸控螢 幕,正式開啟了觸控新紀元(DigiTimes 企劃,2013)。

觸控技術早期應用在科學與軍事用途,直到 1980 年代,觸控技術移轉至民 間使用後,才開啟了以觸控技術為主的各式產品應用。

1980 年代初期先採用的是紅外線式觸控技術,一開始即先被應用於自動櫃 員機(ATM)、導覽機(Kiosk)、POS 機、等等,比較不要求「使用者感受」

等商業用途,但由於僅能單點觸控(後期才發展出多點觸控的功能),同時反應 速度慢,價格高昂,故並未大量普及使用。

1990 年代中期,表面電容式觸控技術與超音波式觸控技術亦開始逐步導入 產品使用,表面電容式觸控技術與超音波式技術的解析度較紅外線觸控技術佳,

但亦僅能單點觸控,故主要的應用仍只是在自動櫃員機(ATM)、導覽機(Kiosk)、 POS 機等。

2000 年代初期,電阻式觸控面板技術開始應用於 PDA,之後再應用於各式 的手持式裝置,也由此開始,觸控面板開始進入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電阻式觸控 面板技術的解析度、反應速度皆較之前的觸控技術佳 ,故導入商品化後,其在 觸控面板的市佔率即持續提昇,並逐漸成為觸控面板的主流技術,但由於觸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反應速度仍慢,加上耐用性不佳,以及並未有創新的產品應用,故觸控面板之應 用並未快速的擴展。

到了 2002 年,微軟推出了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搭配眾 PC 廠商 推出琳瑯滿目的 Tablet PC 產品,其採用電磁感應筆技術,試圖以手寫輸入來改 變許多人習慣已久的鍵盤+滑鼠輸入方式。由於重量不輕、售價稍高,使 Tablet PC 總銷售量到了 2005 年仍不足 100 萬,僅占全筆電銷售量的 1.5%。加上 2006 年掀起的超可攜電腦(Ultra Mobile PC;UMPC)風潮,與隨後 2007 年華碩帶 動的小筆電(Netbook)風潮,逐漸讓微軟平板電腦失焦(DigiTimes,2013)。

2007 年 6 月 29 日,蘋果公司推出了創新的產品應用 iPhone 智慧型手機,

主要有三大創新:

一、一支手機即具備手機(通話)、PDA、MP3、網際網路等功能。

二、創新經營模式_App Store,讓智慧型手機可以「客製化」,由使用者決定搭 載哪些軟體功能。

三、具備全螢幕觸控功能,採用手指觸控、多點觸控輸入技術、搭配手勢控制的 全新直覺式的作業系統(OS)與使用者介面(UI)。

為了達成第三項創新的功能,蘋果公司採用 G/G 式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

雖然就外部因子而言,2007 年 G/G 式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尚未有量產品、技術 尚未成熟、市場的供給量也不足、產品與技術的規格也尚未標準化,但是由於 G/G 式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功能遠優於當時的主流技術電阻式觸控面板技術,

故讓蘋果公司大膽的採用此 G/G 式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並導入 iPhone 中使 用;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優異的性能,讓蘋果公司創新的產品應用_手勢控制應 用(包含了多點觸控、手指觸控等功能),可以具備優異的觸控流暢性與準確 性,大幅的提昇了使用者感受,因而大受使用者的喜愛,造成各手機廠商之後所 有新推出的高階智慧型手機,皆大量採用全螢幕觸控面板的設計,後續中階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低階的智慧型手機亦陸續的採用此設計,從此之後,觸控面板開始大量進入個 人的日常生活中。

蘋果公司創新的產品應用,讓觸控面板有了新的應用,此時就外部因子而 言,產品需求變化大、產品亦未標準化、產品較偏向功能導向以及 G/G 式投射 電容式觸控面板的供給量小於需求量,因此相關的電阻式觸控面板製造商,隨 即改善電阻式觸控面板的功能,例如:多點觸控(其技術由一開始的二線電阻 式,到 4 線、8 線電阻式等)、反應速度提昇、全平面、耐用性提昇等。雖然電 阻式觸控面板之整體功能並不如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但由於價格較低,以及 2007 年時 G/G 式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產能,在開始銷售的前幾年,並無法滿 足所有的需求,故電阻式觸控面板的銷售量於 2007 年後仍增加, 2007 年,電 阻式觸控面板之市佔率約為 59%,而電容式觸控面板之市占率約 22%(同時期 音波式與紅外線式合計約 17%)(介面公司網站_2007 財報,民 102),到了 2008 年,電阻式觸控面板之市佔率約為 85%達到高峰後即開始衰退,並於 2011 年,

市佔率降到 25.8%,其主流技術的地位被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所取代(Display Search,2012;宸鴻公司網站_2011 財報,民 102)。

蘋果公司隨後在 2010 年推出 iPad 平板電腦,其亦採用 G/G 式投射電容式 觸控面板,此讓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之應用更加寬廣,在此之前,平板電腦之出 貨量,因為使用者感受性與應用程式之侷限性,並無法普及,由於 iPad 為全新 的產品應用,也因此,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於 2012 年時,佔平板電腦整體出貨 量的 98%(Display Search,2013)。

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技術之商品化,最主要的影響為擴大了觸控面板的應 用範圍,讓整體的觸控模組銷售量持續增加,由 2008 年的 468 百萬片,增加到 2009 年的 607 百萬片,2012 年再增加到 1318 百萬片,觸控模組之銷售量年成 長率,高達約 30%。然而,若將觸控模組銷售量,依使用的觸控技術作分析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會發現,雖然整體的銷售量年成長率高達 30%,但是最主要的成長是投射電容 式觸控模組的銷售量,由 2009 年的 145 百萬片成長到 2012 年的 828 百萬片,

反觀電阻式觸控模組的銷售量則由 2009 年的 451 百萬片衰退到 2012 年的 264 百萬片,整體觸控模組市場的成長,並未雨露均霑到所有觸控面板技術,雖然有 時因供需失衡而短暫的提昇了電阻式觸控面板的出貨量,最終仍是此消彼長,

新技術(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技術)在不到五年間,即逐漸取代並超越了舊技術

(電阻式觸控面板技術)(Display Search,2010,2012,2013;李彥槿,2010)。

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技術,在 2011 年雖然已成為觸控面板市揚的主流,但 是以相同的原理因應不同的需求,又再衍生出不同的製程技術。投射電容式觸 控面板技術,一開始主要是 G/G 式的製程技術,此即是第一代 iPhone 所採用的 技術,其缺點為價格較高,同時重量較重及厚度較厚,故為了降低重量,以及降 低成本,故陸續有其它投射式電容的製程技術導入量產(例如:OGS、In Cell、

GFF、GF2、G1F,以及非 ITO 導電薄膜等製程技術),這些製程技術之特有的 競爭優勢(如較輕,較薄,或是價格較低等)逐漸發揮,漸漸取代既有的 G/G 式 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技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個案公司分析與討論

本章包含宸鴻光電(以下簡稱宸鴻)、勝華科技(以下簡稱勝華)、洋華光 電(以下簡稱洋華)及介面光電(以下簡稱介面)等四家個案公司,以及這四家 之公司簡介,主要技術發展史、財務分析,以及分析結論,最後於第五節作綜合 性之比較。

第一節 宸鴻光電

一、 公司簡介

宸鴻目前資本額為 NT$3,288,537,590 元,董事長為江朝瑞,集團總裁暨執 行長為孫大明,主要業務為觸控感應器、觸控模組、觸控螢幕、ITO 玻璃及保護 玻璃相關產品之研發、生產及銷售(宸鴻公司網站,民 102)。

宸鴻成立於 2003 年 5 月,而 TPK Holding Company 於 2005 年 11 月登記成 立,於 2007 年 6 月正式量產,並於 2010 年 7 月辦理股票公開發行,於 2010 年 10 月正式掛牌上市;並於 2011/04 取得展觸 50.07%的股權,於 2011 年 7 月購 買達鴻公司 19.9%之股權(宸鴻公司網站,民 102),宸鴻的公司大事紀如圖 5-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料來源:產業報導與宸鴻公司網站,經本研究彙整。

圖 5-1 宸鴻公司大事紀

二、 主要技術發展史

宸鴻的創辦人江朝瑞董事長於創立宸鴻之前,即成立錄霸公司,從事錄影 機與顯示器的製造與銷售,並於 1997 年開始研發觸控技術,帶領台灣錄霸成功 轉型,由一般的顯示器生產廠商技術升級為電阻式與表面電容式觸控顯示器之 專業供應商,再於 2003 年投資成立宸鴻,專注在觸控面板的製造與銷售(宸鴻 公司網站,民 102)。

雖然,2000 年到 2003 年間,觸控面板的主流技術是電阻式與電磁式,但宸 鴻一開始即專注在研發 G/G 式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技術,並於 2007 年成功量 產,其初期主要(應該也是唯一)的客戶,即是蘋果公司。

降至 40%以下(林凱文,2012),在技術方面上,則持續研發不同的觸控面板 技術(如 OGS、GFF 等),並將部份 G/G 式產品線轉換為 OGS 以及 GF 的產 品線,其 OGS 產品目前也都陸續通過顧客的認証,並持續出貨;在產品面的開 發上,則陸續增加 NB PC、All in one PC、車用觸控、手持式遊戲機等應用(宸 鴻 公 司 網 站 , 民 102)。宸鴻之技術發展史,如圖 5-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料來源:產業報導、宸鴻公司網站,經本研究彙整。

圖 5-2 宸鴻技術發展史

三、 2007 年至 2012 年財務分析

宸鴻由 2007 年至 2012 年之財務分析表如表 5-1,從表中可以看出,由 2007 年至 2012 年,宸鴻的營業收入由 5,785 百萬(單位:新台幣,以下皆同),增 加至 173,659 百萬,五年約增加了 2900%,營業利益亦由 152 百萬,增加至 20,211 百萬,五年約增加了 13100%;分析宸鴻五年的財務狀況,可以發現,宸鴻的成 長,可以分為二階段: 2007 年至 2009 年為第一階段的成長,2010 年至 2012 年則是第二階段的成長。兩階段的成長,皆與其主要客戶的產品有關。說明如 下:

宸鴻的主要客戶於 2007/06/29 正式開賣智慧型手機 iPhone ,iPhone 搭配的3.5”全螢幕觸控面板,採用的即是宸鴻的 G/G 式投射電容式觸控 面板技術,而在 2007 年具有 G/G 式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技術之製造廠 商並不多,主要還是以宸鴻為主,宸鴻即隨著主要客戶的產品-iPhone 的

宸鴻的主要客戶於 2007/06/29 正式開賣智慧型手機 iPhone ,iPhone 搭配的3.5”全螢幕觸控面板,採用的即是宸鴻的 G/G 式投射電容式觸控 面板技術,而在 2007 年具有 G/G 式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技術之製造廠 商並不多,主要還是以宸鴻為主,宸鴻即隨著主要客戶的產品-iPhone 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