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主題地圖基本概念

第二章 相關研究工作

第一節 主題地圖基本概念

主題地圖是一種用來管理大量非組織化資訊的工具 [Freese00],在浩瀚的資 訊海洋中,扮演著知識定位、資訊橋接的角色。就傳統的知識組織方法而言,主 題地圖類似於書後主題索引的功能 [溫 02],除了條列特定領域內的關鍵主題

外,亦擴充了主題之間的參照關係,不僅是原有的「見」與「參見」關係,隨著 資訊關聯的複雜化,主題地圖設計者可依據主題之間複雜的語意關係,訂定特殊 的關聯,並透過資源指引連結網路瀚海中重要的資訊。

以下先就主題地圖的起源、發展以及目前的研究情況加以說明,之後再針對 主題地圖的概念內涵進行探究。

2.1.1 發展歷程

1980 年代晚期,幾位音樂家突發奇想,欲利用 SGML 發展出一種描述音樂 時間特性的標準語言 SMDL (Standard Music Description Language),然而 SMDL 的發展卻因其可呈現時間觀點的特性而被美國中央情報局 (CIA) 看中,要求原 本發展 SMDL 的 ISO 計畫停止在音樂上的研究,轉而將此計畫導向國防用途,

結 果 促 成 了 HyTime (Hypermedia/Time-Based Structuring Language) 的 產 生 [Pepper02]。HyTime 主要應用於多媒體資訊的處理上,並提供定址及超連結的功 能,於 1992 年成為 ISO 17044 標準。

1991-1993 年間,Steven Newcomb 主導了一個名為 “Davenport Group” 的研 究小組,致力研究如何利用 HyTime 來呈現可互通的索引 (Indexes)、術語彙編 (Glossaries)、索引典 (Thesauri) 以及目次 (Tables of Contents) [Biezunski]。1995 年,在圖像傳播學會 (Graphic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 發起的 HyTime 應用 大會 (Conven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yTime) 上,Steve Newcomb 和 Michel Biezunski 提出了一個新的構想,欲擷取書後索引隱含的知識架構,以促進索引 的自動合併及改變其處理方式,並將這個構想定名為主題導覽地圖 (Topic Navigation Maps),即為主題地圖的前身。

之後,主題地圖的概念不斷被充實與正規化,直到 2000 年,成為 ISO 和 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即國際電子技術委員會) 聯合制定的

國際標準 ISO/IEC 13250:2000,此時的主題地圖是採用 HyTime 來定義其語法,

稱為 HyTM (HyTime Topic Maps)。然而在 1998 年,XML 標準誕生了,這個由 SGML 演化產生的簡易版本擷取了 SGML 的核心部分,卻更易於在網路上使用。

隨著網路的普及,XML 挾著強大的功能與彈性優勢,成為資訊流通的重要工具。

因此主題地圖便由 Newcomb 和 Biezunski 創立的 TopicMaps.Org 組織重新制定採 用 XML 的新語法,稱為 XTM (XML Topic Maps),並於 2002 年被納入 ISO 13250 支援。負責維護ISO 13250 的委員會ISO SC34 已著手制定兩項與主題地圖相關的 標準—ISO 18048 TMQL (Topic Maps Query Language) [Garshol05] 和ISO 19756 TMCL (Topic Maps Constraint Language) [Moore05]。TMQL是主題地圖的查詢語 言,而TMCL則是定義主題地圖物件類別規則的語言。到目前為止,這兩項標準 依然尚未成熟,仍處於發展中的階段1

1 最近公佈TMQL規範文件的日期是 2005-02-18,制定進度為working draft;TMCL則是 2005-2-12,進度同樣為working draft。

XML

Xpointer, Xpath, Xlink

ISO Topic Maps

2.1.2 內涵概要

主題地圖包含了三個基本核心元素—T、A、O。T 代表 Topics,也就是呈現 某個概念的「主題」;A 代表 Associations,表示各主題之間的「關聯」;O 代表 Occurrences,翻譯成「資源指引」,提供和主題相關的資源連結 [Pepper00]。當 使用者對某個主題感興趣時,可以利用網路超連結的功能,直接連往相關資源進 行閱讀,同時也能迅速找到和這個主題相關的其他主題,易於導引使用者在特定 的資訊組織架構中探索。

圖 2-3 是描述主題地圖基本概念的一個例子,圖中分成上下兩個區塊,上半 部簡單地表示醫院資訊管理架構,下半部代表和此領域相關的文件和資訊。在主 題地圖中,各主題可依其性質,區分成不同的類別 (Type)。從圖 2-3 的知識架構 中,可發現三種主題類別:人、藥物和醫療器材,其中 Topic 1 和 2 代表「人」

類別中的兩個主題,Topic 3 代表一種「藥物」,Topic 4 代表一種「醫療器材」。

Knowledge A1: is-patient-of

Topic 1 Topic 2

圖 2-3:主題地圖概念實例 [Beier01]

除了主題可歸納成不同的類別外,關聯和資源指引同樣包含許多不同的類 別。如圖 2-3 的四個主題之間包含三種關聯:A1 表示 Topic 1 和 Topic 2 之間的 醫病關係,A2 表示 Topic 1 服用 Topic 3 這種藥物,A3 表示 Topic 2 使用 Topic 4

A3: uses-instruments

Topic 3 Topic 4

A2: uses-medicament

Occurrences Documents/

Information

這種醫療器材。此外,在文件與資訊區塊中,我們可以看到各主題利用虛線指引 和其相關的資源。

在主題地圖中,每個主題可擁有不只一個主題名稱,且不同的主題可使用相 同的名稱 [Garshol04],這對於其他傳統的知識組織工具而言 (例如索引典、標 題表) 是無法容許的。後者對於相同名稱的兩個主題,都要在名稱上加以註解以 茲區別,例如「紐約」這個主題,它可以是「市」也可以是「州」,因此當兩種 意義同時出現時,傳統的方法可能就會寫成「紐約 (市)」和「紐約 (州)」。但在 主題地圖中,我們可以用 “scope” 來限制主題名稱的使用範圍。就上面的例子 而言,我們可在兩個同名為「紐約」的主題名稱中指定其 scope,一個為「市」、

一 個 為 「 州 」, 如 此 一 來 兩 個 同 名 的 主 題 亦 可 存 在 於 同 一 個 主 題 地 圖 中 [Freese00]。

主題地圖最重要的功能在於處理同一主題具有多個名稱的問題,例如學名、

俗名、別名、不同拼法的各種名稱等,這些名稱可利用 scope 來指定並說明其代 表的意義或使用範圍。主題所代表的是一種概念,而不只是個別的名稱。雖然主 題地圖讓各主題擁有多個名稱,但在處理主題之間的關聯或合併等問題上,是針 對主題概念而非名稱,這種特性非常適合利用在圖書館學的權威控制上,例如用 來設計索引、術語彙編、索引典等工具。在檢索上,由於主題地圖具有群組同義 詞的作用,因此可以跳脫文字比對的層次,進而以「概念」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