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授課方式-講演與討論

歷史系教師授課幾乎都以講演課為主,偶爾配合討論,世界 史亦然。大學部高年級與研究所的課程通常會以兩者並用的方式 進行。臺大、師大、政大、輔大都有大學部的選修專業課,給大 三以上的同學選課,有的學校也包含碩士班學生。此外,也有碩 士班的課程開放給大學部高年級學生修課。

一般而言,大家會認為講演課由老師們講授,以提供學生充 分的知識背景為主,所以入門的導論課程,或斷代史的發展、國 別史的介紹等,都會用講演方式授課,講演法是大學西洋史主要 的教學法。19不過,因受時間限制,也會多少提及一些研究的重要 課題、研究成果或史料介紹。大部分的課程對講演課的內容沒有 指出程度的差異。如台大課程有編號,但不能反映課程內容的深 淺不同;政大有設基礎、進階、專題課程的區分,標準由老師自 行決定。世界史的課程基本上是以必修與選修的方式來分別程度 深淺。如師大與輔大以必修通史、斷代史為一學年,選修專史及 專題課為一學期的方式來區別。

查 閱 美 國 哈 佛 大 學 歷 史 系 ( Harvard University, History Department)的課程規定,該系對演講課內容的規定包含下幾點:

開放給大學生修課,每週上課 2 到 3 次,每週閱讀作業大約 150 頁、有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負責的討論時間,有 12 到

19 彭小甫,〈當前我國大學西洋史教育的剖析—我國各大學西洋任課教師是教 師施教實況及其改革意見調查研究〉,《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臺 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95),頁 237。

15 頁的學期報告(term paper)、至少 1 小時的期中考(有的課程 會要求每週的簡短寫作,故可以多篇短文取代)、3 小時的期末 考 , 成 績 計 算 要 包 括 出 席 率 等 。 對 研 究 討 論 課 程 ( research seminars)的規定,則是至多以 15 人一班為限,學生要了解該歷 史主題的相關文獻作品,並使用歷史原始資料,進行批判性的思 考,由學生自己撰寫一篇主修的研究文章(research paper),並在 課堂討論。20 這些詳細的內容在臺灣歷史系的課程大綱中,都不 易見到。

當課程內容沒有區分深淺時,就不易區別授課方式的不同。

討論方式加入教學後,在講演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應用才為適 當,時間是否充分,討論應在何種課程使用等,這類問題多由授 課老師自行決定。從以上各校世界史的課綱內容中,看到許多課 程都有安排課堂討論,也有老師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討論,而將 課堂發言表現列為成績,並佔有相當的比例。在歷史學習的過程 中,課程中使用討論方式是重要的;但是同時進行講演與討論的 授課方式,就會發現時間常常不夠,應該如何分配,如何進行討 論,這些問題似乎都是老師依其經驗,在自我摸索後隨情況變化 而決定,並沒有一定的模式。

參閱美國大學的歷史系的開授課程,都有比較精細的內容區 分,並且各大學的歷史學系幾乎採用相似的模式規範該系開授的 課程。從大學部到研究所,所有課程的授課形式及其對學生學習 的要求,都有較為明確的定義,並用課程編號來界定課程型態。

以 史 丹 福 大 學 歷 史 系 ( Stanfo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20 http://history.fas.harvard.edu/courses/index.php. 哈佛大學的課程網站。2010. 10.

12.

History)的課程來看,就授課方式的討論課(Seminar)可以再區 分為重要歷史問題與研究成果專著的討論課(Colloquia)、經典 作 品 的 閱 讀 討 論 ( Classics Reading) 、 以 歷 史 名 著 選 讀 的 討 論

(Selected Readings),以及原始史料解讀的研究討論(Research seminars)等不同內容的課程。

研 究 成 果 專 著 的 討 論 課 ( Colloquia ) 是 以 歷 史 研 究 主 題

(topics)所形成的小團體討論課,老師要提供學生資料以及解釋意 見,並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以訓練高年級的大學生與初進 入研究所的學生為主。此外,歷史作品選讀課(Selected Readings)

是以主題所選擇的重要歷史專著或期刊論文的選讀,給學生學習,課 程以閱讀討論為主。歷史專題的討論課(seminars),包含研究課題 及研究成果專書、期刊論文等較為廣泛的文獻資料之討論。研究討 論課(Research Seminar)則需要使用原始資料,進行專門主題的 研究後,再進一步討論研究的發現。21

柏 克 萊 大 學 歷 史 系 ( University of Berkeley, Department of History)的課程,也有規劃一致的課程標準,提供教師在授課時 所需要了解的與課程進行相關的問題。對大學生與研究生的討論 課,也做了進一步的區別。歷史 275(History 275)代表回顧作品 討論課(survey seminar);歷史 280(History 280)代表閱讀討論 課(reading seminar),對歷史學內的不同領域及其相關重要作品 的 閱 讀 討 論 。 歷 史 285 ( History 285 ) 代 表 研 究 生 的 討 論 課

(graduate seminar),其中有研究討論課(research seminars),

如歷史 285(4),由學生使用原始資料來寫具原創性的研究報

21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Types of Undergraduate History Courses. http://stanford.edu/dept/history/courses/types.html. 2010. 11. 6.

告 。 歷 史 290 ( History 290) 代 表 歷 史 研 究 成 果 專 著 的 討 論 會

(Historical Colloquium),以當前研究成果的閱讀和討論為主要 授課內容。22

研 究 型 的 普 林 斯 頓 大 學 歷 史 系 ( University of Princeton, Department of History)的研究所課程,編號集中在歷史 500-598 號,其中以閱讀與研究討論課(reading and research seminars)為 主,老師可以依其專長領域設計這樣的課程。本課程的內容主要 讓學生以較廣泛的方式了解重大的歷史問題,所以要求學生閱讀 的資料包括重要的研究成果作品、主要學說及歷史解釋、歷史上 不斷被討論的關鍵問題、以及當前歷史學家正在探討的重要議題 等。學生需要提供一系列的簡短書面報告,包含整理論文書目,

進行文獻回顧,解釋主要著作的論述理論,以及對重要著作的評 論等等。23

在國內大學歷史學系所開授的課程,尚未見到對課程作如此 精細的定義與區分授課方式。以目前筆者所搜集到的世界史課程 來看,並沒有太多條件足以區分課程進階的差異,以及對應的授 課方式。若課程內容的廣度、深度有不同的層次,課程的進行方 式似乎也該有所不同。若以世界史整體課程來看,大部分歷史學 系都能夠滿足必修的通史或斷代史課程,再加上一些隨著教師專 長而開授的專業課程,也能夠達成相當程度的教學目標。然而,

若要做更精細的區分,則增加世界史師資的人數,並對課程進行 深度的改革計劃,才有改善的機會。

22 柏克萊大學歷史系大學部課程編號 http://history.berkeley.edu/graduate/program guide/courses.html. 2010. 10. 6.

23 http://www.princeton.edu/history/graduate/ 2010. 11.10.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系。

(三)成績評量方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