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歷史學系世界史課程的初步觀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歷史學系世界史課程的初步觀察"

Copied!
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歷史學系世界史課程的

初步觀察—以 95-98 學年臺

大、師大、政大、輔大課程

為基礎

王文霞

* 臺灣的大學歷史學系開授什麼課程與如何教的問題,似乎 很少受到學界的關注,國內雖有幾次歷史教學課程的會議討 論,但少有深入的研究工作。自從教育部規定大學所有開授的 課程,必須有授課大綱,並將之上網公告後,研究者才能依課 程綱要為資料基礎,進行進一步的檢視。本文僅選擇了臺大、 師大、政大與輔仁大學等校歷史系開授的世界史課程,作為探 討重點。除了瞭解必修課、選修課的概況外,對教師如何進行 教學、如何評分、以及如何培養學生能力等問題,也進一步了 解。同時參照美國幾所頂尖大學歷史系,開授課程的要求與教 學方法,以提供讀者進一步的思考。 世界史在教什麼的這個議題,包含必修課的變化與選修課 *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本文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之〈社會與 文化世界史研究與教學學術研討會〉發表,2010 年 12 月 4 日,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 509 國際會議廳。對匿名審查人所提示有關師大歷史系世界史課程新 的發展,以及補充結論的建議修正,都減少了本文的失誤,作者致上最誠摯的 感謝。

(2)

程的類型,必修「世界通史」從一年 6 學分到二年 8 學分都 有。選修課在臺大、政大多為一學期課,師大、輔大則是一學 年課;專題課在四所大學都是學期課。斷代史在臺大的課少, 在師大為一學年 4 學分,在輔大是一年 6 學分。政大則在(世 界通史)改為 8 段後,不再開斷代史,增開國別史與專史。 世界史如何教的議題包含:(1)授課的語文、(2)授課 方式如講演與討論、(3)教材與參考資料,以及(4)成績評 量方式等的討論。成績評量有(1)筆試、(2)課堂參與討論 的表現、(3)寫作業(4)寫報告,又包含(a)學期報告或期 末報告(b)專題分組口頭報告與書面報告(c)研究報告等不 同的形式。也參考比較美國幾所頂尖大學的課程教學方式,特 別在課程進行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方法,這些方面值得我 們參酌改善。 關鍵詞:臺灣大學、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歷 史系、世界史、基礎課程、進階課程

(3)

一、前言

民國 94 年成大外文系劉開鈴老師接受教育部顧問室的委託, 開始進行臺灣大學院校人文教育改革體檢計畫的先導計畫,共規 劃了 9 個學門:中文、外文、歷史、應用外語、哲學、設計、視 覺 藝 術 、 音 樂 、 宗 教 。 我 受 邀 參 加 並 擔 任 歷 史 學 門 的 共 同 主 持 人,因而有機會全面性的了解國內大學教育的現況。到今年民國 99 年,我們共同合作進行了 5 年(95-99 年)的人文體檢工作。 這幾年我們重要的成果有每年體檢研究成果報告書共出版五 輯 。 這 個 研 究 計 畫 與 過 去 最 大 不 同 處 , 在 於 思 考 人 文 教 育 的 目 標,不是在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方面,而在思考是否培養出學 生需要的能力,他們是否能把習得的知識,轉化為實用的能力。 在 95-96 年團隊討論出了體檢計畫的 6 項能力指標:溝通表達與語 言能力、經典作品分析能力、問題發崛與研究能力、創作與創新 能 力 、 科 技 應 用 能 力 與 科 技 素 養 、 全 球 視 野 與 多 元 文 化 認 知 能 力。在這五冊中的第三輯《課程與教學-課程綱要之調查》的第 八章〈歷史學門年度成果報告〉即整理了國內大學歷史學系在 95-96 年間所開授的課程及其能力指標的大概情況。 本 計 畫 共 出 版 五 本 專 輯 , 提 出 觀 察 報 告 和 改 革 建 議 的 白 皮 書。目前在教育部顧問室主持的中程鋼要計畫下的人文教育革新 計畫的網站,可以找到「人文教育革新體檢計畫」下所建置的 94-96 年「大學人文學科教學課程綱要資料庫」。可以從教育部「人 文教育革新體檢計畫」進去搜尋,它的網址是:www.hee.tw,然 後進入 enter:human,再打密碼 password: 0000 就可以進入資料庫 查詢。

(4)

依據這個國內大學人文學課程綱要資料庫,我整理了國內大 學歷史系的課程結構與內容,而完成一篇研究文章,並在《新史 學》成立 20 周年的學術研討會上發表(98 年 12 月 13 日),篇名 為〈常與變─臺灣的大學歷史系課程演變之探討 1989-2009〉。 該文指出國內大學歷史系的課程變化,特別在過去 20 年內,經過 民國 76 年政府的解嚴與民國 83 年《新大學法》實施後,歷史系 課程的持續與改變。經過量化圖表的結果顯示,歷史學系課程培 養學生傳統的核心能力較好,如溝通表達與語言能力、經典作品 分析能力、問題發掘與研究能力等;而在新興能力方面,除了全 球視野與多元文化認知能力之外,創作與創新能力、科技應用能 力與科技素養等的結果都很低。1 培 養 核 心 能 力 的 課 程 , 諸 如 史 學 導 論 、 史 學 方 法 、 中 國 通 史、世界通史等基礎必修課,並沒有太大改變。而選修課程的斷 代史、國別史與傳統分類的政治、社會、經濟、思想、制度等專 史,由於也可以培養核心能力,因而仍繼續開授。上個世紀後期 以來所發展的後現代思想與新文化史的轉向,也促使許多新興課 題出現,而增加新開課程的多樣化。 在課程領域方面,最明顯的變化是「臺灣史領域」的興起與 快速發展。這當然與政府採取本土化的政策有關,同時也因全球 化的衝擊,促使在地學者更進一步思考與瞭解在地文化的特色, 並尋求其國際生存空間。國內各大學歷史系都開始教授臺灣史課 程,也逐漸規定為必修課。其次,西洋史領域原來必修的「西洋 1 劉開鈴主編,《教育部全國大學院校人文教育體檢計畫年度報告系列叢書》, 第三輯,《課程與教學:課程綱要之調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10),本冊為 97 年度報告,王文霞,〈歷史學門年度報告〉,歷史學門培 養六大核心能力的課程在94-96 年的大學與研究所,3 年平均數值的比較。

(5)

通史」,在民國 79 年改名為「世界通史」,以修正過去歐洲中心 論的觀念。課程內容也隨之擴大,除了歐美西洋歷史之外,也增 加了東北亞、東南亞等地區的歷史。在各系所開授的課程中,中 國史、世界史、臺灣史、史學(史學史與史學方法)等領域的課 程總數比例,中國史仍居首位,証明它在國內史學界依然重要的 地 位 。 最 後 , 因 應 全 球 化 的 變 遷 , 新 出 現 的 跨 領 域 「 學 程 課 程」,涵蓋二到三個領域,更揭示一個新的知識整合時代來臨。

歷史課教什麼?如何教?學什麼?如何學?

最近幾年臺灣社會面臨失業率不斷攀升,青年人就業年齡普 遍延後,以及高學歷、高失業率的情況,大學歷史系畢業生的出 路同樣受到影響。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已經無法僅在國內 活 動 , 不 僅 在 政 治 、 經 濟 、 社 會 、 文 化 等 方 面 不 斷 的 與 國 際 接 軌,學術領域如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等,也都面對全球 市場的挑戰。在這種大環境下,國內高等教育的目標為何?執行 達到目標的高教機構如大學系所,是如何完成責任達到目標,歷 史 學 系 的 學 生 應 該 學 習 具 有 什 麼 專 業 , 知 識 、 觀 念 、 方 法 、 能 力,應該如何使年輕學生對學習歷史有信心、有希望,相信自己 日後能以此安身立命並能因應未來時代的挑戰。事實上,歷史系 的老師們經常被學生問到:讀歷史,可以學到什麼,將來在社會 能從事什麼工作等這類的問題。 其實學歷史的人都知道歷史系所學的知識學問,未必能與現 代工商業社會所要求的實用性快速結合,但也絕非全然無用,歷 史學家們也常戲稱歷史為一「無用之大用」的學問。因為這個古 老的人文學科,充滿了人類的經驗智慧,是一個具有無窮寶藏的 資 料 庫 , 所 以 歷 史 絕 非 無 用 , 而 端 看 當 事 人 能 否 活 用 。 雖 是 如

(6)

此,然而對年青學生而言,大學歷史系的專業教育目標是什麼, 他們該學什麼,如何學到?二次大戰後,我們所採用的歷史學系 專業課程結構及其形成的理念,到了今天,是否仍然適用?面臨 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競爭格局下的學生,是否需要一些不同的教學 理念和專業知識與能力,這些又是什麼,學校的課程是否有隨新 時代的需要而調整教學內容,又應如何在課程中進行,方能達到 培養這些能力的目標等等,上述諸多問題都需要我們進一步的關 心與暸解。 新世代學生所需的能力指標為何,如何界定這些指標,如何 達成這些指標,對這些問題都需更多的研究成果,所以不是個人 就能處理的。人文革新體檢計畫的十人團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才定出前面六項大學高等教育的能力效標,可見其難度很高,需 要更多的人力和研究思考去找答案。以上這些問題也都須回到目 前歷史系的課程結構以及內容分析,才能了解授課方式所產生的 效果,這是促使這個研究題目發想的主要原因。2 同時接受師大歷 史系王秀惠教授的邀請,希望能夠回顧臺灣的世界史教學課程的 情況,想想可資改善之處。歷史學系從大學部到研究所的分層教 學,碩、博生的培養目標與能力指標等,這些問題過於龐雜,本 文僅以世界史的教學課程為資料樣本,進行嘗試性的初步研究。 我選擇國內四所大學歷史系的世界史課程,蒐集該大學在網路公 開的課程綱要及其內容,作為分析基礎。以臺大、師大、政大與 2 人文教育革新體檢計畫團隊在 95 到 96 年間,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結合教育學 與人文學的專家們共同討論出這六項能力效標。劉開鈴主編,《教育部全國大 學院校人文教育體檢計畫年度報告系列叢書》,第二輯,《課程與教學參考效 標之建置》(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0),頁 5。本冊為 96 年度 報告。

(7)

輔仁等四所大學,在 95/96/97/98 等四個學年度的課程綱要作為觀察 對象,進行分析並試圖從這四所學校找出一些歷史教學的共通問 題。3 在研究方法上,使用課程綱要資料有其優點、也有缺點。優 點在於能了解授課老師的教學目標及其如何設計這門課程。除了 課程名稱、學分數、授課時間、授課地點外,課程綱要還提供課 程的教學目標,大綱主題、內容重點、評分方式、培養學生的能 力、參考資料與課程進行的相關訊息。但這樣也有風險,許多老 師並未在課程綱要內詳盡的列出完整的課程內容與要求,以致它 的訊息不夠而會影響結論。更困難的是有些老師訂出課程綱要卻 不依之授課,而隨自己興之所至的任意講課,課綱只是滿足學校 要 求 的 形 式 , 實 質 上 並 未 做 到 。 如 此 形 成 事 實 與 綱 要 之 間 的 落 差,課綱資料就不足以信賴。上述這個缺點,許多學校會以學生 對教師授課的反應意見加以彌補。因此,大多數的課綱仍可以在 一定的程度上,反應出老師的教學狀況。 另外,僅靠課綱資料來判斷課程的教學,並不足以實際掌握 授課的效果,所以其他的研究方法還會加上訪談與問卷的方式, 以補充文獻資料上的不足。但本計畫沒有經費支持,不易進行其 他方式,本研究目前僅就四所大學所開授世界史的課程綱要為主 要研究資料。由上述這些資料中,臺大上網的課綱最為完整,輔 大、政大、師大的課綱也多完整,僅有極少數的不夠完整,所以 3 四所大學課程綱要的網址: 台大 https://nol.ntu.edu.tw/nol/guest/index.php; 師大 http://courseap.itc.ntnu.edu.tw/acadmOpenCourse/index.jsp; 政大 https://courses.nccu.edu.tw/QryTor/; 輔大 http://stu71.fju.edu.tw/guest/search.jsp。

(8)

由此份資料得出的結論,應仍有其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世界史教學概況

國內過去對大學歷史系教學的情況這個課題討論的文章不是 很多,但也可找到一些關心此課題的學者,陸陸續續所發表的文 章。最早的是民國 70 年台大黃俊傑教授發表的〈關於西洋史研究 的教學的幾點考慮—一個史學工作者的反省〉,反省西洋史教學 上的一些困難;邢義田教授發表的〈世界史抑中國文化立場的西 洋史〉,探究介紹西洋史者的立足點問題;以及師大彭小甫教授 於民國 74 年在「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所發表的〈當前我國西洋 史 教 育 的 剖 析 〉 , 以 問 卷 方 式 對 當 時 國 內 西 洋 史 教 學 的 各 個 面 向,做了全面性的調查與說明。4 民國 79 年必修(西洋通史)改為(世界通史)課程以後,歷 史 教 學 似 乎 受 到 史 學 界 比 較 多 的 關 注 。 在 教 育 部 顧 問 室 的 支 持 下,各大學陸續召開了歷史教學研討會,討論歷史教學與課程的 問題,會後並出版會議論文集。例如政治大學歷史系在民國 81 年 主辦歷史學系課程教學研討會,會後出版由張哲朗主編,政大歷 史系於民國 82 年出版的《歷史學系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上 下冊。其中上冊為《史學理論與方法.西洋史》,文章中除了討 論一般的史學理論與方法外,談及西洋史的課程與教學。東海大 學歷史系在民國 86 年出版由張榮芳教授主編的《歷史教學與視聽 媒體研討會論文集》,則提出影視史學的教學方法,這也是在會 4 彭小甫,〈當前我國西洋史教育的剖析〉,《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85),頁 179-265。內容以二次大戰以後臺灣 西洋史的教學情況。

(9)

議後出版的論文集。輔仁大學歷史系則在民國 87 年召開西洋史與 國別史課程教學研討會,次年也出版了會議成果的《西洋史與國 別史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此書集中討論外國史的課程與教 學問題。 至於有關討論歷史系課程結構如何建置的文章,目前僅找到 臺大歷史系徐泓教授發表的〈論歷史系的課程結構〉,該文收錄 於民國 82 年由政大歷史系出版的《歷史學系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 集》,上冊《史學理論與方法.西洋史》中。5其內容對美國、中 國大陸以及我國現行的大學歷史系課程結構都作了舉例介紹,其 中仍然不乏目前可以參考使用的重要內容。

(一)世界史教學教什麼,如何教?

過去以西洋史為名的世界史,長期以來的教學設計都以通史 與斷代史為主,而以專史、國別史輔之。原因在於一方面受教育 部必修課的規定,另一方面西洋史專業師資普遍不足,因此各校 多以通史、斷代史的方式開課,如:西洋通史、西洋上古史、西 洋中古史、西洋近代史、西洋現代史等。民國 83 年教育部開放大 學課程自主後,各大學歷史系屬於世界史領域的專史、國別史等 課程逐漸增加,地域上以歐美國家為主,在國別史上又以歐美工 業先進的英、美、德、法等國為主,後來增加俄國史,最近也開 設西班牙史、義大利史、波蘭史等課程;東亞地區則有日本史、 韓國史、東南亞各國歷史等。 現在大家所慣稱的「世界史」,事實上仍然以西洋史為主, 特別是歐美各國的歷史。至於東北亞、東南亞或中東的歷史,雖 5 張哲朗主編,《歷史學系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史學理論與方 法‧西洋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1993)。

(10)

然歸類於「世界史」範疇,卻無法等同視之。在臺大歷史系楊肅 獻教授主持的「世界史討論會」中,今年(2011)已將進入第 13 回了,幾乎沒有看見日本史或東南亞史的學者出現。至於中東、 非洲、澳洲、大洋洲等地區之各國家的歷史,也很少在大學歷史 系的課程中出現。國內的「世界史」觀念,是否與全球化下歐美 國家所謂的全球史(Global History)類似,似乎還有待釐清。 長期以來開授世界史課程都有缺乏資料的問題,多數是以一 些中文教科書,如高亞偉、李邁先、王任光、王曾才等教授們所 寫 的 通 史 、 斷 代 史 為 主 要 教 材 , 再 加 上 一 些 中 文 譯 本 的 世 界 通 史、斷代史與專書作為參考資料,用以建立學生的基礎知識。不 過中文譯本的專書不多,這是因為國內學界並不鼓勵翻譯,所以 成果也少。英文專書與西文期刊的採購方面,是以臺大、輔大較 多,一般大學圖書館收藏的這類資料,都以提供教學使用為主, 研究工作所需的原始史料非常缺乏,也無足夠的參考書籍,以致 於研究不易進行,成果自然也少。 臺大楊肅獻教授在《臺大歷史學報》第 21 期發表〈臺灣地區 的西洋史研究 1950-1995〉(1998),整理了 45 年間在臺灣的西 洋史學者們的研究成果,指出國內西洋史老師發表論文的篇數所 占比例,相較於同時期的中國史與臺灣史低了很多。6 無獨有偶 的,政大彭明輝教授也在第 31 期的《政大歷史學報》發表了〈臺 灣 歷 史 學 期 刊 論 文 與 歷 史 所 碩 博 論 文 的 世 界 史 研 究 , 1945-2000〉,分析世界史研究的學術期刊論文與碩、博學位論文的起 6 楊肅獻,〈臺灣的西洋史研究,1950-1995〉,《臺大歷史學報》,21(臺 北,1998.12),頁 296。楊肅獻,頁 310 指出從 1950 年到 1995 年間臺灣的歷 史學者在臺灣主要發表的西洋史論文,共 309 篇,這些論文屬於 89 位作者, 平均每人3.46 篇,每年 6.72 篇。

(11)

伏變化。該文同樣指出臺灣的世界史研究論文的產量方面,相較 於中國史可說是少了很多,研究成果不夠這當然也影響到西洋史 教學教材的不足。7 另外,孫同勛教授在民國 91 年《成大西洋集 刊》第 10 期,發表了〈發展西洋史教學與研究的幾點淺見〉,指 出西洋史在國內教學與研究的困境,此外他更呼籲大家應該積極地 投身發展西洋史的教學與研究,進而在國際學術界爭一席地位。8 在二十世紀後期,影印技術的進步使得資料可以便宜而快速的 取得,由於購買外文書籍花費昂貴,許多影印的史料和專書成為西 洋史老師們的重要資料。步入二十一世紀以後,由於網際網路的發 達及電子資料庫(databases)的建立,不僅形成極為豐富的資料可 供 使 用 , 更 帶 來 極 大 的 便 利 性 。 期 刊 論 文 資 料 庫 ( 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 PAO)可以在家中上網取得 400 餘種期刊論文,甚 至歐洲中古世紀的原始資料如十六世紀伊麗莎白女王的手稿,透 過 EEBO 資料庫(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的運用,也可以從 網 路 搜 尋 得 到 。 ECCO 資 料 庫 ( Eighteenth Century Collections Online)收藏 15 萬本 18 世紀的電子書,也能夠使西洋史的碩士生 取得足夠的原始資料進行研究。9 7 彭明輝,〈臺灣歷史學期刊論文與歷史所碩博論文的世界史研究(1945-2000 ) 〉 , 《 政 大 歷 史 學 報 》 , 31 ( 臺 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 2009.5),頁 185。另外,政大彭明輝教授在《政大歷史學報》,第 16 期, 1999,發表〈臺灣地區的歷史研究機構與歷史系課程(1945-1995)〉。他整 理了50 年來的臺灣各大學歷史系開授課程的狀況,但集中在民國 87 年(1998 年)前的12 所大學與 13 所研究所。 8 孫同勛,〈發展西洋史教學與研究的幾點淺見〉,《成大西洋史集刊》,10 (臺南,2002.6),頁 1-6。 9 國科會 96 年採購的電子資料庫,提供國內人文學們的研究使用,包括 EAI

(Early American Imprints)16-18 世紀 72,000 種印刷品;ECCO(Eighteenth Century Collections Online)18 世紀的電子書;EEBO(Early English Books

(12)

此外,數位化與 PDF 的檔案還可以自由的放大縮小,便於讀 者閱讀,非常方便。這種數位化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也影響在臺 灣世界史的教學與研究發生改變。最近幾年也有不少專攻西洋史 的年輕學者,從國外取得博士學位回來,他們進入學術界,帶來 不少新的觀念、方法或新研究取向,為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注入 了新血。以上這些因素都影響了當前世界史的研究與教學,故檢 視歷史系世界史的課程與教學時,對於歷史系教什麼與如何教的 問題,或可有些新的視野。

(二)四所大學的整體概況

一般課程綱要的表格都會要求填寫基本資料,如課程名稱、 授課教授、學分數、必選修開課時間之外,還包括課程目標、課 程大綱(課程概述、課程進度、課程要求)、參考書目或教材、 評 量 方 式 等 等 。 台 大 、 政 大 、 師 大 、 輔 大 的 課 綱 內 容 都 相 當 完 整,其中以台大最為詳盡。四所學校大部分的課綱內容資料都很 豐富,提供充分的資訊,僅極少數的課綱沒有評分方式。在臺大 的開課表上,每門課都連結了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顯示 該課程希望培養哪些核心能力。這個功能很好,不過也有相當的 課程尚未建立起連接圖。課程的能力指標是最近在國內教育改革 上提出的方向,可使教師教學時,除了傳遞知識外,還考量到培 養 學 生 的 能 力 。 課 程 地 圖 的 設 計 , 也 可 使 學 生 清 楚 了 解 為 何 (why)與如何(how)修習這些課程。 整體的課程設計上,臺大的「世界史」課程,比較多是依據 老師的專長開授相關專業課程,除了必修的大一(世界史)有多 Online)早期英語文獻之原書圖像及書目索引;PAO(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人文社會 400 多種電子期刊全文。

(13)

位老師聯合開授;政大與師大的(世界史)課程,這幾年內都由 (世界史)老師們配合學生的修課需要而作調整,開授許多與自 己研究領域未必相同的課程給學生修習,以滿足課程的設計,這 也顯示了該校師資的不足。整體世界史課程的設計,除了必修的 (世界通史)之外,斷代史依然維持,國別史與專史都有增加。 目前各校世界史的開課情況,與過去相比,除了數量增加之外, 在結構上似乎沒有太大變化,仍是依據通史、斷代史、專史與國 別史的方向開課。 不 過 , 以 大 學 主 修 歷 史 的 學 生 來 看 , 世 界 史 需 要 學 什 麼 知 識,從而培養什麼能力,這些知識內容是否從淺到深有層次的區 別,老師如何進行教學、如何評分,以達到自訂的目標;是否呼 應課程不同深度的需求,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等等,這些訊息在 課程大綱及內容中,並不很明顯。

三、世界史教什麼?

(一)世界史的教學目標

幾乎所有的課程都列有教學目標,多集中於擴大專業知識的 內容,介紹具深度和廣度的專業知識以及討論議題的研究成果。 如:臺大的「後現代史學與文化交流」,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可 以掌握後現代史學的論點與反對它的理由,為日後可應用在文化 交流史的研究中,作為其獨立研究的理論資源。」10,臺大的〈西 洋史學英文論著〉指出:「史學理論及方法日新月異,從一九六零 年代以來,史學的新趨勢就經歷了社會學、人類學及文化史的幾種 10 國立臺灣大學 98 學年度第 2 學期,課程資訊,古偉瀛(後現代史學與文化交 流)課程大綱的課程目標。

(14)

重要衝擊,更重要的,後現代主義對傳統史學進行了相當大的顛 覆,對於這些變化的掌握,將其深入淺出的讓有興趣的學生能吸 收,是開本課的最大目的」11。師大的〈西洋現代思潮〉課程指出: 「從思想史的角度去瞭解西方現代社會的變遷及其歷史意義」。12 在培養學生能力的方面,也有老師在課綱中就指出可以培養 學生的不同能力。例如:師大(日本史)課程,指出「學習日本 歷史的興趣與態度、強化歷史思考和分析能力、能以更寬廣的視 野思索中日、臺日的歷史變遷」等。師大(美國族群關係專題) 指出:「藉由美國歷史經歷,增進學生認識族群發展過程與相關 之研究近況,以期擴展學生視野,並加強日後解析和判讀社會現 象之能力」。13 輔大(德國史)課程的目標指出:「藉由德國歷 史主題之講授,培養學生對於西方文明與文化之瞭解,以及歷史 思考的能力」等。14 目前許多大學的課程已經訂有能力指標,有 些課程可以明確判斷該課希望培養的能力方向,這些都是由老師 們以課程的內容來決定的。

(二)必修課「世界通史」的變化

大學歷史系的世界史領域該學什麼?基礎的歷史背景知識經 常被認為是重要的,過去在教育部的規定下,西洋史的必修課包 含通史、斷代史及專史;但目前各校歷史系都僅規定世界通史或 11 國立臺灣大學 98 學年度第 2 學期,課程資訊,古偉瀛(西洋史學英文論著課 程)課程大綱之課程目標。http://www.his.ntu.edu.tw/ 12 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網頁。http://www.his.ntnu.edu.tw/,劉紀曜(西洋現代思 潮)課程目標。2010. 10. 27. 13 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網頁。http://www.his.ntnu.edu.tw/,王秀惠(美國族群關 係專題)課程目標。2010. 10. 27. 14 輔仁大學網頁 98 年度第 2 學期課程資訊,伍碧雯(德國史)之課程目標。

(15)

世界史為必修,其他的西洋斷代史,除了輔大的〈西洋現代史〉 為 必 修 外 , 大 多 以 選 修 為 主 , 如 〈 西 洋 中 古 史 〉 、 〈 西 洋 近 代 史〉、〈西洋現代史〉等。 必修(西洋通史)的課程名稱,在過去經歷了改變,民國 79 年全國各校歷史系都改(西洋通史)為(世界通史)。成大在民 國 88 年,改(世界通史)為(世界文化史),其他大學則仍然維 持(世界通史)的課程名稱。 (世界通史)的課程設計形式,在過去的這幾年內也有不少 的變化。不少大學歷史系維持一年上下 2 學期 6 學分的方式,如 目前的師大、輔仁,成大都如此。有的大學則改為上下 2 學期 8 學分,例如:臺灣大學,大一上下 2 學期各 4 學分,這樣共 8 學 分的制度實施到 94 學年止,95 年起改為每學期 3 學分的〈世界 史〉(一)、〈二〉是大一必修,〈世界史〉(三)、〈四〉是 大二必修,4 學期共 12 學分至今。15(世界史)涵蓋了斷代史, 而不再開授斷代史。 〈世界通史〉課程在政大的變化較多,在 92 學年時細分為 一、二、三、四,每學期 2 學分,4 學期共 8 學分。93 學年開始 又結合斷代史,改為『群修』(世界通史)8 段,分為希羅文明、 近東文明、中古世紀、近代初期、近代歐洲的形成、十九世紀、帝 國主義、二次大戰以後等,共分 4 學期開授,每學期開課 2 段,每 段 2 學分,共 16 學分,從 93 實施到 98 年停止。99 學年開始,也 仿臺大,改為(世界通史)一、二、三、四,4 學期 12 學分。這 個走向顯示了斷代史與通史的結合,不再另外開授斷代歷史。 師大的(世界通史)也是必修,一年上下學期各 3 學分,共 6 15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 2020. 10. 22.

(16)

學分。98 年起分 2 班由兩位教授同時分別授課。輔大的(世界通 史)與師大相同,一年共 6 學分;但輔大開 3 班,同時由 3 位老 師教授;師大開 2 班,由 2 位老師同時開課。自 99 學年度起,師 大的世界通史改為二年,(世界通史)一、(世界通史)二,4 學 期共 8 學分。 表1 必修世界通史的開課型態 學校 課程名稱 學分 總共學分必修 開授學期 開授班級 臺大 95 年起 世界史 一二 世界史 三四 3/3 學分 3/3 共12 學分 大一 上下學期 大二 上下學期 1 班 世界通史分為: 希羅文明、近東 文明、中古世 紀、近代初期、 近代歐洲的形 成、十九世紀、 帝國主義、二次 大戰以後共8 段 2/2 2/2 2/2 2/2 共16 學分 大一 上下學期 大二 上下學期 每學期 開授2 段 共有2 班 政大 93-98 年 政大 99 年起 世界史 一二 世界史 三四 3/3 3/3 共12 學分 大一 上下學期 大二 上下學期 1 班 世界通史 3/3 共6 學分 大一 上下學期 2 班 98 年起 師大 師大 99 年起 世界史 一 世界史 二 2/2 2/2 共8 學分 大一 上下學期 大二 上下學期 輔大 世界通史 3/3 共 6 學分 大一 上下學期 3 班

(17)

(三)選修課程的類型

世界史除了通史以外,其他課程都以選修為主,有斷代史、 國別史、專史等類型的課程。各歷史系都在修業辦法中,要求學 生修畢一定數量學分的世界史領域課程,如臺大專業選修需 2 領 域,每領域至少 4 學分;師大世界史學群,至少選修 12 學分。政 大比較特殊,因整合了世界通史與斷代史,成為群修世界通史, 結果全部成為必修。同時,世界史領域的課程擴大,除了歐美地 區和國家的歷史外,各校新增的課程,都以日本史、東南亞史為 主,或是(日本史文獻選讀)。臺大、師大、政大、輔仁都開了 〈東南亞史〉、(日本史)等課程。 各大學的世界史選修課,臺大、政大幾乎都是一學期課程, 臺大除了必修的(西洋史學英文名著選讀)是學年課程,上下學 期各 2 學分外,其他選修都是一學期課程。師大、輔大則除了專 題課是學期課程外,其他選修是學年課,上下學期各 2 學分。 西洋斷代史多數是選修課,斷代史課程在臺大為一學期課, 如(西洋中古史),(十九世紀歐洲史)都是 3 學分 1 學期。在 臺大,斷代史課程很少,專史較多。其他大學的西洋斷代史則是 一學年課,如師大有(西洋中古史)、(西洋近代史)、(西洋 現代史)都為一學年 4 學分的課程。輔大的西洋斷代史是一年 6 學分上下學期各 3 學分,除了必修(世界現代史)開 3 班外,其 他 都 是 選 修 , 如 : ( 西 洋 中 古 史 ) 、 ( 十 四 到 十 六 世 紀 歐 洲 史)、(十九世紀歐洲史)等。16 政大則在(世界通史)改為 8 段後,不再開授西洋斷代史,而增開國別史與專史。 歷 史 系 開 授 國 別 史 , 多 依 師 資 而 定 , 例 如 臺 大 的 國 別 史 有 16 輔仁大學歷史系網頁。http://www.history.fju.edu.tw/chinese/. 2010. 11.3.

(18)

(美國史)、(英國史)、(日本史)、(中古義大利史)等, 都是一學期 3 學分的課。師大的國別史有(美國史)、(英國 史)、(法國史),是一學年上下學期 4 學分的課。輔大的國別 史都為一年,上下學期 4 學分的課,非常多樣,有(希臘史)、 ( 日 本 史 ) 、 ( 法 國 史 ) 、 〈 美 國 史 〉 、 ( 英 國 史 ) 、 ( 俄 國 史)、(德國史)等。政大有(英國史)、(美國史)、(日本 史)等是ㄧ學年上下學期 6 學分的課;而〈中東通史〉、(波蘭 史)則是ㄧ學期 2 學分的課。 專史在臺大、政大的是以學期課為主,師大、輔大以學年課 為主。臺大的專史有藝術史導論、啟蒙運動史都是一學期 3 學分 課。政大的專史不少,以學期課 2 或 3 學分為主,如 3 學分的 〈義大利文藝復興史〉、〈西洋史學名著選讀專題)等。也有 2 學分的課程如〈歐洲海外擴張史〉、〈近代歐洲醫療、社會與文 化史〉、〈年鑑學派史學專題〉、(日本近代政治思想史專題〉 等,(十五世紀前/後歐洲藝術史)則為一年 4 學分。師大的專史 以一學年 4 學分為原則,有〈西洋史學史〉、〈希臘羅馬史〉、 〈歐洲文化史〉、〈近代西洋思想史〉、〈文藝復興史〉、〈日 本史學名著選讀〉等開授課程。輔大的專史有一學年 4 學分的 課,如:(當代思潮與西方史學)、(西洋軍事史)等;也有一 學期 3 學分的課,如〈啟蒙運動史〉、〈十七至十八世紀東西文 化交流史〉、〈歐洲藝術史〉等。 世界史課程在臺大、師大、政大、輔大都受到重視,但開課 數量最多的是輔仁大學,因為長期以來輔大一直維持西洋史特色 的 發 展 重 點 。 除 了 通 史 外 , 斷 代 史 、 國 別 史 、 專 史 的 課 程 都 不 少,算是國內世界史開課數量最多的大學。所以,由開授課程看 來,世界史領域的教學仍以基礎性的通史、斷代史,以及進階的

(19)

專史、國別史等方面為主。這四所學校開授西洋史課程,整體看 來也不算太少。西洋史領域課程在該系開授的課程總數中,所占 的比例不是最低,大概都次於中國史領域,高於臺灣史與史學的 領域。17

四、世界史如何教?

(一)授課的語文

世界史以介紹外國歷史為主,老師授課都以中文進行,但是 近 年 來 由 於 受 到 全 球 化 的 影 響 , 校 方 鼓 勵 教 授 以 英 語 或 外 語 授 課,在幾所頂尖大學裡,以提高授課鐘點費到 1.5 倍的方式,鼓勵 大家以外語授課。效果如何尚未明朗化,不過世界史的教學是否 改用外語授課,也引起不少討論。 為 增 強 學 生 的 外 語 能 力 , 的 確 可 以 在 語 言 課 程 中 進 一 步 加 強,是否需要在專業課程中使用外語,則見仁見智。對於外國史 的知識,使用外語進行研究或深入了解,是必要的方法。然而在 教學上是否需要使用外語授課,尤其是對於初階課程,或是推廣 深 度 知 識 的 課 程 , 一 般 學 生 外 語 能 力 沒 有 很 好 時 , 使 用 外 語 教 學,效果反而更差。因此對外語授課的課程類型以及授課對象都 需要考慮,再決定以何種語言教課,目標以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 更好為主。 世界史的課程以外語授課很少,僅在臺大有英文史學名著選 讀、知識與文化。在政大有美國史、世界通史的帝國主義以及碩 17 王文霞,(常與變-台灣的大學歷史系課程演變之探討, 1989-2009),《新史 學 》 成 立 二 十 週 年 學 術 研 討 會 會議 論 文 ( 臺 北 : 政 治 大 學 歷 史 系 ,2009. 12.13)。

(20)

士班的歷史英文(English for Historians),這些都以美語授課。18 師大與輔大在目前則還沒有看到用外語授課的歷史課程,也可能 有所誤差,因為過去兩校都曾有以英語授課的課程。 既可培養專業知識,又可培養語文能力的外文專書閱讀課程,臺 大 有 大 學 部 的 ( 西 洋 史 學 英 文 論 著 ) ( Readings on western historiography in English),以及研究所的(英文史學名著選讀)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 in English)。閱讀外文名著或史料課程的 有(歐洲宗教史名著選讀)、(日文史學名著選讀)、(義大利中 古史(原始)史料選讀)等。政大有(西洋史學名著選讀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Selected Readings in Western Historiography)。師 大有(西洋史學名著選讀),(日本史學名著選讀)等。各校都 開授英文專書或史學名著選讀,以閱讀外文專書的方式,培養學 生閱讀英文、日文的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力。 使用外文的教材或參考資料,在大學部是以名著專書的方式 授課較多。在研究所以主題方式授課,通常由老師選擇重要的歷 史議題,進行專書章節或期刊論文的選讀。如師大的(西洋近代 史)、(歐洲近世社會文化史)、(北美華人史研討)、(西洋 史學名著選讀)、(日本史學名著選讀)等課程,這些都選用外 文的教材資料。 開授英文的經典專書閱讀的課程較少,有的併入(西洋史學 名著選讀)之內,所以對一本經典專書精讀的課程比較少見。除 了臺大有(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原始史料解讀)課程之外,也很少 看到開授世界史的英文原始史料解讀的課程,這點或者是因為研

18 政大歷史系聘請美籍教師周一騰(William Joseph Eaton)教授這些課程都以美

(21)

究生的人數較少,選修這樣的課程通常需要好的外語能力,若選 修人數不夠,課程就不易開成。

(二)授課方式-講演與討論

歷史系教師授課幾乎都以講演課為主,偶爾配合討論,世界 史亦然。大學部高年級與研究所的課程通常會以兩者並用的方式 進行。臺大、師大、政大、輔大都有大學部的選修專業課,給大 三以上的同學選課,有的學校也包含碩士班學生。此外,也有碩 士班的課程開放給大學部高年級學生修課。 一般而言,大家會認為講演課由老師們講授,以提供學生充 分的知識背景為主,所以入門的導論課程,或斷代史的發展、國 別史的介紹等,都會用講演方式授課,講演法是大學西洋史主要 的教學法。19不過,因受時間限制,也會多少提及一些研究的重要 課題、研究成果或史料介紹。大部分的課程對講演課的內容沒有 指出程度的差異。如台大課程有編號,但不能反映課程內容的深 淺不同;政大有設基礎、進階、專題課程的區分,標準由老師自 行決定。世界史的課程基本上是以必修與選修的方式來分別程度 深淺。如師大與輔大以必修通史、斷代史為一學年,選修專史及 專題課為一學期的方式來區別。

查 閱 美 國 哈 佛 大 學 歷 史 系 ( Harvard University, History Department)的課程規定,該系對演講課內容的規定包含下幾點: 開放給大學生修課,每週上課 2 到 3 次,每週閱讀作業大約 150 頁、有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負責的討論時間,有 12 到 19 彭小甫,〈當前我國大學西洋史教育的剖析—我國各大學西洋任課教師是教 師施教實況及其改革意見調查研究〉,《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臺 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95),頁 237。

(22)

15 頁的學期報告(term paper)、至少 1 小時的期中考(有的課程 會要求每週的簡短寫作,故可以多篇短文取代)、3 小時的期末 考 , 成 績 計 算 要 包 括 出 席 率 等 。 對 研 究 討 論 課 程 ( research seminars)的規定,則是至多以 15 人一班為限,學生要了解該歷 史主題的相關文獻作品,並使用歷史原始資料,進行批判性的思 考,由學生自己撰寫一篇主修的研究文章(research paper),並在 課堂討論。20 這些詳細的內容在臺灣歷史系的課程大綱中,都不 易見到。 當課程內容沒有區分深淺時,就不易區別授課方式的不同。 討論方式加入教學後,在講演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應用才為適 當,時間是否充分,討論應在何種課程使用等,這類問題多由授 課老師自行決定。從以上各校世界史的課綱內容中,看到許多課 程都有安排課堂討論,也有老師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討論,而將 課堂發言表現列為成績,並佔有相當的比例。在歷史學習的過程 中,課程中使用討論方式是重要的;但是同時進行講演與討論的 授課方式,就會發現時間常常不夠,應該如何分配,如何進行討 論,這些問題似乎都是老師依其經驗,在自我摸索後隨情況變化 而決定,並沒有一定的模式。 參閱美國大學的歷史系的開授課程,都有比較精細的內容區 分,並且各大學的歷史學系幾乎採用相似的模式規範該系開授的 課程。從大學部到研究所,所有課程的授課形式及其對學生學習 的要求,都有較為明確的定義,並用課程編號來界定課程型態。

以 史 丹 福 大 學 歷 史 系 ( Stanfo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20 http://history.fas.harvard.edu/courses/index.php. 哈佛大學的課程網站。2010. 10.

(23)

History)的課程來看,就授課方式的討論課(Seminar)可以再區 分為重要歷史問題與研究成果專著的討論課(Colloquia)、經典 作 品 的 閱 讀 討 論 ( Classics Reading) 、 以 歷 史 名 著 選 讀 的 討 論 (Selected Readings),以及原始史料解讀的研究討論(Research seminars)等不同內容的課程。 研 究 成 果 專 著 的 討 論 課 ( Colloquia ) 是 以 歷 史 研 究 主 題 (topics)所形成的小團體討論課,老師要提供學生資料以及解釋意 見,並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以訓練高年級的大學生與初進 入研究所的學生為主。此外,歷史作品選讀課(Selected Readings) 是以主題所選擇的重要歷史專著或期刊論文的選讀,給學生學習,課 程以閱讀討論為主。歷史專題的討論課(seminars),包含研究課題 及研究成果專書、期刊論文等較為廣泛的文獻資料之討論。研究討 論課(Research Seminar)則需要使用原始資料,進行專門主題的 研究後,再進一步討論研究的發現。21

柏 克 萊 大 學 歷 史 系 ( University of Berkeley, Department of History)的課程,也有規劃一致的課程標準,提供教師在授課時 所需要了解的與課程進行相關的問題。對大學生與研究生的討論 課,也做了進一步的區別。歷史 275(History 275)代表回顧作品 討論課(survey seminar);歷史 280(History 280)代表閱讀討論 課(reading seminar),對歷史學內的不同領域及其相關重要作品 的 閱 讀 討 論 。 歷 史 285 ( History 285 ) 代 表 研 究 生 的 討 論 課 (graduate seminar),其中有研究討論課(research seminars), 如歷史 285(4),由學生使用原始資料來寫具原創性的研究報

21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Types of Undergraduate History

(24)

告 。 歷 史 290 ( History 290) 代 表 歷 史 研 究 成 果 專 著 的 討 論 會 (Historical Colloquium),以當前研究成果的閱讀和討論為主要 授課內容。22

研 究 型 的 普 林 斯 頓 大 學 歷 史 系 ( University of Princeton, Department of History)的研究所課程,編號集中在歷史 500-598 號,其中以閱讀與研究討論課(reading and research seminars)為 主,老師可以依其專長領域設計這樣的課程。本課程的內容主要 讓學生以較廣泛的方式了解重大的歷史問題,所以要求學生閱讀 的資料包括重要的研究成果作品、主要學說及歷史解釋、歷史上 不斷被討論的關鍵問題、以及當前歷史學家正在探討的重要議題 等。學生需要提供一系列的簡短書面報告,包含整理論文書目, 進行文獻回顧,解釋主要著作的論述理論,以及對重要著作的評 論等等。23 在國內大學歷史學系所開授的課程,尚未見到對課程作如此 精細的定義與區分授課方式。以目前筆者所搜集到的世界史課程 來看,並沒有太多條件足以區分課程進階的差異,以及對應的授 課方式。若課程內容的廣度、深度有不同的層次,課程的進行方 式似乎也該有所不同。若以世界史整體課程來看,大部分歷史學 系都能夠滿足必修的通史或斷代史課程,再加上一些隨著教師專 長而開授的專業課程,也能夠達成相當程度的教學目標。然而, 若要做更精細的區分,則增加世界史師資的人數,並對課程進行 深度的改革計劃,才有改善的機會。 22 柏克萊大學歷史系大學部課程編號 http://history.berkeley.edu/graduate/program guide/courses.html. 2010. 10. 6. 23 http://www.princeton.edu/history/graduate/ 2010. 11.10.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系。

(25)

(三)成績評量方式

1.筆試

學 習 過 程 中 的 成 績 評 量 , 經 常 能 夠 影 響 學 生 正 確 的 學 習 觀 念 , 並 牽 動 學 生 的 學 習 態 度 。 在 世 界 史 課 程 的 成 績 評 量 上 , 期 中、期末考的筆試,都占學期分數很重的比例,大約分布在 30%-60% 之間。例如台大開授的世界史都有期末考,(日本史)、 (日本近現代史)也都有期中、期末考,並各占 50%。專史如 (美國政治與社會思潮)的考試占 60%,斷代史的(十九世紀歐 洲史)甚至有期末考占 50%。 政大的(世界通史)都有期中、期末考,如(近東文明)有 期中考、期末考各占 30%,總成績中就有 60% 的成績來自考試結 果。(世界通史-中古世紀)僅有期末考占 40%;(世界通史- 近代歐洲的形成)期末考占 40%。國別史的情況也也同,如 : (英國史)有期中、期末考各占 35%,〈日本史〉也有期中、期 末考各占 40%。專史課程也都考期中、期末考,如(近代歐洲醫 療、社會、文化史),有期中、期末考各占 35%;(歐洲海外擴 張史)也有期中、期末考,各占 40%;(現代主義)的期中、期 末考也各占 35%。 師 大 的 世 界 通 史 、 斷 代 史 、 專 史 、 國 別 史 課 程 等 , 都 有 期 中、期末考試,分別占成績的 20% 到 30%;有的只考期末考,所 占比例從 30% 到 60%。如:(世界通史)的期末考占 60%;(西 洋現代史)的期中考占 20%,期末考占 25%;(西洋史學史)的 期中考占 25%、期末考占 50%;(法國史)的期末考占 35%。 輔大的(世界通史)的期中考占 30%、期末考占 40%;(英 國史)的期中、期末考各占 40%;〈德國史〉的期中考占 30%、

(26)

期末考為 50%;〈蘇聯史〉的期中、期末考各為 40%;〈歐洲文 化史〉的期中考占 40%、期末考占 60%。 由以上世界史課程裡,可以見到筆試的期中考與期末考在成 績計算中所占的比例從 20% 到 80%。因此,不論是通史、斷代 史 、 國 別 史 或 專 史 , 大 多 以 考 筆 試 作 為 評 量 學 生 學 習 成 效 的 方 式,這是世界史課程中,老師們最普遍使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2.課堂參與討論的表現

一般老師會重視學生的課堂表現,以要求出席及課堂參與討 論,當作評分的重要考量,其所占比例雖有變化,但都不低。例 如台大的世界史老師們都重視課堂討論,所占學期成績的比例, 有的高達成績的 50%,像(世界史)、(歐洲中古史)、(西洋 史 學 英 文 論 著 ) 等 課 程 , 都 重 視 課 堂 討 論 , 有 的 高 達 成 績 的 50%。如師大的(西洋現代史)、(北美華人史專題)都占 25%; (日本史學名著選讀)、(希臘羅馬史)都占 20%。政大的(世 界通史-近代歐洲的形成)占 20%;(世界通史-中古世紀)的 課堂表現占學期成績的 30%;國別史的(日本史)占 20%;專史 的(近代歐洲醫療文化)占 20%、(歐洲海外擴張史)占 20%; 研究所的課程(世界觀與世界秩序)的課堂討論占 35%。 若課堂參與討論的形式有口頭報告,所占學期分數的比例就 更高。如臺大的(歐洲宗教史名著選讀)、(義大利中古史(原 始 ) 史 料 選 讀 ) 占 30%、 〈 巴 黎 - 城 市 與 藝 術 〉 口 頭 報 告 占 35%、(世界史)(二)的口頭報告占 30%、(西藏文化史)占 40%。師大的(西洋近代史〉(一)課程,小組口頭報告占 30%、 〈西洋現代史〉及(經典名著閱讀)的課堂報告都占 30%、(英 國史)的小組報告占成績的 30%。政大(世界通史-近代歐洲的

(27)

形成)口頭報告占 40%、(歐洲海外擴張史)的期中口頭報告占 40%。在課堂中的隨堂測驗(quizzes),大學老師較少採用,僅有 政大(世界通史-中古世紀)課程列出隨堂測驗占 30%;另外, 政大的〈美國史〉也有隨堂測驗占 25%。 許多課程綱要中都提到課堂討論,值得再進一步思索,到底 是指什麼形式的討論,討論什麼層次的問題、討論如何進行等。 問題是一般性基礎知識的問答,還是在進階課程中安排的閱讀討 論或對有爭議性問題的思辨討論?有些大一必修課由學生上台做 主 題 的 報 告 或 進 行 課 堂 討 論 , 在 時 間 限 制 下 , 雖 然 有 一 定 的 收 穫,但也影響學生僅能得到自己報告的片斷知識,等到要學習進 階的斷代史或專史時,則出現基礎知識不足的困境,而要作更多 彌補的工作。

3.寫作業

寫作業的目的在於課堂學習之外學生的練習,能夠加強學生 學習的效果,不過(世界史)課程中,老師要求學生寫作業的不 多,寫摘要(summary)的更少;不過,作業都占學期成績的比例 都 不 低 。 寫 作 業 的 台 大 僅 有 ( 世 界 史 3 ) 和 〈 歐 洲 中 古 史 〉 (50%)課程的 2 位老師。政大也是僅有教授(美國史)(25%) 與 〈 世 界 史 〉 的 〈 希 臘 羅 馬 文 明 〉 ( 30% ) 及 〈 近 東 文 明 〉 (35%)兩位老師。師大也是兩位老師,(啟蒙運動史)課程要求 學生寫書摘,是從英文教科書中挑選段落,由學生寫摘要 800-1000 字,加上分析 1,200-1,400 字。看電影寫作業的有(俄國史) 及 ( 美 洲 史 ) 課 程 , 看 完 電 影 後 , 所 寫 的 作 業 都 占 學 期 成 績 的 25%,比例不低。 要求學生寫書評(book review)的更為少見,師大〈美國族

(28)

群關係史研討〉要求學生寫書評心得占 35%,政大的(史學英 文)(English for Historians)、(英國史專題)、(東南亞華人 社會專題)等課程,也要求學生寫書評,訓練學生的思考與評論 能力。這是課程綱要中唯一見到要求學生寫心得的作業。

4.寫報告

許多歷史系的課程都會要求學生「寫報告」,不論是期中還 是期末的報告,且都占學期成績的一定比例。但對於寫報告的要 求卻不一樣,學生經常要再問老師該寫什麼樣的報告,希望更清 楚的知道該寫什麼和如何去寫。「寫報告」這個功課,在各個老 師的腦海中,似乎也沒有一致的標準,這個名詞背後的涵義及內 容也不盡相同。以目前一般大學生寫報告的情形來看,找個自己 有興趣的題目,再找些相關書籍,多數都是圖書館內收藏的著作 及二手專書為基礎,在老師規定的字數下,把這個題目說清楚, 列上參考資料,就是他們的報告了。但就課綱內容所看到的報告 型態,大概有學期報告或期末報告、專題分組口頭報告、書面報 告、研究報告等以下多種型態,由課程綱要無法清楚的區別各種 報告是否為了達到不同的訓練目的而寫。所以,進一步討論報告 的不同樣貌,並界定其名稱與明確的內容,似乎也是件必要的工 作。 1. 學期報告或期末報告 台大、師大、政大、輔仁等四校的課程綱要中,要求學生寫 學期報告或期末報告的課程非常多,從大學生到碩、博生都要交 報告,從一般通史課到專題課也都要交報告,如政大(世界觀與 世界秩序)課程的報告占 50%、(歐洲文化史專題)占 40%。台 大(世界史 2)的報告占 30%,碩士班的(義大利中古史(原始)

(29)

史料選讀)占 50%;政大(西洋史學名著選讀專題)的報告 占 50%;師大(西洋現代史)課程,在課綱明確的指出經典名著的閱 讀報告占 30%、(北美華人史專題)書面報告占 35%。比較特殊 的 是 師 大 的 ( 西 洋 近 代 思 想 史 課 程 ) , 要 繳 交 一 篇 原 典 閱 讀 報 告。必修課的(世界通史)也要求期末交一份原典報告,然而原 典報告是指原典,或是原始史料,抑或是經典名著的閱讀報告, 則無法從課綱看出。 碩 博 研 究 生 的 成 績 更 是 以 寫 報 告 為 主 , 如 政 大 碩 博 課 程 的 〈後殖民史學〉,期末報告占 50%;台大限博班生修課的〈後現 代史學與文化交流〉課程,報告的成績占 60%。此外,也有課程 的學生報告成績占 100%,如台大碩博課程的〈中國與東南亞關係 專題討論〉;政大碩博課程的〈近代法國文化思想史研究〉,期 末報告也占 100%。在這些例子中,研究生的報告成績幾乎就是他 們的學期成績,在學習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他們所寫 的報告內容及類型多數並沒有說明,看起來比較接近美國大學歷 史研究所的研究報告(research paper)的形式。 2. 專題分組口頭報告與書面報告 有些課程,老師會要求學生做分組的口頭報告,於是先將同 學分組,由他們自行找題目或由老師提供題目,學生先準備好再 來課堂做口頭報告,期末再交一份書面報告。如師大的〈世界通 史〉課程,就有分組的口頭與書面報告,占學期成績的 40%, 〈西洋中古史〉亦同。〈啟蒙運動史〉及〈西洋近代史〉課程則 規定閱讀指定資料後,再來進行課堂口頭報告與繳書面報告,占 學期成績的 40%。〈法國史〉也有報告,占學期成績的 30%; 〈美國族群關係史研討〉也有期末口頭報告占 10%,以及書面整 理報告占 35%。〈歐洲近世社會文化史〉的口頭與讀書報告共占

(30)

成績的 40%;〈西洋古蹟與文物〉課程的書面與口頭報告合占 40%。 由此可見國內世界史課程的教授,對分組報告和學期末的書 面報告都相當重視,屬於專史、斷代史或是專題的課程,報告成 績所占比例就愈高。在教學上,不論口頭報告或是書面報告都更 能訓練學生的組織整合能力,以及分析、批判的能力。而口頭報 告的語言表達與溝通的能力,也是歷史學門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 能力之一,所以寫報告是歷史系學生學習的重要訓練方法之一。 3. 研究報告 世界史課程要求學生交期末專題研究報告,或寫研究論文的 情況比較少,多數屬於大學高年級與研究所的課程才會如此。例 如:臺大的〈西方文明精神〉、〈十九世紀歐洲史〉、〈歷史與 圖像〉課程都要求占學期分數 40% 的研究報告;〈當代史學理 論〉課程要求繳研究論文 1 篇。政大的碩博課程〈英國史專題〉 要求先交論文題目;碩博課程〈東南亞華人社會專題〉,則要求 繳 8,000 字的期末報告。 但是什麼是學期報告、原典報告、研究報告、研究論文,它 們分別該寫什麼,如何寫,具體的要求條件或標準為何?更重要 的是,這樣的報告其目標在教導學生學習什麼或培養什麼能力? 對寫報告的定義與具體的內容、完成的方法等,在課綱中並無法 看出。這些問題的答案,許多都是由老師在課堂上以口頭說明。 對於是否應該區別報告的形式及其進階層次的對應內容,進而說 明這樣的學習方法要培養學生的什麼能力等之類的問題,若可以 釐清並在課綱上說明,則可在課程安排上依其不同目標,分出進 階層次來訓練學生在不同階段撰寫不同型式的報告,或可培養他 們多樣化的能力。

(31)

例如大學生的研究報告(research report),與研究生的研究 報告是否應該相同,或是該有不同?若不相同,則差異何在,是 在內容的廣度或深度上的不同,抑或是在分析組織能力,還是解 釋觀念上的不同,這些問題可能都需要進一步的釐清。撰寫報告 可以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包括發現問題與研究問題的能力,組 織資料與分析的能力,思辨的能力;口頭報告則可以加強學生的 語 言 溝 通 能 力 , 撰 寫 報 告 也 可 以 訓 練 學 生 文 字 表 達 的 寫 作 能 力 等,這些都受到學界的肯定。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從大學一年級 到研究所碩士、博士的訓練,是否都需要歷史學術界更進一步的 仔細分辨與界定,以強化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效果。 若以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歷史研究所的課程 中,要求研究生所寫的研究報告(research paper)的定義來看,它 清楚的指出研究報告是強調原始材料的使用,和具原創性質的研究 工作。研究結果就是完成一篇研究論文,它必須包含學術性的主 題、研究方法、證據的性質、參考書目、並且能夠展現學生對研究 工作的能力。同時,這篇文章具有學術期刊論文的長度和品質,也 有 25 頁篇幅的限制等。24 國內的歷史課程似乎對學生要求的習作 與報告,都沒有太多的說明,這點或是我們可以加強的部份。

(四)教材與參考資料

以語文來看世界史課程的參考資料,不論教科書或是專書, 大多數都以英文的參考書目為主,法文、日文的參考書目較少。 其次使用較多的是中文譯本的外文專書,其中又以英文或日文的 翻譯著作為主,法文、義大利文、拉丁文也有,但都數量不多。 24 http://www.princeton.edu/history/graduate. 2011. 3. 17.

(32)

世界史學生們喜歡使用中文寫作的西洋史著作,因為容易閱讀理 解;可是中文著作的數量不多,有一些世界史的中文著作是國內 史學專家的著作,也有不少中國大陸學者的著作。中國大陸這些 年來積極出版西洋史的翻譯書籍,使得數量增加,但品質不齊, 目前國內西洋史書籍的增多,許多即來自於此。在國內期刊論文 的參考資料方面,英文比中文多,這是因為國內世界史的期刊論 文出版量也不算多,國際上的英文期刊種類繁多,論文數量更是 相當豐富。25 以課程綱要的參考資料型態來看,有少數課綱會列出參考資 料的型態類別,如教科書、專書、期刊論文,原始史料,檔案、 政府公報或回憶錄等等。而教科書與史學家寫作的專門著作、學 術論文等,比較多出現在基礎課程的通史或斷代史、國別史的課 程中採用。原始史料的介紹與使用,在不少課程綱要上出現,但 比例並不很高,有的則融入一般的參考資料中。在比較具知識深 度的課程,如高年級的專史課或研究所的專題課,則有較多老師 會採用原始資料並要求學生閱讀。 網路資源在目前數位化及全球化發展下日以普遍,但在世界 史課程中使用的情形來看,似乎沒有想像中的普遍,或許在研究 所的課程中會較多。政大的(世界通史-希臘羅馬文明)、〈英 國 史 〉 以 及 ( 後 殖 民 史 學 專 題 ) 等 課 程 , 都 使 用 較 多 的 網 路 資 料。師大的(西洋藝術史)則充分使用西方各個重要的博物館、 大學藝術史學系的相關網站。數位資料的運用在現代學術領域的 教學與研究工作上,都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數位化的資料庫與電 子期刊等,都能夠提供教學、研究上非常多的資料來源,尤其對 25 楊肅獻與彭明輝的研究論文都指出了這個現象。

(33)

世界史的教研帶來極大的便利。不過世界史的網路資料多以英文 為主,若具備好的英文能力,方才能善加利用。 歷史課程中藉助影片進行教學,經常會產生不錯的效果,所 以屢屢成為很好的教學輔助教材。不過在世界史課程的課綱資料 中,發現使用影片教學的老師並不很多,顯然配合教學的影片放 映,沒有想像般的受到歡迎。不過也有可能是老師在上課時使用 影片教學,但並沒有在課綱上呈現。有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觀看 影片,也有的要求學生自行先去圖書館欣賞,再來課堂上課進行 討論。如師大的〈西洋現代史〉、〈俄國史〉、〈美洲史〉一學 期看 2 部電影,電影作業占成績的 10% 到 20%。政大的(世界通 史-近東文明),〈英國史〉也是 1 學期看 2 部影片;〈後殖民 史學專題〉、〈近代歐洲醫療、社會與文化史〉等課程,也都列 有影片教學。 世界史的教材不論是教科書、專書、期刊論文、網路資源、 影片等,通常都會使用到外文,特別是英文資料。所以英文能力 的培養也成為世界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若能夠結合外文學系 的訓練,或能增強效果。不少學生在吸收世界史知識上,仍然喜 歡閱讀中文,因為理解較為容易,以致中文參考資料不能缺少, 這也是世界史學者需要增加研究成果的努力方向。 綜合上文所述是觀察四間大學歷史系在 95-98 年內,世界史課 程大綱的內容,從世界史教什麼以及如何教等問題,進而討論世 界史開授課程的教學目標、授課方式、成績評量、教材與參考資 料等實際的情況。而由以上的分析來看,歷史系的教學課程好像 也是有個模糊的規範,教師授課大致依循先有講演內容,然後加 上期中、期末考試,再附加一些作業或寫一份學期報告,偶而安 排一些時間由同學口頭報告,或看影片,或與同學討論相關的專

(34)

門議題等,如此安排整個學期課程的流程,學生的學習情況似乎 也不錯,畢業後也都有出路。這種情況也持續了好一段時間,直 到最近遇到新的挑戰後才開始進行反省,也的確發現一些可以改 善之處。 最近幾年(96-99 年)全國的大學歷史系都由財團法人高等教 育評鑑中心基金會進行了評鑑工作,因而引出碩博學生的課程同 開,並一起上課的問題。26 以國內各大學歷史系碩博班開授課程 的情況來看,碩、博研究生幾乎都一起上課,如何以及為何形成 這樣的制度並不清楚,但也從未有人質疑過、檢討過這種制度。 直到大學評鑑實施之後,才引發了有的學校這樣上課可以通過, 而有的學校則成為待觀察。這也是因為對碩士生與博士生訓練目 標的差異不明確,所開課程的類型沒有區分,進而對學生的要求 差別也不明朗,最後形成許多學生認為碩博生的差別,就在於他 們完成論文的字數多少和作品大小的不同。卻在培養學生知識或 能力方面的目標,反而變得更加模糊了。 這樣訓練制度上的不明確,也影響到碩、博學生們自身也對 學 習 目 標 並 不 確 定 , 一 再 延 遲 修 業 時 間 而 造 成 在 校 學 習 時 間 太 常,許多碩士生在學時間長達 4 或 6 年,博士生則長達 9 年。這 種情況在民國 94、95 年時非常普遍,也引起史學界的關注。27等 到學生畢業時已有相當的年紀,又恰逢二十一世紀初期台灣社會 26 http://epaper.heeact.edu.tw/aboutus.aspx.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於民國 94 年 12 月正式成立,95 年開始進行全國大學校務評鑑以及系所評鑑。2011. 3. 12. 27 民國 95 年國科會歷史學門召集人陳弱水教授曾召集全國歷史學門的系所主管會 議,討論國內研究所碩士生修業時間太長的問題,在政大歷史系由唐啟華主任 負責舉辦。因應這個問題,臺大歷史系已經在 96 學年首先開始新的碩博士研究 生的培育計畫。

(35)

出現的少子化現象,間接的影響中等學校減少師資的需求,從而 也減少他們從事教職的機會,這項歷史系畢業生主要出路的就業 機會受到影響,造成畢業後就失業的危機,所以學生們也不急著 畢業。這樣的人才訓練過程和時間都太長久,又無法與當前社會 的需求配合,形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及人才無適當處所貢獻所學, 生涯規畫也變得徒具形式,這些環環相扣的問題,都值得進一步 深入的檢討才是。

結語

從觀察以上四所大學世界史課綱的內容,所綜合出來的幾個 問題,說明歷史學系的教學課程,仍然有繼續努力的空間。歷史 學門的其他領域,如中國史、台灣史或許也有課程類似的情形, 則需要另外進一步的研究討論。各大學歷史系的課程設計,是否 依據系所發展特色以及教育理念的引導來規劃,教學上是否有明 確的目標,以及目標所引導的適當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來達成, 這些都值得我們再進一步的研究與思考。 以國內臺大、師大、政大、輔仁等四所大學所開授世界史的 課程來看,各校課程設計的結構形態相似,都包含了基礎必修的 世界通史與斷代史、國別史、專題等。因為國內世界史師資的難 求,各校也隨自己師資的專長,在課程安排上,或強調基礎必修 課 , 或 偏 向 教 師 專 長 開 課 。 臺 大 偏 好 史 料 、 經 典 、 與 專 史 的 課 程,師大與政大都沒有臺大師資的優勢,除了基礎必修課外,偏 向斷代史與專史課程,且數量遠不及臺大。輔大歷史系長期以來 都以西洋史為發展重點,不僅有專任師資,也延聘臺北附近多所 大學的西洋史教授支援開課。所以,在大學部及碩士班都開出相

(36)

當多樣的課程,充分顯示了該系發展西洋史特色的企圖心。 有 關 國 內 歷 史 學 系 碩 、 博 士 班 的 研 究 生 , 在 校 學 習 時 間 太 長,無法如期畢業的問題,已有許多相關學者認為這是因為歷史 系所對碩、博生的訓練目標不夠明確,碩、博課程也沒有釐清差 異,以致於學生的學習,由於方向不明而不斷拖延,導致滯留學 校、虛耗光陰,對個人及社會的發展都形成浪費。這樣的學習過 程,既影響學生缺乏自信,更難以激勵他們發展潛力,當與國際 社群接軌時,自然就會出現缺乏競爭力的情況。 針 對 這 些 問 題 的 改 善 , 不 論 是 培 養 歷 史 專 業 的 學 術 研 究 人 才 , 如 史 學 專 家 、 學 者 、 研 究 員 ; 還 是 應 用 歷 史 知 識 的 推 廣 人 才,如記者、導遊、文史工作人員等,都須要回到檢視歷史系所 的課程設計和目標。先需瞭解歷史學科在社會上的貢獻與學術上 的地位,進而區別在大學歷史學系的教育體制上,包含大學生、 碩士、博士研究生等三個層級不同的培育目標,並能釐清不同訓 練的課程規畫。不論在專業知識、研究方法,或是未來進入社會 生存所需的各種能力等的方面,都因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在開 授課程時能有不同的思考和設計,進而產生更好的效果。這些問 題或許也是大學歷史系所的老師們,除了自己的專業研究之外, 都會關心的問題,長期以來處於人力不足困境的世界史領域的教 師們,似乎也得承擔這個難以避免的責任與使命。

(37)

附表 表1 95~98 學年度臺大歷史系世界史師資及課程一覽 臺大 師資 必/選修課學期 (學分上/下) 臺大 師資 必/選修課學期 (學分上/下) 楊肅獻 世界史一(3) 英國近代史上/下(3/3) 英國近代史論著選讀(2) 英文史學名著選讀下(2) 啟蒙運動史(3) 歐洲近 世史上/下(3/3) 劉巧楣 世界史四(3) 十九世紀藝術與社會(3) 藝術史學導論(3) 十九世紀藝術上/下(3/3) 英文史學名著選讀上(2) 巴黎:城市與藝術(3) 陳慧宏 世界史三(3) 文藝復興(3) 劉慧 世界史二(3) 歐洲中古史(3) 英國史:從羅馬時期到 1500 (3) 林聖智 亞洲美術史(2) 周婉窈 日文史學名著選讀(2) 周樑楷 西洋史學史上/下(2/2) 西洋史學史一/二(2/2) 當代史學理論(2) 童長義 日本史上/下(3/3) 日本通史(原史-幕末)上/下 (3/3) 日本古代史文獻選讀上/下 (3/3) 吳展良 浪漫主義的時代(3) 世界文化史中的經典(2) 林純瑜 西藏文化史(2) 亞洲佛教:傳統與變遷 (2) 李貞德 歐洲中古女性史(2) 林毓生 韋伯與柏林:自由與現代 性(2) 周伯戡 佛教文明(3) 佛教史英文名著選讀(2) 佛學英文論著選讀(2) 邢義田 世界史一(3) 秦曼儀 近代西方寫作文化史一/二 黃進興 後現代理論與史學研究

(38)

臺大 師資 必/選修課學期 (學分上/下) 臺大 師資 必/選修課學期 (學分上/下) (3/3) (2) 張廣達 中西文化交流史(3) 梁其姿 醫療與社會:近代中西比 較(2) 王遠義 現代中國與世界二上/下 (2/2) 世界史三(3) 思想與近代世界的形成 (3) 世界史經典名著(2) 楊貞德 美國政治與社會思潮(2) 近代西方民主思潮(2) 王世宗 十九世紀英國帝國政策 (3) 十九世紀歐洲史(3) 文明的意義(3) 世界史四(3) 西方文明精神(3) 西洋文明史資料選讀(3) 歐洲思想史資料選讀(3) 歷史圖像解析(3) 歷史與圖像(2) 黃俊傑 歷史的探索(3) 東亞儒學史論著選讀(3) 張谷銘 近代歐洲的科學與醫學 (3) 知識與文化(3) 花亦芬 德意志文化史(3) 歐洲宗教史名著選讀(3) 歐洲基督教文化史(3) 義大利中古史史料選讀 (3) 趙綺娜 美國史一、二(3/3) 美國現代史名著選讀(3) 美國歷史與電影(3) 美國史專題研究(3) 林維紅 閱讀經典繪本(2) 圖畫書專題:作家研究 (2) 古偉瀛 西洋史學英文論著(3) 後現代史學與文化交流 (2) 曹永和 日文史學名著選讀上/下 (2/2) 陳正國 近代歐洲的海外殖民(3)

(39)

表2 95~98 學年度師大歷史系世界史師資及課程一覽 師大 師資 必/選修課學期 (學分上/下) 師資 必/選修課學期 (學分上/下) 劉紀曜 文化研究名著選讀(2/2) 西洋政治思想史(2/2) 西洋現代思潮(2/2) 世界通史(3/3)98 近代西洋思想史(2/2) 鄧世安 英國史(2/2) 西洋史學史(2/2) 希臘羅馬史(2/2) 古代近東史(2/2) 陳秀鳳 西洋中古史(2/2) 世界通史(3/3)98 文藝復興史(2) 王秀惠 美國族群關係研討(2-3) 北美華人史專題(2-3) 西洋現代史(2/2) 徐戴愛 蓮 世界婦女史(2/2) 西洋史學名著選讀(2/2) 劉文彬 法國史(2/2) 西洋近代史(2/2) 林明德 近代中日韓關係史專題研 究(2/2) 日本近代政治外交史 (2/2) 楊彥彬 歐洲近世社會文化史(2) 啟蒙運動史(2) 曾祥和 西洋民主政治發展史研究 (3) 劉德美 西洋藝術史(2/2) 胡其德 西洋近古史(2/2) 陳豐祥 日本史(2/2) 鄭瑞明 東南亞史(2/2) 東南亞史(3) 王啟宗 日本史學名著選讀(3/3) 陳慈玉 日本史學名著選讀(2/2) 方偉晶 北美華人史專題(3) 黃自進 近代中日關係史專題研究 (3)

數據

表 2  95~98  學年度師大歷史系世界史師資及課程一覽  師大  師資  必/選修課學期  (學分上/下)  師資  必/選修課學期 (學分上/下)  劉紀曜  文化研究名著選讀(2/2) 西洋政治思想史(2/2)  西洋現代思潮(2/2)  世界通史(3/3)98  近代西洋思想史(2/2)  鄧世安  英國史(2/2)  西洋史學史(2/2) 希臘羅馬史(2/2) 古代近東史(2/2)  陳秀鳳  西洋中古史(2/2)  世界通史(3/3)98  文藝復興史(2)  王秀惠  美國族群關係研討(2
表 3  95~98 學年度政大歷史系世界史師資及課程一覽  政大  師資  必/選修課學期  (學分上/下)  政大 師資  必/選修課學期 (學分上/下)  黃福得  世界通史─近代歐洲的形 成(2)  世界通史─十九世紀 (2)  西洋史學史(一)(2)  帝國主義:個案討論專題 (2)  歐洲海外擴張史(2)  黃福得  歐洲海外擴張史(2) 帝國主義專題(2)  世界通史─十九世紀(2)西洋史學史(二)(2) 帝國主義:個案討論(2) 林美香  世界通史─近東文明 (2)  英國史(一、二) (3
表 4  95~98  學年度輔大歷史系世界史師資及課程一覽  輔大  師資  必/選修課學期 (學分上/下)  師資 必/選修課學期  (學分上/下)  張淑勤  法國史(3/3)  歐洲文化史專題(2/2) 世界現代史(3/3)  低地國史專題研究(3) 法國史專題研究(3)  浪漫運動專題(3)  啟蒙運動與反啟蒙運動 專題(3)  王芝芝  十四至十六世紀歐洲史(3/3) 世界現代史(3/3) 義大利史(2) 英國史(2/2) 西洋史專題研究(3) 英國近代史專題(3)  歐洲城市發展史專題(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各位老師,您聽過「臺灣文史教學研習」嗎?國立臺灣圖書館(以

夏俊雄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王偉仲 召集人.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十一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情境引導及小組討論 十二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情境引導並完成英文學習單 十三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民國 104 年開始,身障生考試歷史考科將依據 101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綱要」之「歷史課程綱要」(簡稱「101 課綱」)命題

4 月 10 日晚間 9 點 7 分,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影像成功被人類解析出來,是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校內活動篇 --- 歷史學會活動 歷史就在我們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