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新編戲曲的舞台藝術

《牛郎織女天狼星》與《七夕情緣》這兩部二十一世紀新編的京劇,對牛郎織女「至 情」的表現,雖有深化、純化的不同處理,但在表演方式的刻意經營,卻有許多異曲同工 之處。無論是行當、唱段音樂、舞蹈的安排,都朝向美國百老匯式的音樂劇方向靠攏,成 為一種「京歌舞劇」、「抒情神話詩劇」83的「新京劇」84。以下就二部新編京劇重大創新 的部份加以分析說明85

1.行當的融合

「行當」的特色與流派是傳統京劇的特色,但同樣制約演員的表演;做為一個當代戲 劇的表演者,揣模劇中人物心理,並以最適當的方式表現,當不依劇種而有所不同,因此 二劇不約而同的採用了行當融合的做法。

《牛郎織女天狼星》牛郎一角,既非老生也非小生,而是大嗓小生;織女非青衣、花 旦、花衫,而是從少女層層發展成為人母的中國女子的典型;天狼星兼具武生、丑生、小 生的多重形象,有着搶眼的表現;鵲女既是花旦又是武旦,大姐是老旦的演唱、青衣的形 象;老牛是花臉武生。86

《七夕情緣》主要的行當變化,集中在織女身上,這與吳汝俊做為全劇表演中心的作 法有關。87織女的表演特色,一樣是打破行當與流派;唱腔包括梅派、程派青衣的唱法,

且在不同的唱段中,運用老生、老旦的行腔,博采眾家,糅為一體。例如他決定把《文昭

83 此處是引朱楚善的說法。主要是:「運用創意精神,推動京劇與音樂劇的結合,製造一個契機,

使京劇藝術得以新生。於是『京歌舞劇』的樣式產生了,『抒情神話詩劇』的風格也跟著確立。」, 見氏著:〈現代審美視角下的京劇探索〉,《大雅》(雙月刊),2001 年 4 月,頁 67。

84 此處借用吳汝俊的說法。〈「中國最後男旦」吳汝俊再舞《七夕情緣》〉,原華夏經緯網,http://big5.

huaxia.com/yl/ysgj/2007/00719834.html,檢索日期:2008 年 12 月 17 日。

85 至於舞台美術及其他總體的表現方法,二劇也有創新與變革處,如徐之卉:〈傳統與反傳統的交 戰─《牛郎織女天狼星》〉,《藝術欣賞》第1 卷第 1 期(2005 年 1 月),頁 45 便提到:「〈老 牛吸河〉一場,佈景卻極動人。深邃的舞台背景上,一張好大的牛臉。臉上一張大嘴,竟是演 員退場的出口,頗富巧思。」本文不再一一列舉。

86 朱楚善:〈現代審美視角下的京劇探索〉,頁 67。另可參見朱芳慧:〈檢視新編京劇《牛郎織女 天狼星》傳統行當角色重塑之實踐成果〉(《藝術學報》,第69 期(2001 年 12 月),國立臺灣藝 術大學),頁97-104、〈再論京劇《牛郎織女天狼星》〉,收在《當代戲曲新觀點》(臺北:國家出 版社,2008 年 9 月),頁 165-186。

87 吳汝俊從 2002 年的《貴妃東渡》開始,到《四美圖》、《武則天》,很明顯可見以突顯自己為戲 曲中心的企圖。此劇亦是集編、導、演於一身。

關》中伍子胥思念爹娘的唱法,運用到織女思念牛郎的唱段「雲房寂寥」中。 不過相對 織女的銳意變革,其他的角色,如牛郎、嘎氏等,行當的特色就非常明顯。

2.音樂唱段

《牛郎織女天狼星》的音樂唱段,打破傳統京劇貫用的人物大段單獨唱曲為主的格 局,用「重句」、「問答句」、「多層次的對白句」、「對白和獨白相交句」等形式,安排了合 唱、伴唱、輪唱、哼唱、流行歌曲式唱以及四重唱等段子。整體音樂表現,則在傳統的西 皮二黃板式外,也增添了民間小調、吹腔及古典音樂加以輔助。統攝在一種既和諧,又有 各別變化的京劇格局裡。89這樣花團錦簇的唱段設計,因為變化多樣,也許讓人感覺整 體有些紊雜。

《七夕情緣》的唱段設置看似與傳統京劇相同,但仔細研究,卻與傳統京劇唱段的功 能大不相同。京劇中大段的唱段多為抒情而設,《七夕情緣》中大段夾敘夾議的唱詞內容,

卻是抒情敘事兼俱,毫不影響劇情的進行,這應是向越劇、黃梅戲學習的結果。90上下句 的接唱看似傳統,卻一樣包括了問答、多層次的對白、獨白和對白交互運用的功能。

音樂的運用則是《七夕情緣》一大特色,也是原為京胡演奏家吳汝俊最擅長的部份。

此劇取消了傳統京劇的「場面」,改用交響樂和事先錄好的京胡獨奏配合,當然傳統的伴 奏器樂,如崑笛、梆子也不缺席,並以京胡〈七夕〉為主弦律。唱腔音樂除了傳統的西皮 二黃板式,同樣也加入崑曲曲牌、江南小調、越劇、黃梅戲的唱段;使全劇呈現一種主題 旋律清楚,具有京味卻又與傳統明顯有異的風格。

3.舞蹈

京劇《天河配》中的舞蹈一直是表演的重點。這兩部新編的牛郎織女京劇,也極為重 視劇中舞蹈的部份。

《牛郎織女天狼星》中包括了大小十二段的舞蹈場面,91每一場都有一段歌舞;92但 歌舞雖場場不同,卻都點到為止,並無多大發揮。較有特色的是第三場〈老牛吸河〉的「銀 河舞」與最後的「鵲橋舞」。「銀河舞」以白色絲綢代表傾瀉而下的銀河之水,取代一般戲 曲慣用的水旗,展現洶湧波濤,強調主角被分離的痛苦;「鵲橋舞」則是運用服飾,群鵲

88 〈旅日藝術家吳汝俊 用京劇架中日鵲橋〉,中國評論新聞網。

89 朱楚善:〈現代審美視角下的京劇探索〉,頁 67。

90 《七夕情緣》場次與唱段的安排,與 1963 年拍攝的黃梅戲《牛郎織女》有許多相似處。幾段黃 梅戲的經典唱段,如「空守雲房」、「人間歡樂多」等,《七夕情緣》都有句法相同,語詞相似的 相應唱段。

91 朱楚善統計,見氏著:〈現代審美視角下的京劇探索〉,頁 67。

92 汪詩珮:〈愉快人間快意桃源〉,收在《表演藝術》第 100 期(2001 年 4 月),頁 40-41。

展翅繞場飛舞,祥光中以輕巧的腳步搭起堅固的鵲橋,為織女牛郎鋪下七夕相會團圓之 路。93不過天狼星率領天兵天將的兵士群舞,很像儀隊操練,風格有點突兀;〈初到人間〉

裡的群童踏歌,也有《牡丹亭•勸農》的況味;「銀河舞」的彩帶舞,雖是巧思,但卻是 前有所承。

《七夕情緣》裡的舞蹈最大的突破大約是演員們踮起腳尖、用輕盈柔美的芭蕾舞身段 表現「仙女」、「喜鵲」的藝術形象,這樣的舞蹈技巧,在樣板戲中已見運用。由於《七夕 情緣》用伴舞和燈光效果取代了傳統的跑龍套,所以開場時的天上眾仙女、第四場雲房寂 寥,甚至是第六場原該是織女下凡的浴舞,全都安排水袖加芭蕾的女仙群舞;伴隨着各種 變奏的主題音樂,舞蹈身段差異不大,強調前後統一的連貫性。

第七場的眾人歡舞,與《牛郎織女天狼星》踏歌的狂歡氣氛相同;第九場天兵天將押 解織女的士兵群舞,很像機械舞,除了舞蹈動作外,燈光音效都過份現代,和全劇的柔美 和諧風格有很大的落差。94織女被押往天河時,甩動羽衣(披風)的動作感覺相當沉重,

似乎是要表現「步難移」的路斷心碎之感;對應牛郎拼命追趕的急如星火,用的雖是傳統 的京劇表演程式,卻恰如其份。第九場最後的「鵲舞」,先用熱門音樂再轉主旋律,接以 激昂的變奏;水袖換成羽翅,增加許多快速跳躍動作,少了芭蕾的柔美,多了勁爽,像是 熱門舞蹈。第十場的群鵲搭橋,則重回開場的仙女群舞風格,產生前後呼應的效果;不過 眾鵲鳥的羽翅與頭飾安裝了LED 燈,在暗夜裡閃閃發亮,很有燈彩戲的炫麗效果。

只是劇中多次的群仙舞安排,雖是像是音樂劇般的將歌舞一體融攝,但舞蹈的必要與 長度可能有待商榷,筆者總覺得有些舞蹈實則是為讓織女換裝而設。

雖說兩齣戲的導演:朱楚善、吳汝俊的看法在表達上有些許不同,但二者都是突破傳 統京劇藝術的各種表演技法,結合歌劇、舞台劇、舞劇等各種表現手段,創造一種更適合 當代的京劇。如同吳汝俊所說:

保持京劇味道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其他藝術形式的表達手法,讓它更好看,更通 俗一些。95

這兩齣二十一世紀的新編牛郎織女故事京劇的導演,對於傳統京劇藝術的看法,不約 而同的都希望能結合其他的藝術手法,讓京劇得以新生。

93 這些形容是《牛郎織女天狼星》DVD 裡加上的字幕,原劇本所無。

94 這種怪異的表演風格不知是不是當時的流行,因為在明華園的《2007 超炫白蛇傳》裡水淹金山 的一段,舞台上的蝦兵蟹將也有雷同的舞蹈風格。但對照1950 年代無錫大眾京劇社所演《牛郎 織女》中的「紅軍舞」,卻又其來有自。

95 〈旅日藝術家吳汝俊 用京劇架中日鵲橋〉,中國評論新聞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