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最後男旦」吳汝俊再舞《七夕情緣》〉,原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yl/ysgj/

2007/00719834.html,檢索日期:2008 年 12 月 17 日。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戲曲改進委員會─確定戲曲節目審定標準〉,新華社 1949 年 7 月27 日電。收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吉林省戲劇創作評論 室評論輔導部編:《戲劇工作文獻資料匯編》(長春:內部資料,1984 年 4 月)。

《牛郎織女天狼星》DVD(臺北:國光劇團,2001 年 6 月)。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 年 5 月 2 日、23 日。收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戲 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吉林省戲劇創作評論室評論輔導部編:《戲劇工作文獻 資料匯編》。

毛澤東:〈在延安看了《逼上梁山》後,寫給楊紹萱、齊燕銘同志的信〉,收在中國藝術研 究院戲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吉林省戲劇創作評論室評論輔導部編:《戲劇工 作文獻資料匯編》。

*王安葵、余從主編:《中國當代戲曲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年 6 月)。

王長發、劉華:〈梅蘭芳年表〉,收在中國梅蘭芳研究學會、梅蘭芳紀念館編:《梅蘭芳藝 術評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 年 10 月)。

*王國維:〈戲曲考源〉,收在《王國維戲曲論著宋元戲曲考八種》(臺北:純真出版社,1982 年9 月)。

*丘慧瑩編:《中國牛郎織女傳說•俗文學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8 年 7 月)。

史革新:〈關於歷史劇創作問題論爭的考察〉,《天津社會科學》2008 年第 1 期,頁 135-140。

安葵:〈五十年:戲曲理論與實踐〉,《文藝理論與批評》2000 年第 4 期,頁 45-56。

安瀾:京劇《七夕淚》(上海:中南文聯籌委會,1950 年 10 月)。

朱芳慧:〈再論京劇《牛郎織女天狼星》〉,收在《當代戲曲新觀點》(臺北:國家出版社,

2008 年 12 月)。

朱芳慧:〈檢視新編京劇《牛郎織女天狼星》傳統行當角色重塑之實踐成果〉(《藝術學報》,

第69 期(2001 年 12 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頁 97-104。

朱楚善:〈現代審美視角下的京劇探索〉,《大雅》(雙月刊),2001 年 4 月,頁 67。

*(德)艾伯華著、王燕生、周祖生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年 2 月)。

艾青:〈答楊紹萱同志〉,《人民日報》(1951 年 11 月 12 日)。

余秋雨:〈歷史劇簡論〉,《文藝研究》1980 年第 6 期,頁 43-55。

杜廣沛收藏、婁悅文撰文:《舊京老戲單─從宣統到民國》(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年2 月)。

汪詩珮:〈愉快人間快意桃源〉,收在《表演藝術》100 期(2001 年 4 月),頁 40-41。

京劇《天河配》,收在《俗文學叢刊》第 341 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 5 月),頁 3-38。

周恩來簽發:〈政務院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1951 年 5 月 5 日。收在中國藝術研究院 戲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吉林省戲劇創作評論室評論輔導部編:《戲劇工作文 獻資料匯編》。

周簡段:《神州軼聞錄•民俗篇》(北京:華文出版社,1992 年 6 月)。

*洪淑苓:《牛郎織女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88 年 10 月)。

看雲樓主人:〈紅毹漫筆〉,收在《中國早期戲劇畫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年 5 月)

第6 冊。

范鈞宏、何異旭、邱炘、任以雙編寫,黃雨秋整理的評劇《牛郎織女》,刊在:《劇本》(北 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2 年 8 月號)。

徐之卉:〈傳統與反傳統的交戰─《牛郎織女天狼星》〉(《藝術欣賞》1:1,臺北:國 立臺灣藝術大學,2005 年 1 月)。

徐城北:《梅蘭芳百年祭─兼及京劇的「三座大橋」》(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1994 年 12 月)。

*徐進:越劇《牛郎織女》(上海:華東人民出版社,1950 年 6 月)。

柴俊為主編:《京劇大戲考》(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年 12 月)。

〈旅日藝術家吳汝俊 用京劇架中日鵲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

com/doc/1004/4/0/0/100440033.html?coluid=49&kindid=974&docid=100440033,檢索日期:

2007 年 8 月 31 日、2008 年 12 月 17 日。

張聊公:《聽歌想影錄》,收在《民國京昆史料叢書》第 2 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年 1 月)。

張舜九:〈九畹室劇談〉(三),收在《中國早期戲劇畫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年 5 月)第 3 冊。

張舜九:〈梨園叢話〉(續),收在《中國早期戲劇畫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年 5 月)第8 冊。

張舜九:〈梨園叢語〉,收在《中國早期戲劇畫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年 5 月)第 2 冊。

張舜九:〈劇藝談片〉,收在《中國早期戲劇畫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年 5 月)第 7 冊。

張舜九:〈擫笛餘談〉,收在《中國早期戲劇畫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年 5 月)第 4 冊。

張豂子(即張聊公):《歌舞春秋》(上海:廣益書局,1951 年 7 月)。

郭建英:〈回憶梅師對我的教導〉,收在中國梅蘭芳研究學會、梅蘭芳紀念館編:《梅蘭芳 藝術評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 年 10 月)。

郭漢城、沈達人所撰:《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戲曲文學〉條(上海:中國 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3 年 3 月)。

陳麗芬:〈歷史劇研究述評〉,《戲劇文學》2010 年第 8 期,頁 36-40。

寒香亭主:〈北平園歲時記〉,收在《中國早期戲劇畫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年 5 月)第24 冊。

曾永義:〈《牛郎織女天狼星》的原本和國光京劇團的演出本〉,《大雅》(雙月刊),2001 年4 月,頁 60-65。

曾永義:《牛郎織女天狼星》,收在丘慧瑩編:《中國牛郎織女傳說•俗文學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2008 年 7 月)。

曾白融主編:《京劇劇目辭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 年 6 月)。

棟園綺情生:《小說月報》第 2 年第 7 期(1911 年 7 月),頁 1-4。

無名氏:《牛郎織女》十二回,上海大觀書局石印本,約為 1910 左右印本格式。收在路工、

譚天點校合編:《古本平話小說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年 3 月,重排版)。

*黃秋雨:《牛郎織女》(北京:新戲曲出版社,1951 年 9 月)。

楊紹萱:《新天河配》,收在山東大學等編寫:《中國當代文學參閱作品選》第 1 冊(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年 10 月)。

溫潘亞:〈關於「戲改」的再思考〉,《粵海風》2007 年第 2 期,頁 37-41。

*蒲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年 11 月)。

劉魁立:《民間敘事的生命樹─浙江當代「狗耕田」故事類型文本的形態結構分析》,http://www.

pkucn.com/chenyc/thread.php?tid=840,原 po 文日期:2003 年 5 月 27 日。

潘光旦:《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收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 1 輯,冊 10(臺北:

文海出版社,1987 年 11 月)。

賴芳伶:〈那永恆而虛幻的情愛烏托邦─讀永義先生《牛郎織女天狼星》劇本有感〉,《台 灣日報》(2001 年 4 月 13 日)。

鍾敬文:《中國天鵝處女故事》,收在《民間文學專號》《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 叢書》(臺北:東方文化,1970 年 12 月)冊 16。

*羅蘭•巴特:〈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收在洪顯勝譯:《符號學要義》(臺北:南方叢 書出版社,1988 年 4 月)附錄。

*嚴樸執筆:《牛郎織女》(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 年 1 月)。

(說明:徵引文獻前標示*號者,已列入 Selected Bibliograph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