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做為中國四大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故事,原是先民對天象的解釋;隨着時間的移轉,

牛郎織女由天上雙星,被神格化、人格化、世俗化,進而成為人們熟知的牛郎織女七夕一 會的故事。流傳的歷史雖然久遠,但在京劇中的故事類型卻相對簡單。雖說也出現了「天 上雙星式」的「欠聘錢不還」及「雙星為證」兩類有歷史淵源的戲曲,但主要還是以「老 牛破車式」的牛郎織女故事為主,並傳承至今。

「老牛破車式」的牛郎織女京劇,敘事主題不只有著仙女嫁凡夫的美好想像,更有對 男耕女織生活的滿足與珍惜;加上牛郎織女在面對逆境強權時堅忍不屈的高貴品格,最終 得鵲鳥相助,七夕一會的夫妻恩義。故事包含了中國傳統的價值,更表現了人情世故及對 愛情的執著。但「老牛破車式」的牛郎織女故事,雖擁有上述豐富的元素,卻因「兩兄弟 式」故事遲至清末民初才成熟,因此使得「老牛破車式」的牛郎織女京劇,前無所承。牛 郎織女故事做為節俗的不可或缺,因「老牛破車式」的情節,提供了戲曲創作充份的想像 及可供鋪衍的細節,於是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成為戲曲敘事突破與實驗的素材,百年 來不斷的被改寫重述。

從戲曲敘事的文學角度而言,二十世紀初期的牛郎織女京劇,主要特徵表現在「老牛 破車式」故事情節的確立與血肉的豐滿過程。「兩兄弟式」牛郎織女故事的出現,正與京 劇發展中的成熟期相當;因應清末民初戲曲舞台上所需的七夕應節戲,「老牛破車式」的 牛郎織女故事,不只有著節慶的歡樂,更有著對天宮的想像,對人間生活的滿足,對愛情 的堅持。於是「老牛破車式」的牛郎織女故事打敗了「天上雙星式」陷入窠臼的單調敘事,

成為牛郎織女京劇敘事的主流。由於前無所承,所以一開始的《天河配》(《俗文學叢刊本》) 主題略顯含混不清,因武打場次過多,人物性格也不夠清晰:金牛星並不是仗義執言被貶 下凡,而是犯錯後的將功贖罪;織女也不因宿命姻緣而心甘情願的允嫁,而是戰敗下的權 變作法。但隨著眾伶人的競演,織女的性格越來越溫柔多情,成為為愛不惜放棄天仙身份 的嬌柔女子,敘事主旨便逐漸清晰。到了二十世紀中葉,「老牛破車式」的牛郎織女京劇 在經歷「去蕪存菁」的改編後,刪去了原本民初應節戲中為炫奇帶來的武打場次,並改善 劇中人物性格不統一的毛病,加強人物立體性的描寫。於是「老牛破車式」的牛郎織女故 事強調的爭取愛情而奮鬥不懈的主旨,男耕女織各守本份的生活美好,便完全確立。這樣 的主旨提供了普羅大眾對不可知天界的憧憬,卻又指出了人世生活中夫妻相守、平安即是 福氣的穩定美好。但另一方面卻因為此時政治上的巨變、「戲改」政策的引導,牛郎織女

戲曲的敘事主旨也有本質上的變化。當時對作劇的爭議雖有「移步不換形」或「移步換形」

的爭議,但還未進入全面改變表演藝術的樣板戲時代。因此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京劇牛 郎織女,主要的變化著重在「古人說今事」、「古為今用」的思想表達。「脫胎換骨」式的 改編,讓「老牛破車式」的牛郎織女京劇承載原本並不存在的意旨,成為配合中國當時局 勢宣傳的載具,造成似古非古、似今非今的劇作。老牛與破車為符合當時的土改政策,分 別成為「生產手段與勞動工具」可以結婚,新增的鴟鳥與和平鴿成了影射帝國主義與和平 陣營間的鬥爭;而牛郎織女的原本為爭取平凡生活的努力,也成了指控封建剝削、確立群 眾力量、歌頌勞動人民優良品質的代表。原本「老牛破車式」的牛郎織女京劇精神,蕩然 無存。但隨著時代的轉移,對戲曲舞台表演的審美要求,早已呈現多元化的傾向;古老的 故事很難滿足現代人的思想。然而二十一世紀卻有兩本「老牛破車式」的新編牛郎織女京 劇出現,其原因正是這古老的牛郎織女故事,具有「至情」的感染力與共通性;因此能在 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透過主題「深化」與「純化」的處理,將「老牛破車式」的牛郎織 女京劇精神,提昇到對至誠至愛、理想追求不懈的歌頌,而這樣的精神,無論是古今中外,

都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慰藉與精神依托。

從戲曲敘事的舞台部份而言,由於清末民初「老牛破車式」的牛郎織女京劇競演,加 上應節戲講究的熱鬧火爆,二十世紀初的京劇《天河配》,在舞台美術的表現上有着令人 驚豔的成果。《俗文學叢刊》收錄的劇本,無論是桑氏毒害牛郎的情節或是織女與牛郎的 幾場混戰,都提供燈彩火彩運用的表演空間。其後眾伶人的演出更是後出轉精,爭奇競巧。

不只在唱腔板式上各展其長,更在演員的搭配、新編的舞蹈、華麗的布景上各競其豔。真 牛真荷花荷葉上場、舞台上電光異彩絢爛奪目、鵲橋相會時燈彩紗幔、鵲鳥齊飛,皆為奇 觀;炫麗的舞台配合優美的舞蹈更是相得益彰。但相對舞台藝術的繁花燦爛,「老牛破車 式」的京劇唱段,似乎不能與之抗衡。除了一條記載到梅蘭芳唱新編【山桃紅】的資料外,

有關眾伶人的表演記錄,千篇一律的提到的是舞台藝術而非唱段;而目前留存下來的板式 唱段,也只有姜妙香一小段的錄音。到了二十世紀中葉的幾部牛郎織女京劇,因「五五指 示」之故,對戲曲音樂主要的重點放在劇種唱腔的記錄與保存,因此此一時期的戲曲唱腔 並無本質性的變化,無論是黃秋雨或嚴樸的《牛郎織女》唱腔,都是沿用傳統的板式,未 見新編。舞蹈部份比較特別的是無錫大眾京劇社演出的《牛郎織女》,其中有一場舞蹈採 用了「紅軍舞」的步姿,這是目前所知在牛郎織女京劇中運用現代舞蹈的肇始之作。除此 之外,五十年代的京劇《牛郎織女》舞台佈景,正處於寫實與虛擬並存的轉變時期,雖大 多維持傳統戲曲舞台的固定底幕形態,但受話劇風影響,也有不少劇作運用寫實佈景,且 逐漸以「分幕制」取代「分場制」。此時雖受戲改政策影響,但離1960 年代樣板戲的表演 藝術還有一段距離;但從此時期牛郎織女京劇的舞台藝術變化,已可窺見京劇朝樣板戲方

向發展的傾斜。到了本世紀初,無論是《牛郎織女天狼星》或是《七夕情緣》的編導,都 有着以現代的審美視角,重新探索,為京劇找出一條道路,使現在的觀眾能更直接更容易 接納和欣賞京劇藝術的企圖;所以牛郎織女京劇的舞台藝術表現方式就更加多元、綜合與 靈活,表演方式的刻意經營,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由於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京劇走入 大眾,因此概念不約而同的皆以「京歌舞劇」的方式推動京劇與音樂劇的結合;無論是行 當、唱段音樂、舞蹈的安排,都朝向美國百老匯式的音樂劇方向靠攏,劇中同時大量運用 現代舞蹈烘托氣氛,增進表現力;《七夕情緣》更運用了熱門音樂、交響樂、芭蕾舞及現 代科技來重新詮釋「老牛破車式」的牛郎織女故事。而這一個時期最突出的表現應該是唱 段的重新編寫。《牛郎織女天狼星》的音樂唱段,打破傳統京劇貫用的人物大段單獨唱曲 為主的格局,用「重句」、「問答句」、「多層次的對白句」、「對白和獨白相交句」等形式,

安排了合唱、伴唱、輪唱、哼唱、流行歌曲式唱以及四重唱等段子。整體音樂表現,則在 傳統的西皮二黃板式外,也增添了民間小調、吹腔及古典音樂加以輔助。《七夕情緣》的 唱段表面上看似與傳統京劇相同,但仔細分析,卻大不相同,大段夾敘夾議的唱詞內容,

抒情敘事兼俱,上下句的接唱看似傳統,卻一樣包括了問答、多層次的對白、獨白和對白 交互運用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許多新編的唱段旋律相當平易動聽,很有成為流行歌曲的 潛力。

百年來的牛郎織女故事不斷的被重述,敘事內容經歷了「老牛破車式」牛郎織女故事 的確立;到主題變形,成為反壓迫、比附當時局勢的載具;再重新回歸至情的探索。敘事 形式從民初舞台的做工講究、炫麗燈彩;到五○年代的樣板戲的先聲;再到二十一世紀結 合歌劇、舞劇、舞台劇的音樂劇風格。牛郎織女京劇百年來的變化,無論是內容或形式,

都因「老牛破車式」的牛郎織女故事豐富的意涵,而被不斷的重述;因着不同的時代需求,

而產生一次次的變化:從熱鬧炫奇的「燈彩戲」,到承載政策的「改造神話劇」,再到走入 大眾的「新京劇」,讓人看到牛郎織女經典傳說的時代詮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