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透過《胡閥B» 通往慾望美麗和愛情的國度與探索自我

慾望,是這些青少女貫通各種自我實踐的橋樑。在慾望美麗的國度裡' 追求、關心和想望美麗是子民們的共同想像與集體意識;同樣的,在愛情的國 度亦如是。誠如詹宏志 (2005 )所言: ,-一種關心,就容許一種雜誌;一種雜 誌'就包含一種社群」。這些青少女在消費〈娜娜〉的過程中,包含了許多美 好可能的想像,它那符應父權性別關係與文化的論述則預演和承諾了這些美好 的過程。然而,如Young指出,女性與服裝的關係中,存有某種自由的陳述;

同樣地,這些女學生浸淫少女雜誌的想像世界中,並非完全以客體化的方式來 凝視評價自己,而是把自己去實體化,轉變成一幅圖畫、一個意象、一個非實 在的身分(何定照譯,

2007)

,透過這種想像與消費來減輕或逃逸自己的苦 惱,或享受一種意象上的快感,或嘻耍趣味的烏托邦。〈娜娜〉是她們通向希 望與理想的橋樑,以實現一個符合社會和個人期望的性別化身體和自我。雖然 這個想像仍是被框限在父權文化的性別實踐中,然主體的培力能動是一個動態 行進的歷程 (Holland

et

祉,

2004)

,需要在複雜矛盾的互動中,看見它的意義 及不穩定性。這個生成過程誠如Storey所言,主體性並非固定不變,而是不斷 地被許多不同的主體位置呼叫,也不斷地採取許多不同的主體位置(司|自張君

玫譯,

2001)

,個體既是主動的行動者,也在社會互動過程中經由他人所定位

( Connell

,

2002; Davies

& Ha凹,

1991)

,主體建構是在being-becoming-acting的 循環探索行動歷程中交織形塑。

66

{當~教育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一期

=1: 1"有可甘羽jI-ITr.

(一)慾望美麗的自我

身體是社會意義的接收體,而學校正是此種作用發生的真實現場之一。

作為一個女生,在既有的美貌意識形態與身體規訓下,慾望美麗對於青少女具 有莫大的吸引力。而《娜娜》就像是一本「入門書 J '告訴那些嚮往此種性別 文化認同的女學生,要如何當個可愛且受歡迎的女孩。消費女性雜誌不論是為 了獲得知識或購買商品,如果使用了正確的產品、講對了話、做對了事,一個 迷人的個體是可以實現的。

這些女學生雖因個人偏好和需要也會看其他流行雜誌'但她們喜歡與固 定閱讀〈娜娜》的原因卻是很一致。如陶子所說: r 它的年齡比較適合我,就 是它教妳化適合的妝、穿的衣服,都是適合我這個年紀的。因為它...有些雜 誌有分,有些是成熟,有些是可愛的...我覺得這個雜誌比較適合我,就是比 較屬於我這個年紀」。舒舒也認為: r 跟別的比較起來,娜娜就很實用,別的比 較成熟,以較不適合我啊! ...就是它們的穿著、打扮的那種,就可能現在不 太適合」。她們一直強調喜歡〈娜娜》是因為它「適合 J '但所謂適合,並非完 全聽信《娜娜》預設好的讀者定位,而是她們比較過不同形態的流行雜誌而確 定。具有美容與彩妝專業知識的陶子,就相當推崇《娜娜〉的化妝知識與技 巧,相輔令學校所學,陶子認為《娜娜》的比較有用,可以實際應用在日常生 活中,而且還比較好看。再者,陶子與舒舒亦不斷強調「就是屬於我們這個年 紀的」來說明從《娜娜〉獲得的知識很有用。例如,陶子說. r...娜娜會教 一些穿著...感覺很可愛...那穿起來就是感覺很俏皮、很可愛、很有活力,

就是屬於我們這個年紀的。不要小小年紀就穿得一副像酒店妹一樣」。其她女 生也一再強調,她們這個年紀不要「成熟 J '要看起來「可愛可愛的」。不論是 化妝或穿著,她們都喜歡讓自己「感覺很可愛」。這點其實是回應了〈娜娜》

對於讀者的分齡定位與「可愛」訴求。

那麼,她們會購買《娜娜》裡面偶像介紹的衣服嗎?有趣的是,這些女 學生的回答仍是類似:看適不適合自己。以陶子來說,購買的原始動機雖是偶 像穿起來很可愛, I 可是我會先看這衣服適不適合我,我再決定,不會是她穿

了就要買,因為不一定每件衣服穿在別人身上都是適合自己的」。而怎樣判斷 合不合適呢?陶子多會先問死黨的意見,當意見不一時,會再自己思考衡量,

但也有她先下判斷購買而受到讚賞的,因此增加不少自信心。 Patterson 、 S∞hting與Marcia ( 1992)指出,青少年時期的認同形塑包括了兩個重要面向 的相互交涉:探索與承諾。然而,在學校教育中,青少女學習給身體設下重重 關卡,卻很少經驗及體會身體的感覺,這使得女性比較熟悉的是他人看到的

「我 J '而很少去瞭解自己的身體,乃至於隱藏在其中的感受。這種「隱藏」

的身體規訓與壓抑,不僅貶抑了女性對於身體的知覺與價值,更是女性獲得身 體自主的首要屏障。從這些青少女的經驗與敘說中可以發現,穿衣打扮是一種 對自我與身體的探索,我是誰、我可以是誰和我的身體可以怎樣展現,都是一 種認同的形成與建構,是可以透過穿衣、打扮來成就的。

相較於學校統一的身體管理,規格化的制定與限制學生的性別展現和慾 望,這些青少女從《娜娜〉訴求「百變自我」中,有機會透過裝扮自己的身體 來認識自己,在逛街、消費、置裝與裝扮身體的過程中,感受身體的知覺與

「找自己」。前文提及, <娜娜》以 18歲以下的青少女為主要讀者群, <娜娜》

非常清楚這一年齡層讀者的消費能力,因此,不僅在雜誌售價上非常「親民」

(一本68元) ,也在雜誌內容中不斷教導青少女「聰明消費術」與介紹「經濟 實惠」的商品。因此, I 會」買、「知道」去哪裡買與聰明消費,都是青少女展

現能力的方式。 Pros與Dawson ( 1991)即指出,逛街購物是一種認識自我的 社會實踐,有的人因為自己「不會」買東西或買到「貴」東西而表現出「無能 的我」。對本研究的女學生來說,逛街,不僅是想要讓自己美麗,亦是在找到

.

揖宰·寄:寄:款, gf~!

68

<當代教育研究〉季刊第二十卷第一期

~.:r:Tl司πr.l01l..m;

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更重要的是,學習「找到自己J0 r 找到適合自己的」是一

種成就感,讓人有一種長大的感覺,亦藉由購買過程瞭解自己,可以在不同身 體論述與陰柔特質規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更可以擁有在公共空間自主行動的 能力,並且有機會不斷加以練習。雖然這種實踐是透過流行文化知識為基底,

但在「隱藏」的身體規訓與「性保護論述」限制女性在公共空間行動力的情況 下,這些青少女在消費《娜娜》過程中,卻有機會「找到自己」與「自己的身 體 J '以及在這樣的過程中,擁有「出走」在公共空間的機會與權力,練習和 掌握在公共空間行動與其他面向的能力。李玉瑛 (2009 )在(我逛,故我在〉

一文中,用獨行俠、從累者、賦權者與精算師來呈現女性消費者的特性,說明 女性如何支配時間與金錢,以及女性自我認知和他人互動的關係。逛街不僅是 購物與人際網絡的建立,也是學習的過程。逛街購物的社會實踐中包含對既有 社會價值的抗拒和妥協,女性就是在這樣的辯證之中,認識自我、定義自我、

肯定自我。

此外,當研究者問陶子: r<娜娜》可以教妳怎樣化妝、怎樣穿衣服,這 個很重要嗎? J 陶子說: r 對我來說還滿重要的。因為我覺得在這個年紀不好 好玩一下或打扮一下就太可情了。因為我不想讓別人覺得我很土或很俗之類 的...可能也是我自己愛面子吧,而且還滿愛漂亮的啊。」們心自問,面子與

漂亮不也是一般人所注重的?學校教育與父權文化傾向將青少女的身體隱藏起 來,對於青少女的性與身體採取一種禁止或嚴厲的管制措施,認為這樣的規訓

與規範可以壓抑性的吸引。因此,陶子想要「好好玩一下或打扮一下 J '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