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繼張氏

詢謀知溫

長女

徐有章

小女

李師仲

表三 劉繼家庭成員

我們從劉繼的例子可以得知,仕宦調動若不頻繁,宦遊程度也隨之 降低,家的穩定性相對提高不少,有助於官員在任職地附近購屋置產,

新建家園。

另一方面,地方官員的宦遊也間接影響到家人的婚姻對象,從上述 田行源女兒的婚配已見端倪。於劉繼墓誌中再添一例,其載:「夫人張 氏,故朝散大夫漢州金堂縣令賜緋魚袋叔元之女也……長女以比年已歸 有章(墓誌撰寫者,官前攝成都府文學)之室,和鳴數秋;小女適見任 彭州九隴縣主簿李師仲。」100劉繼直接娶漢州金堂縣令的女兒為妻,長 女則許配給成都府官員徐有章,小女則嫁予彭州(四川彭縣)的地方官 員。由此可知,地方官員的仕任遷徙,也影響其婚姻關係的締結。隨著 官員宦遊的展開,人際網絡與婚姻關係也為之重新洗盤、紮根。

五、結語

宦遊現象的擴散蔓延,根基於漢代以來「本籍迴避」政策,士人不 得在本貫擔任地方官,其後發展有漸趨嚴格之勢。歷經隋代廢鄉官,與

100 〈有唐故成都府司錄參軍劉公墓誌銘并序〉,收入北京圖書館金石組編,《北京圖書館 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第 32 冊,頁 57。

唐代科舉與銓選制度的運作,益加催化宦遊的普及,使得唐代地方官員 必須時常往返於京城、宦所、住所三地之間。

官宦的銓選與遷轉是造成官員宦遊的主因,隨著職務不同,移動的 頻率、範圍也會有所變動。就基層地方官而言,任調頻率、範圍相對較 為穩定,有助於宦遊家庭的重新紮根。至於中上階層的地方官員,遷轉 速度相對較快,羈旅範圍也跟著擴大,家庭需承受較大的負荷。唐中葉 以後,遊幕風氣興盛,入幕成為前資官、前進士待缺時的另一選擇。幕 府僚佐的擢用方式相對靈活,拓廣了官人的宦遊面向。

不論是士子求宦而遊,抑或官員因宦而遊,咸衝擊著家庭的運作型 態,進而影響其遷移與家族聯繫。官員為了要適應萍流蓬轉與送往迎來 的生活情態,不得不稍微調整過去聚族而居的方式,以官為家遂成為唐 代官員的現實寫照。在宦遊漸成官人生涯中不可抹滅的烙印同時,其家 庭也深受影響。移動遊宦的生命情調,從官員擴及其家人,不斷地在國 家領土內遊走遷徙,使得中古以來的家族型態逐漸有所轉變。

在以官為家的生活形態下,家中依附性成員也承負著隨官遊宦的要 務。其中,又以晦而不顯的宦門婦女最為特殊。古謂在家從父、出嫁從 夫、夫死從子,簡扼描繪了女子依附於男性成員而生的處境。身處宦門 的女性亦是如此,在三從的原則下,在室隨父宦遊;出嫁隨夫遊宦;夫 死隨子宦任。她們雖然是女性,卻也同樣承擔著漂泊羈旅的生活。不安 定的家庭移居,成為官宦婦女生命歷程的特殊圖像。

隨官赴任,在唐代逐漸成為官宦家庭的主要特徵。家族成員依隨官 員徙居各地,與故里聯繫漸減。這群拔離故鄉根基的宦遊家庭,因官員 任調遷轉,重複著搬遷徙家的過程,「相隨即是家」遂為其精神所在。101 他們如何在異地開展新的生活,進而在異鄉紮根成長,是其面臨之首要 課題。

宦遊家庭在地方上的經營與紮根,可透過婚姻網絡與購置產業來觀

101 范攄,〈艷陽詞〉,《雲溪友議》,卷下,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丁如明等校點,《唐 五代筆記小說大觀》,頁 1309。

察。隨著官員中央化程度遽增,故里基業逐漸流失,當地方官員卸任時,

常有類似孟郊「主人忽成客」、「官無一姓宅」的喟嘆。102至於客寓異 鄉多年的官人,往往也有「罷則無所而歸」的感嘆。103是以,透過對其 婚姻締結、置產的分析,將有助於瞭解這群拔離家鄉、移居異地的宦遊 家庭。

本文從士人宦遊的角度切入,並將關懷擴大至宦門家庭,期能對中 古社會裡,看似停滯,實則活潑多端的家庭現象作一考察。然而,在論 文最後,筆者需說明,有關宦遊與家庭的課題牽涉層面廣泛,實非本文 所能完全涵蓋,其他諸如兩家分隔、家人隨赴、政府對官員旅途的協助 與限制等課題,皆有待另文深入探討。在此僅希望對唐代士人家庭生活 提供新視角,重新認識這群不斷漂泊遷徙的宦遊家庭。

(責任編輯:林易澄 施純純 校對:黃彥儒 林楓珏)

102 〔唐〕孟郊,〈乙酉歲舍弟扶侍歸興義莊居後獨止舍待替人〉,收入氏著,郝世峰箋注,

《孟郊詩集箋注》,卷 3,頁 138。

103 韓愈,〈送楊少尹序〉,收入氏著,閻琦校注,《韓昌黎文集注釋》,卷 4,頁 415-41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