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軸機械臂仍沿用 AutoCAD 二維製圖,五軸機械臂則全面改用 Autodesk Inventor 三維製圖。其整體機構如圖 5.1 所示。

圖 5.1 整體機構

圖 5.2 減速齒輪組

減速齒輪組的設計方式是採用兩階段減速,馬達接第一級的蝸桿 及蝸輪達成 1:30 的減速,此輸出帶動迴轉編碼器並傳到第二級蝸桿

及蝸輪,再獲 1:20 的減速。

三維製圖可以提供極為便利的視覺檢測,藉由迴轉工具可從不同 角度清楚檢視元件的干涉現象,在製造前可消除這方面的困擾。而且 工程圖的展示,亦可提供等角視圖讓加工者或組裝人員有更直覺的認 知。譬如圖 5.3 將組裝好的齒輪組清晰地呈現。

圖 5.3 減速齒輪組工程圖

藉由蝸桿及蝸輪達到 1:300 的減速齒輪組,一方面提昇其力矩到 75kgf-cm,二方面可安裝兩相迴轉編碼器於垂直側。此減速齒輪組安 裝於第一、二軸,因第二軸承載最大的負荷,故規劃兩組減速齒輪組 驅動。為了能穩定整體運作,底盤基座是使用 S45C 的板材。另外,

可移動部份的結構則選擇鋁材製作,並選用自潤軸承藉以減輕馬達負 荷。滾珠軸承有較佳的精度及潤滑度,然而使用滾珠軸承則需設計較 大的安裝空間,接踵而至的是其他結構尺寸也可能隨之加大,重量因

而水漲船高。為了避免上述惡性發展而達到輕負荷的設計,故選用自 潤軸(圖 5.4)。

圖 5.4 第一、二軸結構

第三軸(圖 5.5)與前一章節的理念相同,藉由斜齒輪組改變傳動 軸方向。然而,將減速齒輪組安裝於第二軸支撐點的另一側,利用槓 桿原理平衡另一端的重量。

圖 5.5 第三軸結構

第四、五軸則直接選用附有減速齒輪組的馬達。表 5.1 顯示此機 械臂各軸的轉速及力矩特性。

表 5.1:各軸特性表

Axis Rated Speed

(rpm) Gear Ratio

Output Speed

(rpm)

Output Torque (kgf-cm)

度,完成外觀後。因為太薄會翻轉,造成加工的孔會產生偏移量,所 以需要使用鑚孔固定板固定。

B、底板的製作:

圖 5.7 支撐底板

底板製作前,採用研磨機研磨,去除不規則邊。研磨過後仍有毛 邊或稜角出現時,可用筆型砂輪機去掉。目的是使板件表面更平滑,

為了節省加工時間我們採用面銑刀銑製,採用大進給的方式,製作時 有凹凸不平的角度或是深孔加工部分採用端銑刀,改採小進給,主要 是確保刀具壽命,圓孔或偏孔部分由立式鑽床鑽孔,最後塗上黃油,

以防止生鏽。

C、迴轉座的製作:

材料放置於 3 爪車床,避免工件表面有傷痕,我們在每各夾爪上 放置墊片。為了節省多餘的製作時間,我們選擇 Φ35 鑽頭,目的是 粗加工一次完成,之後選擇內孔車刀加上太古油採右側進給,主要是

要讓內部表面光滑,使配合件不會卡損。中央凹槽部分,採取二點定 位方式來鑽孔,是為了對準相互結合的機件。

圓環及套統部分;其製作要領是考慮同心度,讓鑽孔跟原工件孔 中心能同一點,我們採取的方法是由三爪車床的另一端由尾座頂心頂 住,確保圓環及套統同心度,然後車削工件端面=>外徑即可完成。

圖 5.8 圓環及套筒加工件

D、中心軸的製作:

圖 5.9 傳動軸工件

採用低轉數 600rpm 捨棄式刀具粗車,主要是捨棄式刀具耐高

溫、耐磨耗與耐衝擊。當加工件剩下約 1mm 左右時,採用碳化物 P 類 (藍色)精車,需轉數約 1200rpm,以達到美觀與細膩。由於傳動軸必 須與孔配合,故加工精度為正負 0.02mm,採用的量具為外分厘卡,

測量精度為 0.01mm。

E、框架及鋁塊的製作:

為了節省時間和避免材料的浪費,我們採用銑床的分度頭來劃分 六個孔,各為 60 度,繞圓週順時鐘分別鑽孔來進行。鋁塊中心部份,

使用Φ40mm 對準孔中心貫穿,最後再檢查各孔是否有偏移。

框架製作方式先放置銑床上設定刀具路徑,由短邊銑製到長邊,

做好基準面。完成外觀後,中間凹槽部分採用Φ15~Φ16 端銑刀銑製,

約一~二次就完成,有彎角或稜角的地方可採用側銑或是用 T 形銑刀 可完成,最後要預留加工裕度,才好精加工。

圖 5.10 鋁製框架

F、固定板的製作:

馬達為了能貼合在支撐臂上,我們製作固定板。首先從剪床把大 概外型尺寸剪切下來,之後再經過壓床的壓製。為了考慮會有變形量 產生,壓床的壓製角度設定在 90 度,外形完成後,最後使用筆型研 磨機去除稜角及毛邊。

圖 5.11 第四臂固定板

歷經上述的努力,終於完成所有相關零件的製作(圖 5.12),再將 之組成完整的機械臂(圖 5.12),而機構部份至此大功告成。

圖 5.12 整體零件與機械臂實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