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亞熱帶植物之營養限制之情況

第六章、 討論

第一節、 亞熱帶植物之營養限制之情況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不同的施肥處理,附生植物的地上部生物量 變化確實與控制組有顯著的差別,雖然和預期的結果不盡相同(詳細 討論於下),但仍有不少值得深入探討的面向。而本研究透過直接採 收部分植物葉片並實際量測各葉片資料,進行迴歸分析建立各物種推 估生物量之公式,其迴歸分析結果之 R2值皆非常高(0.81-0.87)。透過 本研究迴歸分析結果可以說明,紀錄所觀測物種之各月份葉片長度、

數量,並於最後實驗採收部分葉片測量乾重,其三項數值進行之迴歸 分析並計算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其結果準確度相當高,可以作為日後 欲觀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之一,作為取代直接砍伐野外植株的 替代方案,減少對自然環境內植株的傷害,。

(一)、營養元素共同限制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了解亞熱帶森林生態系之營養限制,從研究 結果來看,結果和原先所預期不同,原本預期在靠近熱帶地區之森林 生態系,與熱帶地區相同受磷元素所限制,但從三種植物所觀察到的 地上部生物量變化結果顯示,三種植物的施肥結果並非只受單一元素

48

的添加而有所增減,不同於 Wu et al. (2007) 對森林的研究成果,本 研究結果顯示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的附生植物並不一定受磷此一元素 所限制,以施肥處理的結果來看,無法斷定亞熱帶森林生態系受哪一 項營養元素所限制。但在四種植物的葉片營養含量分析中,可以發現 到氮和磷在各自的施肥處理及同時添加的處理當中,葉片內的元素含 量都是逐漸上升的,顯示植株確實利用了肥料中的元素,且含量都顯 著的大於其他處或控制組。

在三物種個別的地上部生物量檢測分析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加氮加 磷組的施肥處理,地上部生物量變化都顯著高於其他施肥處理的地上 部生物量變化,即便兩附生型腎蕨以加磷處理的地上部生物量變化顯 著高於其他處理組,但加氮加磷的處理組的地上部生物量變化也是僅 次於加磷處理組的。這一結果與近年來一些研究者在其他地方的研究 成果相符,發現經施肥處理過後的植株並非僅受單一營養元素所限制,

而 是 受 多個 營養元 素 影 響, 這樣的 現 象 稱為 營養元 素 共 同限 制 (nutrients co-limited)。例如 Harpole et al. (2011)指出超過一半的研究顯 示了對同時加氮又加磷的處理有協同反應,且有 28%的研究支持氮磷 共同限制生物量這一現象,也就是植物的生物量僅在氮、磷均添加時 有所反應,只添加其中一項元素不會造成生物量的差異。Bracken et al.

49

(2015)的研究指出,在添加磷肥之後,所有實驗組的氮濃度皆提升了,

符合其所預期的共同限制。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的研究指出,同時 添加氮與磷的草地樣點,其地上部的生物量都顯著的高於只添加氮的 草地生物量(Craine et al. 2008),同樣支持添加氮磷兩元素對於植物生 物量的促進最為明顯,顯示了當地植物受兩元素共同限制。Niinemets

& Kull (2005)的研究更直接表明了,雖然氮、磷單獨的施肥處理結果,

顯示各自對兩元素有限制,但同時添加氮磷兩元素的施肥處理,植被 之生產力更加顯著提升,顯示是受到兩元素共同限制。上述種種的研 究皆提出植被是受兩種元素所共同限制的,本研究的結果同樣支持上 述的研究成果,雖然在加氮或加磷的處理組,地上部生物量變化在各 物種間與控制組有顯著之差異,但多以加氮加磷處理組的地上部生物 量變化較為顯著,顯示台灣低海拔森林生態系附生植物應是受氮與磷 兩營養元素所共同限制的。

且除了氮與磷這兩項植物相對需求量較大的營養元素外,還有許多 影響營養限制的其他因素需要考量,如 Fay (2015)提到了其他必須元 素的重要性,如鉀或較少被研究的少量元素,除了能影響草地的地上 部淨初級生產力之外(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PP),更 可能會使營養限制的類型及程度有所差異,將不同營養元素所造成的

50

限制納入考量,或許才能完整的評估日後生態系的生產力。森林的演 替也可能造成不同年齡的森林具不同的營養限制,Vitousek et al.

(1993) 的研究指出,在年輕的森林,氮元素供應是林內植物生長最 重要的限制因素,在添加氮元素後,樹木直徑顯著的增加,相反的氮 的添加在老齡林內無任何反應;然而在老齡林內,在添加磷肥之後,

土壤可利用的磷元素,以及葉子的磷含量皆增加了,而年輕的森林則 沒有任何反應,這樣的結果與透過模型模擬土壤發育過程中的營養限 制研究相符(Walker and Syers 1976)。

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原本預期施肥處理會使得兩種巢蕨及腎蕨,

葉片長度因肥料的添加而持續增長,然而根據每個月測量所記錄的結 果顯示,植物在經歷施肥過後,新增加的葉芽數量可能更甚於葉片長 度的增長,顯示植物利用這些養分來生長新的葉片,對於已完全展開 的葉片應不會再增加其長度。而本研究並未注意到這一點,因此在研 究設計上仍有許多要改良的地方,因此建議日後針對這項議題有需要 紀錄葉片長度等操作時,可以透過標定每一株植物每一片葉片的長度,

隨著每個月的測量,將每一片葉子長度的變化紀錄下來,才能較為準 確的知道植物是否將所吸收的營養元素,利用在新葉還是老葉上的增 長。

51

(二)、附生植物之營養限制

本研究另一目的為探討附生型植物是否與地生型植物有相同的營 養限制,從結果來看,三種附生植物的生物量變化在各個施肥處理呈 現不一致的結果,以兩種不同生長類型腎蕨來說,其結果是與我們所 預期所相符的,不管是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還是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其結果都顯示加磷處理組的地上部生物量變化在各處理之間最為顯 著,其次為加氮加磷處理,這項結果來說明了,相較於兩巢蕨而言,

腎蕨受磷元素的限制更大。而從這項結果也同時說明附生型植被與地 生型植被有著相同的營養限制結果,與先前 Vitousek et al. (1995)在夏 威夷針對蘭花的研究相符,附生型的植被確實是與地生型植被有著相 同的營養限制。

然而同樣為附生植物的兩種巢蕨,卻呈現不同的結果,巢蕨類的地 上部生物量變化結果顯示,除了加氮加磷的施肥處理之外,其次造成 地上部生物量變化最為顯著的便是加氮的處理組,這顯示了相較於磷 元素,兩種巢蕨更缺乏氮。本研究推估造成和腎蕨以及所預期結果不 同的原因可能有兩項,第一、附生型植物與地生型植物的營養限制可 能原本就不同,雖然兩種生長類型之腎蕨的實驗結果與我們所預期的 結果相同,但有可能因為腎蕨在溫室生長不好,以至於對於營養元素

52

的需求量較大,從營養元素分析的結果看也支持這樣的說法,氮、磷 兩營養元素分析結果都顯示腎蕨葉片內的含量顯著大於兩巢蕨,由於 栽植環境造成腎蕨生長備受壓力因而無法呈現真實的結果,使得我們 誤以為附生型植被與地生型植被營養限制相同;第二個可能的原因為 原本的森林生態系就缺乏氮元素,因此即便將這些植被移回溫室栽種 施肥時,對於加氮處理的反應較為顯著,因此顯示出氮限制。

如上述所提到兩生長類型之腎蕨在溫室的生長狀況皆不好,尤其是 附生型腎蕨,可能是因為進行實驗的環境與原生長環境差異太大,才 造成如此結果。且本研究為了使施肥實驗能方便進行,在兩種不同生 長類型的腎蕨根部都以乾燥水苔包裹著根部,然而附生型腎蕨先前的 生長環境下是沒有相同類似的環境;此外腎蕨本身就具有儲水器,為 耐旱的植物,透過保水的水苔包裹住根部後,可能導致腎蕨獲取水分 過多,使得附生型腎蕨生長狀況不好。而地生型腎蕨雖然在各個施肥 處理間的地上部生物量變化檢測有顯著的差別,但最後一次的地上部 生物量變化結果卻呈現為負值,可能也與兩生長類型腎蕨在溫室中生 長不好有關,導致控制組相較於其他有施肥的處理組,生物量驟降的 比較快,使結果為負值。兩生長類型之腎蕨於溫室生長不好的現象,

造成結果較不能真實反應實際的情況。從前人研究來看,限制兩生長

53

類型腎蕨生長的主要原因為水,其次才為磷以及氮。因此本研究建議,

日後在針對腎蕨進行營養限制等有施肥處理操作的議題時,可以將種 植的介質更改為孔隙多、清潔無菌且保水、保肥、通氣性良好的蛭石,

更適合用來進行施肥實驗。另一項建議便是可以直接在野外進行施肥 處理成效最好,避免因為將植被摘採回溫室、實驗室栽種,改變了其 生長環境進對植物生長造成壓力而影響施肥結果。

維管束附生植物的生理機制與木本植物不同,對於養分以及水分的 需求也不同。例如 Zotz et al (2001)的研究顯示,對於維管束附生植物 而言,水是主要限制其生長的因子,光照及營養元素對於生長限制則 相較不那麼重要。因此透過本研究延伸作為探討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營 養限制的研究未必不合適,但卻能作為探討亞熱帶森林生態系,其內

維管束附生植物的生理機制與木本植物不同,對於養分以及水分的 需求也不同。例如 Zotz et al (2001)的研究顯示,對於維管束附生植物 而言,水是主要限制其生長的因子,光照及營養元素對於生長限制則 相較不那麼重要。因此透過本研究延伸作為探討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營 養限制的研究未必不合適,但卻能作為探討亞熱帶森林生態系,其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