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亨德密特生平及其創作理論

第一節 亨德密特生平

第二章

第一節 亨德密特生平

保羅.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 1895-1963),1895 年 11 月 16 日生於德國南 方法蘭克福附近的城市哈瑙(Hanau),4卒於 1963 年 12 月 28 日。亨德密特的父 親羅伯特.魯道夫.艾彌爾.亨德密特(Robert Rudolf Emil Hindemith, 1870-1915),

來自齊列西(Silesia),對繪畫極有天份,而來自黑森(Hessen)的母親─瑪莉.

蘇菲.瓦內克(Marie Sophie Warnecke, 1868-1949)結婚後,舉家遷至哈瑙,於 1895 年生下長子保羅。亨德密特的父親是一位家庭油漆工,在結婚之初因為家庭生計, 們組織一個“法蘭克福兒童三重奏(Das Frankfurter Kinder trio)。亨德密特自九歲 開始接受音樂教育,12 歲起師事教師安娜.黑格納(Anna Hegner, 1881-1963)5

4 哈瑙位於德國西部,是鄰近法蘭克福的一個城市。

5 瑞士小提琴家:資料來源:Meredith Ellis Little.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ians Online ed. L. Macy, from http://www.grovemusic.com

5

之後又轉到另一位提琴教師阿道夫.雷布納(Adolf Rebner, 1876-1967)的門下6, 並於十三歲時進入「法蘭克福高等音樂院」(Hoch Conservatory in Frankfurt)學習 小提琴,這位教師發現亨德密特很有音樂天賦,就為他在音樂學院爭取了一個免 費生名額。在隨後的三年中亨德密特集中精力在學習小提琴;1912 年,他開始學 習作曲,並開始參加作曲課程與對位法,先後隨阿諾.孟德爾頌(Arnold Mendelsson,

1855-1933)及伯納.賽克勒斯(Bernard Sekles, 1872-1934)修習作曲及對位法。

後來又開始學習各種樂器,最傑出的是單簧管和鋼琴。到 1915 年,亨德密特不僅 在一個弦樂四重奏團中任第二小提琴手,還被法蘭克福歌劇院樂隊聘為第一小提 琴手。亨德密特以小提琴家逐漸聞名,二十歲時,亨德密特順利成為「法蘭克福 歌劇院」(Frankfurt Opera)的樂團首席,及弦樂四重奏的中提琴手。

1917 年,亨德密特應徵服役,他參加了一個團級軍樂隊,並且在那裡組織了

Quartet),成功地首演他所寫的「《第二號弦樂四重奏》(Seconde String Quartet)」,

這次演出奠定了他作為德國最主要的年輕作曲家的地位,並成為當時最突出的室

6 雷伯納是當時霍克音樂院 ( Hoch Conservatory ) 的小提琴教授。資料來源:同前註。

6 克兄弟,路德維希.史崔克(Ludwig Strecker) 與威利.史崔克(Willy Strecker)

對這位年輕音樂家的好感,之後為亨德密特出版許多作品及著作,並且彼此終身

7

der Maler)

,並於次年完成歌劇《畫家馬諦斯》(Mathis der Maler),由福特萬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 1886~1954)指揮,卻由於內容挑戰了當權的德國納粹,因 而遭到禁演的命運。除此之外,亨德密特妻子的猶太身分及眾多猶太好友也讓他 受到納粹質疑,亨德密特因此而離開德國,前往土耳其繼續為當地的音樂教育效 力。

亨德密特自 1937 年起連續三年到美國巡迴演出,並於 1940 年決定在文化包 容力大的美國定居。他先在水牛城大學音樂院(The University of Buffalo)任教,

不久後轉任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擔任作曲教授,1942 年被任命為該校校長,

同時他的演奏能力似乎有所衰竭,已很少從事演奏活動。在這執教期間,他寫出 了不少作品,主要有《降 E 調交響曲》、序曲《丘比特與普賽克》、《韋伯主題交響 變形曲》、供鋼琴和弦樂隊演奏的《四種氣質》、《寧靜》交響曲、《世界的和諧》

交響曲等,還為他擅長的樂器,大提琴、鋼琴、單簧管、法國號寫了協奏曲。

在美期間,除了演奏家與指揮家的身分之外,亨德密特也是位專業的音樂教

8

育家,他的音樂理論著作,至今仍是音樂教育的重要教材。他完成許多音樂作品 及音樂教育、作曲理論專書,例如,1949 至 1950 年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時所用的講稿,便匯集成《作曲家的天地》(A composer world)正式發表。

1946 年亨德密特入美國籍。次年他訪問了歐洲,並在這歐洲舉行講座、指揮 樂團。他也接到了許多來自德國包括等(法蘭克福音樂學院)的聘請,但他都沒 有接受。1951 年他接受了蘇黎士大學的聘請,同時在大西洋兩岸穿梭教學。1953 年起定居瑞士,居住在沃韋(Velvet)附近。1957 年戰後他重返歐洲,定居於瑞士 蘇黎世,並完成了《世界大同交響曲》(Sinfonie Die Harmonie der Welt)與歌劇《世 界大同》。1963 年完成了《彌撒曲》(Messes)之後,這位二十世紀集作曲家、演 奏家、指揮家和音樂教育家於一身的音樂大師,於 12 月 28 日逝世於家鄉德國法 蘭克福。

9 福音樂學校讀書時,師事阿諾爾.孟德爾頌(Arnold Mendelssohn, 1855-1933)等 後期浪漫派作曲家,所以他除了接受嚴格的古典作曲法外兼容了浪漫的氣質。亨

Lilacs Last in the Dooryard Bloomd)是亨德密特根據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詩

篇,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死難者所寫的安魂彌撒,其動人的音樂性被認為是為 早期的代表作。興趣廣泛且多才多藝的他,原本考慮從事繪畫工作,在成為作曲 家前曾經擔任過編劇,自學學會了法語、英語、土耳其語、西班牙語和拉丁文。

無聊的時候,他靠解數學難題自娛,還被人看到在倫敦搭巴士時在看愛因斯坦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