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代表性檢定驗證案例

第二章 CCHE2D 模式理論及數值方法

2.5 代表性檢定驗證案例

本節彙整目前國內外與彎道、蜿蜒河道相關之模擬案例,以便了解

33

CCHE2D 模式在實驗室條件及現場狀況下的表現,彙整於。以下整理自 Wu and Wang (2004a)、Jia and Wang (2001)、「美國國家計算水科學及工程中心 河道變遷模式之引進及應用研究」(2009)。

1、180 °U 型彎道水理模擬

此案例使用 De Vriend (1979)之實驗佈置模擬 180 °U 型彎道, 渠道寬 1.7m,彎道中心線曲率半徑=4.25m,正弦彎道水理模擬參數表(θ

0

=30°)列 於表 2.5。圖 2.8 為 U 型彎道水理模擬格網圖,邊界部分略做加密,為 23×

49 之不均勻格網。圖 2.9 為 180 °U 型彎道水理模擬與實測流速比較圖,此 流速為水深平均流速,圖中可以看出 CCHE2D 模式可以把此彎道水深平均 流速的特徵完整的展現出來。圖 2.10 為彎道水理模擬與實測水位比較圖,

在彎道段,外岸水位較內岸來的高,此圖可以看出模擬與實測資料趨勢相 同,雖然存在些許誤差,推測誤差原因可能為水深平均模擬沒辦法表現二 次流的現象。

2、正弦彎道流場模擬(θ

0

=30°)

圖 2.11 為正弦彎道水理模擬格網圖(θ

0

=30°),模擬之主流與側向方向 格網為結構性規則格網,格網點數為(17x42),實驗渠槽之流速測量依循渠 道之正弦函數形狀,正弦彎道水理模擬參數表(θ

0

=30°)列於表 2.7。圖 2.12 為模擬與實測流速比較圖,模擬結果靠近凸岸之流速有些許誤差,但其他

34

位置幾乎吻合,當水流靠近凸岸時有加速作用,此加速導致水流改變方向。

3、正弦彎道流場模擬(θ

0

=110°)

在河道蜿蜒發展的過程中,彎道曲率會隨這蜿蜒度(河流長度與河谷長 度之比值)增加而增加,此模擬為θ

0

=110°的正弦彎道水理模擬,上游為定 量流下游為固定水深。圖 2.13 為正弦彎道水理模擬格網圖(θ

0

=110°),使用 17×106 之均勻網格,水理模擬參數表列於表 2.8。圖 2.14 為模擬與實測流 速比較圖(θ

0

=110°),模擬結果大致與實測資料符合。唯在接近彎道的內岸 及遠離彎道之後的外岸處模擬結果略低於實測值,在彎道段較準確,在直 線過度段略有不同,可能因為蜿蜒度較大所造成。

4、180 °彎道變量流動床模擬

此模擬係針對 Yen and Lee (1995)之彎道動床模型試驗。模型渠道為一 180°急彎,渠寬 1m,曲率半徑為 4m,初始底床坡度為 0.002。為變量流流 況,上游入流歷線為三角形歷線,基流為 0.02m

3

/s,基流水深為 0.054m,

於 Run4 模擬案例中,洪峰流量為 0.053m

3

/s,延時為 240 分鐘,洪峰發生 時間為總延時之前 1/3 處,泥砂條件為非均勻砂,中值粒徑為 1.0mm,標準 偏差為 2.5,計算格網點為(91x31),時間間距為 1 分鐘,水理模擬參數表列 於表 2.8。圖 2.15 為模擬與實測彎道部分底床等高線比較圖,圖 2.16 為四 個斷面之底床變化剖面圖,計算之床形變化與實測值趨勢相同。

35

5、蜿蜒河道底床地形變化模擬

圖 2.17 為 CCHE2D 模擬蜿蜒渠道底床變化過程圖,為θ

0

=110°之正弦 連續彎道,初始地形為平坦底床。本案例使用 CCHE2D 模式中的二次流推 估公式(Englund, 1974))進行動床模擬。模擬前期時,渠道凸岸淤積形成沙洲,

凹岸沖刷形成深潭;模擬後期時,淤積及沖刷的變化增強,且下游部分發 展較上游劇烈。另一特色是,沙洲和深潭的位置並不對稱於彎道頂點,而 是稍微往下游平移。隨著砂洲的淤積漸漸增加後,出現部分流速為零的乾 點,流路逐漸窄縮。此種河道變化的行為為合理的過程,可在實驗室及自 然河川中觀察到。

6、德國內卡河南德水庫模擬

南德水庫位於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之內卡河上,為一個河槽型水庫,

全長約 12km,由上游比迪堪(Bietigheim)至下游南德,在河心距 129.0km ~ 132.3km 處經由兩段 180°之急彎,且於主槽兩岸有大片之高灘地。自 1950 年起,由於河川上游建置一連串 13 個壩,使得水庫上游懸浮載入砂量減少。

南 德 流 量 站 之 流 量 變 化 約 介 於 14.1m

3

/s~1,650m

3

/s 間 , 平 均 流 量 約 為 88.5m

3

/s,Enz 河匯流進入內卡河,平均流量約為 20m

3

/s。圖 2.18 為此區段 不規則床形之變量流模擬,洪峰流量約為 1,644m

3

/s,圖中藍色區塊代表岸 壁高程高於水位之區域,即所謂之乾點區,從河心距 130km~131.2km 與

36

130.55km~130.8km 可看出主槽流場與高灘地區域交界之二次環流效應;此 外,主槽中靠近內側岸壁之流速大於外側岸壁流速。

7、濁水溪名竹大橋至中沙大橋岸壁沖刷案例

模擬範圍為彰雲大橋至中沙大橋。以 87 年 DEM 資料為初始地形,模 擬民國 87 至 96 年串接之洪水事件,因此挑選流量大於 4,000cms 者進行模 擬。由模擬結果可知,河道左岸之岸壁沖刷情形與實測相比有良好模擬結 果,沖刷位置點可準確預測模擬,河道側向變遷沖刷之距離可達數百公尺 以上,最大側向沖刷距離約有 800 m,亦與實測相符。圖 2.19 為岸壁沖刷 實際發生位置配合斷面圖之比較,可見斷面 70 位置之模擬與實測良好,無 論是實測 DEM 地形或大斷面之比較,都能準確模擬。

37

表 2.1 Ackers & White’s formula 公式係數(1973, 1990)

1973 1990

1.00 0.56log

gr

n   d

1.00 0.56log

gr

n   d

φ (degree) 0~37.9 23.8

38

表 2.3 CCHE2D 模式功能彙整

表 2.4 CCHE2D 模式功能與限制

表 2.5 CCHE2D 模式代表性檢定驗證案例彙整表

CCHE2D模式功能與特點彙整

1. 考慮植生影響

2. 考慮河川彎道影響與岸壁沖刷

3. 乾濕點處理

4. 水質(磷、氮、泥砂吸附/

5. 去吸附) 模擬

6. 污染傳輸模擬

7. 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8. 穩態、非穩態之自由液面流於

9. 複雜天然環境模擬

10. 隱式時間推進有效元素法

11. (Efficient element method)

12. 亞臨界、混合流、超臨界流模擬

13. 非平衡、非均勻輸砂模擬

14. 考慮凝聚性沈滓

15. 考慮水工結構物:壩、堰、閘門

CCHE2D模式之限制

1. 不適用非水深平均二維流場之問題

2. 突變區域(sharp changing zone)之模擬準確度較差

3. 不適用懸臂土體岸壁基腳掏刷與崩塌問題

CCHE2D模式代表性檢定驗證案例

1. 180 °U型彎道水理模擬

2. 正弦彎道流場模擬(θ 0 =30°) 3. 正弦彎道流場模擬(θ 0 =110°)

4. 180 °彎道變量流動床模擬 5. 蜿蜒河道底床地形變化模擬

6. 德國內卡河南德水庫模擬

7. 濁水溪名竹大橋至中沙大橋

岸壁沖刷案例

39

表 2.6 180 °U 型彎道水理模擬參數表

表 2.7 正弦彎道水理模擬參數表(θ

0

=30°)

表 2.8 正弦彎道水理模擬參數表(θ

0

=110°)

表 2.9 180

°

U 型彎道動床模擬模擬參數表

Q (m 3 /s) B (m) h m (m) u m (m/s) Re * Fr B/h m

0.18 1.7 0.1953 0.542 1513 0.392 5.1

Q (l/s) B (m) h m (m) S b u m (m/s) Re * Fr B/h m

2.1 0.4 3.2 1/1000 6.4 5250 0.086 12.5

Q (l/s) B (m) h m (m) S b u m (m/s) Re * Fr B/h m

2.1 0.4 3 1/1120 16.7 5000 0.095 13.3

B (m) Rc (m) S b h 0 (m) D 50 (mm) mesh △t (sec)

1 4 0.002 0.054 1 91x31 60

40

圖 2.1 泥砂在底床的運移(Engelund, 1974)

圖 2.2 CCHE2D 模式岸壁沖刷計算流程

計算二維水理流場

計算懸浮載與推移載輸砂

計算岸壁沖刷與岸壁移動

計算格網點延展與分布

重新計算新格網下之初始與邊 界條件

計算初始與邊界條件

計算底床變化

41

圖 2.3 岸壁土堤破壞示意圖(Osman and Thorne, 1988)

圖 2.4 岸壁臨界剪應力

d

W

42

圖 2.5 CCHE2D 模式未延展前之格網

圖 2.6 CCHE2D 模式延展後之格網

43

圖 2.7 懸臂土體破壞形式(模式之限制)

圖 2.8 180 °U 型彎道水理模擬格網圖

44

圖 2.9 180 °U 型彎道水理模擬與實測流速比較圖(De Vriend, 1979)

圖 2.10 180 °U 型彎道水理模擬與實測水位比較圖

45

圖 2.11 正弦彎道水理模擬格網圖(θ

0

=30°)

圖 2.12 正弦彎道模擬與實測流速比較圖(θ

0

=30°)

圖 2.13 正弦彎道水理模擬格網圖(θ

0

=110°)

46

圖 2.14 正弦彎道模擬與實測流速比較圖(θ

0

=110°)

圖 2.15 180 °彎道變量流動床模擬(a)實測,(b)計算床形等高線圖(

z b h 0

)

47

圖 2.16 180°彎道變量流動床模擬底床變化斷面剖面圖 (Yen and Lee, 1995))

48

圖 2.17 CCHE2D 模擬蜿蜒渠道底床變化過程圖

圖 2.18 內卡河之變量流模擬

3.3 2.9 2.5 2.2 1.8 1.4 1.1 0.7 0.4 0.0

130.0 km 131.2 km

Velocity [ m/s ] 131.2 km

130.0 km 131.2 km

Island 130.9 km

129.5 km

49

圖 2.19 CCHE2D 模擬彰雲大橋下游岸壁沖刷比較結果

A B

C

D

CS70 CS78

5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