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部份,首先對全文進行總結,以回應研究問題,並提出未 來的研究策略。接下來則依照本文所建構的論述網絡,針對知識份 子的自我定位與生存策略進行思考。因為文化研究途徑代表了研究 者不能僅是靜觀,也要積極思考研究活動對自身的可能意義,以求 有助於實踐。而這番思考與陳述,也是揭示研究者撰寫此文的論述 立場,有助進一步顯示本文的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對於「王同億現象」,本文經由文化研究途徑,利用「權力的 微觀物理學」進行探討。思考策略主要分為兩個層次,首先對談論

「王同億現象」的多元論述進行分析與關係考查,此為第一層的挖 掘。為解釋各種論述的動力,又進行了第二層鑽探,指出「多元聯 動網絡」,是為更深層的多元論述。但是應否再進行更深入的考

查,本文認為這需就研究設定來看,當然再往下挖掘,可能最後得 到的就是二元對立語言模式,但這樣的結論對回答本文的問題似無 幫助,因此本文只就兩個層次的論述進行探討。此外,本文並不認 為這些論述網絡是一種「宏大敘事」,這些網絡是對「王同億現象」

這一個案的一種解讀方法,若應用於研究其他事例,只能是一種解 讀策略,而非一種「規律」。103

接下來總結本文的主要論點。首先,就「王同億現象」如何被 建構與談論的問題進行說明。經由以上討論,可見在眾多談論者 中,主流陣營為政界、司法界、學術界、辭書界、媒體界,採取批 判立場,將王同億的事跡神話化,建構「王同億現象」,以求殺一 儆百。非主流陣營為王同億、消費者、另類意見評論者、媒體界偶 亦屬於此一陣營,對「王同億現象」進行不同於主流期待的解讀與 回應。而主流陣營合謀,並將非主流陣營視為反襯與嘲諷對象,雙 方集體創作了「王同億現象」。但因多元論述,使它被多元宣傳、

多元解讀,以致「王同億現象」具有歧義性。隨著它的宣傳,建構 與解構的因子同步生產,並引發不同回響。

其次,就為何建構與談論「王同億現象」加以探討。經由本文 的研究,可見主流陣營背後的驅力為「國家權力-知識經濟」複合 體,表現為「在規範下追求利潤」的行為,此為打壓「王同億現象」

的依據。非主流陣營背後的驅力為「個人權力-市場博奕」複合 體,表現為「任意的追求利潤」的行為,此為產生「王同億現象」

的依據。在「國家權力-知識經濟」與「個人權力-市場博奕」兩套

「權力-知識」複合體互相生成下,對「王同億現象」同時產生意義 的限制與生成效果。「國家權力」、「知識經濟」、「個人權力」、

「市場博奕」,是一「多元聯動網絡」,彼此相輔相成、相反相成、

103. Macdonell, Diane.著,陳墇津譯,言說的理論,頁3。

激盪拉抬。此一網絡是意義的產生器,「國家權力」的調節機制,

也就是後社會主義中國的內涵。

最後,本文認為,因為在「多元聯動網絡」中,「國家權力」

採取威權體制與「知識經濟」易於快速生產的共同催化下,使網絡 內部競合激化,致後社會主義時期,大陸的「國家權力」隨之同步 增長。

依據以上的結論,在「權力的微觀物理學」基礎上,可進一步 提出關於文化研究的論述理論分析策略,可供未來研究參考。首 先,文化此一能指,其所指並非一個或多個意義或概念,而是一個 作為意義產生器的「多元聯動網絡」,它是一個意義生產程式。所 謂的「多元聯動網絡」與「多元論述」,則包括以下幾個意義:第 一、社會的論述分兩個層次,分別是「多元聯動網絡」與多元論 述,前者生產與驅動後者,後者表徵了前者的存在,兩者的活潑程 度成正比。第二、「多元聯動網絡」由一或多個「權力-知識」複 合體構成,權力與知識兩端分由一或多個論述組成,論述之間彼此 以去中心方式互相競合。第三、「多元聯動網絡」的內部活動驅使 多元論述產生與競合,進而促成意義的生產、文化實踐、文本讀 寫。第四、論述依相反相成的方式成套的出現,不會單獨存在。亦 即某一論述存在時,作為其對立面的論述也同時存在,兩者或多者 之間相依共存。在正反論述互相競合之際,論述的內容、邊界不斷 變化,因此論述具有不確定性。在此論述制約下的意義,與憑借意 義而生活的人,其實是處在「具有無限可能性」的論述制約之下,

也具有展現無限可能性的機會。

其次,有關社會行動者「能動性」的表現,可分以下幾方面說 明:第一、它是社會既有論述提供與限制下的意義選擇、意義連結 空間。第二、「多元聯動網絡」及其導引的多元論述是多義性的來 源與限制,多義性為能動的選擇活動、互文性的讀寫創造了條件。

能動性的多寡與論述的多寡成正比。第三、在當下語境標準下,落 差較大的論述之間,將創造更大的能動空間。

最後,當「多元聯動網絡」之中包含有「知識經濟」因素時,

知識的資訊化、商品化,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因素後,因知識的快 速生產與流通,將催化「多元聯動網絡」活動激化。知識的快速生 產與流通有助多元論述的建構、傳播與活潑化,增加能動性的空 間。若「多元聯動網絡」之中包含有「國家權力」因素時,「國家 權力」的大小、活潑程度與「多元聯動網絡」內部活動的激烈程度 成正比。

關於以上的論述理論分析策略,可再說明幾個問題:

1.以上所述並非站在本質主義立場,即「多元聯動網絡」本身 具不固定性,並非後設敘事、先驗律則,它是研究者在其代言的某 一論述背景上,在相關論述的促動與制約下,對文化圖像進行的一 種解讀。不同的研究者在不同的背景論述參照下,建構出不同的

「多元聯動網絡」,文化圖像出現因人而異、因論述立場有別以致不 同的測繪。就如人在銀河系中的地球,仰望著自己身處其中、物換 星移的銀河系,建構一套天文學說。文化研究是身在論述網絡中的 研究者進行研究實踐,而建構出理解「多元聯動網絡」的方法。在 此過程中,又為研究者與文化圖像增添新的內容。而研究活動僅是 眾多實踐的其中之一,在各方的實踐中,文化圖像與人永遠處在未 完成狀態,互動中不斷豐富彼此內涵。104

104.尚需指出,人是在什麼論述基礎上對一現象進行參與觀察,其立場亦可以流 動,可以多元化。如研究者可站在國族認同、職業認同、性別認同等等不同立 場,去探討依不同的認同座標產生的各種不同種類問題,並採取不同的參與觀 察方式。特別在全球化的空間觀、結構的多元因果觀等立場上,促成了人在生 命領域中進行千里一瞬、古今相接、游走虛實的拋物線式、跳躍式穿梭旅行的 無限可能性。請參考李英明,全球化下的後殖民省思(台北:生智,2003), 頁2~23。

2.論述透過他者來證成自己的能動性,進行意義的生產,但也 要受他者的制約。對個人而言,它代表了人要能動的回應環境制 約,並在其中活出自己。可再進一步探究的是,人作為論述的代言 者,其能動性若只是表現在論述間進行連結、互文性讀寫,那麼所 謂的創新,是否僅是傳統的不斷回潮、重構。若無限追索論述的起 源,可能就是初民與自然界最原始的、尚無語言文字的互動。105

3.意義是作為人與世界接觸的介面,從而使得符號、文本的讀 寫與實踐活動得以進行。換言之,可反求符號、文本、實踐的意 義,由意義再通向多元論述與「多元聯動網絡」,並分析網絡中各 個組成分子間的生成變化。依此觀點,可產生許多研究主題。例如

「在線遊戲」、「知識份子」這些符號,又會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論述 過程?又如把後社會主義中國、大陸「國家權力」置於全球語境 下,又會產生什麼不同的解讀?

由「王同億現象」,探討了後社會主義時期,「知識經濟」條 件下大陸「國家權力」的增長,其實由辭書界與學術界代表的知識 份子在整個事件亦是主要角色,體現了知識份子面對異己力量的問 題,這可說是當前知識份子面對的協力關係網。106「王同億現 象」,主要是其所著的一般性辭書,具有學術與大眾的雙重判準,

因兩者存在落差,致大陸辭書界必需大聲疾呼,並訴諸法律,以正 視聽。此一遭遇,一如文化研究出現的背景,工業化與都市化創造 了大眾的自主空間與市場需求,投其所好的通俗文化產品應運而 生,大眾亦能動的進行消費。從此文化出現了精緻、通俗的異質分 化,造成文化不再是單一的整體,而需要被解剖、研究。107知識份 子一向被歸類為從事屬於精緻文化的學術活動,面對通俗文化興

105. Foucault, Michel.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頁198。

提到歐洲治理麻瘋病、瘟疫的經驗,成為禁閉與規訓的原型,但問題是治理麻 瘋病、瘟疫的方法,又是自何處得到啟示?

起,知識份子也需相應調整角色,文化研究可以幫助知識份子建立 對通俗文化的理解,找到談論通俗文化的立場與方法,以求安置自 身。

知識份子應對異己力量的態度,有如下幾種。首先如大陸辭書 界與學術界欲透過與國家機器、傳播媒體結盟,把自己所堅持的規 範轉為大眾的共同標準,希望經由更精巧的方式,或強制、或說 服,使文化復歸到一定的活動範圍,此一立場是「好的東西與大家 分享」,可稱為「精英主義」。第二,不同於上述立場,還有所謂

知識份子應對異己力量的態度,有如下幾種。首先如大陸辭書 界與學術界欲透過與國家機器、傳播媒體結盟,把自己所堅持的規 範轉為大眾的共同標準,希望經由更精巧的方式,或強制、或說 服,使文化復歸到一定的活動範圍,此一立場是「好的東西與大家 分享」,可稱為「精英主義」。第二,不同於上述立場,還有所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