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戈巴契夫執政期間,蘇聯外交開始向亞太方向傾斜,在其 著作「改造和新思維對我國及全世界」一書中,戈氏表達和亞太 國家合作的意願。根據其說法為俄國有廣大的領土及豐富的資源 位於西伯利亞及遠東,另一項因素則為亞太經濟快速發展。59 蘇 聯解體後,「新俄羅斯」一開始並未遵循戈氏路線,而是傾向西方,

希冀獲得其經濟援助。1992 年底俄國重新檢視對外政策,當時外 長柯茲列夫逐漸改採向亞洲傾斜的對外政策,但其目標鎖定東北 亞主要國家中、日及南韓等三國,而其繼任者普利馬可夫則採行

「全方位」外交政策。即俄國應廣泛建立與鄰國的關係,除上述 國家外,也和蘇聯時期的盟友重新建立緊密的聯繫。此政策在一 定程度上由繼任者伊凡諾夫持續執行,且將東方賦予更重要的地 位。

直至 2000 年現任普欽總統上任,對俄國對外政策進行全面總 檢,大體上對前段期間的評價:對外政策所涵蓋的面向過廣。俄 國參與許多與自身利益無關的事務,俄國需運用僅有的資源慎選 一些對於自身有利的議題積極參與。此外,普欽政府將全世界各 區域重要性在俄國對外政策上設定優先定位,亞洲區域排在獨立 國協、歐洲、美國之後。但值得注意的是,普欽政府認為亞洲對 俄國重要性逐步提升,因為俄國東方國土(西伯利亞及遠東)位 於亞洲,需積極融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過程。另外,亞太國家與 俄國在區域及國家事務上沒有歧見,雙方可進行互利合作。

戈巴契夫最初關切到亞太地區係以經濟角度切入,表達蘇聯 參與亞太合作的興趣。在葉里欽執政時期,經濟議題重要性提升

59 Mikhail Gorbachev, Perestroika i Novoe Myshlenie Dlya Nashey Strany i Dlya Vsego Mira(改造和新思維對我國及全世界)(Moscow: Progress, 1987), p.

187.

至戰略層次。俄國前外長柯茲列夫描述俄國亞太政策:「俄國戰略 目標在於最終融入東北亞經濟合作過程。朝向此目標,俄國願進 行改革計畫,建立市場經濟、開放國際和區域合作、俄國願更積 極地參與區域內經濟活動」。60 換言之,在 1990 年前半段,俄國 逐漸重視東方國家亦是以經濟為著眼,直至 1990 年代後半段俄中 關係藉由兩國所簽署協定,雙邊合作在各方面逐步開展,兩國政 治高層互訪成為制度化,因而逐步形成在國際事務上彼此相互協 商,互為奧援,在面對西方國家的壓力時,可藉助雙方共同意見 來加以抗衡。

自蘇聯解體後,俄中關係在俄羅斯對外政策調整及中國在亞 洲區域地區日漸重要下,雙邊關係藉由簽署正式文件而逐步升 級。此段期間藉由兩國元首所簽署 4 份正式文件將兩國關係逐步 向上推展,並在文件簽署後兩國關係進入一個新階段。由「相互 視為友好國家」到建立「面向 21 世紀的建設性伙伴關係」,再於 1996 年 4 月兩國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 21 世紀的戰略協作 伙伴關係」。兩國在各個領域內全面開展合作,對具有高度戰略性 的區域及國際議題加強彼此溝通及合作,合作範圍及內容皆大幅 擴展。2001 年 7 月兩國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該條約 總結 10 年來中俄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則,用法律型式固定下來,規 定兩國今後在各領域中的合作原則及方向,此舉顯示中俄「戰略 協作伙伴關係」再往前邁進一步。

雙方在政治層面建立最高元首定期會晤機制,決定兩國元首 每年至少會晤一次,藉由兩國最高層級會晤為兩國全面交往及各 領域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雙方在經濟層面努力提升雙邊貿易 額,據中國海關資料,2004 年中俄兩國貿易突破 200 億美元,實 現連續 6 年的持續增長。2004 年 9 月「中俄總理第九次定期會晤 聯合公報」中指出,雙方努力使雙邊貿易額到 2010 年達到並超過

60 Andrei Kozyrev, op. cit., pp. 19-20.

600 億美元。雙方在安全層面簽署國防部間軍事技術合作協定,

開展雙邊軍事交流。兩國軍事機構及武裝力量部門逐步建立起對 口合作的關係。隨著兩國在政治方面交往逐步升級,彼此累積的 互信程度增高,此種成果反映在雙方解決兩國邊界問題。1999 年 12 月在葉里欽訪中期間,兩國簽署協定解決中俄邊界問題。中俄 邊界僅剩未決部分則由普欽總統在 2004 年 10 月訪中所簽署「中 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解決。此舉所象徵的意義為中俄邊界不僅 在地圖上,且在實地上劃定兩國邊界,並以法律型式固定下來。

在解決邊界問題上,兩國還就邊境地區加強軍事信任和裁減軍事 力量達成協議,兩國分別在 1996 年 4 月及 1997 年 4 月簽署「關 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和「關於在邊境地區相 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

在地區合作方面,兩國最大成果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1996 年 4 月 26 日中、俄、哈、吉、塔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關於在邊 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協定」,以加強五個鄰國的邊境合作與 100 公里安全地帶。2001 年 6 月 15 日,中、俄、哈、吉、塔、烏 六國元首在上海會議,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正式宣布 成立上海合作組織。2004 年 1 月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在北京正式 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是俄中兩國區域合作的具體成果,不僅在安 全領域方面呼應全球反恐訴求,也順道解決自身內部激進民族主 義份子對政權的挑戰。

俄國東亞政策以俄中關係為主軸,至於俄中雙邊關係則以「戰 略協作伙伴關係」為制度化運行機制,雙方政府已設立常設委員 會在各個領域全面開展合作關係。隨著機制化的運作,雙方合作 將更深化,中國作為俄國進入東亞的「領路人」或「引介人」的 角色將更明顯。

(收稿:2005 年 11 月 25 日,修正 2005 年 12 月 23 日,接受:2005 年 12 月 30

日)

East-Asia Policy of Russia in the Beginning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