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析論俄中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之運作現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析論俄中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之運作現況"

Copied!
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71.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析論俄中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之運作現況*. 連 弘 宜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本文主要在探討俄國東亞政策在其對外政策中所扮演的角 色,再藉由俄中關係的發展趨勢來進一步闡述俄國東亞政策。俄 國亞太政策的主要目標,為集中全力融入亞太區域經濟體系,以 發展俄國遠東地區經濟,並經由積極參與亞太整合過程,確保俄 國能擁有參與制定遊戲規則的權利。 儘管地理上俄國處於亞太地區,但現今似乎仍無法成為亞太 地區的主要成員。原因包括俄國內部各方勢力對外交政策方向缺 乏共識,再加上中央政府需應對各方面的複雜情勢,再加上俄國 領導層沒有及時意識到和亞太國家合作的重要意義,導致俄國長 久以來在外交政策上忽略亞太地區。另外,俄國忽視亞太地區的 另一項重要因素為俄國傳統上的西方傾向。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外交大致可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1992-1995 年以俄國外長柯茲列夫(Andrei Kozyrev)為代表所執 行所謂「一邊倒」的外交政策;1996-1999 以普利馬可夫(Evgeniy Primakov)外長為代表推行東西方並重的所謂「全方位」外交政 策;2000 年以來以普欽(Vladimir Putin)總統為代表所執行更加 重視獨立國家國協與強調在東西方間更加平衡的外交政策。 *. 本文初稿曾發表於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第三屆國防戰略與台海安 全」學術研討會。.

(2) 72.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俄國經過 1990 年代初期對外政策向西方傾斜後,在普利馬可 夫年代開始展開全方位外交,相較於前段時期亦可稱為較重視亞 洲國家,俄國尤其重視中國在區域內所扮演的角色。俄中兩國在 1996 年 4 月簽署「中俄聯合聲明」 ,宣布決心發展「平等信任的、 面向 21 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 雖然俄中兩國關係日漸密切,但雙邊也存在不穩定的因素。 例如兩國與美國關係的好壞可能會影響俄中彼此關係。其次,兩 國對於如何在國際上取得大國地位或在國際上發揮影響力的看法 與採取的方法亦不同。再者,兩個相鄰大國基於歷史因素及現實 地緣政治考量,在潛意識上具有相互防範的心理因素。. 關鍵詞: 俄國對外政策、俄國對外政策概念、戰略協作伙伴關係、中俄 聯合聲明、葉里欽、普欽、江澤民、上海五國、上海合作組織. 壹、前言 1991 年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開始推展其對外政策。由於體 認到俄羅斯已邁向以西方國家為目標的民主政體,在心理上及感 情上與西方國家較親近;另一方面亦需要西方國家給予實質經 援,故在俄羅斯誕生初期,俄羅斯採取完成偏向西方的外交政策。 直到西方國家所承諾的經援未依時到位,加上未將俄羅斯視為平 等的協商伙伴,俄國開始調整完全倒向西方的政策。在 1990 年代 前半段,俄國在倒向西方的外交政策上僅作微調,直至後半段才 將對東方外交逐漸與西方等量齊觀。也因此俄國開始進入找尋自 身在亞洲的定位,且試圖鞏固在亞太大國的地位。俄國亞太政策 的主要目標,根據許多俄國學者專家的意見,為集中全力融入亞 太區域經濟體系,以發展俄國遠東地區經濟,並經由積極參與亞.

(3)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73. 太整合過程,確保俄國擁有參與制定遊戲規則的權利。1 然而,儘管俄羅斯前總統葉里欽(Boris Yeltsin)誓言俄國將 再度「走向東方」 ,2 事實顯示欲達成預定的目標,仍須長久的努 力。一些俄國的學者專家甚至斷言俄國在亞太將是「最小的參與 者」,因為俄國和亞太國家的外貿總額不足該區域貿易總額的 1%。3 俄國一直位於亞太整合過程之外,直至 1997 年底亞太經 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通過接納 俄國成為會員後,俄國才正式和亞太主要經濟組織建立聯繫,也 正式融入亞太經濟整合過程。 因此,儘管地理上俄國處於亞太,但現今似乎仍無法成為亞 太地區的主要成員。根據俄國學者暨外交官丹尼索夫(Valeriy Denisov)的觀點,此問題主要和俄國內部問題有關。由於俄國內 部局勢不穩及各方對外交政策方向缺乏共識,再加上中央政府需 應對各方面的複雜情勢,致使俄國放鬆和亞太地區一些國家牢固 的政經及其他的聯繫,再加上俄國領導層沒有及時意識到和亞太 國家合作的重要意義,缺乏此方面的政治意識,導致俄國長久以 來在外交政策上忽略亞太方向。4 此學者所言固然為其中重要原 因之一,但根據作者研究俄國對外政策的演進及掌理對外政策官 員的言論,俄國忽視亞太地區的另一項重要因素為俄國傳統上的 西方傾向。 1. 2. 3. 4. Vasiliy Mikheev, “Rossiyskiye Podkhogy k Problyemye Oochastiya Rossii v Asiatsko-tikhookyeanskoy Integratsii(俄國參與亞太問題的方法),” Problemy Dalnego Vostoka(遠東問題), No. 1 (1997), p. 27. Boris Yeltsin, “Vistoopleniye Yeltsina v 9-I Narodnom Sobranii(葉里欽在第九 次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的演說),” Diplomaticheskiy Vestnik(外交公報), No. 9-10 (1993), p. 19. Rafis Abazov, “Politika Rossii v ATR: Smena Paradigm (俄國亞太政策:標 準模式的轉變),” Mirovaya Ekonomika i Mezhdunarodnye Otnosheniya(世 界經濟與國際關係), No. 2 (1997), p. 23. Valeriy Denisov, “Rossiya v ATR: Bezopasnosti i Sotroodnichestvo(俄國位居 亞太地區:安全及合作),” Mehdunarodnaya Zhizni(國際生活), No. 4-5 (1995), p. 6..

(4) 74.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本文主題為俄羅斯東亞政策,擬先對「東亞」範圍先作界定。 現今談論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習慣以亞太國家稱呼。但實際 上亞太國家範圍,各方學者專家有不同說法,迄今似無定論。若 以亞太經合會為例,係包括環太平洋區域(東北亞、東南亞、澳 紐、南太島國、拉美及美加等) 。俄國各界(政府、專家學者)在 論述對外政策方向時亦有使用亞太區域,然上述亞太區域涵蓋範 圍甚廣,且俄國對外政策對美加、拉美等區域通常分別單獨加以 論述,故本文「東亞」地區範圍界定為中國及東北亞(包括日本 及兩韓) 。 本文將由俄國對外政策的演進過程著手,藉由俄國政府所研 擬,而由總統所批准的綱領性文件為主軸,論述俄國對外政策的 形成過程、考量因素及如何受外部環境所影響。接著導入東亞區 域在俄國對外政策的重要性為何,現今普欽(Vladimir Putin)政 府在其對外政策概念中亞洲區域佔何種地位。接著將主題導入俄 國推展東亞政策的方向為何,中國在俄國東亞政策中扮演何種角 色?俄中兩國是否藉由雙方高層互訪及簽署雙邊協定而不斷深化 彼此關係,並進而達成全面性、制度化雙邊交往機制?最後,藉 由俄中雙方所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來探討以中國為主要合 作對象,並在不受俄國與西方關係影響下,彼此不斷深化雙邊合 作領域的俄國東亞政策的內涵。. 貳、冷戰後俄國對外政策構想演進過程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外交大致可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1992-1995 年以俄國外長柯茲列夫(Andrei Kozyrev)為代表所執 行所謂「一邊倒」的外交政策;1996-1999 以普利馬可夫(Evgeniy Primakov)外長為代表推行東西方並重的所謂「全方位」外交政 策;2000 年以來以普欽總統為代表所執行更加重視獨立國家國協.

(5)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75. 與強調在東西方間更加平衡的外交政策。 (詳如表 1) 葉里欽在執政之初即明顯表現出親西方的戰略。1992-1995 年的「一邊倒」對外政策希望全面改善和發展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期待獲得大量經濟援助,並與西方結成戰略聯盟,以實現最終融 入西方世界的戰略目標。以葉里欽和外長柯茲列夫為首的領導人 極力突顯民主化、非意識型態化及非軍備競賽化。他們把俄國和 西方的關係定位為權利、地位平等的伙伴或「盟友」。5 1992 年 初大體上葉氏已形成其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持續朝向使俄國成 為「文明國家集團」前進,同時在俄國內部民主轉型上,確保能 獲致西方最大的支持。葉氏強調,俄國只有在此條件下,才可能 成為現代文明國家,俄國須克服國家孤立狀況,並與世界發展全 面接觸。6 俄國對外政策目標可解釋為俄國和區域及全球體系充分整 合,使俄國如其外長柯茲列夫所稱之「正常」國家。此政策部份 源自一種概念,即進入西方民主國家為其拒絕前蘇聯的過去;而 部份則來自一種希望,如同戈巴契夫所想,可獲致西方的投資及 幫助。7 但這種單方面傾向西方的趨勢,特別是七國集團(G7), 這種無條件向西方政經模式傾斜的模式,不久即受到相當程度的 修改。 1992 年 12 月俄國外交部開始修訂對外政策,主要的原則為 忠於國家利益、創造良好的對外環境、確保國家能持續成長及形 成民主自由新俄羅斯所必須的條件。8 在這種情形下,俄國進入. 5. 6. 7 8. Khaints Timmerman, “Vneshnyaya Politika: Poiski Hovoy Idyentichnosti(外 交政策:尋找新的共同點),” Mirovaya Ekonomika i Mezhdunarodnye Otnosheniya(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 No. 2 (1994), p. 19. Liparit Kyuzadzhyan, Bezopasnosti i Sotrudnichestvo v Aziatsko-Tikhookianskom Regione(亞太區域安全及合作)(Moscow: INION, 1995), p. 18. Mark Galeotti, The Age of Anxiety: Security and Politics in Soviet and Post-Soviet Russia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5), p. 161. 其基本的優先項目如下:一、確保俄國安全,包括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

(6) 76.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困難且相互矛盾的階段。此階段俄國為自身尋求「亞洲同質」的 要件,此為在東北亞及亞太地區尋找共同利益的伙伴及和他們建 立新關係。9 1992 年末葉里欽正式訪問南韓及中國,開啟俄國實 際在東亞地區修正後的對外政策,此為頗積極的對外政策。10 藉由葉里欽總統及柯茲列夫外長相繼訪問東亞國家,柯茲列 夫已清楚地表明俄國對外政策,俄國對東北亞的政策可簡單的描 述為: (1)俄國被東北亞國家承認為亞太國家,並提高俄國在東 北亞解決問題的地位; (2)在穩定的國際環境下,以最低的代價 確保俄國國家安全; (3)利用東北亞國家資金及管理經驗、對外 經濟聯繫及先進公司的管理經驗,以發展西伯利亞和遠東經濟; (4)在相互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保障彼此需求、理性相互依 存、互補的原則下,加入區域社會及區域整合。 1992 年底俄國外交自倒向西方政策中進行調整,逐步調整為. 9. 10. 二、保障俄國公民權利、自由、尊嚴及安全;三、確保良好的外部條件以 推動民主改革;四、動員財政及技術支援,以創建有效的市場經濟及解決 內部社會問題;五、俄國和獨立國家國協(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的其他成員國及鄰國形成嶄新的、平等互利的關係,和較遠 的國家則在伙伴及聯盟關係基礎上,持續既有的戰略方針;六、確保俄國 在世界權力平衡中的角色。在世界經濟及國際關係各方面調整過程中,符 合 俄 國 大 國 的 地 位 。 ”Kontsyeptsiya Vnyeshnyey Politiki Rossiyskoy Fyedyeratsii(俄國對外政策概念),” Diplomaticheskiy Vestnik(外交公報), No. 1-2 (1993), pp. 5-6. Boris Yeltsin, “Vistoopleniye Yeltsina v Natsionalinom Sobranii Respoobliki Koreya (葉里欽在南韓國會的演說),” Diplomaticheskiy Vestnik(外交公 報), No. 23-24 (1992), p. 39. 俄國外長柯茲列夫 1993 年 4 月訪日時,在日本會見主要工業國家的外交 及財政部長,且對日本學者、企業及政治界人士發表俄國亞太政策。俄國 戰略目標是最終加入東北亞經濟整合過程。為達到此目標,俄國須進行改 革計畫,須創立市場經濟,開放國際及區域合作。俄國欲全力加入區域性 經濟組織活動,如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uncil, PECC),未來則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 。 Andrei Kozyrev, “Vistoopleniye Kozreva Oochyennimi-myezhdoonarodnikami i Predstavityelyami Delovikhi Politicheskikh Kroogov Yaponii(俄羅斯外長柯茲列夫在日本對學者、企業 及政治界人士的演說),” Diplomaticheskiy Vestnik(外交公報), No. 9-10 (1993), pp. 19-20..

(7)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77. 以國家利益概念來推展對外政策。1993 年 4 月俄國政府提出外交 政策第一份綱領性文件「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概念」 。此份文件強 調與前蘇聯共和國關係重要性;其次、與東歐前共產主義國家建 立平等關係;第三、與西方國家建立合作關係;第四、則與亞洲 國家建立均衡而穩定的關係。在此份文件中承認亞太地區已逐漸 成為世界一個重要政經中心,在地位上可與大西洋中心相提並 論。在亞太地區建立穩固的立場,有助於俄羅斯的國內改革,也 能提升俄羅斯對世界全盤政經過程的影響力,發揮俄國獨特橫跨 歐亞的潛力。 1996-1999 年由普利馬可夫外長所代表的「全方位」外交政 策,係希望與世界所有國家建立完全平等的伙伴關係,捍衛俄羅 斯自身利益,改變對西方國家一味讓步的局勢,重振俄羅斯大國 地位,並努力成為世界多極體系中的一極。普利馬可夫於 1996 年初接替柯茲列夫擔任俄國外長,他提出以下三個重要問題是俄 國在國際關係領域中所面臨的狀況: (1) 世界從兩極進入多極; (2) 和冷戰中的敵人建立關係; (3)在當今地緣政治下,俄國以大國 姿態制訂積極對外政策。11 據此,普利馬可夫同時追求兩項戰 略,俄國選擇與獨立國家國協中的一些成員國再整合及與亞洲和 波羅的海國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他的對外政策目標是獲取成為 在西方社會的一員及在歐亞大陸的優越地位。12 這種外交政策更 加重視對獨立國家國協和亞太國家的外交,強調外交政策在各個 主要區域之間取得平衡。 普利馬可夫認為,俄國在亞洲積極的外交政策,將使其更加 平衡及更具動力。如果說柯茲列夫著重和日、中、南韓的關係, 在新條件下,為保持和以上各國穩定發展聯繫,支撐點在改善和. 11. 12. Yakov Plyais, “Evolyutsiya Vneshney Politiki Novoy Rossii(新俄羅斯對外政 策概念),” Obozrevateli/Oberver, No. 5 (1997), p. 22. Angela Stent and Lilia Shevtsova, “Russia’s Election: No Turning Back”, Foreign Policy, No. 103 (1996), p. 102..

(8) 78.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獨立國家國協成員國、蒙古和北韓的關係。普利馬可夫認為,由 於前任所執行的東北亞政策偏重以上所提之三國,反而造成俄國 在東北亞的影響力減輕,因此必須在俄國邊界加強創立「睦鄰 圈」,並鞏固彼此經濟聯繫。13 普利馬可夫的全方位外交是以多 極化外交思想為基礎,這個時期的俄羅斯對外政策也被稱為多極 化外交。 檢視俄國 1990 年後半段對外政策概念的形成及發展史,必須 提及葉里欽在 1997 年的國情咨文。14 咨文中總結俄國 1996 年亞 太外交成果,並提出未來亞太政策的原則和方向。此文件特別提 及中、日兩國,對中國大陸外交方面,俄國已和中國開始解決重 大問題,並定期舉行高層會晤,俄中開展緊密聯繫為善意、信任 伙伴關係的範例。在和日本關係方面,強調願意積極進行雙邊對 話,準備和日本發展全面合作,其中包括俄國提議聯合開發北方 四島。文件中特別強調,俄國不可陷於孤立,須與世界市場整合, 須尋找可靠的伙伴。此伙伴須有實力、可預測且有能力給予俄國 所需要及真實的援助。15 普氏任內的政策立場基本上由其繼任者. 13. 14. 15. Evgeniy Primakov, “Na Gorizontye-mnogopolyusniy Mir(在水平線上—多極 世界),” Mehdunarodnaya Zhizni(國際生活), No. 10 (1996), p. 13. 此份名為「向積極外交政策及有效改革邁進」的重要文件中,特別提出三 項目標:一、堅持俄國國家利益,不再陷入對抗,而是在國際關係中,鞏 固穩定和合作的基礎。二、建立此種國際關係體系—我們的世界是多元 的,其中不需要有單一力量來主宰。三、21 世紀的世界應較少地依靠武力, 而 較多地 依賴 法律力 量。 “Poslaniye Prezidenta Rossiyskoy Federatsii Federalnomoo Sobraniya Rossiyskoy Federatsii(1997 年總統致國會咨文),” Problemy Dalnego Vostoka(遠東問題), No. 1 (1997), pp. 5-6. 分析咨文中有關俄國對外政策方向,能作出以下的幾點結論。首先、亞太 地區在這份文件中被認為是俄國政經及其他利益優先方向之一;其次、在 亞太區有一些國家(美、中、日) ,發展同他們的關係,如咨文中所提及, 俄國認為在未來對自身很重要;第三、俄國失去舊伙伴,但卻很慢才獲得 新朋友,此情況影響俄國的亞太政策。明顯的例外為美、中兩國,由現今 所形成的地緣政治觀之,他們或可被稱為同路人,而非長期伙伴。和此兩 國長期結成同盟不僅由俄國自身利益來斷定,且由他們各自利益來決定。 此外,俄國能否如強國般,在世界上影響事件進行的方向,亦是斷定彼此 是否能結盟的重要依據。Ibid, p. 8..

(9)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79. 伊凡諾夫(Igor Ivanov)承繼下來。16 2000 年現任普欽總統上台以來的對外政策,係希望與西方國 家開展合作,而非一味地談論俄羅斯大國地位,主張對外政策須 符合實際,堅持務實及效益原則,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經過多 次討論與修改,俄國政府在面向新世紀時,於 2000 年 7 月提出對 外政策第二份綱領性文件「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概念」 ,從而確立 新世紀俄羅斯外交政策基本目標和整體佈局。俄羅斯外交方針的 優先方向為保護個人、社會和國家利益。外交政策主要致力于實 現下列基本目標: 一、. 確保國家安全,維護和加強其主權領土完整,在國 際社會塑造俄羅斯是一個大國及一個有影響力的地 位;. 二、. 對世界的進程發揮影響,以建立一個以公認國際法 准則和平等伙伴關係的國際秩序;. 三、. 為俄羅斯的穩步發展、經濟振興創造有利外部條 件;. 四、. 在俄國周邊建立睦鄰關係地帶,防止出現新的緊張 和衝突局面;. 16. 17. 五、. 同外國和國際組織尋求共識和共同利益;. 六、. 全面保護俄羅斯公民和僑胞的權利與利益。17. 他在第五十三屆聯合國大會的演說中闡述俄羅斯現階段的對外政策目 標: 「俄國對外政策堅定地面向建立民主及多極世界,和其他國家用政治 方 法 解 決 國 際 問 題 , 在 各 領 域 發 展 廣 泛 及 互 利 合 作 」。 Igor Ivanov, “Vistoopleniye Ivanova na 53-i Syessiy Generalnoy Assambley OON(俄羅斯 現任外長伊萬諾夫在第五十三屆聯合國大會的演說),” Diplomaticheskiy Vestnik(外交公報), No. 10 (1998), p. 35. Sovet po Vneshchnei i Oboronnoi Politike(外交及國防委員會), “Rossiiskaya Vneshchnyaya Politika Pered Vzovami XXI Veka(面對 21 世紀挑戰的俄國 外交政策), ” Russian Federation Administrative Bodies <http://www.gov.ru> (30 December 2005 )..

(10) 80.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通過推動積極對外政策,確立俄羅斯在現今世界大國的地 位,維護國家的穩定與安全,建構有利於國內經濟建設和發展的 良好外部環境,為俄羅斯將來復興創造有利條件。 普欽所批准此份新世紀對外政策概念與前任葉里欽總統時代 的兩任外長柯茲列夫及普利馬可夫不同處在於:一、對外政策的 目標範圍收縮。俄羅斯所面臨的外交主要來自內部,內部衰弱導 致對外政策失敗。 「一邊倒」外交政策過度強調意識型態與戰略利 益上與西方的一致性,使國家利益遭受巨大損失。 「全方位」外交 即為修正「一邊倒」外交的缺失, 「全方位」外交強調在廣泛參與 的國際活動中堅持俄羅斯立場,表明俄國政策有別於以美國為首 所代表的西方國家。此類型外交固然堅持俄國利益與立場,但對 俄國介入國際議題的焦點未臻妥當,且對自身能力估計過高。新 世紀俄國對外政策即修正上述兩者的缺失,在目前實力未足的情 況下,俄國將適度縮減對外政策目標的範圍,以達成目標與手段 間的平衡。二、堅持和保障俄羅斯的核心利益。俄國外交總體原 則為固守核心利益,在其他領域和目標方向保持靈活性,容許作 出較大讓步。此舉係避免在無法獲取顯著的國家利益情況下,付 出無謂的經濟代價;同時亦盡可能避免與外部世界對抗。三、突 顯外交政策的經濟作用,外交活動需與國家經濟利益結合。盡快 發展經濟以增強國力是俄國確保國際地位的基礎。俄國對外政策 將緊扣保障國家安全及發展國家經濟這兩個主軸前進。.

(11)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81. 表一:俄羅斯外交三個主要階段(1992-2005) 外交政策. 時間. 總. 統. 外. 長. 內. 容. 一邊倒. 1992. 葉里欽. 柯茲列夫. 希望全面改善和發展與西方國. ~. (1991-1999). (1992-1996). 家的關係,期待獲得大量經濟 援助,並與西方結成戰略聯. 1995. 盟,以實現最終融入西方世界 的戰略目標。 全方位. 1996. 普利馬可夫. 希望與世界所有國家建立完全. ~. (1996-1998). 平等的伙伴關係,捍衛俄羅斯 自身利益,改變對西方國家一. 1999. 味讓步的局勢,重振俄羅斯大 伊凡諾夫 (1998-2004) 東西平衡. 國地位,並努力成為世界多極 體系中的一極。. 2000. 普欽. 希望與西方國家開展合作,而. ~. (2000-2005). 非一味地談論俄羅斯大國地. 2005. 拉夫羅夫. 位,主張對外政策須符合實. (2004-2005). 際,堅持務實及效益原則,為 國家經濟建設服務。.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參、亞洲在俄羅斯對外政策中的角色及普欽政府 外交優先順序 一、亞洲在俄羅斯對外政策中的角色 (一)政治層面: 1990 年代初俄國曾多次宣告,亞太地區為其政治和外交重要 方向之一。相關的規定散見於總統令、政府法規、雙邊及多邊諮.

(12) 82.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商所簽署的文件中。然而觸及俄國對外政策利益的個別問題時, 逐漸需要有一份單一文件能規範俄國對外政策的總體方向,就其 在不同區域及領域執行對外政策應有不同的目標,特別是亞太地 區。1993 年由葉里欽總統所簽署的外交政策綱領「俄羅斯聯邦對 外政策概念」 ,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這份文件指出,俄國 對外政策重心為確保國家利益,並提出發展和亞太國家平衡及穩 定關係的興趣,特別是主要國家,如美、中、印、日。在地緣及 經濟計畫方面,明白指出中國為其主要的合作伙伴。18 1994 年初葉里欽在首份致國會咨文中,論及俄國對亞太國家 外交政策的任務。其中,葉氏建議利用各種可能的方式發展印、 中、日的合作,甚至南韓及東南亞國家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和中國的關係建議在雙邊及國 際政治問題上,建立建設性伙伴關係。除此之外,俄國表達準備 和日本發展關係,重申與日本締結和約的意願。此事應在適當考 量俄國國家利益,並遵守國際法准則下進行。19 第二份咨文於 1995 年初發表。其中提及在形成國際關係體系 穩定及安全的共同利益上,發展對美關係已是客觀認知的基礎, 同時強調與加拿大並未充分發展互利關係。俄國東方政策的主要 目標為確保和該地區國家正常的睦鄰關係,確保俄國東方邊境的 安全,改善俄國內部條件發展遠東,以加強俄國國際地位。20 在此份文件中指出,與東方發展關係的潛力相對較大。對俄 國而言重要的是在亞太積極推展外交,特別是確保其經濟發展。. 18. 19. 20. “Kontsyeptsiya vnyeshnyey politiki Rossiyskoy Fyedyeratsii(俄國外交政策概 念),” op. cit., pp. 5-6. “Poslaniye Prezidenta Rossiyskoy Federatsii Federalnomoo Sobraniya Rossiyskoy Federatsii(1994 年總統致國會咨文),” Diplomaticheskiy Vestnik (外交公報), March (1994), pp. 4-5. “Poslaniye Prezidenta Rossiyskoy Federatsii Federalnomoo Sobraniya Rossiyskoy Federatsii(1995 年總統致國會咨文),” Diplomaticheskiy Vestnik (外交公報), March. (1995), pp. 8-9。.

(13)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83. 文件中坦言,俄國在遠東的弱勢地位,究其原因為與亞太地區經 貿聯繫處於極低的水平。為克服此種狀況建議擬訂長期綜合計 畫,包括將遠東地區納入俄國整體產業聯繫體系,及亞太經濟合 作體系中。21 根據外長普利馬可夫的觀點,俄國外交政策的基礎有四項。 首先,鞏固國家領土完整;其次,鞏固前蘇聯領土上其他國家的 向心力;第三,穩定區域及國際局勢,首要目標為獨立國家國協 及巴爾幹半島;第四,發展國際間相互關係,使其能消除引發緊 張情勢的中心點及避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展。普氏認為,俄 國外交政策應發展「面向所有亞洲」 。不僅局限於西方國家,且應 和中、印、日、近東、中東及東協等國家及地區廣泛開展交往。22 1996 年 6 月 23 日「獨立報」刊出俄國 1996 至 2000 年國家 安全概念草案,這份文件在形式上和內容上確定俄國涉入亞太事 務的基本方向。該文件中指出,實質上,對俄國安全情勢的評估 負面且危險。文件中說明其理由:儘管亞太地區對俄國提供重要 利益領域,但俄國本身仍不能對該區域事務展現足夠的影響力。23 該份文件中對如何執行俄國對外政策提出建議。在 1990 年代 中期複雜的國際環境下,和國際上「實力中心」產生對抗,不符 合俄國利益,但也必須避免單方面依賴該力量。形成外在及對內 發展的良好環境,符合俄國執行國家安全政策的主要任務。而達 此目標的關鍵,則是保持和平解決所有國際問題及衝突。因此俄 國在對外領域的國家安全政策,基本方向是較完全地整合入亞太 地區的國際政治、經濟及軍事組織。其中包括經由共同努力以發 展西伯利亞及遠東,擴展和亞太國家的伙伴關係。24 普利馬可夫. 21 22. 23 24. Ibid. Evgeniy Primakov, “Na Gorizontye-mnogopolyusniy Mir(在水平線上—多極 世界),” Nezavisimaya Gazeta(獨立報), 22 October 1996, p. 2. Nezavisimaya gazeta(獨立報), 23 May 1996, p. 2. Ibid..

(14) 84.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對亞太政策訂定優先順序:共同協商朝鮮半島情勢、發展和中、 日兩國的關係、加強和東協合作、深化進行亞太地區裁減武力政 策。25 有鑑於此,俄國學者索羅金(Konstantin Sorokin)建議在亞 太多元發展的模式下,在擬訂及落實俄國地緣政治方面應採取 「等 距平衡」政策。根據其觀點,只有以此平衡立場為基礎的彈性政 策,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彌補因俄國經濟及軍事實力的衰退,對其 在亞太地位所造成的影響,而此政策最主要的著眼點便是協助俄 國復興。26 俄國在現今亞太區域中是相當積極欲形成集體安全體系的倡 議者之一,其原因如下:首先、如俄國學者布田次(Karen Butents) 認為,在俄國當今複雜的經濟環境下,確保自身安全對俄國是沉 重的負擔;其次、廣大而人口稀少的遠東及和日本未解決之領土 問題,對有效保障該區安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困難;第三、多邊 談判安全機制能使俄國在不花費額外代價上,更大幅確保邊界安 全;四、積極參與該體系能協助俄國地緣政治地位的恢復,同時 抑制美國影響力的擴大。27 當前遠東未存在顯著的軍事威脅。然而,假如注意到該地區 情勢發展,就可發現存在一些對俄國安全潛在性的威脅。如俄羅 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學者專家們所言,遠東仍是俄國安全體系最 弱及最容易被攻破的地點。據其看法,可分述如下:一、遠東不 似俄國西方領土,此區缺乏「緩衝地帶」能確保國家安全;二、 25. 26. 27. Yakov Plyais, “Osnovniye Naprableniya, Aktooalniye Problemi i Perspyektivi Vnyeshnepolitichyeskoypraktiki Rossiyskoy Federatsii(俄國對外政策的基本 方向、迫切問題及前景),” Obozrevateli/Observer, No. 10 (1997), p. 25. Konstantin Sorokin, Geopolitika Sovremennosti i Giostrategiya Rossii(俄國現 代地緣政治及地緣戰略)(Moscow: Rossiyskaya politicheskaya entsklopednya (俄國政治導論), 1996,) p. 112. Karen Brutents and Konstantin Sarkisov, O Vneshnepoliticheskoy Kontseptsii Rossii v Aziatsko-Tikhookeanskom Regione(論俄國在亞太地區的外交概念), (Moscow: Apreli-85, 1995), p. 31..

(15)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85. 離中央距離遙遠;三、該區經濟缺乏綜合規劃,導致發展相對遲 緩;四、在廣大領土上,人口相對稀少。28 須特別強調指出,以確保東部邊界穩定及安全的觀點而言, 俄國在東北亞的基本戰略任務為形成廣泛的集體安全體系,並以 平等的身份積極參與其中。29 在此條件下,一些俄國學者專家抱 持以下看法,就是和亞太國家,首先是中、日、美、南北韓及東 協,擴展及深入多邊合作,是執行亞太政策最有效、最可行之道。 30. 此外,俄國在亞太方面還有一項重要的戰略目標,就是形成良. 好的外在環境,以保障其市場經濟改革及保持主權和領土的完 整。31 此外,俄國著名東亞問題專家阿林(Oleg Arin)指出: 「俄國 在東亞的地位可能須鞏固與中國的戰略伙伴關係,而美國則為戰 略敵人。儘管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其軍事實力即使完成現代化仍 停留在一定的階段,在未來十至二十年仍不符合北京的戰略任 務。俄國只有結合中國經濟潛力及俄國在遠東的戰略潛力,才可 在東亞安全體系達到平衡」 。32 俄羅斯地緣上較前蘇聯更為亞太國家。蘇聯西方領土解體為 幾個國家,而東方—西伯利亞、遠東及太平洋沿岸則完全屬俄國 所有。俄羅斯繼承蘇聯所有正負面條件,包括軍工企業及軍事潛 28. 29. 30. 31. 32. Vladimir Myasnikov, “Interesi Rossii v SVA i Perspektivi Ispolzovaniya Mnogostoronnyego Sotroodnichyestvo so Stranami Ryegiona Dlya Razvitiya Rossiyskogo Dalnyego Vostoka(俄國在東北亞的利益及利用區域內國家多 邊合作以發展遠東之前景),” Problemy Dalnego Vostoka(遠東問題), No. 3 (1995), p. 35. Vasiliy Mikheev, “Rossiyskiye Podkhogy k Problyemye Oochastiya Rossii v Asiatsko-tikhookyeanskoy Integratsii(俄參與亞太問題的方法),”op. cit., p. 32. Tatiyana Parkhalina, ed., Problemy Globalnoy Bezopasnosti(全球安全問題) (Moscow: INION, 1995), p. 303. “Kontsyeptsiya Vnyeshnyey Politiki Rossiyskoy Fyedyeratsii(俄國外交政策 概念),” op. cit., p. 3. Oleg Arin, Rossiya v Strategicheskom Kapkane(俄羅斯在戰略的夾縫中) (Moscow: Flinta, 1999), p. 282。.

(16) 86.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力,但歐俄對西伯利亞及遠東資源依賴則日深。蘇聯過去在亞太 主要以軍事姿態出現的舊模式,在冷戰後已不復存在。俄國須較 前蘇聯尋找其他出現的方式,以對區域事務發生影響力。33 許多俄國政治人物及學者認為,俄國亞太政策的終極目標是 要確立俄國為亞太的大國地位。然而欲達到此目標取決於兩方 面。一方面為莫斯科能否克服社會意見的分歧,研擬出國家外交 政策的單一概念;另一方面則為俄國和亞太區域國家的相互關係 上,能否執行平衡的方針。34 隨著蘇聯解體,如同一些俄國專家認為,對俄國而言,亞洲 方向在國際關係體系上的意義是逐步增長。他們斷言,蘇聯解體 的結果,俄國地緣中心必然向東傾斜。35 除此之外,在損失黑海 及波羅的海的數個港口之後,遠東成為俄國的主要前哨及海上大 門,因此太平洋方向具有重要戰略意義。36 在俄國學者及政治人物之間廣泛流傳一種看法,就是和亞太 國家發展關係是葉里欽時代俄羅斯首任外長柯茲列夫在俄國外交 方面的強勢作為。37 柯氏的繼任者普利馬可夫則表現出傳統觀 點,其指出在發展和亞洲的關係時,俄國應維持「彈性」因素, 使其具有和西方世界關係的重要意義。38換句話說,俄國認為在 亞洲的成功將鞏固其本身在歐洲軍事和政治地位。顯然歷史傳統 和連貫性在亞洲事務上,成為形成俄國和亞洲關係的重要因素。 許多俄國學者認為在經濟計畫方面,亞太對俄國而言,顯著 33. 34 35. 36. 37 38. Vladimir Fedotov, “Rossiya i ATR: Problyemi i Pyerspektivi(俄羅斯及亞 太:問題及前景),” Mehdunarodnaya Zhizni(國際生活), No. 11-12 (1992), p. 58. Karen Brutents and Konstantin Sarkisov, op. cit., p. 57。 Vyacheslav Bunin, “Podkhodi Stran SVA k Problyemye Obespyecheniya Bezopasnosti(東北亞國家對確保安全問題之方法),” Problemy Dalnego Vostoka(遠東問題), No. 5 (1993), p. 15. Sergei Solodovnik, “Stabilnosti v Azii-prionitet Rossii(亞洲之穩定—俄國之 優先課題),” Mehdunarodnaya Zhizni(國際生活), No. 1 (1992), pp. 85-88. Karen Brutents and Konstantin Sarkisov, op. cit., p. 46。 ITAR-TASS, 7 November 1996..

(17)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87. 的意義在於其經濟成長的前景,這種成長有可能在下一世紀成為 世界經濟的中心。鑒於發展俄國遠東地區及鞏固此地區在亞太市 場的地位,在俄國外交政策中,亞太方向的比重可能逐漸提升。39 此外,從戰略觀點而言,國際政治關係向亞太可能的傾斜, 也使得亞太在俄國外交政策的優先順序向前挺進。有三個核子大 國及聯合國安理會三個常任理事國位於該區。另外,日本是世界 三大經濟中心之一,因此日本含有經濟,亦含有軍事、政治意涵。 而中國亦可能成為經濟和軍事強權。在這種情況下,安全和穩定 問題最吸引該地區國家的注意力。亞太一些國家試圖經由亞太經 濟合作會議找尋鞏固區域安全的道路,緩慢但不中斷地轉變此組 織經濟論壇的性質,改變成為最高層區域對話機制。40 綜合以上的論述可得知,亞太地區以世界經濟及政治戰略中 心的角色出現,遲早會吸引俄國擴大和該區域國家的合作關係。 許多學者相當堅持此論點,他們斷言俄國目前戰略地位的轉變說 明俄國須擺脫唯一傾向西方的趨勢,實現俄國成為亞太國家的歷 史契機,唯有如此,才能協助俄國在歐洲立足。41 (二)經濟利益層面 冷戰結束後,國際關係新體系的形成迫使各國以新方式看待 國家利益的內涵。根據許多專家學者的觀點,國家實力總合的現 代概念,首先應為經濟、科技及知識產業實力,武力則為其次。 經濟部份在確保國家實力方面的角色不斷提升。許多俄國學者專 家認為,經濟安全及發展逐漸成為世界認同的主流價值,經濟層 39. 40. 41. Nikolai Kosolapov, Rossiya v sisteme Mezhdunarodnyhk Otnosheniy Blizhayshego Desyatiletiya(近十年來在國際關係體系中的俄羅斯) (Moscow: IMEMO, 1995), p. 70. Mikhail Titarenko, Rossiya i Vostochnaya Aziya (俄羅斯與東亞)(Moscow: Kuchkogo pole, 1994), p. 8. Vladimir Myasnikov, “Rossiya v Novom Kontsertye Gosoodarstv Vostochnoy Azii(俄國在東亞國家新和諧中),” Problemy Dalnego Vostoka(遠東問題), No. 5 (1992), p. 6..

(18) 88.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面幾乎觸及所有國家的利益。42 由此觀之,「經濟利益」是俄國 利益中無條件的優先選項。43 克服內部複雜且艱困的經濟情勢, 是俄國當今所面對的最急迫性的任務。 現階段俄國在東北亞經濟利益經常提及遠東的綜合發展及整 合進入太平洋盆地經濟體系。這主要與經濟發展有關,長期以來 莫斯科中央的忽略,使得遠東地區在一定程度上與亞太地區經濟. 42. 43. Viktor Lamakin, Mirovaya Ekonomika(世界經濟)(Moscow: Ankil, 1995), p. 32. 亞太地區對俄國在經濟層面上的意義可歸納為以下幾項:一、亞太地區(特 別是東北亞)作為世界經濟成長中心使得俄國必須擴大在該區的參與。俄 國藉由參與該區有前景的多邊經濟計畫,更可順利解決自身經濟問題。 二、亞太地區國家經濟發展處於不同階段,此為俄國創造整合進入該區的 有利條件。在東北亞進行經過仔細策劃的經貿活動戰略,將使俄國與西方 關係取得一定的優勢。三、與亞太國家擴大互利的經濟合作,能促使俄國 各區域間社經發展水準的均衡,且削弱西伯利亞及遠東的離心傾向。俄羅 斯聯邦政府在擬訂有關發展遠東的計劃,即是以全國為考量重心。四、與 亞太國家經濟合作開啟俄國出口結構優化的可能性。該地區大多數國家工 業結構性轉型,農業現代化、通訊及運輸體系發達且已現代化。大型投資 計畫的完成預示著對機器、設備及技術需求的提升。大多數東北亞國家經 濟情況的改善刺激內部需求的增長,也就是說擴大俄國商品的潛在市場。 五、累積可觀資金的一些東北亞國家擴展對俄國投資活動的潛力。根據一 些專家的意見,一些東北亞國家可成為比西方國家對俄國而言更好的投資 者。對俄國而言,特別重要的在於合作生產民生用品。東北亞及東南亞新 興工業國在此可扮演突出角色—合資生產所需商品。重要的是非僅在吸引 外國資本,更需借重管理經驗,如邀請外國管理人員至合資企業任職。六、 更好的前景是和亞洲國家進行大型投資合作及建設計劃。現今世界上恐怕 很少有其他地區像中國大陸、越南和印度般,能提供大量出口設備的可能 性。七、與東北亞國家直接經貿聯繫,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俄國出口效率。 亞洲產品品質大多符合世界規格,與西方國家比較,價格顯著較低。八、 近幾年亞太地區商品自由化過程,許多宣言及協定已獲得落實,創造出對 俄國機械、零件、化學產品及石油製品出口更有利的條件。該區域國家對 購買俄國軍事武器興趣日增。九、與東北亞國家積極合作,能利用其組織 及對外經濟聯繫管理經驗,其中包括激勵出口領域,能對完善俄國對外經 貿帶來不小的影響,甚至掌握經貿合作的新形式。十、必須轉移至有前景 的方向—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在東北亞外來投資及技術基礎上,可建立高 科技生產機構:微電子、光電通訊、電腦及其周邊設備的基地。還有一項 重要合作領域可較快獲利,即讓東北亞國家的企業將俄國科技產品及基礎 研究成果商業化。俄國幾項研究目前仍佔據領先的地位:航天、高能源物 理、雷射及新材料。Georgiy Gabuniya, “Ekonomichyeskiye Otnosheniya Rossii so Stranami ATR(俄國和亞太國家的經濟關係),” Problemy Dalnego Vostoka(遠東問題), No. 2 (1996), pp. 5-7..

(19)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89. 發展分離。許多俄國及外國學者,例如著名的俄國東方學家希莫 尼亞(Nadari Simoniya)認為,只有以西伯利亞及遠東所蘊藏的 巨大資源並加以開發,才可能使俄羅斯加快復興的步伐。44 在此情況下,吸引外資在遠東從事生產及基礎建設是考量該 地區財政困難下,而必須同時發展經濟,所提出較有效且快速的 方法。有鑑於此,在亞洲金融風暴前,俄國注意力集中在中、日 及南韓。此主要考量到當地市場的容量及多樣化,並想借重他們 資金投入、企業管理及對外經貿聯繫等經驗,重要的是吸引長期 外資投入遠東生產領域、基礎設施及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45 蘇聯解體及因此而喪失許多礦產,使西伯利亞及遠東具戰略 任務。但實際上許多礦產尚未開採,因此須建立新基礎設施。波 羅的海及黑海的許多港口的喪失則相對地提升遠東港口的角色。 提高石油、天然氣及木材在俄國外貿的比重將提升俄國產業在東 北亞地區的意義。遠東去軍事化及向國際社會開放,從一方面看, 歐俄經濟依賴此區域的問題將更加嚴重,另一方面看,遠東地區 倒向東北亞,則其經濟活力則顯著增加。46 俄國遠東地區需要亞洲市場,首先為東北亞。與該地區加強 合作可對遠東經濟發展起推進的作用。根據阿林的看法,在經濟 戰略上,中心應放在發展和中國、兩韓及日本西海岸的關係,其 中包括落實日本海概念及圖們江計畫。47 俄國極力加入東北亞經 44. 45. 46. 47. Nadari Simoniya, “Razmishlyeniya o Vneshney Politikye Rossii(俄國對外政 策之思考),” Problemy Dalnego Vostoka(遠東問題), No. 3 (1993), p. 11. Vasiliy Mikheev, Perspektivi Razvitiya Primorskogo Kraya v Kontyekstye Gyeostratyegicheskikh i Ekonomichyeskikh Intyeryesov Rossii(在地緣戰略及 經濟利益下俄國濱海邊區發展之前景),” Problemy Dalnego Vostoka(遠東 問題), No. 1 (1995), p. 29。 Vladimir Kulagin, “Vostochniy Azimoot Rocciyskoy Vnyeshney Politiki(俄國 對外政策的東方成份),” Mehdunarodnaya Zhizni(國際生活), No. 7 (1995), p. 42. Oleg Arin, op. cit., p. 279。東北亞經濟合作在 1990 年 6 月初步成形。當時 東北亞經濟問題國際學術會議在中國大陸長春召開,會中討論「開發圖們 江三角洲計畫」。中國大陸方面提議以圖們江為中心,由中國、俄國及北.

(20) 90.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濟,其所具備優勢條件或許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為學術潛力 及遠東天然資源蘊藏;另一方面,有興趣開發利用此資源的日、 中及新興工業國家。48 國家安全、經貿及文化合作問題是俄國利益的基本組成部 份。積極和亞太合作,俄國可立即獲得益處,首先發展貿易,然 後組成合資公司共同開發資源及生產商品。49 現今俄國不僅將亞太合作列為戰略目標,更是實際且確實地 參與亞太多邊經濟合作,以繁榮自身經濟。如俄國總統普欽所言: 「俄國完全平等參與亞太地區合作的過程—很自然且不可避 免。…今天有各種可能性呈現在我們面前:從能源合作、開發海 上油井到發展運輸、通訊聯繫及落實具體經濟和投資計畫。」50. 二、普欽政府外交優先順序 經過蘇聯解體,俄羅斯外交政策十多年調整及變化,可明顯. 48 49. 50. 韓三方在圖們江口創建自由貿易區。此計畫自九○年代初開始研擬,一九 九五年由參與計畫的中國、俄國及北韓三方及聯合國代表在北京簽署協 議。此計畫預計在二十年內投入三百億美元,協議中指出世界銀行、亞洲 開發銀行及其他國際基金將投資此計畫。中國對落實此計畫相當感興趣, 因其商品將可經由俄國遠東港口 Posiet 進入日本海,此舉將縮短輸日貨物 的運輸時間。俄國方面則將此計畫和本身的「大海參崴計畫」結合而加以 推動。俄國計畫至二○一○年前投入一百五十至二百億美元的資金,開發 以海參崴(Vladivostok)為中心,半徑一百五十公里,面積一萬五千公里 的土地。關於日本海概念、圖們江計畫及大海參崴計畫,請參閱 UNIDO, Pre-Investment Stud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ree zone in Primorsky Region—Development Concept of Greater Vladivostok Free Economic Zone, Final Report, December (1991); Mikhail Titarenko, Rossiyskiy Dalniy Vostok i Cevero-vostochnaya Aziya(俄國遠東與東北亞), (Moscow, 1998), pp. 157-160. Vasiliy Mikheev, op. cit., p. 28。 Leonid Goryushkin, “Torgovlya Vostochnikh Ryegionov Rossii so Stranami Tikhookyeanskogo Bassyeyna:istoriya i Sovryemyennost(俄國東部地區和太 平洋盆地國家的貿易:歷史及當代),” Gumanisticheskie Nauki v Sibiri(西 伯利亞人文科學), No. 1 (1995), p. 37. Vladimir Putin, “Rossiya: Noviye Vostochniye Pyerspektivi(俄羅斯:新東方 前景),” Nezavisimaya Gazeta(獨立報), 14 November. 2000, p. 2..

(21)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91. 發現俄羅斯當今對外政策構想基本訴求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國 家經濟。根據 2000 年 7 月由普欽總統批准的面向新世紀的「俄羅 斯聯邦對外政策概念」 ,為了實現俄羅斯對外政策基本目標,要積 極參加國際及各區域,尤其是歐洲及亞洲的經濟及政治組織,參 與全球政治進程,謀求與全球所有國家在平等安全基礎上建立新 世紀全球及區域安全體系,過程中應以國家安全為主要考量,外 交政策應為國內經濟及國家安全服務。 首先,俄羅斯對外政策的最優先順位是與獨立國家國協進行 多邊和雙邊合作,重點發展與獨立國協國家的睦鄰關係和戰略伙 伴關係。俄羅斯與該國家合作置重點於關稅同盟和集體安全條 約。首要任務是加強俄羅斯與白俄羅斯聯盟、調解獨立國協國家 的衝突、著重開展經濟合作。 其次,發展與歐洲國家的關係。俄羅斯對外政策在歐洲的主 要目標是建立全歐安全與合作的穩定民主體系。與北約保持建設 性合作關係,俄國主張由歐安組織取代北約。加強與歐洲國家的 雙邊合作,特別與英國、德國、義大利及法國等國。 再次,實現俄美關係正常化,進一步改善和發展兩國間的新 型伙伴關係。俄美間的相互配合是國際形勢好轉和保障全球戰略 穩定的必要條件。俄反對美國的單極格局,主張建立多極世界; 但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問題上又需 兩國合作,俄羅斯尤其需要美國及其影響力所及的金融機構提供 資金援助,以發展自身經濟。 第四,加強與亞洲國家的關係。在此份新世紀俄羅斯對外政 策的綱領性文件中表明:亞洲在俄羅斯對外政策中具有越來越重 要的意義,這是因為俄羅斯直接屬於這個飛速發展的地區和必須 要發展西伯利亞和遠東經濟。俄羅斯工作的重點是積極參與亞太 地區的主要一體化機構的工作如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東南亞國協 的地區性安全會議,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會議。 俄羅斯亞洲外交極為重要的方向之一是發展與主要亞洲國家.

(22) 92.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的友好關係,首先是中國與印度。俄羅斯與中國對國際政治的關 鍵問題原則上態度是一致的,這是地區和全球穩定的主要支柱之 一。俄羅斯將努力發展與中國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主要任務仍 是進行與政治關係水平相符的大規模經濟合作。 由以上俄羅斯外交優先順序可得出以下結論,一、亞洲對俄 羅斯外交愈形重要,而中國顯為此區域外交重點;二、俄中兩國 「對國際政治的關鍵問題原則上態度是一致的」 ,俄與歐美在某些 議題上則有分歧。51三、俄羅斯將發展與中國和政治關係相對等 的大規模經濟合作。. 肆、中國為俄羅斯推動亞洲政策的重要伙伴 一、俄中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係」形成過程 俄國經過 1990 年代初期對外政策向西方傾斜後,在普利馬可 夫年代開始展開全方位外交,相較於前段時期亦可稱為較重視亞 洲國家,俄國尤其重視中國在區域內所扮演的角色。俄中兩國在 1996 年 4 月簽署「中俄聯合聲明」 ,宣布決心發展「平等信任的、 面向 21 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 至於何謂「伙伴關係」 , 「基本上是相對於冷戰時期的同盟關 係而言,指兩國或兩個國家集團間以謀求政治、經濟和安全的共 同利益為目標,而不針對第三國的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新型國 家關係。伙伴關係是朋友關係,而非敵我關係。只要不是敵我關 係,均可稱為『伙伴關係』 」 。52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中的. 51. 52. 在北約東擴議題上,俄羅斯表明「俄羅斯於北約只有在認真考慮雙方利益 和無條件地履行各自承擔的義務基礎上才有可能進行積極和建設性合 作」 。俄美歧見則著重在裁軍、軍控、不擴散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防止和 解決最危險的地區性衝突等問題。 王樹春,冷戰後的中俄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年) ,頁 27。.

(23)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93. 「戰略」是指雙方合作的長期性、全局性和全方位性,至於「協 作」一詞即為「合作」之意。因此「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以其合作的全方位性、戰略性、非排他性及信任程度較高、對國 際問題認知較接近、高層對話、協調機制較完善等特點而有別於 中國與其他大國所建立的『伙伴關係』 」 。53 「戰略協作是一種鬆 散的戰略合作關係。雙方達成進行戰略合作的政治意向,但沒有 法律拘束力。戰略協作往往是有限的戰略合作,兩國的合作根據 具體情況和具體問題而確定,而非是全面和必須一致的」 。54 自蘇聯解體後,俄中關係在俄羅斯對外政策調整及中國在亞 洲區域地區日漸重要下,雙邊關係藉由簽署正式文件而逐步升 級。此段期間藉由兩國元首所簽署 4 份正式文件將兩國關係逐步 向上提升,並在文件簽署後兩國關係進入一個新階段。第一階段, 自 1991 年 12 月至 1994 年 9 月,兩國關係由中蘇關係轉變為中俄 關係,兩國宣布「相互視為友好國家」 。第二階段,自 1994 年 9 月至 1996 年 4 月,兩國宣布建立「面向 21 世紀的建設性伙伴關 係」 ,雙邊關係更進一步,兩國擴大在國際領域方面的合作,對國 際議題的共識程度加深。第三階段,自 1996 年 4 月至 2001 年 7 月,兩國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 21 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 係」 ,兩國在各個領域內全面開展合作,對具有高度戰略性的區域 及國際議題加強彼此溝通及合作,合作範圍及內容皆大幅擴展。 第四階段,自 2001 年 7 月至現今,兩國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 條約」 ,該條約總結 10 年來中俄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則,用法律型 式固定下來,規定兩國今後在各領域中的合作原則及方向,此舉 顯示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再往前邁進一步。 (詳如表二). 53 54. 同前註,頁 27-29。 趙華勝, 「中俄關係:地位、模式、趨勢」 ,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中國 社會科學院) ,第 5 期, (2004 年) ,頁 41。.

(24) 94.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表二:俄中關係進展階段(1991-2005) 兩國關係. 時間. 簽署文件名稱. 總統/外長. 內. 容. 相互視為. 1991.12. 關於中俄相互. 葉里欽. 兩國關係由中蘇關係轉. 友好國家. ~. 關係基礎聯合. (1991-1999). 變為中俄關係,兩國宣布. 1994.9. 聲明(1992.12). 柯茲列夫. 「相互視為友好國家」. 建設性. 1994.9. 關於建立新型. (1992-1996). 雙邊關係更進一步,兩國. 伙伴關係. ~. 的面向 21 世. 擴大在國際領域方面的. 1996.4. 紀建設性伙伴. 合作,對國際議題的共識. 關係(1994.9). 程度加深。. 戰略協作. 1996.4. 關於建立發展. 葉里欽. 兩國在各個領域內全面. 伙伴關係. ~. 平等信任的、. (1991-1999). 開展合作,對具有高度戰. 2001.7. 面向 21 世紀. 普利馬可夫. 略性的區域及國際議題. 的戰略協作伙. (1996-1998). 加強彼此溝通及合作,合. 伴關係. 伊凡諾夫. 作範圍及內容皆大幅擴. (1996.4). (1998-2004). 展。. 普欽 (2000-2005) 伊凡諾夫 (1998-2004) 深化戰略. 2001.7. 中俄睦鄰友好. 普欽. 該條約總結 10 年來中俄. 協作伙伴. ~. 合作條約. (2000-2005). 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則,用. 關係. 迄今. (2001.7). 伊凡諾夫. 法律型式固定下來,規定. (1998-2004). 兩國今後在各領域中的. 拉夫羅夫. 合作原則及方向,此舉顯. (2004-2005). 示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 係」再往前邁進一步。.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25)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95. 二、俄中兩國在「戰略協作伙伴關係」機制下開展全面 合作 (一)政治層面 1996 年 4 月兩國建立最高元首定期會晤機制,決定兩國元首 每年至少會晤一次,藉由兩國最高層級會晤為兩國全面交往及各 領域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從 1996 年起至現今,兩國元首已會晤 11 次,加上先前 3 次會晤,共計 14 次,平均每年一次。 (詳如表 3)另兩國總理層級定期會晤機制亦自 1996 年 12 月正式啟動,此 層級專責研商兩國經濟合作問題。兩國政府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下 設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和總理定期會晤教文衛體委員會。 (二)經濟層面 在蘇聯解體初期,俄國經濟瀕臨崩潰狀態,市場上各種貨品 缺乏,中國當時對外貿條件鬆綁,致使中俄兩國邊境貿易快速發 展。但自 1994 年起因中國國內控制基本建設的增長速度,對俄國 生產材料需求減少;另俄國對邊境易貨貿易採限制性措施及俄國 內經濟惡化,自 1994 年至 1998 年兩國貿易額維持在每年 50 至 60 億美元。直至新世紀的 2001 才突破百億美元。另據中國海關 資料,2004 年中俄兩國貿易突破 200 億美元,實現連續 6 年的持 續增長。2004 年 9 月「中俄總理第九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中指 出,雙方努力使雙邊貿易額到 2010 年達到並超過 600 億美元。55 (三)安全層面 1993 年 11 月中俄兩國簽署國防部間軍事技術合作協定,開 展雙邊軍事交流。兩國軍事機構及武裝力量部門逐步建立起對口 合作的關係。隨著兩國在政治方面交往逐步升級,彼此累積的互 信程度增高,此種成果反映在雙方解決兩國邊界問題。1991 年 5 月兩國簽署「中蘇東段國界協定」 ,1994 年 9 月簽署「中俄西段. 55. 「 中 俄 總 理 第 九 次 定 期 會 晤 聯 合 公 報 」, 中 國 網 ,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 /PI-c/668065.htm> (2004 年 9 月 24) 。.

(26) 國際關係學報. 96.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國界協定」 。1999 年 12 月在葉里欽訪中期間,俄中兩國簽署「關 於中俄國界線東段的敘述議定書」 、 「關於中俄國界線西段的敘述 議定書」 。除中國東北部分三個島嶼未決外,56中俄兩國國界全線 確定。中俄邊界僅剩未決部分則由普欽總統在 2004 年 10 月訪中 所簽署「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解決。此舉所象徵的意義為中 俄邊界不僅在地圖上,且在實地上劃定兩國邊界,並以法律型式 固定下來。在解決邊界問題上,兩國還就邊境地區加強軍事信任 和裁減軍事力量達成協議,兩國分別在 1996 年 4 月及 1997 年 4 月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和「關於在 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 。 表三:俄中元首互訪表(1991-2005.10) 地點. 時間. 訪問者. 接待者. 內. 北京. 1991.12. 葉里欽. 江澤民. 兩國元首簽署「中俄相互關係基礎的聯合 聲明」 、 「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 量和加強軍事領域信任問題的諒解備忘 錄」等 24 個合作文件。. 莫斯科. 1994.9. 江澤民. 葉里欽. 兩國元首簽署「中俄聯合聲明」 、 「關於互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將本國戰略核 武器瞄准對方的聯合聲明」 「中俄國界西 段協定」等文件。. 莫斯科. 1995.5. 江澤民. 葉里欽. 江澤民應邀參加俄羅斯反法西斯戰爭勝 利 50 周年慶典。. 北 京. 1996.4. 葉里欽. 江澤民. 兩國元首簽署「中俄聯合聲明」 、中俄哈 吉塔五國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 領域信任的協定」等文件。. 56. 即黑瞎子島(大烏蘇里島) 、銀龍島(塔拉馬羅夫島) 、韭菜通島(波里紹 依島) 。.

(27) 專論. 莫斯科. 1997.4. 江澤民. 葉里欽.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97. 兩國元首簽署「中俄聯合聲明」 、中俄哈 吉塔五國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 軍事力量的協定」等文件。. 北 京. 1997.11. 葉里欽. 江澤民. 兩國元首簽署「中俄聯合聲明」 。. 莫斯科. 1998.11. 江澤民. 葉里欽. 兩國元首舉行第一次非正式會晤,簽署 「世紀之交的中俄關係聯合聲明」 、 「關於 中俄邊界問題的聯合聲明」 「關於中俄元 首非正式會晤的聯合新聞公報」等文件。. 北 京. 1999.12. 葉里欽. 江澤民. 兩國元首舉行第二次非正式會晤,簽署 「中俄聯合聲明」 、 「聯合新聞公報」等文 件。. 北 京. 2000.7. 普欽. 江澤民. 兩國元首簽署「中俄北京宣言」 、 「中俄關 於反導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其他 7 個政府 及部門間協議。. 莫斯科. 2001.7. 江澤民. 普欽. 兩國元首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 約」 、 「中俄元首莫斯科聯合聲明」 。. 北 京. 2002.12. 普欽. 江澤民. 兩國元首簽署「中俄聯合聲明」 。. 莫斯科. 2003.5. 胡錦濤. 普欽. 兩國元首簽署「中俄聯合聲明」 。. 北 京. 2004.10. 普欽. 胡錦濤. 兩國元首簽署「中俄聯合聲明」 、 「中俄東 段補充協定」等文件。. 莫斯科. 2005.7. 胡錦濤. 普欽. 兩國元首簽署「中俄關於 21 世紀國際秩 序的聯合聲明」 。.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三、俄中兩國在「戰略協作伙伴關係」機制下開展區域 合作 在地區合作方面,兩國最大成果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1989 年 5 月在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訪中期間,.

(28) 98.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雙方達成關於將部署在中蘇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裁減到與兩國正 常睦鄰關係相適應的最低水平和在邊境地區保持安寧的協議。為 落實該協議,中蘇於 1989 年 11 月開始談判。這是以加強軍事信 任和邊境裁軍為初期議題的「上海五國會晤」機制的正式起點。 之後歷經中蘇一對一談判、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 塔吉克五國雙邊談判、五國上海合作機制及上海合作組織四個階 段。 1996 年 4 月 26 日中、俄、哈、吉、塔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 「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協定」 ,以加強五個鄰國的邊 境合作與 100 公里安全地帶。1997 年 4 月 24 日五國元首在莫斯 科又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 。從 1998 年起「上海五國」將注意力轉向地區安全合作,1998 年 7 月「上 海五國」元首在阿拉木圖會晤,首次探討反恐問題。 2001 年 6 月 15 日,中、俄、哈、吉、塔、烏六國元首在上 海會議,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正式宣布成立上海合作 組織,並決定吸收烏茲別克為該組織第 6 個會員國。2002 年 6 月 6 國領導人在聖彼得堡峰會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憲章」 ,明確規定 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和原則、機構設置和運行規則,為該組織的 機制化、法制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2003 年 8 月上海合作組織 首次舉行「聯合─2003」的多邊聯合反恐軍事演習。2004 年 1 月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在北京正式成立。同年 9 月在吉爾吉斯首都 比什凱克舉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例行會議,會 議批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的落實措施計 畫,開啟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經濟合作計畫。57(詳如表四). 57. 王樹春,前引書,頁 65-68。.

(29)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99. 表四: 「上海合作組織」發展階段(1989-2005) 發展階段. 時 間. 簽署文件名稱. 總. 統. 中蘇一對一談判. 1989.11. 關於將部署在中蘇邊境地區的. 戈巴契夫. ~. 軍事力量裁減到與兩國正常睦. (1985-1991). 1991.12. 鄰關係相適應的最低水平和在 邊境地區保持安寧的協議 (1989.11). 中國與俄羅斯、哈薩. 1991.12. 以中國為一方,以俄哈吉塔組. 葉里欽. 克、吉爾吉斯、塔吉. ~. 成聯合代表團為一方,草簽「關. (1991-1999). 克五國雙邊談判. 1996.4. 於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 的協定」(1995.11). 五國上海合作機制. 1996.4. 中俄哈吉塔五國元首在上海簽. 葉里欽. ~. 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 (1991 -1999). 2001.6. 領域信任協定」(1996.4). 普欽 (2000-2005). 上海合作組織. 2001.6. 中、俄、哈、吉、塔、烏六國. 普欽. ~. 元首在上海會議,簽署「上海. (2000-2005). 2005.12. 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正式宣布 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並決定吸 收烏茲別克為該組織第 6 個會 員國。(2001.7).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四、俄中兩國在「戰略協作伙伴關係」運作上之限制與 挑戰 俄中兩國在雙邊、地區和國際領域方面都存在共同利益,兩 國現階段重要戰略目標皆為維護國家穩定及發展國家經濟。在此 種共同基礎上,加上兩國感受到西方國家對其戰略上壓迫(俄國.

(30) 100.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有北約東擴,中國有美日安保) ,故現階段兩國關係發展至更為緊 密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在各領域開展全面合作關係,無論就 國際環境、各自內部因素或雙邊關係方面都有此需求,更重要的 是符合兩國國家利益。俄中兩國總體力量由於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已朝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轉變,在未來 15 至 20 年(亦即 2020 年前)此種趨勢應不致發生劇烈的變化。俄國由於面對國內經濟 需大幅度改造,在加上西方國家藉北約東擴將影響力推進俄國西 方邊境,因此對中國這個可提供經濟發展援助及安全合作的巨大 鄰居有極大需求,因而也加深俄中兩國雙邊關係穩定性。 但兩國關係也存在不穩定的因素,首先,俄中「戰略協作伙 伴關係」宣稱此種關係不針對第三國,亦即理論上不存在俄中聯 手抗美情況發生。但俄中關係本身受到兩國各自與美國合作關係 的約束,亦即兩國若與美國合作較密切,或美國主動與兩國中某 一國關係拉近,就可能影響俄中兩國此種緊密合作關係,此為兩 國關係發展的弱點。 其次,兩國對於如何在國際上取得大國地位或在國際上發揮 影響力,兩國的看法與採取的方法不同。俄國一直將加入「七國 集團」(G7)作為外交戰略重要目標,中國則始終認為自己是第 三世界的一員。58 此外,兩個相鄰大國基於歷史因素及現實地緣政治考量,在 潛意識上具有相互防範的心理因素。如同本文前面篇幅所論述, 俄國存在重視西方外交的心理,同時學界及民間社會對中國崛起 存有高度戒心,這種心理因素將對兩國關係的深入發展產生制約 的作用。尤其一旦俄國需要中國的因素消失或弱化,例如俄國經 濟發展步入正軌後,俄中關係將會面臨嚴峻的考驗。. 58. 同前註,頁 269。.

(31)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101. 伍、結論 在戈巴契夫執政期間,蘇聯外交開始向亞太方向傾斜,在其 著作「改造和新思維對我國及全世界」一書中,戈氏表達和亞太 國家合作的意願。根據其說法為俄國有廣大的領土及豐富的資源 位於西伯利亞及遠東,另一項因素則為亞太經濟快速發展。59 蘇 聯解體後, 「新俄羅斯」一開始並未遵循戈氏路線,而是傾向西方, 希冀獲得其經濟援助。1992 年底俄國重新檢視對外政策,當時外 長柯茲列夫逐漸改採向亞洲傾斜的對外政策,但其目標鎖定東北 亞主要國家中、日及南韓等三國,而其繼任者普利馬可夫則採行 「全方位」外交政策。即俄國應廣泛建立與鄰國的關係,除上述 國家外,也和蘇聯時期的盟友重新建立緊密的聯繫。此政策在一 定程度上由繼任者伊凡諾夫持續執行,且將東方賦予更重要的地 位。 直至 2000 年現任普欽總統上任,對俄國對外政策進行全面總 檢,大體上對前段期間的評價:對外政策所涵蓋的面向過廣。俄 國參與許多與自身利益無關的事務,俄國需運用僅有的資源慎選 一些對於自身有利的議題積極參與。此外,普欽政府將全世界各 區域重要性在俄國對外政策上設定優先定位,亞洲區域排在獨立 國協、歐洲、美國之後。但值得注意的是,普欽政府認為亞洲對 俄國重要性逐步提升,因為俄國東方國土(西伯利亞及遠東)位 於亞洲,需積極融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過程。另外,亞太國家與 俄國在區域及國家事務上沒有歧見,雙方可進行互利合作。 戈巴契夫最初關切到亞太地區係以經濟角度切入,表達蘇聯 參與亞太合作的興趣。在葉里欽執政時期,經濟議題重要性提升 59. Mikhail Gorbachev, Perestroika i Novoe Myshlenie Dlya Nashey Strany i Dlya Vsego Mira(改造和新思維對我國及全世界)(Moscow: Progress, 1987), p. 187..

(32) 102.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至戰略層次。俄國前外長柯茲列夫描述俄國亞太政策: 「俄國戰略 目標在於最終融入東北亞經濟合作過程。朝向此目標,俄國願進 行改革計畫,建立市場經濟、開放國際和區域合作、俄國願更積 極地參與區域內經濟活動」 。60 換言之,在 1990 年前半段,俄國 逐漸重視東方國家亦是以經濟為著眼,直至 1990 年代後半段俄中 關係藉由兩國所簽署協定,雙邊合作在各方面逐步開展,兩國政 治高層互訪成為制度化,因而逐步形成在國際事務上彼此相互協 商,互為奧援,在面對西方國家的壓力時,可藉助雙方共同意見 來加以抗衡。 自蘇聯解體後,俄中關係在俄羅斯對外政策調整及中國在亞 洲區域地區日漸重要下,雙邊關係藉由簽署正式文件而逐步升 級。此段期間藉由兩國元首所簽署 4 份正式文件將兩國關係逐步 向上推展,並在文件簽署後兩國關係進入一個新階段。由「相互 視為友好國家」到建立「面向 21 世紀的建設性伙伴關係」 ,再於 1996 年 4 月兩國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 21 世紀的戰略協作 伙伴關係」 。兩國在各個領域內全面開展合作,對具有高度戰略性 的區域及國際議題加強彼此溝通及合作,合作範圍及內容皆大幅 擴展。2001 年 7 月兩國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該條約 總結 10 年來中俄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則,用法律型式固定下來,規 定兩國今後在各領域中的合作原則及方向,此舉顯示中俄「戰略 協作伙伴關係」再往前邁進一步。 雙方在政治層面建立最高元首定期會晤機制,決定兩國元首 每年至少會晤一次,藉由兩國最高層級會晤為兩國全面交往及各 領域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雙方在經濟層面努力提升雙邊貿易 額,據中國海關資料,2004 年中俄兩國貿易突破 200 億美元,實 現連續 6 年的持續增長。2004 年 9 月「中俄總理第九次定期會晤 聯合公報」中指出,雙方努力使雙邊貿易額到 2010 年達到並超過. 60. Andrei Kozyrev, op. cit., pp. 19-20..

(33)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103. 600 億美元。雙方在安全層面簽署國防部間軍事技術合作協定, 開展雙邊軍事交流。兩國軍事機構及武裝力量部門逐步建立起對 口合作的關係。隨著兩國在政治方面交往逐步升級,彼此累積的 互信程度增高,此種成果反映在雙方解決兩國邊界問題。1999 年 12 月在葉里欽訪中期間,兩國簽署協定解決中俄邊界問題。中俄 邊界僅剩未決部分則由普欽總統在 2004 年 10 月訪中所簽署「中 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解決。此舉所象徵的意義為中俄邊界不僅 在地圖上,且在實地上劃定兩國邊界,並以法律型式固定下來。 在解決邊界問題上,兩國還就邊境地區加強軍事信任和裁減軍事 力量達成協議,兩國分別在 1996 年 4 月及 1997 年 4 月簽署「關 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和「關於在邊境地區相 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 。 在地區合作方面,兩國最大成果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1996 年 4 月 26 日中、俄、哈、吉、塔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關於在邊 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協定」,以加強五個鄰國的邊境合作與 100 公里安全地帶。2001 年 6 月 15 日,中、俄、哈、吉、塔、烏 六國元首在上海會議,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正式宣布 成立上海合作組織。2004 年 1 月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在北京正式 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是俄中兩國區域合作的具體成果,不僅在安 全領域方面呼應全球反恐訴求,也順道解決自身內部激進民族主 義份子對政權的挑戰。 俄國東亞政策以俄中關係為主軸,至於俄中雙邊關係則以 「戰 略協作伙伴關係」為制度化運行機制,雙方政府已設立常設委員 會在各個領域全面開展合作關係。隨著機制化的運作,雙方合作 將更深化,中國作為俄國進入東亞的「領路人」或「引介人」的 角色將更明顯。 (收稿:2005 年 11 月 25 日,修正 2005 年 12 月 23 日,接受:2005 年 12 月 30 日).

(34) 104.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East-Asia Policy of Russia in the Beginning of New Century—The Evolution of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Lien, Hong-yi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Diplomacy,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role of Russian East-Asia policy in its foreign policy, and focuses on the Russian East-Asia policy by the trend and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The main goal of Russian Asia-Pacific policy is to merge into Asia-Pacific regional economic system, and to develop its huge territory in the Far Eastern Area. By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cess of Asia-Pacific economic integration, Russia can firmly get the right to enact regulations. In spite of being located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Russia still can not become one of the main members in the Region. The reasons comprise the lack of consensus of foreign policy in the nation, the un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gion, and the traditional west-oriented trend in its foreign policy etc., resulting in the ignorance of east-oriented foreign policy. By contrast with pro-west foreign policy in the first half of 90s, Russia began its “overall” foreign policy in Primakov’s era . During this period, Russia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Asian countries, and especially chose China as its “partner”. By signing several treaties and declarations, and visiting periodically by the heads of both.

(35) 專論. 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 105. nations, Russia and China consolidate their partnership. Althoug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are getting closer, there are unsteady factors. For example, the relations of the two nations respectively with U.S. will affect the other. Secondly, the two nation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nd methods concerning how to get a “big power” position and how to get its benefit from it. Thirdly, based on the history and practical geopolitics, the two neighboring nations possess the factors of mutual defense subconsciously.. Keywords: Russian foreign policy, Conception of Russian foreign policy,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Sino-Russian joint declaration, Boris Yeltsin, Vladimir Putin, Jiang Zemin, Shanghai Fiv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36) 106.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一期 (2006 年 1 月). 參考文獻 「 中 俄 總 理 第 九 次 定 期 會 晤 聯 合 公 報 」, 中 國 網 , <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PI-c/668065.htm> (2004 年 9 月 24) 。 王樹春,冷戰後的中俄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年) 。 趙華勝, 「中俄關係:地位、模式、趨勢」 ,世界經濟與政治(北 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第 5 期, (2004 年) ,頁 41。 “Kontsyeptsiya Vnyeshnyey Politiki Rossiyskoy Fyedyeratsii(俄國 對外政策概念),” Diplomaticheskiy Vestnik (外交公報), No. 1-2 (1993), pp. 5-6. “Poslaniye. Prezidenta. Rossiyskoy. Federatsii. Federalnomoo. Sobraniya Rossiyskoy Federatsii(1994 年總統致國會咨文),” Diplomaticheskiy Vestnik(外交公報), March (1994), pp. 4-5. “Poslaniye. Prezidenta. Rossiyskoy. Federatsii. Federalnomoo. Sobraniya Rossiyskoy Federatsii(1995 年總統致國會咨文),” Diplomaticheskiy vestnik (外交公報), March. (1995), pp. 8-9。 “Poslaniye. Prezidenta. Rossiyskoy. Federatsii. Federalnomoo. Sobraniya Rossiyskoy Federatsii(1997 年總統致國會咨文),” Problemy Dalnego Vostoka(遠東問題), No. 1 (1997), pp. 5-6. Abazov, Rafis, “Politika Rossii v ATR: Smena Paradigm (俄國亞太 政 策 : 標 準 模 式 的 轉 變 ) ,” Mirovaya Ekonomika i Mezhdunarodnye Otnosheniya(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 Mo. 2 (1997), p. 23. Arin, Oleg, Rossiya v Strategicheskom Kapkane(俄羅斯在戰略的夾 縫中)(Moscow: Flinta, 1999), p. 282。 Brutents, Karen, and Konstantin Sarkisov, O Vneshnepoliticheskoy.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經濟現況及展望 俄羅斯自 2014 年起因克里米亞事件及烏克蘭東部

中世日本(鐮倉幕府、室町幕府時期)主要的外交工作例由五

長期以來白俄羅斯之政治、經濟文化深受主要貿易夥伴俄羅斯影 響。2017

本文將就俄羅斯養豬 產業高達 業、肉豬市場 概況進行探討 況進行探討 , 並就台灣豬肉 產業高達 品拓展俄羅斯市場之優劣勢與可行作法 提出建議,以作

有鑑於全球部分地區疫情出現再次升溫趨勢,經濟表現有待政策支撐,東南亞國家積極因應。印

俄羅斯政府於 2020 年 7

中國白話文學由新文學運動肇始,作家即努力求新求變。第二次世

你是否同意,及至 200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80 年代的改革開放改善了與 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解釋你 的觀點。. 建議答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