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俄國經過 1990 年代初期對外政策向西方傾斜後,在普利馬可夫

(Evgeniy Primakov;Евгений Примаков)外長年代開始展開全方位外 交,開始比較重視亞洲國家,俄國尤其重視中國在區域內所扮演的角色。

中俄兩國在1996 年 4 月簽署「中俄聯合聲明」,宣布決心發展「平等信 任的、面向21 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此制度化機制建立後,兩國 在各個領域內全面開展合作,對具有高度戰略性的區域及國際議題加強

43 李雁爭,「12 年世紀談判終於落地,泰納線啟動中國支線」,上海證券報,2006 年 3 22 日。

44 「胡錦濤 26 日訪俄羅斯」,聯合報,民 96 年 3 月 21 日,版A13。

彼此溝通及合作,合作範圍及內容皆大幅擴展。2001 年 7 月兩國簽署「中 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該條約總結10 年來中俄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則,

用法律型式固定下來,規定兩國今後在各領域中的合作原則及方向,此 舉顯示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再往前邁進一步。2005 年 7 月,兩國 簽署「中俄關於21 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相較於1996 年兩國建立 戰略協作伙伴關係時,「對具有高度戰略性的區域及國際議題加強彼此溝 通及合作」,該聲明指出:對於21 世紀全球事務,兩國採取共同立場與 態度,兩國對於國際事務的看法日漸趨同。其中對國際關係基本原則,

例如:「各國的事情應由各國人民自主決定,世界上事情應以多邊集體為 基礎通過對話和協商決定;國際人權保護應建立在堅定維護各國主權平 等和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基礎之上。」等議題則有相同的觀點及主張。

中俄兩國關係在此制度化機制下全面開展,從最高層級領導人定期 會晤,至主管經濟事務為主的總理級會談,再到共組區域安全組織「上 海合作組織」為主體統合有關安全事務相關的邊界安全、反恐、走私販 毒等國防部長級和執法單位首長的定期會晤機制及全方位的合作事項,

最後則是中俄兩國相互舉辦對方年,全面性進行民間交流來增進兩國人 民的相互了解。

經貿合作成為中俄兩國關係再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中又以 能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重點。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不論是儲量或外銷 量均位於世界前列,中國因經濟快速發展亦需要大量能源。目前中國大 陸進口石油有將近七成來自中東、海灣地區,中國有感於該區域安全情 勢較為複雜,且美國與該區域大多數產油國家關係良好,加上海路運輸 石油需途經麻六甲海峽等多個咽喉要道,不僅運輸成本高,而且從戰略 安全上看,還很可能受制於人。

中國的經濟發展能否不受制於能源瓶頸,關鍵是取決於中國石油戰 略多元化的實現。而中國石油戰略多元化對外而言,主要就是實現中國 大陸石油進口結構的調整。俄羅斯不僅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與中國 鄰近且近來雙邊關係日臻友好,石油價格又相對便宜。俄羅斯位於西伯 利亞及遠東地區的原油著眼於亞太市場,主要是用來出口。泰納線一期

工程已動工,與其銜接的中俄支線石油管道亦預計與泰納線同時完工,

並完成銜接啟動輸送作業。該中俄支線的建成將有助於中國石油戰略多 元化的實現。此外,中俄兩國目前正擬議建立東西兩條輸氣管(分別由 俄羅斯西伯利亞進入中國新疆及俄羅斯薩哈林進入中國東北),亦在緊 鑼密鼓地規劃中。最重要的是中俄兩國能源合作已提升至戰略層次,在 近兩年中俄領導人互訪所簽署的聯合聲明中都提出能源合作的重要性,

兩國將全力推動使兩國經貿合作更上一個台階。

最後,中國能源安全的確保需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保證國外石油占 有量和供應量、能源來源多元化、能源輸送的安全性。中國的陸上鄰國 俄羅斯及中亞國家哈薩克可滿足以上諸條件,向俄羅斯採購石油除可獲 得穩定的油源,亦可分散對其他地區,尤其是中東國家的石油依賴程度。

特別是最後一項「能源輸送安全性」更是除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外,全球 其他地區所無法提供的優勢條件。中國與俄羅斯和中亞國家不僅加強經 濟及能源方面的合作,更可藉由上海合作組織將該區域內國家在此框架 內發展各種合作,不斷擴大深化彼此政經關係,積極促進此區域經濟一 體化和區域間的政治穩定及社會安全。中國除可獲得及經濟發展所亟需 的能源外,更可深化和俄羅斯及中亞諸國,甚至包括軍事合作在內的各 種層面的關係。中國和俄羅斯的能源外交可達成自身的經濟目的是顯而 易見的,另外對俄羅斯和中亞國家進行能源外交所獲致的戰略利益可能 較經濟利益更為可觀。

(收稿:2007 年 6 月 30 日,修正:2007 年 7 月 27 日,接受:2007 年 8 月 8 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