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由於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所以要使用名為語言的道具來 溝通。然而,語言這工具具有創造的精神活動的機能,即具有 energeia 的機能,因此人們的溝通不得不帶有是相互主觀性的。

人們進行互相主觀性的溝通的理由在本稿裡以雙重束縛(the double bind)的概念來探討。簡單的說,人們透過對話來滿足兩 種慾望。一種是為了拋開疏離感而必須要有的共同體意識,即 關聯性,而另一種是獨立的慾望,人們在基本上便具有不喜歡 從屬於別人的屬性。這種雙重性使溝通帶有相互主觀性,造成 很大的影響。人是獨立個體的存在,同時也是社會性的存在。

為了求生存需要其他人,但同時由希望自己可以保持自己的獨 立性,因此人們在關聯性和獨立性的雙重束縛下設法保持平 衡,而當這種平衡破壞的時候衝突便由此而生。想要減少衝突、

修復裂痕、保持自我的整體性所做的努力之一就是自己防禦語。

人們為了擺脫雙重束縛的矛盾而使用自己防禦語。這是在 說我的存在要如何在社會中參與和他人的相互了解的體系?本 文認為這和語言遊戲(language games)有相同的性質。這裡遊戲 (games)這個語彙要說的不是遊戲性的特性,而是強調規則性。

我們稱之為語言遊戲時,就像每一個遊戲都有明確的規則一

樣,自己防禦語的使用也有規則,就是要透過無論是與事實相 關的主張或是與道德性、技術性的效率相關等的實際主張。本 稿中把自己防禦語定義為個人試圖將自己的正體性從自身言行 上 的 具 體 的 錯 誤 中 分 離 , 為 了 保 存 自 身 的 被 尊 重 感 和 適 切 感 所 做 的 努 力 中 的 一 項 , 這 即 是 一 種 語 言 遊 戲 (language game)。

本稿為了要以實例得知自己防禦語是如何地被使用,在論 文裡參考了허허的兩個概念,即已概念化的語言和可創造活用 的語言。根據허허的說法,在一個社會裡的語言體系裡,人們 的想法以語言形式來表達,而這些有創造性的語言在使用久了 之後漸漸定型為概念化的語言;然後這些概念化的語言又再被 創造性地加以活用,這種語言發展的調整過程又會繼續循環下 去。本稿將之區分為將已概念化的語言重新創造活用的直接自 己防禦語,以及引用已概念化而成為死隱喻表現的俗語,藉以 表現自我防禦的間接自己防禦語來論述。

參考文獻

고종석, 《국어의 풍경들》 (서울: 문학과 지성사, 1999).

박영순, 《한국어 의미론》 (고려대학교 출판부, 2000).

심재기, <한국어 관용표현의 화용론적 연구>

(《관악어문연구집》第11號, 서울대학교

국어국문학과, 1986).

이규호, 《말의 힘: 언어철학》(제일출판사, 1978).

유지연, <한국 속담의 심리학적 분류> (《연구논총)第103集, 국민대학교 국어교육과, 1994).

유승엽 임영식, <한국인의 책임회피 의식과 귀인 및 통제소재와의 관계성 고찰>

(《국제여성연구논총)제 3권 제 1호,중앙대학교 국제여성연구소, 1992).

장병림, 《사회심리학》(박영사, 1983).

최병렬, 《말과 의미》(집문당, 1999).

최상진 유승엽, <속담 분석을 통해 본 한국인의 심리 표상>

(《한국언어문화론》, 영한문화사, 1999).

허웅, <말과 정신> (《한글과 민족문화》, 집문당, 1974).

Bateson, G., 《Mind and Nature: A Necessary Unity》 (NY:

Bantam Books, 1979).

Brown, R. & A. Gilman, <The Pronouns of Power and solidarity> (P. P. Giglioli(ed), 《Language and Social context》,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

Hall, C. S. & G. Lindzey (eds),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70).

Hewitt, J. & R. Stokes, <Disclaimers> ( 《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40, 1975).

Pocock, J. G. A., 《Politics, Language & Time: Essays on Political Thought and History 》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