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具明確步驟之哲學諮商法 具明確步驟之哲學諮商法 具明確步驟之哲學諮商法 具明確步驟之哲學諮商法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具明確步驟之哲學諮商法 具明確步驟之哲學諮商法 具明確步驟之哲學諮商法 具明確步驟之哲學諮商法

相較於 Achenbach 等人主張哲學諮商不應使用固定的步驟,以避免哲 學諮商落入僵化之窠臼,另一批哲學諮商實踐者則認為由實際經驗中,可 將哲學諮商實施過程大致歸類為數個階段或步驟,建立哲學諮商之模式,

其優點有二:一方面提供後來入門者實行之參考,另一方面明確的哲學諮 商模式有助於推廣之用,使更多人容易理解哲學諮商之內涵。然而哲學諮 商師於諮商過程中選擇運用方法及步驟時,亦根據當下情境與當事人狀況 做出適當、合宜且彈性的處置,秉持著「萬法在手,因時置宜」的精神,

不拘泥於固定的方法或步驟。

以下就當前發展較為完整之哲學諮商法,如 Marinoff 之 PEACE 法,

使當事人得到心靈的平靜;Raabe 採用四階段法,期使協助當事人除當下 問題之解決外,更能超越困境、以臻獨立自主之境界;Prins-Bakker 以六 階段法協助人們進行婚姻諮商,識清在婚姻關係中的自己及關係本身;

Hoogendijk 特別關注生命視野之發展,並以六個哲學思考要素協助當事人 進行生涯規劃,以釐清自己之定位與價值﹔Segal 則以四階段法使當事人 由模糊不清的渾沌狀態中,透過層層的探問,以對問題得到清楚的了解。

壹 壹 壹

壹、、、、 Marinoff 的的的「的「「「寧靜寧靜寧靜寧靜((((PEACE))))法法法法」」

Marinoff 認為哲學諮商比較接近藝術,而非科學,而且哲學諮商是根 據每個人特有的方式進行,此見解與 Achenbach 認為哲學諮商無特定方法 之觀點有所呼應。雖然哲學諮商無特定方法,但 Marinoff 根據實際進行哲 學諮商的經驗,發現許多案例均符合五種處理步驟,他稱之為「寧靜

(PEACE)法」。Marinoff 認為寧靜法容易遵循,且可收極佳的效果,最 重要的是,寧靜法可用以說明哲學諮商與其他談話治療方式不同的理由。

PEACE 分別是五個在哲學諮商過程中會經歷的英文縮寫,分別是問題

(Problem)、情緒(Emotion)、分析(Analysis)、沈思(Contemplation)

及平衡(Equilibrium);Marinoff 認為以上五個步驟正是維持心靈寧靜最可

靠的方法(Marinoff, 2001:51-52)。以下分別就 Marinoff 的寧靜法說明之。

一、 問題(Problem):客觀地瞭解問題的現象及本質。

在第一個階段中,當事人必須辨識出問題所在,Marinoff 認為大 部分的人均可很自然、順利地通過這個階段,不需要他人協助點出問 題所在;然而有時辨識問題會比想像複雜,是故若問題不明顯時,在 此 階 段 可 能 需 要 格 外 努 力 , 以 釐 清 問 題 的 樣 貌 (Marinoff, 2001:

52-53)。在第一階段中,重新檢視或重新定義亦極重要,透過重新檢 視或重新定義前提,可以協助當事人重整自己的問題,以更清晰的脈 絡進行接續的哲學探究。

二、 情緒(Emotion):建設性地表達情緒。

當事人在面對問題時會引發自然的情緒,不論是哀愁、憤怒或悲 傷,均可作為進一步思考的重要依據。當事人必須真實地經歷情緒,

並將它富建設性地疏導出來。Marinoff 認為大部分的心理學及精神病 學2從 來 不 會 超 越 這 個 階 段 , 此 亦 為 它們 的 貢 獻 受 到限 制 的 因 素 (Marinoff, 2001: 53)。心理學家與精神病學家通常著力於辨認當事人的 情緒,然而停留於辨認情緒的階段並無法協助當事人改變因情緒所帶 來的身體反應,如顫抖、哭泣等。Marinoff 認為當當事人已辨識出情 緒後,便要適當地表達出來,接著便可進行分析的步驟。

三、 分析(Analysis):分析所有可能的選擇及其結果。

2 心理學及精神病學關於情緒的看法,舉出以下數種觀點:Freud 認為情緒是一種經驗,愛與攻

擊係自律之興奮的情緒經驗,當作行為不能發生時的釋放管道。早期行為主義者將情緒視為「遺 傳模式的反應」(hereditary pattern reaction),之後則轉向驅力的研究,但並非所有情緒均為驅力 所引起,當刺激對象不變時,情緒亦可能改變。近年來行為主義與情緒作了妥協,Plutchik 復興 了情緒的演化理論,而 Tomkins 則假設情緒是首要的動機系統,但演化理論無法解釋情緒如何於 此時此地發生。Tomkins 的理論遭到的困境是:刺激是直接引發情緒,抑或情緒係由興奮的氾濫

(overflow)所引起?認知理論中,C. G. Jung 提出感受如同是種明顯的心理功能,他區分了感受 是評價過程的活動,情緒或情感則是某種狀態。另一位精神病學家 Arieti 則假定情緒的幾個等 級:基本或原始的情緒、源於想像而非實際情況的情緒、擴展於對過去或未來想像情況之反應的 情緒。

在分析的步驟中,當事人要列出並評估解決問題的數種選擇,然 而往往最理想的解決對策卻未必是可行的,可行的策略亦可能不是最 理想的方法,因此當事人將面臨到掙扎與抉擇的內心交戰。分析必須 根據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條件、情境做出做適當、可行及切合實際的 判斷,並檢視現有的選擇,思尋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 沈思(Contemplation):此為哲學諮商的關鍵,以哲學觀點進行 思考、反省。

進入沈思的階段後,當事人必須退後一步,站在制高點以得到較 為透徹的觀點,對整體情況作通盤的思慮。Marinoff(2001: 54)建議當 事人應區分每個階段,以便於掌握一切。他認為當事人對自己的情況 應從整體的方向培養一致性的哲學觀點,此時便可以從完整的角度來 考慮哲學的見解、體系以及處理面對情況的方法。屆此階段,當事人 可由自己的經驗、哲學思考的結果或哲學思想中,描繪、形塑出自己 的世界觀以及哲學體系,並以此慎思問題、處理情境,決定接續行動 的方案,追求心靈的平衡。

五、 平衡(Equilibrium):理解當前的狀態並採取行動,使心靈保有 動態的平衡。

在協助當事人闡述問題,表達情緒,分析現有的選擇以及思考哲 學立場之後,最後當事人的心靈將達到平衡的境界(Marinoff, 2001:

54),亦即當事人對現在及不可預測的未來做好一切準備後,產生平穩 的心理狀態。雖然最後的選擇可能並非最佳的結果,但因此結果為透 過深層的哲學思考所做的判斷,故能平靜地接受結果,達到身心和諧、

穩定的狀態。

在 Marinoff 的哲學諮商方法中,哲學諮商師可在以下幾方面協助當事 人:認識問題本質、找出可能的選擇、分析選擇的後果、提供有助益的哲 學觀點等,強調當事人本身的主體性,讓當事人自行作選擇,不強加預設 的立場及觀點於當事人身上。寧靜法亦是一套可由當事人自行操作的方

法,如前所述,一般人通常可以輕易地走過第一與第二階段,甚至第三階 段。通過前三個階段之後,當事人可藉由哲學思想、個人既有經驗等引導,

分析現有的環境與選擇,進而做出適切的判斷,達到心靈的平衡。若在第 三階段遭遇窒礙時,求助於哲學諮商師不失為一帖良方。

貳 貳 貳

貳、、、、 Raabe 四階段法四階段法四階段法 四階段法

Raabe 將哲學諮商方法劃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並依當事人的需要 及諮商師的觀察進而設定不同的情境,以下則就 Raabe 的四階段法介紹之。

一、 自由漂浮(free-floating)

諮商師與當事人在初始階段時,首要之事便是雙方均對此關係感 到舒適且不具壓力。哲學諮商師必須先瞭解當事人的需求與願望,諸 如希望以哲學的方式解決問題,或擺脫當下的困境等,但通常當事人 難以明確表達他們的想望,諮商師必須加以鼓勵、引導,使用「助產 術」的方式使當事人的問題浮現。

第一階段是開放性、無方向性的,哲學諮商師應使用現象學及詮 釋學方法,對當事人本身及其困境有全然的瞭解,切勿意圖探究現象 背後的意義(Raabe, 2001: 130)。此時諮商師的傾聽應是不帶判斷,並 且是抱持接納、同理的態度,並使當事人放鬆使其能暢所欲言,表達 所感所思之事。Raabe 的第一階段類同於 Marinoff 的 P 階段(述說問 題)、Prins-Bakker 的第一階段(告訴我…),均強調提供當事人自由 表達的機會,使當事人問題的焦點逐漸明晰,且諮商師在此階段應扮 演好聽眾的角色,不帶任何判斷與批評,其任務僅在於協助當事人闡 述問題,以利接續諮商過程的進行。

Raabe 認為第一階段的結果可能有四點:一、當事人藉由暢所欲 言而發洩情緒;二、當事人可能會要求學習「如何在生活中以哲學家 的方式思考」,由此則可順利導向第三階段;三、當事人可能會表達 對哲學問題的好奇,或以更整全的方式看待生命;四、當事人要求討

論當下的問題,開始聚焦於特定的議題,而此便進入第二階段(Raabe, 2001: 136)。值得注意的是,每個階段並沒有明確的時程,而是在哲學 諮商師與當事人互動的過程中,決定後續的進展。

二、 即刻問題的解決(immediate problems solution)

當事人與哲學諮商師在第一階段使問題浮現後,接續進入解決問 題的第二階段。哲學諮商師必須從當事人於第一階段所描述的各種問 題或情境中,在當事人言說的內容中找尋線索,並將焦點置於某一問 題或面向。哲學諮商師於此階段以哲學的觀點協助當事人解開問題的 結,釐清生活中問題的各種層面,並檢視其交互關係,使問題以容易 瞭解的方式重新擺置(Raabe, 2001:136)。哲學諮商師與當事人在此階 段 尚 未 達 到 「 平 等 的 對 話 夥 伴 」, 諮 商 師 被 賦 予 較 大 的 權 威

( authority ), 而 權 威 的 來 源 一 為 諮 商 師 優 於 當 事 人 的 論 理 能 力

(reasoning abilities)與其哲學洞見,另一個權威的來源為諮商師能採 取較客觀、完整的角度解析問題。

此時哲學諮商師不僅在幫助當事人澄清問題,有時甚或要挑戰 之,讓當事人探索思想與意向的對立,並知其何以如此。Raabe 認為

此時哲學諮商師不僅在幫助當事人澄清問題,有時甚或要挑戰 之,讓當事人探索思想與意向的對立,並知其何以如此。Raabe 認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