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出席第十五屆國際科學及資訊計量學研討會報告

出席第十五屆國際科學及資訊計量學研討會報告

第 十 五 屆 國 際 科 學 及 資 訊 計 量 學 研 討 會 ( 15th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Conference)於 2015 年 6 月 29 日至 7 月 4 日於土 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 Turkey)舉行。第一天議程為報到與博士生論壇及系統實作 研習(workshops),6 月 30 日至 7 月 2 日是正式會議,7 月 3 日至 7 月 4 日則是參 訪活動。該研討會是由國際科學及資訊計量學學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 ISSI)主辦,每二年舉辦一次。此次主辦單位為 Boğaziçi University 電腦工程學系(Computer Engineering Department),協辦單位為 Hacettepe University 資訊管理系學系(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與 The Turkish Academic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Center (ULAKBIM) , 贊助廠商計 有:Thomson Reuters、Elsevier、EBSCO、Emerald、Springer 等公司。以下就 ISSI 國際研討會的緣起與發展,本次與會經過及感想與建議加以敘述。

一、 ISSI 國際研討會之緣起與發展

書目計量學(bibliometrics)(或稱文獻計量學)是圖書資訊學重要研究 課題之一,其起源甚早。1948 年印度圖書館學大師阮加納桑(Ranganathan)

即提出圖書館計量學(librametrics)作為研究圖書館資料的使用形態與讀者 活動的量化分析。同年,Alan Pritchard 亦提出書目計量學一詞,其研究內容 主要涉及出版文獻的計量與分類。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其他學科知識的影響 而產生名稱與內涵的遞變。有關其演變可自 ISSI 歷屆會議名稱窺其端倪。

比利時書目計量學家 Egghe 與 Rousseau 是提倡舉辦 ISSI 國際研討會的 創始者。他們首先於 1987 年舉行了第一屆會議,並訂其名為書目計量學及資 訊檢索 的理 論研 究( Bibliometrics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當時的研討會名稱只見書目計量學一詞,未見有科學計量學及資 訊計量學。直到 1993 年第四屆研討會時,科學計量學與資訊計量學才出現。

該次研討會名稱為第四屆國際書目計量學、資訊計量學及科學計量學研討會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bliometrics, Informetrics and Scientometrics), 此次研討會仍將書目計量學一詞置於最前,其次是資訊計量學,再次才是科 學計量學。直到 1995 年 ISSI 成立,第五屆國際研討會時,才正式訂名為國 際科學及資訊計量學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至此,書目計量學一詞消失不見。

其實上述各種名詞仍然經常被交替使用,其內涵互有重疊,例如:書目計量 學主要探討各種索引摘要資料庫之出版文獻的計量與分類,其基本概念與定

2

律是其他計量學應用的基礎。科學計量學代表了科學活動與學術傳播的量測 以及科學知識的社會意識。資訊計量學則在測量資訊的使用、流動及其產生 的影響。Webmetrics 或 cybermetrics 則是以網際網路(internet)及全球資訊 網(WWW)的資訊使用、流動及影響為研究的對象。最近幾年受到網路社 群分析技術的影響,進而興起 Altmetrics (Alternative Metrics)新的研究議題,

逐漸發展成一新領域,亦即替代性計量學。 口頭報告(oral presentation),71 篇為海報展示(poster)。口頭報告又分為全文 型(full paper)與進展中的研究(research in progress paper)二類。其中發表最多作 者人數的國家依次為中國大陸、土耳其。每篇投稿論文經過至少二位評閱者 審查,足見其嚴謹性。此次研討會議程共計有 4 個系統實作研習(tutorials)、5 個工作坊(workshops)、一天博士生論壇(doctoral forum)及大會研討會。大會研 討會共計有三場特邀演講(keynote sessions)、32 個同步並列場次(parallel sessions)、4 個特別場次(special sessions)、4 個海報展示場次(poster sessions)、

2 個贊助者發言場次(sponsored sessions)。此外尚有各種研究工具、軟體、與 產品的展示。由此觀之,足見此次國際研討會規模之龐大多元。

該次研討會包羅了前述各種計量學的範疇,涵蓋主題自引文分析至開放 取用,詳細內容計有:一、引用模式;二、相同的數據不同的結果;三、開 放科學(opening science);四、全球性共同合作研究(global collaboration);五、

科學的社會系統;六、專利分析;七、學科領域計量常規化(field normalization);

八、研究產出與影響力;九、人文學指標;十、數據的正確性;十二、科學 計量工具;十三、推文(Tweet)在科學領域的應用;十四、社群媒體計量學(social media metrics);十六、機構計量;十七、研究評鑑等。

除了上述主題之外,該次研討會另外提供了三個大會專題特別演講,其 中特別值得一提 的是 由 荷 蘭阿姆斯特 丹 大 學 傳播研 究所榮 譽教 授 Loet

3

Leydesdorff 教授主講,其講題為:「知識的生產、財富的創造與規範建立的三 螺旋關係:創新生態系統的進化模式(The Triple Helix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Wealth Generation, and Normative Control: A Neo-evolutionary Model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三螺旋關係是指大學—產業—政府三方在創新中密 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時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獨立身份的一種創新模式,三螺 理工具:如何驅使決策跨越研究的生命週期(Integrated Research Analytic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ols to Drive Decisions across the Research Lifecycle)」。其主要內容在介紹 Thomson Reuters 公司開發的各種系統與資料 庫,協助研究人員與學術機構建立各種知識管理與學術評鑑的機制。(二)由 EBSCO 公司演講,講題為:「從你最近一篇文章我可以知道你在作什麼:利 用 Plumx 即時評量(I Know What You did with Your Last Article: Real Time Measurement with Plums)」,主要介紹 EBSCO 推出的 Altmetrics 資源工具 Plumx,Plumx 提供強大的學術評鑑新模式,追踪所有形式的研究成果,補強 傳統以引用(Citation)為學術評鑑指標的不足,採用 Cave 主張之 Altmetrics 指 標分類體系,以梅花的五片花瓣(PLUM Print)各自代表使用率(Usage)、擷取 (Capture)、提及與談論(Mention)、社群媒體(Social Media)與引用(Citation)等 五種 Altmetrics 資料指標,花瓣的大小視覺化呈現不同資料類型的影響力,

Plumx 目前提供的 Altmetrics 影響力分析不僅限於單篇文章,另可應用至機構 典藏系統,針對研究者、系所、學校、機構或單一期刊進行 Altmetrics 分析。

本人發表論文題目為:「台灣社會科學文獻之引用類型分析(Citation Typ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in Taiwan)」,為全文型論文(full paper),

需於大會會場口頭報告(oral presentation)20 分鐘,此次會議全文型論文計有 164 篇論文投稿,僅接受其中 82 篇,其接受率為 50%。本人發表之論文被安 排在 7 月 2 日下午 3:30--5:00 於大會的主會場報告,該場次的主題為「Genre Differences」,場次主持人為美國卡納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圖書館館長 Keith Webster【圖 1】,發表論文內容主要聚焦於具各國國情與文 化特色的資訊計量分析,尤其偏重社會科學與人文學主題。本人文章發表將 台灣的社會科學家資訊使用與引用行為與世界各國與會者分享,引起多位研 究同好的熱烈討論並交換研究心得,不啻為最具體的國際交流表現。

4

圖一 本人於 ISSI 2015 年會進行論文發表,右方為場次主持人美國卡納基美 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圖書館館長 Keith Webster

值得一提的本人得於會議中場休息時間與多位國際知名資訊計量學大 師,包括 Ronald Rousseau、Loet Leydesdorff、Wolfgang Glanzel 等交談請益,

真是獲益匪淺。

此外,此次會議 The Derek de Solla Price 傑出貢獻(memorial medal) 獎的 得獎者為英國伍爾弗漢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教授 Mike Thelwall 獲得。再且,另一令人關注的訊息是,2017 年的國際科學與資訊計 量學研討會將由中國大陸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主辦,因此,該單位有多位 代表出席本次會議,以便學習觀摩,深入了解,預作準備。

三、感想與建議

本次會議主題仍不出歷年研討會主題之範圍,雖然涉及的研究對象多有 差異。唯較為熱門與深具時代意義的論題是網路社群媒體計量(social media metrics),茲就此議題論述個人感想如下:

5

網際網路與資訊通信科技的先進與蓬勃,致使網路資訊尋求與使用行為 日趨頻繁,社群媒體網站的多元化發展,造成學術傳播模式的轉變,傳統以 引用次數為主的學術評鑑方式,已無法全然反應數位時代網路環境之下真正 的學術影響力,結合傳統與創新的學術評鑑方式因而誕生,在開放取用、數 位出版與大數據的衝擊下開啟網路社群媒體計量的興起。往後在網路社群媒 體計量研究方面,可針對理論面進行新計量指標及傳統計量學指標之間的關 係研究,實證面則研究計量數據來源之各式網站與社群媒體的學術傳播模式 與資料內容特性,應用面則著重於開發搜集和分析網路社群網站、開放取用 資料的應用分析工具。

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是研究同儕之間面對面討論、交換心得研 究、刺激研究靈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學術研討會是孕育新研究工作的泉源,

更是啟發創新思考及促進共同研究的催化劑。藉由出席本次 ISSI 2015 的國際 學術研討會,不但得知各相關領域的研究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更結交許多 國際知名學者,建立彼此之間學術交流的管道,促進國際間合作研究,達到 學術傳播的目的,是值得從事學術研究者積極從事的一種有意義的活動。

蔡明月

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民國 104 年 7 月 15 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