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分析方法

腦神經認知科學的探討中,大多將腦波的分析方法分為時間域、空間域和頻 率域:

(一)時間域的特徵分析

當感官受到外界刺激時,腦電波會產生相應的電位變化,此類的電位變化往 往是很微弱的,而產生的時間點往往是在接受外界刺激前後的數百毫秒,此類時 間域上的特徵,稱為事件關聯電位(ERP,Event relative potential)。事件關 聯電位指的是當受到外加的刺激,作用於感覺系統或腦的某一部位時,在大腦所 引起的電位變化。其優勢是具有很高的時間域分辨率(毫秒),可與傳統的心理 學指標相互比較、配合,進而進行關於認知過程的研究。

近年來,許多研究在評估受試者面臨不同工作記憶或認知負荷作業時的腦波 差異時,便經常使用大腦神經細胞所產生的事件關聯電位(ERP)搭配與工作記憶 相關的標準化測驗來分析,如:n-back實驗、魏氏智力量表或是語文工作測驗(曾 世杰,2006)等。

如Anne-Marie Brouwer 等人(2012)透過 EEG 的頻譜及 ERP 分析方法來觀 察 n-back 實驗時的工作記憶,他們針對正確率及反應時間進行探討,並發現受 試者答題的「正確率」會隨著難度的提升而降低,「錯誤率」隨難度提升而提高;

「反應時間」則是隨難度提升而增長,而這三個部分的結果彼此在統計上都達到 顯著的差異。因此,這樣的研究結果可反映出:利用 EEG 頻譜能量搭配 ERP 分析 方法來評估工作記憶是可行的,因為隨著任務難度提升,工作記憶會增加而且任 務績效會降低(Brouwer et al., 2012)。

30

(二)空間域的特徵分析

由於大腦認知科學是在研究腦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因此,了解這些部份如 何參與腦的整體工作是很重要的,且分析大腦執行各類工作(如:記憶、演講等)

時的「能量分布」與負荷的差異性,同樣是認知科學研究的重點。

(三)頻率域的特徵分析

腦電波是由許多不同頻段的電訊號組成,在不同的精神或工作狀態下,大腦 會出現以不同頻帶為主的腦電波,大致上主要探討的頻段可分為 Alpha(α)、

Beta(β)、Theta(θ)及 Delta(δ):

(1) α波-俗稱輕鬆腦波,根據腦波儀與臨床生理學會國際聯盟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ofSocieties for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nd ClinicalNeurophysiology)的定義:Alpha(α)波主要和放鬆的心理 狀態連結。因此,相關研究幾乎是有相關於睡眠的研究。人在身體放鬆、

專注、平靜的狀態下,身心耗能較少,腦部相對地所獲得的能量較高。

(2) β波-俗稱緊張腦波。此波頻率為14Hz 以上,一般很少高於50Hz。人在 備戰狀態,準備隨時因應外在環境時,β波便會增加。一般人日常生活中,

大部分是處在這種狀態,清醒及警覺時尤其明顯,也是邏輯思考、計算、

推理時需要的波,屬於「意識層面」的波,在頂葉部及額葉會較明顯。由 於大腦能量除了要維持本身系統身體運作外,還要準備防禦,因而消減的 體內的免疫系統能力。在此狀態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費較劇,如果事後沒 有充分放鬆、充電回補,非常容易累積壓力。

(3) θ 波-俗稱打盹腦波,此波頻率介於 4-8 Hz,出現在深睡做夢或深度冥

31

想時特別明顯,屬於「潛意識層面」的波。這時身體深層放鬆、意識靜止,

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狀態。這時腦內會分泌大量的荷爾蒙,可修補生理大 腦機能。目前 Theta 波的相關研究大多在於探討認知過程及與短期記憶鏈 結的機制,θ 波與腦部邊緣系統有非常直接 的關係,對於觸發深層記憶、

強化長期記憶(LTP)等幫助極大,所以,在科學界稱 θ 波為「通往記憶 與學習的閘門」。

(4) δ波-此波頻率介於0.5-4 Hz,出現在熟睡中,人是在無意識的狀態,在 嬰兒睡眠中及以及有嚴重器官性疾病的患者身上尤其明顯,主要出現在兒 童的枕葉部,及成人的額葉部。

小結

以上說明了三種常見的分析方法,而過去認知心理學研究曾嘗試分析受試者 面臨不同工作記憶或認知負荷作業時的腦波差異,但多半運用事件關聯電位來分 析(ERP)。然而,本研究希望能即時分析學習者在「學習歷程」中感受的認知負 荷,運用 ERP 分析是相當困難的。這是因為學習的歷程難以定義「事件」的定位 點,因此在腦波的分析上,我們更需要可以擷取「一段時間內的平均腦波」,而 非評估「某個時間點的腦波」。

考量上述原因,本研究在發展認知負荷相關的腦波演算法時,參考過去許多 學者提出 α 腦波與 θ 腦波與工作記憶的關係:

32

α腦波

在 1920 年代晚期,Hans Berger 為人類第一個使用腦電波的學者,而主要 的特徵為 alpha 波的振盪活動,雖然 α 波段是 EEG 及 MEG 常見的研究主題,但 他在認知過程中的實際作用還不是這麼明確,有學者提出 α 活動是在大腦放鬆 的準備階段(Adrian & Matthews, 1934; Pfurtscheller, Stancak, & Neuper, 1996),而這樣的概念近期也受到工作記憶研究的質疑,學者提出 alpha 活動會 在工作記憶需求時增強(Jensen, Gelfand, Kounios, & Lisman, 2002; Klimesch, Doppelmayr, Schwaiger, Auinger, & Winkler, 1999),Jensen 等人(2002)

提出在 Sternberg 實驗中,使用的刺激材料為人的臉孔,研究結果顯示 α 活動 會隨著記憶負荷而增加。

Krause et al.(1996)指出,α 波的活動強度隨著聽覺記憶量增加而增強。

同樣地,有些實驗結果顯示,隨著在短期記憶系統中的工作記憶量越來越高,後 腦與兩測中央處的 α 波強度也有系統地越來越強(Krause, Lang, Laine, Kuusisto, & Pörn, 1996)。α 波還可以近一步分為 slow-α 波(8~10 Hz)與 faster-α 波(10~12 Hz),slow-α 波的強度會隨著實驗難度提高而減弱,同時 也隨著實驗時間,亦即工作時間的拉長而增強;slow-α 波的強度對實驗的刺激 物形式並不敏感,亦即 slow-α 波並不因刺激物型態不同而在強度上有顯著差異;

但 faster-α 波則會因實驗難度的提高,發生在空間辨認實驗其強度弱於字義辨 認實驗的情況,也就是說,faster-α 波的強度在高難度工作下,會隨著刺激物 型態的不同而有所變化(Gevins et al., 1997)。但 Klimesch et al. (1997)則 發現在進行有關語義的記憶過程時,faster-α 波的強度是呈現降低的現象,並 認為 faster-α 波是反應大腦從長期記憶系統中提取記憶的情況(Klimesch, Doppelmayr, Pachinger, & Ripper, 1997)。

33

另外,工作記憶與 α 波的活動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解釋是 α 波活 動反應了後腦區的脫離及抑制(Cooper, Croft, Dominey, Burgess, & Gruzelier, 2003; Jensen et al., 2002; Klimesch, Doppelmayr, Roehm, Pöllhuber, &

Stadler, 2000; Vanni, Revonsuo, & Hari, 1997),當工作記憶的需求增加時,

不需要用到的腦區就被解除,所以工作記憶負荷越大時,需要脫離的力量就越強,

α 波的能量也就隨之增強;另一個解釋則說明 α 波活動與工作記憶維持間的關 係,所需維持的項目越多,α 波的能量就越強。

Anil M. Tuladhar 等人(2007)利用 MEG 來記錄大腦的活動,搭配 Sternberg 實驗,並使用人臉作為刺激材料,結果顯示後腦區 α 波活動伴隨著記憶負荷提 升而增加,並藉由 MRI 觀察到 α 波來源定位於頂葉-枕葉附近的腦區域。

(Tuladhar et al., 2007)

θ 腦波

在 Theta(θ)波的相關研究發現,在記憶實驗中,當實驗操作與回憶實驗內 容之間有一段為期數秒以上的時間間隔時,前額「θ 波」反應出短期記憶中訊 息回憶的情形(Frisk & Milner, 1990)。

也有學者指出,θ波反應大腦在處理工作記憶時的狀態,當θ波的強度逐漸 增強時,就表示大腦處理短期記憶的負荷量也逐漸升高(Klimesch et al., 1997)。

就θ波產生反應的位置而言,也有學者表示在記憶實驗中,當大腦試圖去提取工 作記憶時,從「額葉到頂葉」所反映的電極群偵測到其所在的位置,「θ波」的 強度顯著地升高(Sarnthein, Petsche, Rappelsberger, Shaw, & Von Stein, 1998)。

Jensen,Claudia D. Tesche(2002)的研究中,使用「MEG」來測量工作記 憶,並對於「前額葉」的「θ波」進行觀察,研究結果顯示:(1)θ波段的能量

34

會隨工作記憶的提升而增加、且(2)當運用工作記憶瀏覽及記憶時,相關的θ 值會伴隨著出現,在記憶任務結束後,theta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θ波段 的能量在記憶期間會有持續性的活動(Jensen & Tesche, 2002)。

Gevins(1997)利用「EEG」進行與工作記憶相關的實驗,其研究結果顯示:

當實驗難度提高時,「前額θ波」的強度也隨之升高,而此時前額θ波對於實驗 中刺激物所傳遞的資訊形式並不敏感,也就是說前額θ波不因刺激物的資訊型態 改變而在強度上有顯著變化;而當實驗的操作時間拉長後,受試者即使在之前的 實驗已經歷過多次的練習與操作,前額葉θ波的強度仍然呈現上升的現象 (Gevins et al., 1997)。

除此之外,在有關記憶階層的研究中,有學者提到當受使者正試圖從長期記 憶系統(LTMS)中提取記憶時,會激發θ從額葉散播往頂葉;而當記憶已從長期記 憶系統中被提取後,θ波則以相反的方向行進,即從頂葉往額葉的方向散播 (Sauseng et al., 2002)。

由於另有許多相關研究指出額葉區的 θ 波會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而隨之活 躍(Jensen & Tesche, 2002; Klimesch et al., 2001; Onton et al., 2005),

而 α 波與工作記憶的關係還不是那麼明確。因此,本研究初步以「θ 腦波」為 演算基礎的分析法,嘗試評估受試者感受到的認知負荷,並將其與試題難度間的 相關性進一步分析。

3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