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分鐘的休息時間,休息時間成員可以自由活動,此時成員多 數會選擇進行自己喜好的活動,而為讓成員對於中止活動有心理準備,減少抗拒回到

團體的問題發生,領導者使用提示刺激策略(鳳華等譯,2012),在活動結束前兩分鐘、

一分鐘便開始提出口語提示,並一併搭配擁有視覺線索的計時器倒數,領導者發現轉 換時刻預告,能有效督促成員回到團體。

(五)因應策略舉偶之五:鼓勵成員分享每週心情

為促進此時此刻的分享,鼓勵成員分享每周心情確實達到分享的目的。研究者發 現,語言可以強化情緒記憶,領導者從第九次團體活動設計中加入此策略,讓成員在

團體每次開始階段,加入 10 至 15 分鐘的心情分享活動,藉由心情的分享,領導者從 成員的生活事件裡,協助連結彼此的共同處,促發成員對於他人的經驗產生興趣,並 且引發雙向互動。

(六)因應策略舉偶之六:領導者把握當下的情緒經驗

為促進此時此刻的分享,領導者把握當下團體活動所發生的事件,與成員進行討 論及分享。

「小趣請你不要把燈全部關掉,這樣太暗了,老師會怕。」(R-1001029-L1-300)

「不,沒關係的。」(R-1001029-M3-301)

「老師…他喜歡黑暗時代啦(笑)。」(R-1001029-M2-303)

因為經驗的連結、分享的練習,成員開始能回憶起團體中的共同事件記憶,也因 為蒐集到越來越多的情緒經驗,團體更能將焦點放在此時此刻上,成員彼此間也漸漸 在意對方,甚至能形成約束作用。

「還沒到下課時間,為什麼要說要提早走。」(R-1001112-M2-60)

三、 省思與討論

研究者藉著帶領自閉症光譜障礙類青少年生涯探索輔導團體的行動過程中,澄清理論 與實務的距離,了解到自閉症者並非不適合團體輔導工作,過去因為不熟悉也不了解 自閉症者的需求,所以在行動前產生不少疑惑及擔心,但透過本次研究,不但增加對 自閉症成員特質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從帶領團體所遭遇的困境中,不斷嘗試修正、理 解、重新出發,最後體並實踐修正後的因應策略,為自閉症類的生涯團體注入新生命。

以下針對自閉症類的生涯探索團體的關鍵活動、應用行為分析的運用、熱身活動帶領 與自我效能、同質中的異質的團體動力進行討論。

(一)自閉症類的生涯團體關鍵活動

生涯輔導的主軸,從計畫前開始到實施後發現變化不太,依舊以自我覺察與環境 探索為主,但內涵卻是與一般人有所不同。以下選取幾個關鍵活動進行討論。

1.情緒辨識與分享

情緒辨識與分享為其中之一。情緒辨識與覺察在一般團體中是由成員自由分享,

並從中產生討論探究的議題。然而對自閉症者而言卻是一大困難。天才自閉症 Grandin 就曾說過,情緒對一般人而言是自然習得,然對自閉症者卻是需要後天不斷學習才能 獲得的能力(應小端譯,1999)。因此本次生涯輔導中亦針對成員的情緒辨識與分享進 行持續的練習,例如:(1)從工作期開始展開情緒辨識的活動,活動形式盡量以照片、

影片及生活事件做為練習的題材,(2)情緒辨識與分享需要持續進行,建議可以安排 在每次團體開始的熱身階段,讓成員對情緒覺察能有不斷練習的機會,(3)情緒分享 應與實際生活產生連結,並開始注意到不同個體對相同事件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能 分辨他人與自己的異同,而使能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內在豐富的面貌。自閉症者也常 會有與他人界線無法區分的問題,本次研究也發現當情緒辨識活動加入團體中,成員 對情緒的分享與交流愈來愈流暢之後,人際界線或是你、我的分化關係也油然而生。

2.人際界線的學習

自我覺察中,有關親密關係的認識,需要學習適當的人際界限或人際距離。自閉 症類者在人際界線上無法依親疏遠近的關係設定適當的距離,也常因此有被誤認有侵 犯的意圖或是被騙的可能(Lundine & Smith, 2006)。本次活動以大型圖示方式,在地 面上設計一個大型金字塔,透過實際體驗的方式,將親、疏、遠、近,應有的距離及 界線以實體的方式展現,再讓個體自己繪製屬於自己的人際金字塔(參見圖 7),有效 協助自閉症者理解人際界線的抽象概念,同時結合情緒辨識與理解,開始在生活中展 現。

3.從個人興趣開啟互動

本次研究中,為引發成員的參與動機,先從分享個人的蒐藏品著手,事前的提示 單讓成員可以對分享的當下充分掌握重點,加上事先設計的提問,讓其他成員有交流 與互動的機會,打破自閉症單向互動的特質,關鍵點在於動機的掌握及提示系統的協 助。

(二)應用行為分析策略與團體領導技巧的遇見

研究者雖曾有心智障礙類團體輔導帶領經驗,但在本研究的一開始,便發現過去 所使用的團體帶領技巧,仍不足以應付泛自閉症者之生涯團體,因此在團體帶領時除 了使用專注傾聽、反映、同理心、摘要澄清、自我揭露等助人技巧外,需要結合許多 應用行為分析的學理與技術。例如:(1)前事控制策略,領導者常需要考量物理環境 是否刺激過多,隨時調整干擾的刺激源,(2)提示系統,領導者需時時搭配使用提示 系統、連結統整及角色扮演等技術,以協助成員理解並有效參與團體活動,(3)增強 原理,在本研究中為讓團體成員能積極配合團體活動,領導者除了使用團體規範外,

也運用增強系統設定團體及個人增強制度,以提升成員參與動機,在陳麗英(2008)

的研究中,亦指出團體搭配代幣和增強物的成效,(4)目標設定切割成具體可行的小 目標,研究者與協同研究者也發現,除了使用增強要迅速立即之外,於團體前期先將 目標行為分割成多個小目標,提高成員的集點速度,更有助於讓成員將良好行為表現 與集點增強配對,且更能掌握成員的注意力。研究者發現透過大量的行為與集點配對 練習,三位團體成員對於集點活動有極高的動機,並於互動中形成競賽關係,因此間 接加速各單元中目標行為的發生。

在團體行動歷程中雖然遇到許多帶領困境,但透過與協同研究者的討論及文獻資 料,總能找到因應的策略與解決辦法,研究者發現在調整自己的團體帶領技巧時,融 合應用行為分析概念中的教學策略幫助最大,除上述的策略外,對於團體中的行為問 題,也嘗試運用觀察了解成員行為背後的功能,使用前事控制策略,如,非後效增強

(鳳華等譯,2012),以降低成員行為問題。而搭配刺激提示與反應提示引發正向行為 的出現也是重要的有效策略。研究者發現融合這些原理原則於自閉症團體中,除了領 導者更能掌握三位成員在團體中的行為表現之外,成員本身也因處於結構化的教學現 場中,更能發揮學習潛能,使團體能順利開展起飛而產生豐碩的成果。

(三)熱身活動帶領之體驗與自我效能

為促進成員對自己能力的肯定,環境中大量提供正向積極回饋是其一重點,即符

合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自我效能。本研究為延續蒐集品分享的正向經驗,讓成員參與活 動的帶領,在帶領中除了增進成員對團體的向心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讓成員從成功經 驗建立正向自我效能。三名成員在學校的學習中常有受挫的經驗,團體帶領體驗則是 協助成員翻轉其自信心不足的最佳武器。為促使成員在帶領活動中能有適當的演出,

研究者在團體中除了先和成員討論每位要帶領的活動主題,由他們做出決定後,並設 計團體帶領高手提示單,提醒成員需注意的各種事項,再由成員自行規畫活動流程,

研究者則依據個別需要在正式帶領活動前有 2-3 次活動的事前演練與討論。過程中除 了看到成員展現積極主動性的特性外,亦看到活動帶領過程中的自信與喜悅。

(四)同質中的異質產生多元互動的加乘

雖然本次團體是以輕症自閉者為主,然自閉症光譜所呈現的重點即是個體間差異 性較大,如何讓二加一能等於甚至大於三,便一直是研究者在行動歷程中不斷思考的 問題。團體開始前,研究者透過訪談成員的重要關係人,了解個別成員的基本能力表 現、成長歷程及所面臨之生涯議題,然而在團體行動後,卻漸漸發現其中成員之一(小 趣)的認知能力明顯弱於其他兩位成員,研究者曾擔心當團體討論越來越深入,小趣 是否還能融入團體,是否會影響到團體動力,經過沉澱、省思與協同研究者討論後,

最後選擇將小趣留下,並開始針對小趣的認知能力安排個別化活動單,也提供協同領 導者在旁協助。當研究者可以跳脫擔心行動失敗的焦慮及成員能力落差限制後,研究 者逐漸發現反而因著這看似同質卻存在異質性的三位成員,才能在 15 次的團體互動 中,激盪出令人意外的繽紛火花。

伍、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 分享

在這趟團體行動旅程中,研究者經歷也體會了許多行動前未預想到的學習,而旅 程中三位成員及家長共同譜出美麗的樂章。以下研究者試將本研究所得經驗,與未來 實務工作者作一分享。

(一)前奏

初接觸自閉症光譜障礙的專業人員,應抱著開放且積極了解的心與他們互動,並 可透過訪談家人及師長瞭解成員的能力與特質,而為將介入效果延伸至生活中,也可 請求成員家長適 時協助,以作為成員完成家庭作業的自然支持者。另一方面,透過自

初接觸自閉症光譜障礙的專業人員,應抱著開放且積極了解的心與他們互動,並 可透過訪談家人及師長瞭解成員的能力與特質,而為將介入效果延伸至生活中,也可 請求成員家長適 時協助,以作為成員完成家庭作業的自然支持者。另一方面,透過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