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判斷/評價藝術作品 (即對藝術作品作出綜合 價值的品質評價 。

‹

步驟:

1) 指出並描述事實 (即獲取進一步有關藝術作品

‹ 際性模式 (interdisciplinary) 對視覺現象和產物 進行深入分析、解釋和詮釋,最後建構和評價 藝術作品對社會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 重點並非持某一特定取向對藝術作品作出詮釋 和判斷,而是更應重視學生的視野,運用基礎 知識和不同觀點作出綜合論述。

‹ 判斷是一種對藝術作品的綜合觀點的最終價值 的質性推論和陳述。

教師在評論對話和寫作教學中的角色 教師在評論對話和寫作教學中的角色

‹ 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改為學生中心。

‹ 促進者、教練和輔助者。

‹ 藉對話和文字引導學生理解視藝。

‹ 過往過於重視資料背誦和垂直線史觀的教學,

改為藝術情境的橫向的、多方面的整體論述。

‹ 幫助學生激發思考,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 去表達觀點,以求培養學生視覺認知和後設認 知的學習能力。

評論例子一:比較 評論例子一:比較

一)《奧林匹亞》與《我喜歡黑色臉孔的奧林匹亞》

愛德華.馬奈 (Edouard Manet)。《奧林匹亞》。

1863。油彩 布本。

130.5 x 100公分。

拉里•里弗斯 (Larry

Rivers)。《我喜歡黑色臉 孔的奧林匹亞》。1970。

混合媒體構成。104 x 198 x 86公分。

A同學

現代以及當代的藝術家,很多時候也會對經典時代,

特別時印象派盛行時期的大師作品,作出參考,並改造 它的內容,把當代的元素加到其中。這種作品繼承了過 去,又與時代配合,故很多藝術家也創作這種作品。

Edouard Manet 在1863年創作的 Olympia。這張畫 作是以平面的布本油彩呈現。Manet 是早期印象派的始 創畫家,早期是以寫實畫作為主。在這個時期的畫作,

人們已對長期的寫實感到厭倦,正發展一種新的藝術潮 流。因此,這時期的畫作已漸趨不寫實,有平塗的傾向,

卻又未能(象) 像印象派般對顏色作出深入的研究,故仍 未發展出以互補色繪畫陰影的技巧,陰影和暗的位置仍 舊以啡色處理居多,也仍有有黑色畫於畫作之中。

這張畫作,就是正正處於寫實派和印象派的過渡

期……在白女人身上也有綑邊的傾向,而顏色方面,陰影 和暗的部分也只用了啡色處理,而非互補色,而黑人和貓 身上更有部分以純黑色來描繪。這張畫採用了平展式的構 圖,帶出一種正經、莊嚴的感覺,也把主角放置在中央以 突顯主角的存在。這張畫以深啡色為主色調,突顯出黑暗 的感覺,顯示出作者對社會的不滿感覺。主角和她的床則 以淺色顯示,突顯主角。Manet的畫作一向以畫不同階級 的人以顯示出不平等,而這張就顯示了(歧)妓女和(庸)傭 人的社會地位低,也以黑貓的尾巴帶出作者感到的社會問 題。

Larry River 這張畫是參考 Olympia,並如我在引言中 所說的一樣是當代一種重組作品的創作方法。這件作品出 現了兩個奧林匹亞,兩個(庸)傭人也有兩張床和兩隻貓,

可是,白人變了黑人,黑人和貓也變了白。這顯示出作者 對黑白膚色的種族歧視感到的問題和不滿,認為白人不是 高人一等,種族間應該地位平等。此外,這件作品也捨棄 了舊作的背景,有選擇了以立體卡紙方式(程)呈現,給人 天大的震撼,並使作品的人沒有了一隻眼,而表示不想看 現不平等世界。

兩件作品十分類(此)似,因為事實上新作是參考了很 多舊作而完(感)成的,故大致顏色和構圖也十分類近,也 同樣以貓尾作符號提問,兩作作品的背後意義也接近,

都是顯示社會的不平等。兩件作品也有不同之處,新作 是舊作的雙倍,但新作沒有深色背景,少了黑暗感覺。

另外,新作是以立體方式程現,而非平面,故美有感染 力。最大的分別是,舊作突顯的是階級不平等,而新作 則把舊的黑白人貓交換而顯示出種族的不平等。藝術創 作的潮流,是承照舊作的傳統,然後卻打破部分東西,

加入時代元素,而這種參考舊大師作品然後創新的製作 方法,就充分表現了這種一直以來的藝術潮流特色,而 我也認為這類作品能帶給觀眾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 考,十分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B同學

圖3 有描繪空間,二人處身在一間幽暗的房子,背景 的幽暗近乎將黑人奴婢淹沒於房間之中,不過黑人奴婢身 穿白衣才得以顯露,相反,女神則表現得很光亮,近乎沒 有陰影的胴體躺在皺摺不怎麼突顯的軟褥和枕頭上,使衪 成為畫中的焦點,成為主角;圖4 純粹以不同材料,除了物 件數量(隻)雙倍外,只表現了床褥、女神、奴婢、花和貓,

沒有表現背景,圖4 的作品放置於白色的牆子前面,與圖3 幽暗的房間背景形成強烈的對比,白牆子使黑人奴婢比白 人女神更顯著,下半部分,黑人女神躺在白人女神前,白 人奴婢站在黑人奴婢前,這使前景更加突出,陰影則靠紙 版厚薄去表現。

馬奈在圖3 的作品實[際]上是要反映當年巴黎的娼妓問 題,圖3 的作品雖然名為《奧林匹亞》,這是一個(臘)希臘 神明居主的神聖地方,白人女子應該被視作女神,但祂不 (反)但身體祼露,而且擺出的姿態不是英明,而是誘人,祂 的目光直視觀眾,身上有飾物,這個樣子就如紅燈區妓女 招攬生意的手法,也反映出當年黑人(於)在歐洲各處,在歐 洲各處(有)不同人的奴婢,包括妓女,當時的法國巴黎是歐 洲重要城市,經濟發達,娼妓與黑奴問題便更嚴重了。

里弗在圖4 的作品雖然是複製馬奈的作品和加添自己 的主意,但也是反映(問)同一問題,他是一位美國畫家,

1970年雖然跟圖3 作品年份相差近一百年,但他(讓)認為娼 妓和黑奴問題一直沒有消失,特別在當時的美國,大部分 白人仍堅持一份優越感,歧視黑人,而(倡)娼妓問題在商業 發達的地方就更難避免,故藝術家以馬奈的作品表達同一 主題,更提出「為何不讓黑人當主人,白人當奴婢」的疑 問,這正在作品的前景表現了。由此可見,兩人的作品都 帶有諷刺時弊的成分。

二) 《香港紀行》與《灣仔杜老誌道》

吳冠中。《香港紀 行》。1998。墨彩 紙本。尺寸不詳。

江啓明。《灣仔杜 老誌道》。1988。

水彩 紙本。53.75 x 77.5 公分。

A同學

大綱:

相同之處

‹ 同是以「香港」為題材。

‹ 借景物表現對香港的感情。

‹ 寫生 相異之處

‹ 《香港紀行》水墨畫以黑白灰明暗表現空間多點透視 法新水墨風格

‹ 《灣仔杜老誌道》水彩畫以色彩和明暗表現空間一點 透視法寫實風格

吳冠中的《香港紀行》以香港的海旁為描繪對象,

從畫中所見,我們能夠清楚地辦認香港海旁的面貌,例如 有舨船,中銀大廈等。而樓房一直延至山上,而且樓與樓 之間十分緊密。

而這作品用了水墨為創作媒(界)介,畫家本身又是新 水墨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是新水墨的風格,對 水墨掌握亦十分好,作品墨色有濃淡五(淡)色,又用了中 國傳統水墨畫的多點透視法,表現空間感,營造樓屋的層 次和樓房的多的視覺效果。而且樓房以點、綫、面的造形,

實為簡約。從畫中的筆觸來看,海面的筆觸是十分流動,

墨隨筆走。而後面的山、樓帶有粗而有力的筆觸,表現山、

樓的氣勢。

畫家刻意地繪畫維海的面貌,表現樓房的多、氣勢。

江啓明的《灣仔杜老誌道》以灣仔的杜老誌道為描 繪對象,從畫中所見,畫家細緻地繪畫了香港一些古老的 樓房,而後面又繪畫了一些新式的樓房。而古老樓房下有 名紅衣打扮時尚的女子走過。

作品用了水彩為創作媒(界)介,作品用了寫實風格,

畫家用了熟練的技巧把古房子細緻地描繪,寫實能力十分 強。能清楚地一窗、一草。畫家刻意地細緻繪畫舊房子。

B同學

均是以香港地方為繪畫對象,但是圖 9 畫家吳冠中 所繪畫的是香港的維多利亞海景及背後的高樓大廈,繪畫 物料選用墨彩來表達,這是約1998年的香港風貌。另外,

畫家江啟明於約1988 年所繪畫的灣仔杜老誌道,畫中的建 築物群主要是住宅用途的建築,主要樓層只有三至四層,

而繪畫的物料是選取了水彩。

其實,從兩幅圖中我們可得知香港於1988 年至1998 年間香港的建築模式的轉變,還有香港的本土工業、經濟 的轉變。在1988 年左右,香港的經濟仍然以工業為主,當 時的香港仍未發展金融貿易行業,而市民亦大多居住在環 境欠佳的唐樓。而在1998 年,可在圖9的作品中反映出當 時香港的狀況,經濟已經轉型,政府及發展商均以商業大 廈為首要建築,而且大廈的發展樓層越來越高,看見的都 是高聳入雲的高樓大廈,矮小的已漸被淘汰。

建築物的建築風格大大改變,從從前的住宅變得更多 的商業大廈,而且越漸以外貌及設計風格取代實用性,中 環,灣仔等都由小市區變成金融中心另外,圖 9 的畫家的 表達手法跟圖 10 的大大不同,圖9的作品是墨(形)彩繪成 其大胆有力的筆觸容易可見,畫法比較快速和瀟洒,令人 感覺較為急速。相反,圖 10,的作品是以水彩畫法,相 比起圖9的景物較為寫實,而且畫得較為細緻,感覺亦較 為古舊,與(國)圖9的香港(斬)截然不同。

香港雙年展2005作品評賞 曾章成

孽 2005 炻器

8 ×200 ×38cm

評論例子二:參觀評論 評論例子二:參觀評論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2005-2006 6B 溫桂文

張麗珊 老師

在一個黑色的長櫃上,一些武器殘骸 (朳槍、手槍、

手榴彈、子彈) 散落著。武器的傷口,溶化著,好像流出

紅色的血,血肉模糊。如果細心地看,武器就像與人結合,

有血、有肉、有腸、有手指……武器殘骸一字排開,給人 一種連綿不斷的感覺,彷如一條血路。而且,殘骸放在黑 色的盒上;黑色除了能突顯紅血,也能給人嚴肅、冰冷的 感覺。如果將作品放在正方形的枱上,則沒有廣大及連綿 不斷的感覺,反而會變成得雜亂。由此觀之,作品的展示 方式其實非常重要。作者用炻器爲媒體,表現他對所謂文 明世界的看法。炻器做得很精細,好像在暗示人雖然有精 密構造,卻是像陶瓷般脆弱。這件作品令我想到中東地區,

以至世界各地永無止息的戰爭。人與武器,與生俱來地連 繫著不能逃脫的命運。武器對恃,人的相殘;這惡性循環,

究竟何時了?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2007

3A 梁倩思 張麗珊 老師

選擇一件你最喜愛的作品,進行「評賞四步曲」。

描述

這幅書裏,有很多人,手裏拿着槍,中間有一堆紅紅的 火和飛機,最低有一堆樣子怪怪的人。

內容

畫中分三部分,有戰爭中的士兵、戰爭的經過造成的損 毀,就是一下子把地方變成火堆、又有受苦的人民,他 們樣子痛苦。整幅畫都沒有一個愉快的表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