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前人研究 第一節、臭氧之特性

臭氧(Ozone)為無色或藍色具稻草味的氣體,隨著都市人車增加及工業之發展,

光化反應產生的臭氧亦逐年增加並成為評定空氣品質標準 PSI (Pollutants Standard Index)的指標之一,依據環保署資料可知,過去十年間,台灣地區臭氧濃度即有逐 漸升高的趨勢。(如圖一)

臭氧是性質活潑的氧化劑,某些研究顯示若人長時間暴露於高臭氧下,會造 成頭痛、疲倦、咳嗽等症狀,甚至引發氣喘。(White et al., 1994);另外,臭氧對植 物,包括農作物,亦有不良的影響(Heck et al., 1988; Sun, 1994a; 許宏等, 2007),1971 年台灣地區就有學者證實臭氧會造成菸草的氣候斑(Stree et al., 1971)。此外,臭氧 亦是溫室效應氣體,會助長地球的暖化及氣候的變遷。(Arblaster et al., 2011)

臭氧是二次污染物,並非直接由污染源排放,而是由氮氧化物(NOx)與揮發 性有機物(VOCs)經過複雜的光化學反應而來,為光化學污染的主成分之一,而 不同的揮發性有機物對臭氧生成的影響亦有所不同,之前的研究即顯示,在光化 污染較嚴重的地區,其 VOCs 主要有甲苯(Toluene)、異丁烯(iso-Butene)、乙烷(Ethane)、

丙烷(Propane)、乙烯(Ethene)、異戊二烯(iso-prene)、乙炔(Acetylene)、正丁烷(n-Butane) 等 (王&張等,2003) ,另亦有文獻指出,植物會排放出生物源揮發性有機物質。

3

圖一、台灣地區 2001 年至 2010 年間臭氧年平均濃度變化(參考行政院環保署資料) Figure 1. The variation of annual means of ozone concentration in Taiwan from 2001 to 2010

第二節、丙酮之特性 刷紙張、生物排泄物等( Wolverton, 1997),而目前常用以除去丙酮的方法有吸附法、

光觸媒法(彭,2008)及植物吸收( Wolverton, 1997)等。

第三節、甲苯之特性

4

人體長期處於高甲苯環境中,會引起皮膚炎、噁心、頭痛、神經衰弱等慢性中毒 的症狀及腦、肝和腎的損害,亦有致癌的風險 (物質安全資料表) 。

目前移除甲苯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法(沈君洋,2009)、吸收洗滌法、冷凝法、變 壓吸附法(周亶等,2010)、光催化(劉洋等,2006)、微生物法(鄭連英等,2002)、植 物沉降(周亶等,2010;Wolverton, 1997)等方法。

第四節、氨氣之特性

氨氣(Ammonia)常溫下為無色、強刺激性、具腐蝕性的氣體,會刺激人體呼吸 道及眼睛等。人類處於 20~25ppm 的氨氣中會開始感覺刺激及不適(物質安全資料 表)。而日常生活中,會產生氨氣的污染源有:影印機、曬圖機、電子照像列印機、

微縮膠片製作機、生物排泄物及清潔劑等。( Wolverton, 1997)

第五節、植物淨化空氣污染

5

Hove et al., 1989; Van Hove, et al., 1990; Whitehead and Lockyer, 1987; Ana et al., 2006;

Rogers et al., 1980; Massad et al., 2010)、酒精(C2H5OH)、丙酮(CO(CH3)2) ( Wolverton, 1997) 等功效。

而影響植物吸收氣體的因素很多,研究指出,主要因子有光強度( 呂,1997;

Hill, 1971; Thomas & Hill, 1935)、溫度(Thomas& Hill, 1935; Van Hove, et al., 1990)、濕 度(Mansfield, 1976)、土壤水分含量(Mansfield, 1976)、污染物濃度(Mansfield, 1976)、

擴散阻力(Mansfield, 1976)、植物生理狀況(Mansfield, 1976)、植物種類(Bruce, 1974;

Mansfield, 1976)、年齡(Mansfield, 1976)、營養(Mansfield, 1976)、葉表型態( Bennett, J.H. ; Hill, A.C. ; Gates, D.M.,1973 )、植株健康( Bennett ; Hill )等。

2008)、增加種子的萌發率及提高其產量(包&雲,2010;Namba et al., 1995; Amaya et al., 1996; Namba, 1996; Namba et al., 1998; Torres et al., 1999; Maria et al., 2000)及增加 草莓產量(Ahmet, 2003)。

第七節、生物源揮發性有機物及光化反應

6

有學者指出,植物行光合作用之同時會排放出生物源揮發性有機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BVOC)( 葉,1995;Karlik et al., 2001; Simpson & McPherson, 2011; Chang et al., 2009; Niinemets et al., 2010),包括異戊二烯(isoprene)、單帖類 (monoterpene)、半帖類(sesquiterpene)等,其中以異戊二烯為大宗。因其性質活潑,

文獻指出這些生物源揮發性有機物亦會參與光化反應而產生臭氧。(孫,2004;彭,

2006;彭等,2008;彭等,2008;Castell1et al., 2008;Cheng and Sun, 2008)。

7

第三章 材料與方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