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作內容與形式

在文檔中 「遺忘˙紀錄」之創作研究 (頁 39-43)

第四章 -創作內容形式與媒材技法

第一節 創作內容與形式

內容與形式在作品表現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形式沒內容的作品猶如是一 個花瓶,外表看起來好看但內在卻是空洞無味,看久了也會覺得無聊,在作品上 就會顯得不夠深刻,反之光有內容而沒有形式的作品呢?這樣的作品吸引不了觀 者的注意,更不用說慢慢地來品味作者的意念了,所以證明了內容與作品缺一不 可,密不可分的微妙關係。

藝術的構成形式,是藝術家透過外在媒介來表現藝術家想表達的思想意涵等 等,是一種方法、規則,讓觀者可以慢慢的領略到藝術作品的意涵。在筆者的創 作形式中分為,未完成的空白與草圖與作品的並置關係,這兩大特點來作探討,

試圖從筆者的創作中找尋敘述性與形式的兩大層面,討論有關其內在與外在的特 質。

一、 具有感情的事物

創作是藝術家最神聖的使命,藉由創作出來的作品,來與這個社會或觀 者來做連結。在筆者的創作歷程中,使用過很多不一樣的形式與技法,也畫 過許多不同類型的題材與內容。在懵懂未知的高中時期,筆者藉由圖書館或 是書店的畫冊與雜誌,來增加對藝術的視野,當時也想創作一些作品來闡釋 自己的心境,當時的創作受到許多畫冊的影響,所以提材不外乎,牛骨、紙 膠帶、腳踏車、瓶中船跟自己沒有任何關係的物體都進了畫面,隨著時間與 年紀的增長看的東西也多了視野也比較關廣後,發現在怎麼樣新的題材都有 人畫過,再怎樣新的議題都會有人探討,再來也是對社會的冷感,對於像馬 克思主張的藝術為社會服務,也顯得不以為意,慢慢的筆者開始反思,自我 所關注關心的面向,米蘭昆德拉也曾在《笑忘書》中提到:「我們唯一能做

36

37

舞蹈等藝術門類中體現繁多,使藝術作品的意境進一步昇華,使作品產生無 窮的意境美。突出的留白在藝術作品中產生的審美價值是不容小卻的。在謝 赫的《六法論》72中曾經提出經營位置與氣韻生動,而如何經營好位置達到 氣韻生動的效果,最主要是看藝術家如何處理好畫面的黑與白、虛與實的關 係,並將留白運用到極致。也正如潘天壽在他的《潘天壽美術文集》中所說:

「中國畫的佈置有虛有實,極為意,西畫不大談這個問題,往往 佈置滿幅,都是實的。虛者空也,就是畫幅上的空白,空白搞不 好實處也搞不好,空白搞得好實處就能好,所以中國畫對虛實問 題十分重視。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說黑從白現,深知白處才 能處理好黑處。然而一般人只注意在畫面上擺實,而不知道怎麼 布虛。」73

所以說留白的巧妙運用使藝術作品產生無窮的想像與生機,在筆者的藝術創 作中,這是重要的表現形式,而使用過多的加筆,貪求作品內容多樣,畫面 因為擁擠,反而會阻礙筆者內心情感的充分表達,也使作品本身缺乏它應有 的意蘊和精神實質,從而,削弱了藝術作品的意境美和審美價值。筆者試圖 把生活中的原始素材,抽象的概括成具有靈魂和生命力的藝術作品,使觀眾 產生精神上的共鳴,讓這種體現出它應有的審美價值,煥發出無窮的魅力。

72 六法最早出現在南朝齊謝赫的著作《古畫品錄》中。六法論提出了一個初步完備的繪畫理論體 系框架,中國古代繪畫自此進入理論自覺的時期,以六法作為衡量繪畫成敗高下的標準。對謝赫 的六法原文,後人因斷句不同而釋義略有區別。

73潘天壽《潘天壽美術文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 ) ,77 頁

38

三、 草圖與作品的並置

米蘭昆德拉認為:

「藝術作品的詮釋不能侷限於傳統理論的方法;必須摻取現代的 方法,就像在讀稿之外,加上實踐、動作、現場突發事件等。」74

大部分的藝術家在創作前會先構思畫面繪製草圖,而草圖在作品中屬於 前置作業的一個階段,它的價值在於,給藝術家在創作時更為流暢,但筆者 認為一件作品完整的時間性,往前推,可推向於起出的念頭,所以筆者在畫 面上書寫了當下的情緒、線條或是想法,畫面中具有許多文字與草圖,那些 看似多餘的書寫,使得畫面衍生出不同的記錄形式。筆者試圖運用生物學上 的觀點,將論點帶入於作品之中來做討論。生物學中在討論生物個體與環境 間,和生物及生物間相互作用中,胡蜂與蘭花形象上流變的例子,試圖把文 字與圖像作一個異質性的連結,使此理論衍生出不一樣的創作形式。也可能 是用共生關係中「互利共生」的論點來作探討。互利共生指的是兩物種間,

經由雙方的直接交互作用,而獲得直接且明顯的好處,在自然界中也有著相 當好的例子那就是,寄居蟹與海葵的共生,槍蝦和蝦虎的共生……等,寄居 蟹的天敵是大螃蟹以及章魚,牠有了海葵的刺來做保護,寄居蟹就可以在海 底安心活動。海葵則是搭著寄居蟹在海底四處跑,同時也增加了行動速度,

也增加了抓到海中魚、蝦的機會,這就是相當常見而且顯著的例子。在此筆 者試圖讓文字與圖像變成一種互生的關係。互相補充對方的劣勢,文字適合 紀錄故事,繪畫擅長紀錄表相。筆者的作品,就在畫面上書寫文字、作品與 草圖,也試圖記錄下物品看似完整的時間軸裡的狀態。

74參閱 Milan Kundera 著;尉遲秀譯:《笑忘書》(台北,皇冠叢書,2010。) ,84 頁

39

在文檔中 「遺忘˙紀錄」之創作研究 (頁 39-4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