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創作內容

第二節、 創作說明與表現

創作系列一:

標題:開蘭步步北關遙

文化意象:淡蘭古道、虎字碑

背景說明:先賢開墾蘭陽平原充滿艱辛,尤其宜蘭地處偏僻,高山阻隔對外交通 不易;淡蘭古道的開闢相傳為乾隆年間平埔族人白蘭氏所築,後經台 灣知府楊廷理、新莊人林平候與其子林國華陸續修茸舖設,成淡水廳、

噶瑪蘭廳之間的唯一官道,沿途設有隘寮(由募集壯丁守護過往行旅的 安全)、遞舖(人員傳遞信件貨物的轉接站)、驛站(行人的中途休息站),

行旅稱便(徐惠隆,1992)。淡蘭古道的開通,也開啟了宜蘭開發的新 里程。整條古道需攀爬三貂嶺及草嶺兩座大山,其中草嶺段鞍部因面

臨太平洋,故有「勁風時起,草偃人仆,牛羊不能行」的氣候特徵。

清朝台灣鎮總兵劉明燈曾行經至此,突然「霧迷前山,方向莫辨」,「隱 約中山魔作勢噬人」,「為了行旅安全,乃取易經:雲從龍,風從虎,

聖人作而萬物覩之意」 (徐惠隆,1992),當場揮毫,寫下他所擅長的 立虎字,並交由手下刻成虎字碑,以鎮山魔。此碑現仍屹立於古道上,

並由內政部訂為國家三級古蹟。本研究以此創作表現宜蘭的開發精神。

創作形式:以古籍版印插圖形式,重現行旅往來於路陡如梯,崎嶇難行的淡蘭古 道場景。古籍插圖有其古雅韻味,但噶瑪蘭廳志中並無淡蘭古道身影,

因此,以明朝楊一葵所撰《安南來威圖冊輯略》(下)(正中書局,1981) 一書中 24 張插圖為構圖素材,掃瞄完後再依畫面需求,擷取各圖中之 一山、一樹、一石及人物,組合成具有傳統水墨畫意境的淡蘭古道場 景,並將現今的虎字碑融入畫面草嶺段的場景之中。此畫面意象將運 用於本系列之各項文化商品及其包裝中。

創作元素:

1. 古書《安南來威圖冊輯略》書中插圖掃瞄(共 24 張),紅線圈起區域為創作所 需將擷取使用部份。

擷取上述 24 張古圖部分作為創作主意象圖之用,整理後如下表:

(1). 人物:將做為往來行旅、遞舖人員、隘寮檢查哨士兵之用。

(2). 樹、石、山脈:構成雪山山脈中的三貂嶺、草嶺及古道沿途場景。

(3). 寫意小黑點:表現山中雲霧繚繞及路面碎石效果。

(4). 菅芒草:淡蘭古道草嶺段虎字碑附近,因山勢關係又面臨強勁太平洋海風,

風勢造成大樹生長不易,菅芒草則不受影響,滿山遍野的菅芒草是草嶺段特徵,

本創作主圖為符合史實,也將古圖中的菅芒草入畫,但因上述 24 張古圖中並無 此物,故畫中菅芒草乃取自《噶瑪蘭廳志》中之蘭陽八景的沙喃秋水,經去背整 理後,融入於場景中。

左圖為《噶瑪蘭廳志》蘭陽八景中的「沙喃秋水」圖;紅色圈起部分為擷取使用 的畫面,經去背後如中圖情形,右圖則為整理、拆解後備用的菅芒草圖。

2. 將現今虎字碑場景經影像處理後,合成至古圖之中。

現今仍屹立於淡蘭古道草嶺段上的虎 字碑

將左圖經過色調高反差及影像去背處 理,將合成於古畫素材之中

圖片來源:本研究攝影、處理

創作應用一:「開蘭步步北關遙」海報設計

創作說明:將上述 24 張古圖各自擷取的插圖元素與虎字碑圖組合成海報主插 圖,為保存古圖原有韻味,畫面顏色保留古書插圖的白底黑圖,輔以 落款印章的印泥紅;畫面構圖以現代視覺設計編排手法營造有如水墨 畫意境一般,塑造歷史古典情懷以增加其藝術性風格及質感。此主意 象畫面將應用於後續的系列商品設計上。

海報設計過程當中,畫面的構成、圖文的搭配經過不斷嚐試編排試驗及修正。

1.畫面採取左上右下的斜對角構圖形式,

避免編排過於呆板、拘謹;中段留白增添 水墨畫的意境,也附有路徑延伸的想像。

並置上立虎字與書法標題字。

2. 立虎字加上書法標題字似乎使得視覺 效果太過傳統,缺乏現代感與畫面對比的 效果;去掉立虎字,書法標題字採線框形 式,除穩定筆劃較不受拘束的書法字,也

增加現代的對比效果。

3. 將書法標題字換成現代的特明體字,並 再修飾框線,也嚐試不同的版面編排;而 英文標題字的加入,也有東西方對比,襯 托古圖的效果。

4. 再檢討版面編排的效果,將標題文字置 於中段留白處,畫面似乎較有古道漫長,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想像,整體視覺效果也 較有現代感。

由上述構圖試驗過程發現,古圖雖有其古雅韻味,但畫面元素運用如缺乏 對比性,也未適度營造圖文風格衝突性,易造成整體畫面過於傳統,保守,也缺 乏時代感;因此將原先書法字的「虎字碑」字型改成特明體字,在感性插圖線條

中有理性的現代字體筆畫互相襯托,及加入具有幾何線條般的英文標題字也增加 畫面東西方的對比效果。

圖 4-1 經過不斷修正後的海報設計稿

海報的主意象圖確定後,後續將以此圖應用於鉛筆、磁鐵、吸水杯墊、鑰 匙圈、便箋等實用性的生活物品上,並為其設計包裝符合整體性,增加賣相質感。

古籍插圖雖有其歷史韻味在,但應用於商品上如缺乏新意表現,仍易有陳舊、保 守之感;因此,創作時力求「新鮮感」是必要的,才能在素雅與古趣中彰顯其時 代的價值感。

創作應用二:「開蘭步步北關遙」系列文化商品(一):鉛筆設計

創作說明:以 12 支鉛筆構成「淡蘭古道‧虎字碑」的主意象圖,為突顯古圖的 意境,包裝盒形採取內盒與盒蓋分離的形式,內盒放置鉛筆的隔版 四邊特意放寬設計並採取黑色調,讓內盒呈現有如畫框的樣式,襯 托鉛筆上的古圖並能塑造整體色調的簡約雅緻效果。

圖 4-2 「開蘭步步北關遙」系列鉛筆設計展開圖

圖 4-3 「開蘭步步北關遙」系列鉛筆包裝盒外觀

圖 4-4 左為鉛筆底盒,右為盒蓋

圖 4-5 包裝局部放大圖

創作應用三:「開蘭步步北關遙」系列文化商品(二):磁鐵設計

創作說明:此系列以淡蘭古道上沿途所設的隘寮(檢查哨)、遞舖(傳遞信件貨物的 轉接站)、驛站(行人旅店),及為虎字碑題字的清朝台灣鎮總兵劉明燈 為主題,所作的磁鐵商品創作,全組共六式插圖設計;為提升商品的 質感,包裝設計採取硬盒裱裝形式,盒面的淡蘭古道主意象圖與內裝 產品呼應,增添其故事性。此系列產品,因需有清朝台灣鎮總兵劉明 燈及隨行人員畫像,是上述 24 張古圖所無,固另取自於清嘉慶刊本《清 俗紀聞》(中川子信編述,1983)一書中內頁之插圖,並擷取其適用部分,

如下表所示。

左圖為取自於清嘉慶刊本《清俗紀聞》書中插圖,紅色圈選區域為擷取範圍、去背整理後(如中 圖,因畫面需要,再做左右反置處裡),並與劉明燈所題立虎字(如右圖)做結合、編排,構成磁鐵 所需畫面。

圖 4-6 「開蘭步步北關遙」磁鐵設計圖

由左至右分別為,淡蘭古道‧虎字碑‧劉明燈與隨行人員

圖 4-7「開蘭步步北關遙」系列磁鐵設計圖:由左至右分別為,驛站‧遞舖‧隘寮(檢查哨)

圖 4-8 「開蘭步步北關遙」磁鐵系列包裝外盒

圖 4-9 「開蘭步步北關遙」磁鐵系列包裝內裝情形

創作應用四:「開蘭步步北關遙」系列文化商品(三):吸水杯墊設計

創作說明:此系列為磁鐵系列延伸,將磁鐵系列上的插圖應用於吸水杯墊上,大 量留白的底色,適合應用於素燒坯面的墊面上,以利吸收杯上流下的 水分。包裝盒為表現出「淡蘭古道‧虎字碑」主意象圖,於一組六個 包裝的側面上由上而下,由左而右,切割主意象圖;再經由包裝時組 合出完整的主意象圖。

圖 4-10 杯墊系列包裝設計圖:六式圖案源自磁鐵系列,應用於直徑 10.8 公分的杯墊面及個包裝 的主展示面上,六個杯墊個包裝盒疊起時,其厚度面由左側面至正面再至右側面剛好構成主意象 圖,有拼圖的趣味。

圖 4-11 「開蘭步步北關遙」杯墊系列及其包裝

創作應用五:「開蘭步步北關遙」系列文化商品(四):虎字碑鑰匙圈設計

創作說明:此系列將虎字碑中劉明燈所題的立「虎」字,採浮雕式設計應用於鑰 匙圈上,設計以簡約雅致為原則,造型力求符合現今時尚潮流。材質 採青銅內裡,外鍍白鎳,實用之中亦能傳達其文化涵意,為顯現其質 感,包裝盒採用精品禮盒形式,盒蓋蓋上後與盒身高度面由左側面至 正面再至右側面剛好構成主意象圖,在精緻中顯現文化質感。

圖 4-12 虎字碑鑰匙圈設計圖

圖 4-13 鑰匙圈經實際量產後商品

圖 4-14 虎字碑鑰匙圈系列包裝主圖面展開圖

圖 4-15 虎字碑鑰匙圈系列包裝盒外觀與鑰匙圈

圖 4-16 鑰匙圈系列包裝盒內裝情形與虎字碑鑰匙圈

創作應用六:「開蘭步步北關遙」系列文化商品(五):便箋設計

創作說明:為增加書寫情趣,此系列將主意象圖應用於「20cm 長*13cm 寬*6cm 高」的便箋上,插圖將印製於紙張所構成的厚度上,圖面由左側面 至正面再至右側面,並與上方主圖面銜接,在實用性之外賦予趣味 新意,插圖的古雅風格也能契合商品的屬性。

圖 4-17 「開蘭步步北關遙」便箋系列設計展開圖:圖中左、下、右面為紙張堆疊的厚度面

圖 4-18 「開蘭步步北關遙」便箋系列商品

圖 4-19 插圖印於紙張厚度面上

圖 4-20 「開蘭步步北關遙」系列文化商品海報

創作系列二:

標題:入蘭第一關

文化意象:蘭陽八景之北關海潮

背景說明:清代噶瑪蘭廳第十二任通判烏竹芳,蒞臨蘭陽,他在足跡所過之處,

留下深刻印象,選定蘭中八勝,並標其名為龜山朝日、窿嶺夕煙、西 峰爽氣、北關海潮、沙喃秋水、石港春帆、蘇澳蜃市、湯圍溫泉 (高 淑媛,2004)等。其中北關海潮之「北關」位據進出宜蘭咽喉要道,有

「入蘭第一關」之稱,地勢險峻,又因濱臨太平洋,單面山受海潮一

「入蘭第一關」之稱,地勢險峻,又因濱臨太平洋,單面山受海潮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