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國民政府遷台、經濟政 治文化摩擦問題、二二八 事件、戒嚴、土地與貨幣 改革、威權體制與動員戡 亂體制的建立、憲法增修 條文出現、地方自治 2 進口替代到出口擴 張、外資引進、十大建設 3 自由中國、大學雜誌、

反對黨組成、解嚴、國會 改選、動員戡亂終止、總 統直選

4 教育體制的發展、社會 轉型、社會運動、文學音 樂美術的改變

1 二二八起 義、國民黨反動統 治、國民黨大屠 殺、美國幫助日本 割取台灣

《台灣史話》沒有 提到國民政府在 台至今的政權建 設,只談到共產黨 譴責國民黨與美 國的言詞。

*政治意識形態政治意識形態政治意識形態政治意識形態::::《《《《台灣史話台灣史話台灣史話台灣史話》》》》強調一中思想強調一中思想強調一中思想強調一中思想--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

(十五)明史新編

大陸歷史學者傅衣凌教授主編、楊國楨和陳支平編寫,《明史新編》,「前言」

主要的說明方向包括「明史新編」一書的編寫經過、明代的歷史特色以及本書的 探討重點。作者提到本書從 50 年代就有相關的撰寫計畫,只是因為文化大革命 而有所延宕。這本書的成書年代:1987~1993 已經是大陸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

思想掌控逐漸鬆綁,意識形態的部分少了許多。

書中論及的明代歷史特色是比較專業性的論述,只是在楊國楨以及陳支平的 序言當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些政令宣導的影子。如下列引文: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民為振興中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 努力拼搏,迫切需要正確了解中國國情,正確識別和揚棄先被們留給 我們的優秀遺產和落後包袱。16

  不過,我們也可以從引文中看到,隨著時代的演進,中共也逐漸承認了 歷史與「過去」的價值。在本書的研究特色方面,兩位編纂者一再強調本書結 合了政治史與社會史的觀點,以海洋經濟作為觀察主軸云云,是種獨特的研究 角度。值得注意的是書中仍然使用馬克思的研究方法與理論。

16 明史新編 P4:前言

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這一運動的必然性僅限於西歐各國」。17

  個人傾向於把這個部分列為單純的研究方法分歧,與政治力量無關。

明代政治發展論述探討明史新編中的政治相關論述,值得探討的部分是明朝建國 的過程、明朝滅亡的過程以及明代的對外政策。

明代建國過程探討

如果計算頁數的話,我們可以發現,明史新編使用了大約六分之一18的篇 幅描述明朝建國與朱元璋執政大約二十年間的歷史,以明代史大約三百年來計 算,明朝建國過程的地位是被大大提高了。箇中原因是由於,明代是很典型的 平民政權。不論是統治者的出身或反抗部隊的成分,都屬於工農階級,很符合 中共當局的宣傳需要。在行文之中,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明史新編將反元戰爭強 調、定位為民族革命;首先:稱朱元璋部隊的行動為「起義」,使用煽動性的言 詞與典型的中共史觀描述指斥元代之非。

政治腐敗,經濟殘破,災荒頻仍,廣大勞動人民再也無法兆常生活下去 了,各地小股的農民暴動不斷發生。但是,腐朽的元朝統置者仍然醉生 夢死地過著奢侈淫逸的生活,朝政日非。於是,廣大勞動人民再也無法 忍受下去,終於在黃河之濱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

 其次,書中非常重視民族分類,一再強調元朝統治者「蒙古人」與「色目 人」對於「漢人」的壓迫。同時將地主階級形容為利用民族革命時期謀取利 益的投機者。無形中,給予讀者一種「地主即是發國難財的漢奸」的想法。

原來處於當權地位的北方大地主集團,紛紛起兵保元,並在「擁元」的 旗號下,互相爭奪,擴大勢力範圍。原來處於附庸地位的南方地主集團,

或擁元頑抗,或結寨自保,或以「反元復漢」為號招,觀察事態變化,

伺機擴大勢力。19

從這三段內容分析,我認為改革開放後的中共教育;雖然已經不再公開高 舉著其教條主義,但是仍然透過各種方法,把官方希望人民吸收的資訊以及意 識形態,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灌輸給人民。

明代滅亡有兩個主要的因素,農民叛亂與清軍入關。

由於中共固有的馬列思想,中共非常清楚的把農民(或稱流寇)叛亂定位為

「起義」。起義的原因只有一個:政府貪污腐敗,農民生活困苦;

天啟、崇禎年間,隨著封建政府的腐敗和經濟剝削的加重,農民以及其 他下層民眾的生活日益困苦,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終於爆發了規模洪 大的農民反抗運動。20

17 明史新編 P5:前言

18 約 90 頁。

19 明史新編 P13

20 明史新編 P507

缺少對明末的其他環境因素的討論。著重篇幅於以書中描述張獻忠的屠殺行為 為例

張獻中的大西政權控制四川後,不能很好地安撫四川百姓,對四川的上 層富豪們,也同大順政權一樣極力追贜罰餉。對於一般老百姓,也是嚴 加管制,稍有犯禁,則株連誅殺。在這種政治空氣之下,大西政權是無 法得到四川民眾的廣泛支持的21

 跟實際上的狀況,張獻忠在四川屠殺二十萬民眾相比,中共方面頗有因為 意識形態而竄改史實的嫌疑。在清軍入關的時候可以看到書中另外一種矛盾的 態度;中共方面雖然在農民軍起義時大肆攻擊明代政府無道,但是又否定了清 朝統治以及漢族將領投靠到清軍陣營的正當性,宣揚民族氣節。似乎可以看到 一些中共歷史發展的脈落─民族主義之後是意識形態─之後才是事實公正。

明代政府的對外政策

明史新編在明代對外政策上面,沒有非常政治形態的立論。從鄭和下西洋、

援朝抗倭戰爭以及後金崛起三個比較重要的立論點加以觀察,書中大多是按照 史實加以編寫與推論,並無過當或另人質疑之處。

明代經濟發展論述探討

基本上,我認為在經濟發展的部分,明史新編的描述算是十分的客觀;不至於 有太多的意識形態。只是在各個階段裡頭,似乎都可以看到作者企圖要把歷史 套進馬克思的史學理論22之中,這是唯一的美中不足之處。

明代初葉的經濟論述探討

雖然此段歷史的鋪陳基本上大致上符合史實,但是在少數的字句之間,仍 然可以看到中共的意識形態。

明初中央政府財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長,雖然都是直接榨取於勞動人民,

特別是小農家庭,但這些數量從另一個側面還是如實地反映了小農經濟 的復甦與社會生產力的提高。23

分析上列引言,政府稅收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尤其明代初期的稅率不高,使 用榨取二字,只是反映了中共當對於古代君主專制社會一貫的批評態度。

明代中葉的經濟論述探討明代中葉的經濟論述探討明代中葉的經濟論述探討明代中葉的經濟論述探討::::本部延續上段的特色,敘寫大致上算是客觀,

惟有部分的幾句話值得爭議,諮列如下:

仁宣兩朝,是人民反抗鬥爭最為稀少的年代。24

對於人民而言,打仗就是一種不幸,無論他是不是所謂的「正義」,或是所謂的

21 明史新編 P524

22 馬克思認為,歷史分為原始共產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社會以及新共產社會五 個階段,依序出現。

23 明史新編 P112

24 明史新編 P154

「鬥爭」。仁宣兩朝是明代最為清明的時代,人民生活富足而安定,此時期望人 民起而革命鬥爭,並不正確;在此必須以中共的角度來思考,其希望人們把意識 形態放到生活品質之上,則不難理解了。

仁、宣二朝的守成政策雖然維持了社會的繼續發展,人民得到了休養生 息,但是由於封建制度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這個「治平之世」的背後,

已經潛伏著某些衰敗的危機。25

這一段有個中共教科書普遍的問題。也就是中共經常習慣地將馬克思主義套入中 國歷史進程加以附會,卻又不加以說明。以上句為例,何謂「封建制度自身不可 克服的矛盾」書中一直沒有詳述。

明代末葉的經濟論述探討:明代末葉,貧富差距非常懸殊,人所共知。在這 方面,明史新編基本上也是按照史實敘述。只是字裡行間似乎可以發現其頗有鼓 動的人們反對資產階級的意味。書中用了過多的篇幅描述地主對於農民的壓迫,

其實是不必要的。

書中關於明鄭政權與清代政權的探討:基本上,明史新編對於清朝,是抱持 著一種敵意的態度,多採取負面的描寫。如同前段所述,民族主義高於意識形態,

書中大肆批評明代中晚期的社會亂象與貧富差距,但是這種批評只是作為農民軍 (流寇)起義的一種合理解釋,清代並不適用。明史新編對於各式各樣的抗清運動 與以大篇幅的描寫,若是與農民軍(流寇)合作者,更是加以大書特書;給人一種 只有農民軍可以打勝仗的錯覺。書中對於清代的征服與統治行為,都以「不合法」

的思維描述之。

清軍的殘酷屠殺雖然把江南人民的反抗鬥爭鎮壓下去,但江陰,嘉定人 民不屈不撓的反抗,卻沉重地打擊了清軍的兇殘氣焰,逼使清朝不得不 改變對新征服區的野蠻政策。26

另一方面,

1662 年二月一日荷蘭長官揆一不得不宣布投降,台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27

根據歷史,鄭氏政權攻取台灣之後,台灣和大陸變成了兩個對峙的政權,書中用

根據歷史,鄭氏政權攻取台灣之後,台灣和大陸變成了兩個對峙的政權,書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