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大陸大學教科書中政治思想教育內容分析之研究(I)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大陸大學教科書中政治思想教育內容分析之研究(I)"

Copied!
30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93 年 國科會專題研究:

(結案報告)

中國大陸高校教科書中

政治思想教育之研究

劉勝驥

研究員暨兼任教授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

(2)

93 年 國科會專題研究

中國大陸高校教科書中政治思想教育之研究

一、摘要

二、研究背景、文獻探討及研究目的

三、大陸高校文科類教科書內容分析

A. 大陸高校歷史類教科書政治教育思想內容分析

B. 大陸高校文學類教科書政治教育思想內容分析

C. 大陸高校語言學類教科書政治教育思想內容分析

D. 大陸高校哲學類教科書政治教育思想內容分析

E. 大陸高校新聞學類教科書政治教育思想內容分析

四、大陸高校教科書中的政治意識形態

(一)大陸高校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形態的總評

(二)大陸高校文學教科書政治意識形態的總評

(三)大陸高校語言教科書政治意識形態的總評

(四)大陸高校哲學教科書政治意識形態的總評

(五)大陸高校新聞學教科書政治意識形態的總評

五、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3)

93 年 國科會專題研究:

中國大陸高校教科書中政治思想教育之研究

劉勝驥

(結案報告)

一、摘要

中國過去深受傳統儒家思想所教誨薰陶,儒家在內涵上孝悌忠信、尊重私 產,克己復禮,在方法上溫良恭儉讓,思想和精神完全不能與馬列毛共產主義相 融合。因而中國共產黨在 1949 年在大陸建立政權,第一步就是強調格命,革命 是破舊立新,革命是改頭換面,革命是以今日與昨日宣戰;中共建政的頭五年沒 收了境內所有的私立、民辦、教會所辦、財團設立、外國捐贈的大學、中學、小 學,而原有的公立大中小學,也由中央派遣的董委治校,從此就展開教育路線的 一連串大革命。第二步中共徹底地重編各級學校的教科書,從新編寫的教材講義 中,傳播共產黨頒定的意識形態。中共意圖以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主的政治 教化(political indoctrination),來改變大陸人民的傳統思想;換言之它使大陸人民 成為社會主義新人(new socialist man),接受了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也就鞏固了中 共統治,持續了共黨政治體制的穩定和發展。 在臺灣逐漸擺脫教科書中政治意識形態的今天,中國大陸教育領域長期存在 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教育,即使鄧小平在一九七八年復出後講話,還是呼應 毛澤東提出「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革命口 號。到一九九二年鄧小平一面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明確教育的戰略地 位,一面高唱「四個堅持」肯定左傾政治教條,構成又「紅」又「專」的鄧小平 模式。 在研究資料方面,國內對大陸中學、小學的教科書研究比較齊全,涵蓋公民、 中文、外文、歷史、地理、數學、化學、生物、美術、體育、勞動等,有甚多專 案研究報告或碩士論文,然而對大陸大學單科教科書中政治意識形態研究的研究 報告或碩士論文則目前尚無。本研究企圖分析大陸高校文科類教科書中政治教育 思想,以內容分析法的方式,深入探討中共如何於高校教科書中灌輸政治教條, 運用教科書來塑造和控制青年一代的思想行為的模式,以達到官方制式教育的目 的,並藉此思考兩岸學歷認證的問題。 關鍵詞:政治思想、意識形態、思想教育、學歷認證

The Study of Political Ideologies in Textbooks of China Mainland Universities.

Abstract:

Today Taiwan is gradually breaking away from the form of political ideologies in textbooks. The condition of communist ideology exists long-term in the domain of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Even though Deng Hsaio-Ping was resumed and addressed in 1978, the

(4)

communism ideological condition still responds to Mau Tse-Deng’s revolutionary slogan, “education must be for the political service of the proletariat, and it must be a link between labor and production.” Deng Hsiao-Ping talked glibly about the “Four Principles” to affirm the leftist political dogma. In addition, Jiang Tse-Min had three sayings: “Politics”, “Business”, and “Ideology”. Hu Jin-Tau took Jiang Tse-Min’s “three representatives” slogan and put them in the “Sixteen Communist Chapters”. With the opening revolution, Mainland China has adopted the political ideology and education mode of “red” and “professional”.

In the past, Taiwan had studied and researched more completely on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xtbooks, as well as had many case study reports or master’s theses that related to this field. Nevertheless, there are currently no research reports or master’s theses on the state of political ideology in textbooks of single subject for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 This study collected over one hundred types of university textbooks from Mainland China and analyzed the political ideology in these textbooks.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probe deeply into whether or not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 of China uses university textbooks to instill political ideologies into students, and if it uses textbooks to mold and control ideological behavior in the young generation and to reach the goal of education for official control?

In the aspect of research data, the author is selected some textbooks from each of the following subjects: politics, foreign affairs, law, ethnology, land administration, sociology, labor, foreign languages, Chinese, history, business management, commerce, information, taxation, science, biology, fine arts, physical education, military training, etc. A number of textbooks were selected from each, and the contents were analyzed. JiLin University in Changchun City is currently Mainland China’s largest university, and there are over fifty thousand students and ten thousand people on the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The fields of study are abundant and complete in every category, and most importantly, it is ranked number sixteen in all of Mainland China, making it an ideal institution for a sampling survey.

In the aspect of research methods, after each textbook’ contents have been completely analyzed in the different subjects, the publishing time, publishing company, and publishing location for textbooks with forms of political ideology will be entered into a computer to conduct factor analysis. It will then investigate: are there differences in forms of political ideology in textbook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Are there fewer forms of political ideology in textbooks in more recent generations? Are there less forms of political ideological content in textbooks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publishers”? Are there fewer forms of political ideology in textbooks that are not published in Beijing or the publishing locations are far away from Beijing?

Finally, this study will be made a policy recommendation: Evaluate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s in Mainland China’s university textbooks and the content of political ideologie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reference index for identifying the degree certifications issued by Mainland China. Moreover, using this study’s statistics as the condition of negotiating for the degree certifications with relate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of Mainland China, as well as requesting those relate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and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 completely revise unsuitable political ideologies in textbooks!

Keywords: Political Ideology, Forms of Ideology, Ideological Education, Degree Certification

二、研究背景、文獻探討及研究目的

(一)研究動機

(5)

政治意識形態,教導下一代服膺國家所設定的信仰系統。阿圖合(Althusser)將學 校描述為一個「意識形態的國家機構(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它藉著提供 政治社會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而成為國家權力和意識形態的手段。特別是 在社會主義國家,透過學校統一的教材,輔以儀式、服飾、節慶、和組織活動, 其再製與控制的意圖顯而意見,而且公然實施1 政治意識形態提供了個人的認知圖說(cognitive map),指導了個人的政治行 為定向或行為模式。因此要瞭解人民與國家的政治行為,必先研究其意識形態; 就個人而言它說明了人們的政治信仰與行動方向,就國家而言它提供了政治穩定 和政治權威的合法性基礎2 。 中國過去深受傳統儒家思想所教誨薰陶,儒家在內涵上孝悌忠信、尊重私 產,克己復禮,在方法上溫良恭儉讓,思想和精神完全不能與馬列毛共產主義相 融合。因而中國共產黨在 1949 年在大陸建立政權,第一步就是強調格命,革命 是破舊立新,革命是改頭換面,革命是以今日與昨日宣戰;中共建政的頭五年沒 收了境內所有的私立、民辦、教會所辦、財團設立、外國捐贈的大學、中、小學, 而原有的公立大中小學,也由中央派遣的黨委治校,從此就展開教育路線的一連 串大革命。第二步中共徹底地重編各級學校的教科書,從新編寫的教材講義中, 傳播共產黨頒定的意識形態。中共意圖以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主的政治教化 (political indoctrination),來改變大陸人民的傳統思想;換言之它使大陸人民成為 社會主義新人(new socialist man),接受了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也就鞏固了中共統 治,持續了共黨政治體制的穩定和發展。 在臺灣逐漸擺脫教科書中政治意識形態的今天,中國大陸教育領域長期存在 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教育,即使鄧小平在一九七八年復出後講話,還是呼應 毛澤東提出「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革命口 號。到一九九二年鄧小平一面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明確教育的戰略地 位,一面高唱「四個堅持」肯定左傾政治教條,構成又「紅」又「專」的鄧小平 模式。所以,當時「國家教委」副主任朱開軒指示高等學校兼顧政治與業務兩方 面,亦即「在重視業務的同時,也要強調政治質量」。丁石孫在北大校長任上宣 示:「我們要培養德才兼備、又紅又專的合格人才,必須同時教好專業教育和思 想政治教育」,他要求北大學生「學習和掌握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 「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中共提高大專院院校馬列主義理論的教學時數, 由原佔學習時數百分之十四增加到百分之二十。新課程也添設不少,例如華東師 大新開「中國革命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資本論 選讀」、「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列著作選讀」等八門課。 美國總統布希去年(2002 年)在清華大學演說中指出大陸教科書形容美國「欺 負弱小、壓制窮人」,去年出版的大陸教科書還指責美國聯邦調查局是用來「壓 迫勞動人民」,布希指控這些教科書中所述「沒有一項是真的,這些書可能引述 1 吳明根,批評理論與教育(台北:師大書院,民國 77 年 10 月),頁 61。 2 張明貴譯,恩格爾撰,意識形態與現代政治(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 70 年),頁 1 註解 註解 註解 註解 [user1]:

(6)

前一世代的斷簡殘篇,卻會造成誤導與傷害。」布希用了些實證辯駁美國政府對 窮人與弱者、給與協助、懷抱特別的責任感3 中共不諱言「黨性原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原則。」在高等教育中強 調政治教育,就是要求大學教育工作者從課程、訓育、輔導各方面「堅持黨的基 本路線,自覺地為實現黨的政治綱領和政治任務服務,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 針、培養社會主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

(二).文獻探討

1971 年雷得萊(Charles P. Ridly)等人合著中國共產黨塑造的公民模式(The Making of A Model Citizen in Communist China)一書中,經由大陸小學語文教科書的 內容分析 ,來探討中國大陸政治社會化的主要內容。他們把 1964 年至 1965 年 的小學教科書十冊分為知識、行為、政治三大類加以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大陸小 學教育強調使學童成為中國共產黨主義政治定向和行為模式,並特別指出教科書 中有不少內在的矛盾,例如:成就感與重視個人犧牲之間的衝突;機智與強調服 從、屈服權威的衝突;利他行為、親蜜行為與害人行為、急進行為的衝突,征服 自然與享受自然美的衝突,神格化的毛與人間化的毛的衝突,集體主義與家庭主 義的衝突,以及傳統中國的罪惡與中國過去所獲成就的衝突。最後,他們認為中 共向學童灌輸共產黨思想非常徹底,學童必須深受這些疑慮和衝突的痛苦。4

阿妮達.詹(Anita Chan)在 1985 年出版毛的孩子(Children of Mao)一書中,對 於一些大陸跳出來的年輕難民中挑選不同政治背景的四個人做了面談,並以個案 研究法來探討中國大陸對兒童與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的過程。結果發現兒童時在 學校所形成的團體感和階級意識,對於個人政治社會化的結果與權威主義傾向有 相當的影響力。5

居莉亞.孔(Julia Kwong)在 1985 年發表的 “變遷中的政治文化與課程:中國 大陸語文教科書的分析” (Changing Political Culture and Changing Curriculum:an analysis of language textbook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論文中,以 1976 年為 分界線,對於 1970 年代語文教科書的比較,1970 年解釋中共政治文化的變遷問 題。發現中共政治領導者與教科書出版之間有相當大的相關關係。換言之,在中 國大陸小學語文教科書上可顯示出領導者意圖使學童接受政治現實之全盤內 容。此政治現實指年輕人在未來國家中所要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具備這角色的 方法等。如此語文教科書就傳達政治領導者的思想和他們對學童所要求的期望。 最後,著者指出語文教科書可算得上年輕一代的政治手冊,為他們提供了行為的 準則與指引。6 盤治郎是台灣最早以內容分析法研究大陸中小學教科書的先進,他的碩士論 3 布希<在清華大學演說詞>,載聯合報,二 OO 二年 2 月 23 日,版 3。 4

Charles P. Ridly, Paul H.B. Godwin, and Dennis J. Doolin, The Making of Model Citizen in Communist (Stanford Calif : The Hoover Institude Press, 1971).

5

Annita Chan ,Children of Mao(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85). 6

Julia Kwong, “Changing Political Culture and Curriculum: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textbook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mparative Education Vol. 21, No. 2, 1985, pp.197-208

(7)

文「中共對兒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中指出,經由大陸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內容分 析來探討中共政治社會化的主要內容。他將大陸小學 1970 年至 1972 年、1974 年 至 1975 年以及未能蒐集齊全的 1977 年語文教科書,以知識、行為、政治、人物 四類主題來予以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大陸小學教科書與政治路線鬥爭的密切關 係,同時中共的政治社會化目標是企圖在中國大陸建立一個新的共產主義權威, 並重視培養下一代維持政治系統的穩定與持續所需的共識感。7 至於台灣海峽兩岸兒童政治社會化之比較,早在 1975 年馬丁(Roberta Martin) 作 “中國大陸與台灣兒童的社會化:小學教科書的分析」(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in China and on Taiwan:An Analysi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xtbook”論文中, 將自雙方一律抽樣的十冊語文教科書,依據三十六個指標做內容分析,並比較雙 方對兒童政治社會化的內容。研究結果發現:1.台灣政府致力於復興儒家的社會 行為與個人習慣傳統制度。2.中國大陸政府則致力於擺脫儒家傳統制度,並且強 調一種「新社會主義」制度的社會行為和個人習慣。8 另外,1986 年許秀容在「台灣海峽兩岸兒童政治社會化研究:小學國語教 科書內容分析之比較」碩士論文中,對於目前中國大陸對於正在使用的小學語文 教科書十冊整套,做更進一步的內容分析。她將教科書區分為八大類目;1.政治 社群類 2.政治典則類 3.權威當局類 4.政治傾向類 5.德育類 6.智育類 7.體群美育類 8.其他類,並加以比較台灣海峽兩岸兒童政治社惠化之內容。研究發現:1.大陸 教育政治性高於台灣。2.大陸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佔政治類目的大部份。3.台灣教 育注重倫理道德的培養,故德育類比重高於大陸。4.台灣地區政治性內容偏重於 政治社群的灌輸。9 在盤治郎、許秀容之後,研究大陸中小學教科書的碩士論文,尚有台北師院 的楊慧文、文化大學的黃家彬、淡江大學的陳境圳等人。10 我教育部亦委託師範 大學黃政傑教授來主持一系列對大陸中小學的教科書研究,本研究將擷取各家的 研究成果,特別著重於大陸教科書中的意識形態部份。 (3)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理論興趣,一方面看出中共利用學校教科書這個政治社會化的媒 介,將共黨思想強教於人民,塑造了社會主義道路、人民民主專政、共產黨的領 導、馬列毛思想的四個堅持為大陸政治系統的基本精神。另一方面大陸與台灣在 教材上的南轅北轍,也使得兩岸人民因不能融合而無法統一,並使台灣對大陸的 7 盤治郎,「中共對兒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內容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 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69 年 6 月)。 8

Roberta Martin,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in China and on Taiwan:An Analysi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xtbook,” China Quarterly, Vol. 62(June,1975), pp.242-262。

9 許秀容,「台灣海峽兩岸兒童政治社會化研究:小學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之比較」(台北:國 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75 年 6 月)。 10 參閱楊慧文「大陸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之分析研究」(民國 87 年台北師院碩士論文),黃 家彬「中共史學理論與中學歷史教科書編寫之研究」(民國 84 年中國文化大學大陸所碩士論文), 陳境圳「兩岸高中歷史教科書有關 1912 年至 1949 年間的比較研究」(民國 86 年淡江大學大陸所 碩士論文)。

(8)

學歷認證政策產生猶豫。 本研究目的,在於分析中國大陸以「教科書塑造青年人意識形態」的內容及 運用教科書來塑造和控制青年一代思想的行為模式,並期盼兩岸協商共同修改教 科書,讓政治歸政治,讓教育歸教育,才能提高教科書的專業水準,並可得到台 灣的學歷認證。 圖一:大陸政治社會化對台灣的影響

(三)研究方法

在教育當中,教科書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也是左右教育的教學內涵,也最容 易被當作政治社會化的工具。本研究藉由文獻分析法、內容分析法,輔以實地訪 談,分析探討中共對學生政治思想教育與中共政權之間的關係。

1. 文獻分析法

主要係透過搜集中外相關資料文獻以及專家學者發表過的專論,進行研究與 分析,找出現象將有助於全盤觀念之厘清,並減低執行時所遇之障礙以作為研究 之參考,因此本研究在撰寫之前即就國內有關研究報告、期刊、論文、相關著作 及官方統計資料等加以廣泛搜集研讀、整理,以建立本文的主軸與理論基礎。就 文獻分析法而言,除了具節省時間的優點外,亦可從相關檔中擷取間接的、不同 的,甚至相反的資訊,除了可豐潤研究內容、提供相對應的深度範圍與及擴增觀 共產主義 政治文化 精英政治 意識形態 塑造次 政治文化 與 大 陸 人 民 衝 突 並 分 歧 中 共 政 治 系 統 之 不 穩 定 與 變 遷 與 大 陸 人 民 融 合 並 認 同 中 共 政 治 系 統 之 穩 定 持續 政治社會化的媒 介: 家 庭 學 校 大眾傳播 同僚團體 體系內的需求與支持 中共政府 大陸人民 相 容 的 政 治 文 化 不 相 容 的 政 治 文化 不接受 一 國 兩 制 體系外的需求與支 持: 中華民國政府 台灣人民 教育:學歷認證 問題 政治:兩國論 民族:新台灣人 文 化 : 民 主 主 義、 自 由 主 義、 人文主義 接受 一 國 兩 制

(9)

察角度,同時也可以力求客觀,以免失之狹隘。本研究所蒐集資料包括台灣、大 陸以及國外之研究文獻有關大陸教科書政治意識形態,作為研究設計的重要參 考,使其能有更加進一步的探討。

2.歷史研究法:

學者 Polit & Hungler(1983)認為:「歷史研究法是指對與過去有關的資料加以 系統的收集與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亦即,歷史研究法是針對已發生之事件, 藉現存資料加以系統分析的一種研究設計,其結果可使我們根據對過去之充分了 解,以預測未來的方向。本研究欲從歷史的脈絡中,探究大陸教科書政治思想教 育的背景緣起及其影響,此外,也檢閱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圖表、報章雜誌、研 究報告及論文等,做一有系統的歸納分析,以瞭解其背景、沿革,將有助於釐清 本研究中所欲探討的主題。

3.深度訪談法:

調查研究是在描述性、解釋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運用調查研究的方 法,一般藉由抽樣的基本步驟,多以個體為分析單位,透過問卷、訪談等方法瞭 解調查物件的有關諮詢,加以分析來開展研究。本研究適當地利用訪談法,針對 部分相關問題,請教大陸地區相關人員,有助於對某些問題的釐清與了解。本研 究預計對專家選擇的抽樣過程是以滾雪球抽樣(snowall sampling),透過專家或 熟悉者來推薦以取得抽樣的樣本,目的是希望在經過資料蒐集獲得完整的概念 後,能結合目前的實際狀況做全面的評估,並觀察出未來兩岸學歷認證問題的發 展。

4.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主要以各種文獻爲研究物件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內容分析 法源於社會科學借用自然科學研究的方法,進行歷史文獻內容的量化分析。在教 育科學研究中,內容分析法是一種獨立、完整的科學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法的一般過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標和確定總體與分析單位,依據測 量和量化的原則,設計能將分析單元的資料內容分解爲一系列專案的分析維度 (或類別系統),再按照分析維度嚴格地抽取有代表性的資料樣本(抽取樣本), 把樣本轉化成分析類目的資料形式,最後對資料進行信度檢驗及統計推論。兩種 方法的主要差別是:內容分析法將非定量的文獻材料轉化爲定量的資料,並依據 這些資料對文獻內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關於事實的判斷和推論。而且,它對組 成文獻的因素與結構的分析更爲細緻和程式化。

三、大陸高校文科類教科書內容分析

A. 大陸高校歷史類教科書政治教育思想內容分析

(10)

自 1949 年以後,兩岸長期處於分立的狀態,各自為不同的政權所統治。在 各自的政治觀點影響之下,兩岸的歷史教科書在意識形態上便有了明顯的差異。 大陸方面,強調階級觀念以及工、農運。在馬克思的歷史五階段論中,階級對階 級的壓迫是其主要特色,而以馬列毛思想為政治思想主軸的中共,當然會去突顯 出歷史中階級壓迫的成分。從清王朝的封建階級壓迫、民初的軍閥階級及國民黨 資本階級政權的壓迫,還有從清中業已降帝國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都是中共在 歷史中所強調的。此部分除了有政治訴求以外,也能激發人民對國家民族的認 同。而台灣方面,因近年來本土文化越演越盛,因此書中所敘述的,處處預突顯 出本土化色彩,對於國際大格局的強調,反而較為忽視。 兩岸現今雖然各自屬於兩個不同的政權,各有其政治上的立場,但大體上仍 是中國文化的延續,也同樣處於中國歷史的洪流中,對於中國歷史的認同不應侷 限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或許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兩岸曾經有一段共同的歷史 時期是對立的,是處於國共對抗狀態,但這些往事應該慢慢卸下當年意識形態及 政治立場的爭執。兩岸應該針對較有爭議性的歷史來做討論,共同為中國歷史的 傳承做努力,如此才能讓後人對中國歷史有較客觀的認知,進而達到歷史的根本 精神─以史為鏡,可知興替。 此外,雖然中共自改革開放以來,對於歷史的掌控程度漸減,但中共是個重 視歷史的政黨,因此他們在編排歷史時,一定仍會發揮隱惡揚善的精神,將中共 所做的一切形容是對人民好,是符合時代潮流所需。往昔甚至從毛澤東到鄧小平 時代,尤其以毛澤東為主,皆會針對歷史做修改,將不利於自己的歷史刪除或竄 改,因此也有人認為觀看中共的歷史可以判斷出當時的權力概況。例如,由於毛 澤東晚年內政上的重大過失,非得等毛澤東去世,大陸史界才漸漸以較過去公正 的態度來評論毛澤東。然以鄧小平而言,由於他是中共近年來改革開放的總工程 師,地位極為崇高,就算他曾在 89 天安門事件中下令武裝鎮壓學生,但至今對 於其功過評論仍是一個禁區。所以,若要從學術角度出發來審視中共歷史,一定 要多方面比較才能得到較清楚的歷史面貌。至於兩岸歷史教科書的比較,除了上 述所提到的幾個外在因素之外,關於國共互動的歷史及彼此的意識形態是需要仔 細去辨明的。如此才不至於被兩邊的歷史牽著跑,而喪失了心中審視歷史的那一 把尺。 (一)李致忠著:《中國古代書籍史話》11,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年 12 月 11本書摘要本書摘要:本書摘要本書摘要: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代世界曾經輝煌燦爛的文明國家,多數沒有能夠繼 續維持下去,有的中斷了,有的隨著文化重心的轉移而轉移到另外的地區。唯有中國這個國家, 既古老又年輕,從原始社會到形成國家,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五千年以上。中國和中國文化屹立 於世界之林,一脈相成,歷久而彌新。中國文化同時兼具發展性及歷史性,具有包容與持久的特 性。除了時代差距外,尚有著地域與民族的差異性,它是在連綿的幾千年中,經過長期地、不斷 地交流、滲透、競爭和融合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文化的發展是具體的、歷史的,又 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層次的立體網絡。今天中國正處在向現代化邁進的新時期,了解過去的優 秀文化,正是為創造未來的新文化。這對於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強民族凝聚力,有著極為重要的 意義。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他們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

(11)

出版)、任繼愈主編,頁數:177 頁,章節:共六章、15 節,開本:787X1092、 1/32。 表 表 表 表 AAAA----1111----1111:::各章節標題:各章節標題各章節標題各章節標題 第一節 什麼是書籍 第一章 書籍與書籍史 第二節 書籍史的主要內容 第一節 語言、傳說與記事 第二節 文字的起源與形成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與書籍的產生 第三節 初期書籍的產生 第一節 正規書籍的產生 第三章 正規書籍的產生、歷代書 籍的創作 第二節 歷代書籍創作概要 第一節 書籍的生產材料 第四章 書籍的生產材料與生產方 法 第二節 書籍的生產方法 第一節 中國古代書籍的版面設計 第二節 中國古代書籍的插圖版畫 第五章 中國古代書籍的裝飾藝術 第三節 中國古代書籍的裝飾形式 第一節 材料整治 第二節 閱藏保管 第六章 中國古代的圖書保護 第三節 維修保護 作者背景分析: 北京昌平縣人,1965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同年,任職 於國家圖書館,長期從事古籍整理、版本鑑定,目錄編製、書史研究和業務管理 工作。先後發表論文 170 餘篇,出版《中國古代書籍史》、《中國古代書籍史話》、 《中國古代書籍史話》、《古書版本鑑定》、《典籍志》、《古代版印通論》等專著, 在海內外本領域較有影響。現為國家圖書館發展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 表 表 表 表 A-1-2::::本書五大常用字彙本書五大常用字彙本書五大常用字彙本書五大常用字彙 1. 2. 3. 4. 5. 字彙 書籍 文字 生產 六經 古代 次數 253 次 189 次 85 次 35 次 32 次 1. 書籍的生產書籍的生產書籍的生產書籍的生產材料材料材料材料::: : 書籍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意識形態,一種是物質形態。而當意識形態要 用文字加以表態時,就有個著附材料的問題了。而文字的著附材料,從廣義 來說,就是書籍的生產材料,或者叫做書籍的製作材料。 以下就是各朝代生產材料的演進圖: 表 表表 表 A-1111----3333:::各朝代生產材料的演進:各朝代生產材料的演進各朝代生產材料的演進 各朝代生產材料的演進 朝代 材料 夏、商、周 龜甲、獸骨、青銅器、玉、石質材料 遠的目標。要讓中學生和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民眾掌握中國文化史的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文化輝 煌的歷史,繼承、發揚優良傳統,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打下基礎,這是一件宏 偉的事業,也是這本書的編輯要旨。

(12)

春秋、戰國 竹木、絲帛 西漢 疑似紙片之物 東漢 確定開始用紙為書籍材料 2. 中國古代書籍的裝訂形式中國古代書籍的裝訂形式中國古代書籍的裝訂形式中國古代書籍的裝訂形式:::: 中國古代書籍裝訂形式的演變規律,和書籍的製作材料、製作方式、變於翻 閱、利於圖書保護等方面的發展變化緊密相關。正規書籍產生之後,其製作方法 有過手寫和印刷的變化,因此,正規書籍的裝訂形式也就適應這種變化,先後出 現各種不同的方式。而每種裝訂形式的形成、流行與演變,又幾乎都有各自不同 的歷史或文化背景。 表表表 A-1-4:表 :::各朝代裝訂形式各朝代裝訂形式各朝代裝訂形式各朝代裝訂形式和和和演變和演變演變演變 朝代 裝訂形式 周、秦 簡策 西漢 帛書卷子裝 晉朝 紙書捲軸裝 隋朝 梵夾裝 唐朝 經折裝、折子裝、旋風裝 北宋 蝴蝶裝 南宋 包背裝 明朝中期 線裝 清朝 毛裝 然須特別注意的是,縱然出現新的裝訂方式,但不代表先前的方法就會被幈 棄,仍然會被流傳下來,再依各種不同的書籍材料運用不同的方法。 * * * * 政治意識形態分析政治意識形態分析政治意識形態分析政治意識形態分析:::本書沒有:本書沒有本書沒有 本書沒有 此書只針對中國歷代的書籍的起源、製作方式、生產材料、裝飾藝術及如何 保護著墨,並未特別敘述政治類的相關議題,當然更無從得知其意識形態到底為 何。但由此書中可得知,大陸學者在保存史料方面,其研究已經越來越進步及深 入了,和以往常在報紙上看到,大陸人為了發展經濟,不惜破壞寶貴的歷史文物 的狀況已不可同日而喻。 (二)近現代史兩岸兩本高中生或準備高考的書 台灣:林能士主編《高級中學歷史下冊》,(南一書局,2002 年二月) 大陸:祝旭東編著《中國近現代史新視角》,(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 年 12 月) 表 表 表 表 AAAA----2222----1111::::基本形式之比較基本形式之比較基本形式之比較 基本形式之比較 書名 總頁數 總章數 開本 排版格式 一行字數 隨頁註 參考書目 高級中學歷史下冊 232 19 16 橫式 25 無 無 中國近現代史新視角 314 20 25 橫式 27 無 無 表 表 表 表 AAAA----2222----2222:::中國近現代史新視角:中國近現代史新視角中國近現代史新視角中國近現代史新視角((((大陸大陸大陸)))) 大陸 部分 部分 部分 部分 章章 章章 理論指導 一 中國近現代史導學

(13)

二 綜合意識與歷史教學 三 熱點問題與歷史教學 四 歷史教學理解能力培養策略 綜合思考與訓練 一 鴉片戰爭 二 太平天國 三 洋務運動與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四 中法、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五 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 六 辛亥革命 七 北洋軍閥的統治 八 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產生 九 國民大革命的興起和失敗 十 國共十年對峙 十一 抗日戰爭 十二 人民解放戰爭 十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十四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十五 “文化大革命” 十六 社會主義現代文化建設新時期 大陸《中國近現代史新視角》似乎提供準備高考的人使用,或許這類人士對 於高中所學歷史已經淡忘,也或許是沒有辦法用正確的方法學習歷史(因為沒有 直接由老師傳授)所以在正式介紹近現代史之前,特地又增加了一部份「理論指 導」,指導讀者如何正確的使用這本書,和如何用正確的態度學習歷史。而且還 有一處不同,兩本書在內容編排上的共同點,是以事為段落,一個段落介紹一件 事,不完全是用時間先後排列,如果用史書的觀點來看,可能比較類似「記事本 末體」。而不同點是台灣那本中,在討論大陸之餘,加入對台灣本島歷史的詳述; 而大陸那本中,則是在討論每個事件時,從多種面向去看,將其分為歷史學思考、 地理學思考、哲學思考、經濟學思考、歷史與現實熱點問題的思考。 表 表 表 表 AAAA----2222----2222:::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書局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書局出版書局出版書局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出版社 出版社 出版社 出版社 南一書局南一書局南一書局南一書局 浙江大浙江大浙江大浙江大學出版社學出版社學出版社學出版社 創辦宗旨 創立於 1953 年,初期以租書業務起家, 二年後轉為販售西書和社會用書,繼而 改為總代理、總經銷和生產紙製品。 創立於 1984 年,是集理工 農醫和人文社科多學科出 版為一身的部屬综合性出 版單位。 出版業務 1970 年起以出版升學參考書為主力。 1994 年起,因應政府陸續將中小學教科 書改為民間審定本,課本不再定於一 尊,南一隨即將經營重心投注在開發中 植根於聞名遐爾的高等學 府,通過二十年的發展,已 成長完一個具有圖書、期 刊、電子音像全方位、立體

(14)

小學教科書的出版發行工作。 化出版功能的大社。 教科書發 行 主要商品有教科書、參考書、課外補充 (發行各領域教學快訊,協助師長強化教 學品質,吸收最新教程訊息),服務項目 有 1.建置南 e 網站 www.nani.com.tw , (供線上諮詢及意見交流,補充更多課外 的知識)、2.不定期舉辦各級學校各學科 教學研習會(讓任課老師與教科書作者 面對面溝通,藉以解疑釋惑)、3.組織九 年一貫課程宣導團(配合各縣市教育局 或各校需要前往解說) 累計出版各類高層次、高質 量的學術著作、高校教材、 工具書和高品味文化普及 類讀物 7000 多種,電子音 像出版物 300 餘種;有 100 多種浙大版教材和學術著 著榮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 書獎、全國科技圖書獎、教 育部優秀教材獎等各類國 家和部省级獎勵。 兩岸對某些時期的歷史分析觀點上,其實有很大不同;但對某些時期的敘述 又一致。我認為在清代以前,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歷史沒有什麼很大出入,清代以 後應該會有很大的差異,可是當我實際去讀這本中國大陸的教材,我發現清代以 後的歷史仍有很大一部份重疊,例如中國大陸對「國父」的認定,跟我們並沒有 不同。我們甚至可以說,因為歷史是已經發生過的既定事實,有的部分又是兩岸 所共同經歷的,所以我們依稀可以感覺到,台灣的書本和大陸的書本所說的是同 一件事(例如:國共內戰),只是立場、價值觀不同,人難免會褒自己多一點, 貶別人多一些,仔細探究字裡行間的意義,不難發現兩岸的語言都有其有理及可 取之處。 表 表 表 表 AAAA----2222----3333:::教科書:教科書教科書教科書內容差異內容差異內容差異內容差異 高級中學歷史下冊 中國近現代史新視角 評論 人 人 人 人 民 民 民 民 解 解 解 解 放 放 放 放 戰 戰 戰 戰 爭 爭 爭 爭 1. 制 定 中 華 民 國 憲 法 在 南 京 召 開 制 憲 國 民 大 會,行線後為施行憲法, 於 民 國 三 十 六 年 選 出 國 代、立委和監察委員,5 月 20 日,總統蔣中正和副 總統李宗仁宣誓就職,成 立五院 制定”偽”<中華民國憲法>,確立以蔣中正 獨裁統治的國家政治體制,這是由國民黨代 表的大地主資產階級所決定的,伴隨對內鎮 壓民主力量、掠奪人民財富,對外出賣國 家,訂定喪權辱國的條約,勢必造成各界人 士反對 這算是非常負面的批評,隱隱覺 得大陸方面把蔣中正和跟袁世 凱當成是類似的人物,有一樣的 野心和企圖,如果拋開台灣人的 觀點,說不定「是由國民黨代表 的大地主資產階級所決定的」在 當時可能是真正存在的事實,只 是人們都希望站在自己的立場 上隱惡揚善 2. 中 美 的 不 平 等 認 為 在 抗 日 戰 爭 期 間 , 英、美已宣佈取消不平等 條約(民國 31 年 10 月),次 年 1 月另訂平等新約,中 國受不平等條約的桎梏自 此完全解除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統治區依然維持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會地位,面臨被美國獨占的局 面。二次大戰後,簽訂<中美友好通商條約 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取得種種特 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其剩餘產品,進行資本 輸出,控制中國的市場和經濟命脈。同時, 官僚資本極度膨脹,四大家族官僚資本主義 其實簽條約本來就有利有弊,就 像近期加入 WTO 的議題也是一 樣,要享受優惠必須付出代價, 大陸的說法不完全無道理,只是 台 灣 對 於 缺 點 方 面 較 輕 描 淡 寫,但大陸方面則比較強調而 已。

(15)

條 約 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大陸方面發展的主 義)革命的對象。 國共 國共 國共 國共 勢力 勢力 勢力 勢力 的消 的消 的消 的消 長 長 長 長 1. 中 國 的 官 僚 資 本 沒有提到這個部分 因為四大家族提供經濟基礎,所以國民政府 的統治實際上就是四大家族的統治。 比較 比較比較 比較 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資本:由資本主義生產 的發展引起生產集中而造成的壟斷 中國的官僚資本:依附於帝國主義和封建經 濟勢力,依靠國家政權,控制全國經濟,具 有封建性,實辦性和壟斷性,利用國家專制 特權通過內戰,聚積大量財富。 「四大家族」和「官僚資本」的 部分其實在前面一個主題「人民 解放戰爭」就有提到,這其實在 一些書籍中,可以找到一些歷史 脈絡可循。這一直都是非常受大 陸書本批評的一點。 2. 南 京 政 府 的 經 濟 建 設 財政:整頓稅收 金融: 公營銀行有中央、中國、 交通、農民 政策上有民國 22 年的「廢 兩改元」和民國 24 年的 「法幣政策」 交通:有鐵路、輪船招商 局、和航空公司 寧漢合流以後,南京政府的經濟舉措,具有 一定的進步意義。如:整頓稅務、控制金融、 改革稅制等。南京政府的關稅自主運動,是 中國人民長期爭取關稅自主道路上的一個 重要階段,它實行關稅自主,已固定稅代替 協定關稅,提高進口稅率,增加財政收入, 具有進步意義。1935 年國民政府實行稅制改 革,發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交通運輸工 業、輕重工業和農業都有相當發展。 我很驚訝大陸方面對國民政府 並不完全採貶義的用語,在經濟 方面的某些措施,仍受到他們的 肯定青睞,而被視為是「有貢獻 的」、「具有進步意義的」這是我 史料未及的部分。換句話說,他 們對南京國民政府不是一個勁 的打壓,起碼在贊同其給予的經 濟 貢 獻 上 可 說 是 「 對 事 不 對 人」。 表 表 表 表 AAAA----2222----4444:::人名出現次數比較:人名出現次數比較人名出現次數比較人名出現次數比較 書名 人名 孫中山 蔣中正(介石) 毛澤東 鄧小平 江澤民 高級中學歷史下冊(台灣) 22 12 7 7 3 中國近現代史新視角(大陸) 29 17 33 11 2 在大陸教科書中,似乎只有毛澤東被提到的次數有明顯差異,其他則較相近。 表 表 表 表 AAAA----2222----5555:::兩書所引用的主義信仰:兩書所引用的主義信仰兩書所引用的主義信仰兩書所引用的主義信仰 高級中學歷史下冊(台灣) 次數 中國近現代史新視角(大陸) 次數 三民主義 1 三民主義 12 民族主義 1 民族主義 3 民權主義 1 民權主義 3 民生主義 1 民生主義 3 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 134 封建主義 20 帝國主義 107 民主主義 7 舊民主主義 7 新民主主義 32

(16)

社會主義 197 唯物主義 12 共產主義(馬列)(馬克思) 3 發現大陸教科書喜好講述一些「主義」有關的敘述,論述國家的思想;但在 台灣,教科書比較偏重歷史事實,思想主義方面比較不注重。 * * * * 政治意識政治意識政治意識形態政治意識形態形態形態內容分析內容分析內容分析內容分析::字裡行間隱含了許多統一思想::字裡行間隱含了許多統一思想字裡行間隱含了許多統一思想和字裡行間隱含了許多統一思想和和政策宣揚和政策宣揚政策宣揚政策宣揚 以下就是較為明顯的例子: P55 中間 利用香港回歸來強調一國兩制政策的正確 P65 中間 鼓勵人民像太平天國一樣,從事農民戰爭,並稱讚太平天國運動是一 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P100 中間 強調美國對兩岸看法是「不獨不統、不戰不和」兩面政策,企圖長期 置中國於分裂狀態,把台灣作為牽制中國的籌碼,所以必須識破美國 險惡用心、發展軍事實力,實現祖國一統大業 P166 中上 「弱國無外交,發展才是硬道理」 P219 中下 利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來拉攏國民黨,並指出現在阻礙的勢力有台獨 和國際反華勢力

(三)

「中國德育思想史」

本書是江萬秀和李春秋二位學者所著。為湖南教育出版社在1992年9月 所出版的。本書是七本《中國教育史研究叢書》中的一本,主要研究中國的德育 發展。12 本書回顧歷史,細看前人是怎樣進行道德的選擇,經由過去那些沖突、困惑、 探索,總結歷史的經驗,比較過去與現在,深刻地體現德育理論的內含與價值。 作者認為德育思想史跟政治思想史,倫理思想史,教育思想史有著息息相關的關 係。教育思想史主要是研究中華民族教育活動產生、發展的歷史及其規律的科 學;倫理思想史則主要是研究中華民族對於社會道德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的科 學;概括以上種種,我們可以大概分析出來,德育思想史主要的研究對象為歷代 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倫理學家。 中國德育思想的發展;從先秦到五四運動可分為五個時期:先秦、漢唐、宋 明、明清、清代后期五個時段,這五個時段大抵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因為在這個 時段內中國實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尤其盛行,儒家所提出的思想,剛好可以符 12本書主要介紹中國歷代時期的德育思想史,從最早的夏至清未時期,講述了在這些時期裏面所 出現的重要思想變革,從歷史方面去探討中國歷代思想的改革與創新。周公治理國家德育思想出 現以後,陸陸續續地出現了許多的學者,創造了許多的思想留派,先秦時期的孔子、孟子、荀子、 墨子、商鞅、韓非和老庄;漢唐時期的董仲舒、王充、嵇康、顏之推及其“顏氏家訓”、韓愈和 佛教;宋明時期的宋明理學、王安石、周敦賢、張載、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和王守仁;明 清時期的顧炎武、王夫之、顏元和戴震;清代后期的魏源、黃宗羲、太平天國時期、戊戌維新派、 章太炎、蔡元培和孫中山;這一類的思想學說,書中都有很詳細的說明。

(17)

合那個時侯的需要; 先秦時期:商周時期周公提出最主要的治國之道的德育思想;“以德配天” “敬德保民”,是為德育思想的萌芽期;到了周平王東遷以後出現的春秋戰國時 期,是為德育思想的奠基期,在這個時期裏面出現了許多的學派,儒家、墨家、 道家和法家;儒家的主要思想由孔子提出,主張仁、義,再由孟子跟荀子發揚, 孟子主張性善論,把仁和義結合,荀子主張性惡論,仁和禮結合在一起;墨子反 對儒家的“愛有差等”,以“利人”“利天下”為最高目的。道家則主張“自然 無為”;法家提出“以法為教”“以吏為師”;以上各家的思想,受到當時環境、 空間的影響,儒家的德育思想更為適合當時的需要。 漢唐時期:秦滅六國,建立了一個大帝國,從秦開始,中經兩漢、三國、魏 晉、南北朝,直到隋唐,中間經歷了很多歷史巨變,每個時期都因應當時的情況 而採取不同的統治之方;秦採用法家的“以史為師”“以法為教”終至二世滅 亡;漢初吸收了前朝的經驗,採取道家的“無為”狀態,造就了“文景之治”, 可是時代的進步,不可能一直只靠“自然無為”之治,直到後來出現了新的儒家 學說,漢武帝採用了董仲舒的意見,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家”,從此儒家思 想成了封建統治思想的正統。漢唐時期的德育思想有自己的特色。一方面封建地 主階級的正統經學教育思想家企圖改造先秦遺留下來的文化學術及教育思想,使 之適應於封建專制主義的需要;另一方面,“異端”學者也在不斷吸取先秦遺留 下來的文化學術和教育思想的優良傳統,使之發揚光大。自魏晉、南北朝、隋唐 時期,中國思想史的演進又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就是外來的佛教和土生土長的 道教的勃興。佛、道二教的興盛及發展,改變了中國思想史的進程和結構,對中 國的政治、經濟以及思想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宋明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宋明理學,分為三個派別:氣本派、理本派、心 本派。其中,理本派是理學的正宗,影響最大,是后期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宋 明理學標誌著德育思想的成熟。 明清時期:中國德育思想走向衰落階段,明清之際學者從明王朝危機和覆亡 的歷史教訓以及清統治者利用程朱理學實行思想文化專制的嚴酷現實中,看到了 理學對社會和民族造成的禍害,起而展開了對宋明理學的批判。他們集中批判了 理學思學的鋼領──“存天理,滅人欲”;但在清庭所採用的高壓懷柔政策下, 轉向沈寂。直到鴉片戰爭爆發,西方資產主義的入侵,才喚醒了眾人。 清代后期:這個時期中國受到外來的刺激,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結構出現了 重大的變化,新德育思潮開始被喚出來,即所謂獨立自主之人格。這個時期是資 產“新學”反對封建主“舊學”的時期,表現在德育的思想上,就是資產階級德 育思想以其大量吸收“西學”並與清初“經世致用”之學結合的新形態,對封傳 統德育思想特別是宋明理學進行猛烈的批判。 表 表 表 表 AAAA----3333----1111::::百家的德育思想比較百家的德育思想比較百家的德育思想比較 百家的德育思想比較 學者 學派 思想理論 德育原則 德育目的論 孔子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私學 “仁”“禮”;孔子認為 以教為本。 培養言行一致的

(18)

的奠基者,古代偉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仁者無敵”。禮為修身 治國、整齊上下的經緯。 “士” 、“君 子”和“仁者” 墨子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儒 家的批判者,認為儒家重 禮厚葬制度及學說,煩擾 繁瑣,勞民傷財。在春秋 戰國時期;跟儒家合被稱 為“顯學”, 兼愛、節用和神愛,兼愛 是核心。 “兼以易別”;即 為不分你我。特征 是愛無差。 培養“賢 士” 、“兼士” 孟子 繼承孔子的思想,成為思 孟學派。提倡“仁政”和 “王道”,宣揚仁、義、 禮、智等 “性善論”;孟子認為人 生而善。 以 “ 仁 義 ” 為 主 體,開創“人倫” 概 念 作 為 “ 仁 義 ” 之 道 的 思 想 前提。 培養理想人格。 荀子 戰國未期的思想家,同時 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性惡論”指人的自然 屬性,與孟子的性善論相 對。 “積善成德”;在 道 德 修 養 時 堅 持 努力提高品德。 培養士、君子、 聖人。 商 鞅、韓 非 商鞅是先奏法家的奠基 人,韓非思想則是秦始皇 統治的理論基楚。兩人都 力主法治教育。 遵守法令和紀律;不靠他 人庇護而生活,以自己的 力量爭得人生地位,實現 個體價值。 “以法為教,以吏 為 師 ” 推 行 法 治 教育。 培養能法人才。 老、庄 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庄 子是繼子後道家學派的 最重要思想代表。 老子認為“道法自然” 世界的生成模式是:“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萬物”; “無為而 治為其政治思想。 老 子 提 倡 “ 絕 仁 棄義”;庄子提倡 “ 長 德 ” “ 忘 形”。 發揚“無用之用 是為大用”的精 神。 表 表 表 表 AAAA----3333----2222:::漢唐時期的德育理論列表:漢唐時期的德育理論列表漢唐時期的德育理論列表漢唐時期的德育理論列表 儒者 儒學 德育理論 董仲舒 為了要適應漢武帝的政治需要,提出 了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拼棄了道家 的 “ 無 為 而 治 ” 。 並 專 置 了 儒 學 “詩”“書”“禮”“易”“春秋” 的五經博士。儒經成為漢皇朝的法定 教育內容。 “三鋼五常”為其核心,從人性論出 發,把封建道德秩序都說成是人性生 來就固有的,是上天所賦予的。從而 美化封建道德,掩蓋其為地主階級利 益服務的本質。 王充、嵇康 王充是東漢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 教育家。他提出了一個反讖緯神學的 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體系。 嵇康;魏晉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 它的著作大多是憤世疾俗,極富強烈 王充提出人性善可變惡,關鍵在於教 育而不在於本性。 嵇康提出“越名教”的德育觀,就是 超越“名教”的意思。其實質是對儒 家“名教”德育思想的批判和否定。

(19)

的時代批判精神。 顏之推 他信奉儒學,又不廢佛教,主張“內 外兩教,本為一體”。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把家庭放在 最重的地位。顏氏認為,少年兒童有 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自己的父 母、長者十分信任,願意聽其教誨。 所以家庭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陪的 效果。 韓愈 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反對 佛教寺院為代表的僧侶地主的利益。 主張復興儒學,是一個重振儒學的衛 道者。 善於識別人才,培養人才,提倡勤奮 刻苦,獨立思考。以“道統論”為其 德育中心。 佛教 在隋唐時期出現了很多佛教宗派,比 較著名的有天台宗,法相宗,華嚴宗 和禪宗。 大體分為四點:人生皆苦;現實虛幻 和出世;善惡輪回報應和孝道。 表 表 表 表 AAAA----3333---3333::::明明、明明、、、清清清清的德育思想列表的德育思想列表的德育思想列表 的德育思想列表 儒者 生平 思想論點 主要著 作 龔自 珍 曾長期在清朝的 中央政權機構中 任內閣中書禮部 主事等品級不高 的官職,終生不得 志。 在學術上主張“經世致用”,寫了一系列抨擊時 政、激勵人心的政論文章,主張實行社會改革,抵 抗外來侵略。反對孟子的性善說,也反對荀子的性 惡說,而贊成告子的人性論;“無善無不善”;性 之本體無善無惡,而只是存在著為善為惡的可能 性。他又指出人為堯時,惡的可能性也仍然存在。 《定庵文 集》上、 中、下三 卷和《續 集》四卷 魏源 與龔自珍齊名,後 人合稱龔魏。鴉片 戰爭時期,曾參加 浙東抗英戰役。 主張“人心肅則國威遒”;人心敗壞淪喪是中國衰 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消除它國家才能昌盛富 強。“無欲”為他的德育目標;即是不斷克服物欲, 最終達到無欲,使自己的仁善之心充分顯露出來, 達到聖人的境界,為道德教育道德修養的最終目標。 《聖武 記》、《古 微堂 集》、《老 子本義》 表 表 表 表 AAAA----3333---4444::::清末清末清末清末的德育思想列表的德育思想列表的德育思想列表的德育思想列表 思想論點 主要著作 康有為 戊戌維新運動的領導者,中 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啟蒙思想 家、教育家。提出廢八股辦 科學興學堂廣游學譯西書等 革除封建教育,對清未教育 改革有很大影嚮。 反對宋明理學“存理滅欲”的禁欲 主義思想傳統,明確提出“求樂免 苦”的自然人性論。強調以人為 主,要求一切從人出發,從人的欲 望需求出發。 《新學偽經 考》、《戊戌奏 稿》、《大同 書》 譚嗣司 是為戊戌維新運著名的激進 派。和林旭等人組成戊戌六 “性善之說,最為至精”;批判宋 明理學家鼓吹的“存天理,滅人 《譚嗣同全 集》

(20)

君子,可是後來不幸被捕並 遭殺害。 欲”主義。從“性善說”出發主張 “崇奢抑儉”。 嚴復 早期被選派到英國的海軍學 校留學,目睹英國海軍制 度,以西方資產階級社會政 治學說,辦別中國與西方之 異同,深受進化論的影嚮。 主張“自強保種”的人生觀;物竟 天擇,適者生存;人必須要自己努 力發奮,方能生存發展,不然則將 導致失敗而淘汰。 《原強》、《救 亡決論》、《學 道外傳》、《論 教育與國家 之關係》 梁啟超 近代資產主義階級改良派領 袖之一,著名學者、教育家。 從師於康有為,深受康有為 的思想所影嚮,積極支持和 參與維新變法運動。 “新民說”為其德育的根據;從 “新民”中引發出進行國民德育的 根據。他認為中國之所以貧弱不 振,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人民民力、 民智、民德三方面太差。 《飲冰室文 集》、《德育 鑒》 * * * * 政治意識形態分析政治意識形態分析政治意識形態分析政治意識形態分析:::本書沒有:本書沒有本書沒有 本書沒有 而且推崇國父 孫中山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革命活動家,幾十年的革 命生涯,越挫越起,而且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思想家,他的哲學,政治思想, 是以進化論為其基本線索,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也以進化論為其基礎。他倡導自 由、平等、博愛;主張接受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一些理倫思想,用以改造中 華民族固有的優良道德傳統。他認為三民主義與人道主義是不可分割的。人道主 義是人類的福音;而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道主義的真髓;它們本身就包含在三 民主義之中。他把自由看作是人們生活幸福的基本條件,他熱切希望人民能擺脫 封建專制暴政的壓迫與帝國主義的經濟,政治壓迫,獲得自由,過上幸福的生活。 孫中山認為,民權時代就是人民管理自己事的時代,爭民權就是人民同皇帝 爭權力。他指出封建的東西是不合時理的,現在已進入民權時代,絕不能讓少數 人壓制多數人,用君主壓制人民。要用民權時代的思想,道德去教育,武裝人。 孫中山的革命理想是“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而要使這樣的新世界 出現,則必須有高尚思想與堅毅能力,這種新的高尚思想,就是替眾人服務和為 主義奮斗的人生觀。在其著作及演說中,多次論述,提倡這種高尚的人生觀,要 求革命者樹立和踐履。他的德育思想對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亦有借鑒意 義。

(四)

《毛澤東印象》

本書為丁曉平、方健康 編選 / 校注, 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出版年 代:2003 年九月,本書共分十二章三十七節,共三百一十頁。13 13 《毛澤東印象》是中共建國以來首次重新編輯出版,可謂《毛澤東自傳》的姊妹篇,全面集 中地收入了二十世紀三、四年代中外記者撰寫的毛澤東生平事蹟、革命鬥爭活動的文章,是中國 革命史上極其珍貴的文獻,也是研究毛澤東和中國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具有極高的文獻、 文學和收藏價值,讀來真實生動,憾人心魄。 毛澤東,中國一個時代的象徵。中國人民對於毛澤東的記憶是紅色的。這些紅色的記憶,最

(21)

第一章、 記憶、紀念與懷念-編注的話………..…....1~4 頁 第二章、 埃德加.斯諾之印象記 1. 第一次見到毛澤東………..…3~13 頁 2. 與毛澤東一起吃點心………14~19 頁 3. 窯洞裡的預言家………20~26 頁 4. 人民的魚………..………..27~33 頁 5. 再次見到毛澤東………..…………..34~39 頁 6. 紅色預言………..…………..40~48 頁 7. 第三次會見毛澤東………..…………..49~81 頁 8. 第四次會見毛澤東………..82~109 頁 9. 天安門上會見毛澤東……….110~118 頁 10. 附註: 毛澤東與美國人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丁曉平)119~124 頁 第三章、 海佗.斯諾之印象記 1. 與毛澤東談中國革命………..127~138 頁 2. 他是一個中國人………..139~145 頁 第四章、 詹姆斯.貝特蘭之印象記 1. 與毛澤東談話………..149~162 頁 2. 毛澤東對話錄………..163~176 頁 3. 戰爭中的紅色中國………..177~184 頁 第五章、 岡瑟.斯坦因之印象記 1. 毛澤東信仰………..187~199 頁 2. 毛澤東會見記………..200~202 頁 第六章、 愛潑斯坦之印象記 1. 這就是毛澤東………..205~208 頁 第七章、 哈里森.福爾曼之印象記 1. 訪問毛澤東………..211~214 頁 第八章、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之印象記 1. 毛澤東訪問記………..217~221 頁 2. 窯洞裡的毛澤東………..222~228 頁 第九章、 約翰.謝佛斯之印象記 1. 和毛澤東主席談話備忘錄………...231~232 頁 2. 訪問毛澤東………...233~247 頁 3. 和毛澤東談中國國內形勢………...248~250 頁 4. 毛澤東的見解:美國和中國………...251~257 頁 早卻來源魚西方人的筆下。《毛澤東印象》一書的編輯出版是對這個記憶的一種美好的表達。在 編輯過程中,編者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撰寫了作者的小傳和《毛澤東和美國人的第一次親密 接觸》、《<毛澤東印象>舊版圖書考證索引》、《毛澤東印章源流考》等文章,認真做了校對 和註解,供讀者們閱讀時對照參考。

(22)

5. 和毛澤東談共產黨「七大」將採取的政策…...258~266 頁 第十章、 中國記者之印象記 1. 毛澤東先生訪問記(趙超構)………269~274 頁 2. 毛澤東先生訪問記(孔昭愷)………275~276 頁 3. 毛澤東先生到重慶(子岡)………277~279 頁 4. 中國人有了一個大救星………280~282 頁 5. 「毛澤東萬歲」的呼聲如雷霆………283~285 頁 6. 中蘇文協慶祝會上的毛澤東………286~288 頁 7. 陜甘佇邊區人民談論毛主席………289~293 頁 8. 我所知道的毛澤東先生二三事(柳六文)……294~297 頁 第十一章、 附錄 1. <毛澤東印象>舊版圖書考證索引(丁曉平)298~303 頁 2. 毛澤東印章源流考(丁曉平)………304~308 頁 第十二章、 編後記 《毛澤東印象》是中國共產黨頌揚毛澤東的一本書。其所收入的文章,事 編者在綜合選擇各種不同版本的內容的基礎上,認真嚴肅地編輯校定,比較完整 和全面的收入了當時中外記者在不同時間和不同背景的歷史條件下寫作的關於 毛澤東生平事蹟、革命鬥爭活動的文章,均為中國革命史上的極其珍貴史料,也 是研究毛澤東和中國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具有極高的史料、文學和收藏價 值。其中選入七名外國記者的文章,以及美國外交官約翰.謝佛斯當年在延安「美 軍觀察組」任職期間與毛澤東的談話,集中展示 1945 年以前到過延安採訪的中 外進步記者發表的報導毛澤東的作品。 出版年代為 2003 年九月,也就是前年才出版的。而且之前已經出版過好幾 版的舊版《毛澤東印象》,此書為最新改版的版本,可見,對於中共的一代偉人 -毛澤東,人民仍帶著好奇的心理想探究其真面目,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可以創造 一個紅色的世界?中國大陸的人民對於毛澤東仍抱持著崇敬和嚮往的心情。 表 表 表 表 A-4-1111:::人名數量統計:人名數量統計人名數量統計 人名數量統計 蔣介 石 周恩 來 孫中 山 斯大 林 赫魯 曉夫 朱德 林彪 陳獨 秀 張國 焘 彭懷 德 李大 釗 127 36 25 21 17 13 11 8 6 5 4 因為本書為紀錄記者見到毛澤東時的印象和與毛澤東的談話,所以幾乎全 本都是以毛澤東為主詞,出現過於頻繁,因此我不予統計毛澤東此人名出現之次 數。可以看見其中提到蔣介石次數最多,因為他是當時毛澤東的對手,所以會將 蔣介石與毛澤東作比較,而和毛澤東的對談之間也會多次提及蔣介石。另外一些 共產黨的元老高幹也會常被提及,例如:林彪、彭懷德、周恩來…等等。蘇聯的 赫魯曉夫、斯大林也是離不開毛澤東的世界,還有當時佔重要地位的孫中山、李 大釗…等等,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表表表表 A-4--2222::::共黨共黨共黨共黨重要重要重要重要大事統計數量大事統計數量大事統計數量 大事統計數量

(23)

長征 圍剿 文化大革命 大躍進 41 27 11 0 可以看到本書提到「長征」的次數較文化大革命或其他事件頻繁,是因為 長征為毛澤東成功奪取中國共產黨的權力之轉戾點,所以在《毛澤東印象》中, 無論記者筆撰或與毛澤東面談都會不斷提及。 表 表 表 表 A-4-3333:::專有名詞數量統計:專有名詞數量統計專有名詞數量統計 專有名詞數量統計 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 國民黨 民主 24 37 49 58 72 38 因為本書以毛澤東為主角,所以共產黨一詞充斥全書,我就不加以統計。其 中帝國主義出現的次數比資本主義多出許多,無產階級也比資產階級多出很多, 國民黨一詞出現的次數想當然爾也很頻繁,其中比較值得一說的是,民主一詞出 現了三十一次。中共政權一直認為自己是民主政體,所以也會適時強調民主的重 要,但是「自由」一詞就較為不常出現。 表表表 A-4--4444:表 :::毛澤東印象表毛澤東印象表毛澤東印象表毛澤東印象表 外表 氣質 內在 面容瘦削 精明的知識份子 精力過人、不知疲倦 個子高 謙遜樸實 記憶力超乎常人 鼻樑很高 有絕對的自信 有當機立斷的魄力 顴骨突出 自然且風趣幽默 做事一絲不苟 雙眼炯炯有神 氣度寬宏、心胸寬闊 自尊心極強 嘴唇寬厚 清新有活力 有深邃感情 下巴長著一顆黑痣 深沉的嚴肅性 複雜又充滿矛盾的人 長長且濃密的黑髮 有忍耐力 有領導能力 聲音沉靜 深思熟慮 群眾魅力強 肩膀寬厚 有好奇心、孩子氣 慈祥與無畏的綜合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此書對毛澤東的普遍印象是正面的,無論對於初次見面 的第一印象或是了解毛澤東的內在性格之後,均是一致的好評,且常用眾所皆知 的偉人比喻毛澤東的神態,例如:甘地、林肯、傑佛遜…之類。 *** 政治意識形態分析* 政治意識形態分析政治意識形態分析政治意識形態分析:::宣揚共產黨思想及馬克思主義和褒揚毛澤東:宣揚共產黨思想及馬克思主義和褒揚毛澤東宣揚共產黨思想及馬克思主義和褒揚毛澤東 宣揚共產黨思想及馬克思主義和褒揚毛澤東 本書蘊含的政治意識形態非常濃厚,無論是外國記者初次會見毛澤東、再 次與其見面,都是對他贊不絕口,美國外交官也為他恢弘的氣度懾服。幾乎把毛 澤東作偉人化、完人化的推崇。 無論是面對國民黨的「圍剿」和「兩萬五千里長征」,毛澤東都可以以幽默 且輕鬆的態度面對,全然沒有抱怨或是憤悶的情緒。懂得用自嘲的方式面對挫 折,而且有絕對的自信面對敵人。 例如:第兩百零二頁的最後一段「我(岡瑟.斯坦因)急欲知道,是否不久 我會在重慶的牆壁上發現他的照片,像在延安我所看見的蔣介石的照片一樣。『不

(24)

過,我是一個”匪”。』毛澤東說。」;第二十一頁第二段第五行提到「他(毛澤 東)退到附近一個池塘邊,威嚇說,如果他父親不答應『改過』他就要投水自盡, 於是『敵人』投降了。」;第兩百二十頁第五段「『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他 (毛澤東)繼續說,『看起來,反動派樣子很可怕的,但是實際上沒有什麼了不 起的力量。』」 當然,毛澤東不可以是高不可攀令人生畏的!必須要敘述一些他人性化的地 方,才能讓大家知道,如神一般的毛主席是可親近的,有他可愛自然之處。例如: 第二十二頁第二段「『媽的,太熱了!』毛說著,脫下褲子,又坐了下來,那神 態和甘地纏著腰布時一樣自然。」;第十二頁第二段「我(埃德加.斯諾)記得 有一天我和毛澤東談話的時候,看見他心不在焉的鬆下褲帶,搜索著什麼寄生 物。」 寫作時若使用映襯的手法,可以更凸顯主角的特色和鮮明度。本書也經常用 蔣介石來作為毛澤東對比的對象。例如:第三十五頁第二段「他漸漸養成了一種 安祥的態度,他顯然不像蔣介石那樣”緊張”。」。 我從這本書上得知,原來共產黨也講民主,裡面有提到毛澤東對民主的定 義。例如:第一百四十三頁「這就是那年夏天我(毛澤東)在延安得出的主要結 論:必須千方百計的動員民眾行動起來-這是實行”民主主義”的方法之一。」; 第一百七十三頁第二行「政府的組織形式的民主集中制,他是民主的,又是集中 的,將民主與集中兩個似乎相衝突的東西,在一定形式上統一起來。」;同頁第 二段第十行「只有採取民主集中制,政府的力量才特別強大,抗日戰爭中國防性 質的政府必定要採取這個有力的民主集中制。」 就一本傳記而言,其重點放置於毛澤東的思想及他率領共產黨的抗爭史,走 向完全朝政治意識形態走去。

(五)

《世襲與禪讓-古代中國的王朝更替傳說》

[美]艾蘭(Sarah Allan)著 ,孫心菲、周言譯,范毓周、 邢 文審定,出版地:北京市海定區中關村北京大學校內,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01。14 這本書所依據的資料是戰國時期和漢代初年的文獻。這個時期是中國哲學的 14按照傳統的說法,神話是描述超自然的故事,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國古代文學中神話的成分少而 歷史的成分多。這一現象曾使學者們感到困惑不解,他們一般把神話成分的匱乏歸因于文人學士 對民俗信仰的鄙視和一種把文獻中的神話人物當作是真實的歷史人的理性主義傾向。然而,何謂 歷史,何謂神話?在各章中,作者用結搆主義派的神話分析方法對中國古代文獻中的一些史實進 行探討,並著重分析公元前5至前1世紀文獻中記錄的圍繞從堯、舜到周代政權的轉換和王朝形 成的歷史,其目的是力圖揭示那些相關的記述是具有結構性的,而且它們和神話一樣,也是用于 調解社會內部衝突,即血親利益和公眾利益之間的矛盾。這種衝突在王朝循環理論中表現為道德 統治與世襲統治之間的矛盾;在傳說時代表現為世襲與禪讓、王與臣僚、臣僚與隱士、攝政與叛 逆之間的不同轉換。僅管和人們的認識相悖,但每一個歷史階段都與下一階段相關,然而,這些 歷史傳說絕不是過去歷史的翻版。傳說的主題是恒久不變的而且具有同樣的框架結構。

(25)

經典時期。凡在哲學典籍中常見的簡短的歷史引證和歷史記述都可以被視為史料 來源。希望通過對可能的變型及其意義的分析,來說明文獻中的“歷史''是可以被 轉換的,至少在一定範圍內是可以被轉換的,並揭示出中國古代的作者們用這種 轉換來表達他們的政治見解和社會態度。 這些文獻及其寫作的時代背景同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及其追隨者所研究的 那種口頭敘述和部落氏族社會的情況完全不同。因而僅管作者的假說在很大程度 上受到列維-斯特勞斯早期理論研究成果的啟示,他用研究結果去驗証列維-斯特 勞斯分析方法中的某些原理,並對他的分析方法提出一些修正或補充。 表 表 表 表 A-5-1111:::章節頁數分析:章節頁數分析章節頁數分析 章節頁數分析 章節 頁數 前提 5 理論 9 第一章 問題與理論 方法與程序 2 總 16 1.堯到舜:權力轉換 4 2.舜與丹朱:聖賢與繼承人 5 3.舜和許由:統治者與拒位者 4 4.舜為開國之臣 5 第二章 傳說系列1: 唐堯到虞舜 5.舜為攝政者 3 總 22 一.舜至禹,禹至啟:以非世襲到世襲的傳遞 1 二.作為文化英雄的禹 1 1.舜至禹:權力的傳遞 1 2.舜與善卷:統治者與拒位者 1 3.禹與商均:賢者與繼承者 2 4.作為開國之臣的禹 4 三.傳說系 列 2:由舜 至禹 5.作為攝政的禹 1 1.禹至益:量德錄用 1 2.益與伯成子高:大臣與拒位者 1 3.益至啟:從美德到世襲 1 四.傳說系 列3:夏代 的建立 4.啟五觀:統治者與叛逆 2 第三章 傳說系列 2與3:虞舜至 夏禹以及夏 的建立 總 14 章節 頁數 1.由桀至湯:統治的轉換 5 2.王朝的建立時期:德治 1 第四章 傳說系列4 商朝的建立 3.湯與務光:統治者與拒位者 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BETA uses its service to provide the uses to donate by using the credit cards or PayPal account to support the CBETA

CBETA uses its service to provide the uses to donate by using the credit cards or PayPal account to support the CBETA

CBETA uses its service to provide the uses to donate by using the credit cards or PayPal account to support the CBETA

CBETA uses its service to provide the uses to donate by using the credit cards or PayPal account to support the CBETA

CBETA uses its service to provide the uses to donate by using the credit cards or PayPal account to support the CBETA

民國 57 年,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正式實施, 教科書改由國立編譯館主編, 數學教科書之編製 成立有

吳佳勳 助研究員 國立台灣大學農經博士 葉長城 助研究員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 吳玉瑩 助研究員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博士 陳逸潔 分析師 國立台灣大學農經系博士生 林長慶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