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1

1.4 半導體基礎概說

1.4-1 材料分類

材料依導電性可分:絕緣體(insulator)、半導體(semiconductor)及導體(conductor),而 半導體便是一種電性介於導體與絕緣體間的材料,而矽、鍺是目前應用最廣的半導 體材料。依能隙區分如下 (圖 1-20、圖 1-21):

(a)絕緣體(insulator):

能隙約約 9 eV (1 eV=1.602 x 10-19 J),例如;石英。

(b) 半導體(semiconductor):

能隙約約 1 eV,例如;矽(Si)、鍺(Ge)。

(c) 導體(conductor):

能隙約約 0 eV,例如;金、銀。

圖 1-20 各種材料的導電度 [9]

圖 1-21 各種材料的能階圖 [6]

1.4-2 材料摻雜

在原本單純的半導體中加入少量的雜質後,會使其能隙因雜質的影響而發生變 化(摻雜量約百萬分之一),進而提高導電性,這稱為雜質半導體,依加入的雜質種 類又分:n 型半導體及 p 型半導體,反之無雜質加入的半導體則稱為本質半導體。

(1) 本質半導體特性:

(a) 在絕對零度(0°K)時,本質半導體性能就如絕緣體,Si=1.21eV , Ge=0.78eV。

(b) 在室溫(25℃)下,使共價鍵破裂所需的能量,Si=1.1eV,Ge=0.72eV。

(c) 傳導帶內的自由電子可形成傳導電流。

(d) 本質半導體中,電洞數目等於電子數目,即電子載子濃度等於電洞載 子濃度,也因為沒有足夠的自由電子和電洞,不容易產生電流,故為 電中性。

(e) 電子移動速度比電洞快,電子遷移率約為電洞 2.6 倍。

(2) 雜質半導體特性:

(a) 須在半導體內加入微量的雜質,以產生更多電子或電洞使導電性變佳。

(b) 當摻雜的雜質為 5 價的元素,如:磷(P)、砷(As)、銻(Sb)(圖 1-22),

稱為 n 型半導體,其導電性是靠帶負電荷的電子完成(圖 1-23)。

(c) 當摻雜的雜質為 3 價的元素,如:硼(B)、鎵(Ga)、銦(In),稱為 p 型半 導體,其導電性是靠帶正電荷的電洞完成(圖 1-24)。

圖 1-22 元素週期表 [10]

圖 1-23 n 型半導體 [10] 圖 1-24 p 型半導體 [10]

1.4-3 材料結構

一 般 材 料 結 構 依 原 子 排 列 的 規 則 性 , 可 分 為 非 晶 系 (amorphous) 、 多 晶 系 (polycrystalline)及單晶系(crystalline),而在應用上,三種材料結構都有其應用的價 值,但當元件是用來作為主動元件時,則該半導體必須是單晶型態(因為晶格排列整 齊導電性佳)(圖 1-25)。

圖 1-25 材料結構 [10]

1.4-4 金屬氧化半導體結構

基本上金屬氧化半導體是由金屬層 (Metal) 、氧化層(Insulator) 、半導體層 (Semiconductor),這三種材料組成,半導體層就是大家普遍使用的矽晶圓或鍺晶圓,

而二氧化矽(SiO2)是氧化層主要使用的材料,其優點是容易在矽晶圓上生成,且介 電常數 k 值頗高(k=9),再加上崩潰電場又高,故在積體電路線寬 90 nm 之前是頗受 大家接受的氧化層材料,但隨著因通道長度縮短而造成日趨嚴重的「短通道效應」

及「穿遂效應」,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新的閘極氧化層材料(high-k)已不斷的被 研發及使用,而在金屬層的材料使用也不在侷限於多晶矽,而是大量的採用新的金 屬材料(如;TaN)來改善閘極阻值過高及上述問題(圖 1-26)。

圖 1-26 MOS 結構 [6]

1.4-5 金屬氧化半導體工作原理

理想的 MOS 定義是指在沒有外加偏壓時(即熱平衡狀態),金屬功函數 qfm和 半導體功函數 qfs的能量差為零,即功函數差 qfms等於零(方程式 1.5),其中 qΨB 為 費米能階 EF 和本質費米能階 Ei 的能量差,qχ為半導體電子親和力,也就是說當 無外加偏壓時,能帶是平的(稱為平帶狀態 flat band condition),故平帶電壓(flat band voltage)即是指使半導體區之能帶無彎曲所施加的閘極電壓( )(圖 1-27)。

2 0 )

(  

 

  

m s m B

ms

Eg q

qx qf

qf qf

qf

(1.5)

圖 1-27 平帶電壓定義圖 [6]

理想的 MOS 電容-電壓特性曲線如圖 1-28 所示,依施加於金屬層的電壓不同 可分為:偏壓小於平帶電壓時的聚積(accumulation)、偏壓介於臨限電壓與平帶電壓 時的空乏(depletion)、偏壓小於平帶電壓時的反轉(inversion)三種操作模式(以 p-type 為例)。

圖 1-28 理想的 MOS 電容-電壓特性曲線 [6]

(1) 聚積區(accumulation):

在金屬層上施予電壓,且電壓值小於平帶電壓,此時 p 型矽中的電洞會大 量往氧化層及矽的表面移動,進而造成表面裡的電洞數量比 p 型矽還多,也就 形成 p 型矽在表面的能帶往上彎曲,而此時的 MOS 便如同一平行電容板(圖 1-29)。

圖 1-29 V < 0,聚積區能帶圖 [6]

(2) 空乏區(depletion):

在金屬層上施予電壓,且電壓值大於平帶電壓,此時 p 型矽中的電洞會大 量往矽的表面的反向移動,進而使得氧化層與 p 型矽的表面因缺乏電洞而產生 一帶負電的空乏區,也造成 p 型矽在表面的能帶往下彎曲(圖 1-30)。

圖 1-30 V > 0,空乏區能帶圖 [6]

(3) 反轉區(inversion):

在金屬層上施予電壓,且電壓值遠大於平帶電壓,此時表面的半導體將由 p 型轉變成 n 型,由圖 1-31 所示,少數載子在低頻時由於跟的上頻率變化,電 容值會隨著電壓的上升而便大直到等值氧化層電容,而在高頻時因少數載子跟 不上頻率變化,如同形成一氧化層電容串接一空乏區電容,故此時空乏區的厚 度並不會因表面電壓的改變而有所變化。

圖 1-31 V > >0,反轉區能帶圖 [6]

1.4-6 場效電晶體結構

基本的場效電晶體(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ET 的操作原理是利用電場來控制 電流的大小,所以才稱為場效電晶體,且因其載子只容許由自由電子或電洞的組成,

所 以 也 稱 為 單 極 性 電 晶 體 。 依 結 構 可 分 為 : 接 面 場 效 電 晶 體 (junction field effecttransistor) JFET (圖 1-32)及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effect transistor) MOSFET(圖 1-33)。

圖 1-32 n 通道 JFET 結構 [11] 圖 1-33 n 通道MOSFET 結構 [6]

1.4-5 場效電晶體工作原理

場效電晶體具有很好電阻轉變的特性,即只要改變閘極與源極和汲極間的電 壓,便可改變源極與汲極間的電阻值,以下就 p 通道 JFET 來說明其工作區間(圖 1-34)。

圖 1-34 p 通道 JFET 特性曲線 [10]

(1) 截止區(cut-off region):

當閘極與源極間的逆向電壓 VG 增至某一值時,則源極附近的空乏區將 占滿整個通道,此時就像一個絕緣體,電流 ID 幾乎為零,而這時的 VG 電 壓稱為切斷電壓,而此特性曲線區域便稱為截止區(圖 1-35)。

圖 1-35 截止區 [10]

(2) 線性區(linear or triode region):

當閘極與源極間的逆向電壓 VG 值,還沒使元及附近的通道夾止,且

VD 尚小時,則通道的截面積由源極至汲極大約相等,此時通道就像一個

長方形的電阻器,而 ID也會隨著源極至汲極的電位差 VD呈現性增加,而 此特性曲線區域便稱為線性區(圖 1-36)。

圖 1-36 線性區 [10]

(3) 飽和區(saturation region):

當閘極與源極間的逆向電壓 VG 值,仍不致源極附近的通道夾止,若汲

極對源極的電壓 VD 還沒有太大的話,還是可使汲極附近通道產生夾止的

效果,但若再增加 VD 的大小,將會使通道夾止的情況往源極方向延伸,

進而產生更大的空乏區,而通道電阻也隨之增加,因此通道的電流 ID 將會 維持不變,而此特性曲線區域便稱為飽和區(圖 1-37)。

圖 1-37 飽和區 [10]

1.4-6 金屬氧半場效電晶體結構

基本上 MOSFET 的應用非常廣闊,例如;電腦的運算及通訊電子等,大量的 邏輯 IC 與記憶體元件皆使用此結構,由於 MOSFET 的功率需小,故更適合製作微 小化的 IC。基本上其結構是由閘極(金屬、氧化層、半導體堆疊組成)、汲極、源極 組合而成,也就是只要控制閘極上的電壓,就可在半導體與氧化層的介面上,吸引 多數載子而形成通道,使得源極與汲極導通。故控制閘極的電壓,故稱為金氧半場 效電晶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圖 1-38)。

圖 1-38 n-MOSFET [11]

1.4-7 金屬氧半場效電晶體工作原理

依偏壓在 MOSFET 之閘極、汲極,與源極,施加的不同,以 n-MOSFET 為例 說明下列三種操作區間(圖 1-39):

圖 1-39 MOSFET 特性曲線 [11]

(1) 線性區(linear or triode region):

當 VGS>Vth且 VDS<VGS−Vth,則氧化層下方的通道導通。此時通道就像 一個壓控電阻(voltage-controlled resistor),在此區域內電流—電壓關係 有如一個線性方程式,故稱為線性區(圖 1-40),此時汲極流出的電流大 小依方程式 1.5 所示。

(1.5)

n是載子遷移率、W 是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的閘極寬度、L 是金氧半場效 電晶體的閘極長度,而 Cox 則是閘極氧化層的單位電容大小)

圖 1-40 MOSFET 線性區 [11]

(2) 飽和區(saturation region):

當 VGS>Vth且 VDS>VGS-Vth,此時為導通狀態。但當汲極電壓的增加到 超過閘極電壓時,會使接近汲極區的反轉層電荷為零,此時通道關閉,即 稱為為「夾止」(pinch-off)(圖 1-41)。此時由源極流出的載子經由通 道到達夾止點時,會被注入汲極周圍的空間電荷區(space charge region),

再被電場掃入汲極。故此時電流與 VDS無關,只與閘極電壓有關,依方程

式 1.6 所示:

(1.6)

圖 1-41 MOSFET 飽和與夾止 [11]

(3) 截止區(cut-off region):

當 VGS 小於 Vth)時,此時為「截止」(cut-off)狀態,故電流無法流 通,也就是 MOSFET 處於不導通的狀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