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原型(Prototypes)

迭代設計是藉由測試原型進行不斷的修正設計,以達到提升設計的品質的目 的以及趨近使用者的真實需求的設計方法。Cerejo(Cerejo, 2010)以及 Engelberg 等人(Engelberg & Seffah, 2002)皆指出依照原型與成品的擬真程度,可分為低 擬真原型(Low-fidelity Prototype, Lo-fi Prototype)、中擬真原型(Mid-fidelity Prototype, Mi-fi Prototype ) 以 及 高 擬 真 原 型 ( High-fidelity Prototype, Hi-fi Prototype)。為了深入了解設計師在介面設計不同階段的設計須求,以下逐一探

低擬真原型(Low-fidelity Prototype, Lo-fi Prototype)

圖 1 以紙筆繪製的低擬真紙面原型

(本創作整理)

Snyder(Snyder, 2003)指出由於紙筆的便利性,在設計使用者介面時最常 見的Lo-fi 原型即為紙面原型,是一快速產生以便做為討論基礎的原型。設計師 常選擇易於取得且操作簡便的紙筆作為媒材,將較高階的設計概念繪製成初步 的使用介面。也由於在此階段著重快速建置以便討論、測試主要功能,繪製內 容以簡單的線稿為主,故紙面原型仍然屬於較為粗略、省略細節的樣貌,但已 有大致上的結構及雛形,可藉此做初步的設計方向確認。由於在紙面上傳達的 資訊有限,因此以紙面原型進行溝通時,設計師需要進行大量的說明。

的人力來分別擔任主持人、觀察者、電腦角色(圖2)——由一人演繹電腦的 角色來根據使用者對紙面原型的行為,做出相對應的反應,如:使用者點擊紙 面原型上的按鈕後,更換至該按鈕所連結的下一頁。為盡可能捕捉真實的使用 者反應,擔任電腦的人員須利用多次的練習來保持對紙面原型使用流程的熟悉 度。

圖 2 進行紙面原型使用者測試時的人員配置

(Rettig, 1994)

中擬真原型(Mid-fidelity Prototype, Mi-fi Prototype)

Engelberg 於 2002 年提出(Engelberg & Seffah, 2002)Mi-fi 原型的概念:在 以 Lo-fi 原型確立架構及設計方向後,則進入使用數位工具的 Mi-fi 原型階段。

在 Lo-fi 原型中以紙筆繪製框線以表示物件,進入 Mi-fi 原型時除了利用數位設

實情境的文字來顯示內容。

Mi-fi 原型雖已標示重要說明文字,但視覺上仍屬於概略的樣式,並無法完 全傳達最終產品的視覺效果及感受,其視覺外觀及互動效果可稱之為可點擊式線 框稿(Clickable Wireframe)(Treder, 2014)。Mi-fi 階段已使用數位工具產出原型,

建置成本較Lo-fi 原型高,但數位工具對測試及分析皆有較佳的支援。常見的數 位工具如:Cacoo, Balsamiq(圖 3)。

圖 3 以 Balsamiq 設計的 Mi-fi 原型

(資料來源:https://goo.gl/9kyasw)

高擬真原型(High-fidelity Prototype, Hi-fi Prototype)

Hi-fi 原型以高擬真程度來測試使用者之互動操作歷程(Rudd, Stern, &

圖 4 由 inVision 製作的高擬真原型

(資料來源:https://goo.gl/TiSdw3 )

表格 1 三種原型比較表

型即可有效溝通;對於視覺效果要求較高、需直接面大眾的零售業,高擬真原型 才能傳達視覺風格及互動方式的交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