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個人背景變項與休閒阻礙因素之實證研究

Raymore, Godbey, Crawford 和 VonEye(1993)依據 Crawford, Jackson 和 Godbey(1991)的模式發展「休閒阻礙量表(Leisure Constraints Statement),

其研究也支持了此休閒阻礙階層性的假設。指出當個人一直不斷地遭受外在限 制時,如物質、社會及文化等因素,這些限制最後可能被個人內化為內在阻礙 因素,個人也開始相信這些限制是自己導致,非環境所造成的。而事實上,這 些不同類型的阻礙因素,實際上常是同時作用且相互影響的。

參、個人背景變項與休閒阻礙因素之實證研究

過去研究參與視覺藝術活動者之休閒阻礙因素的相關文獻甚少,故研究者 擴大範圍,先探討個人背景變項與「一般性休閒活動」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

茲將本研究欲探討的變項及相關文獻整理如下。

一、性別與休閒阻礙

Meyer 和 Brightbill 對工業革命後的休閒提出的定義是「自由、不被佔據的 時間,一個人隨其所好,任意的休息、娛樂、遊戲或從事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動,

亦即在這段時間裡,一個人可以相當自由的選擇他所要做的事。」(林素麗,

1977)。但事實上休閒對許多婦女而言,並不意味著全然的自由,休閒中充滿 社會控制(畢恆達,1995)。一些相關文獻上也敘述在不同的女性經驗與分類

層級、民族和其他的社會結構都影響著每日生活的經驗和休閒的途徑。而在部 分研究上也特別指出女性與男性在休閒阻礙上的差異,並注意到家屬的約束和 家庭的實行,是與男性特別不同的阻礙因子(Horna, 1989;Searle 和 Jackson, 1985;Witte 和 Goodale, 1981)。女性位於次要的勞動市場經驗的改變

(Hochschild,1989)與很少的休閒時間(Shank, 1986),在時間相關的研究中 表示有工作或無工作的結婚女性,比她們的丈夫有更少的休閒時間。

雖然諸多的研究顯示女性之休閒阻礙大於男性,男女之休閒阻礙因素亦不 同(Jackson & Henderson , 1995;Raymore, Godbey & Crawford, 1993)。但是即 便有阻礙並不一定會阻止休閒之參與(Kay & Jackson, 1991),只是休閒之參與 者仍會有可能面對休閒阻礙存在的時候,而使得休閒參與之次數受影響。

經濟的阻礙也被提出是男性與女性在休閒參與上的關卡。且在女性報告記 錄交通的缺乏也是大眾休閒參與的關卡(Searle & Jackson, 1985)。

依 Henderson 與 Bialeschki(1993)的研究,缺乏休閒權力的感覺似乎是女 性獨特的感受。相同的,在道德行為上也關係著女性擔任照顧家庭的主要角色,

並說明家庭責任與家庭結構如何阻礙女性的休閒。而在另一方面女性生活上也 憂慮家庭暴力與戶外休閒環境的暴力。Green, Hebron 和 Woodward(1987)提 出令人注目的證明,說明了暴力的憂慮是在女性休閒選擇上重要的阻礙因素。

由社會結構上來探討有關女性休閒阻礙的因子,基本上是假設休閒的實際 性與令人滿意的經驗或活動。但女性在休閒問題是在於缺乏機會或休閒阻礙。

更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休閒阻礙的性別關係上女性的阻礙與休閒的平等,而平 等必須是在所有社會生活中的方面。所以休閒似乎是利益或滿意與價值的來 源,許多女性無力得到這些優勢(Shaw, 1994)。

根據涂淑芳(1995)所收集的媒體報導中,說明台灣婦女的休閒阻礙因素,

可分為下列四類:社會態度價值、環境硬體、個人內在資源(指女性參與動態 休閒活動的意願與技能)、時間(指時間不足或安排不當)。

綜合上述可瞭解到女性在參與休閒活動阻礙上不但受限制於先天與男性體 能上的差異且在諸多的道德規範及社會所負於傳統女性角色下,使得女性並無 法真正公平的享受休閒。本研究是探討「參與視覺藝術活動」的休閒阻礙,因 其性質及內容較一般性休閒活動不同,而參與藝術活動,似乎又以女性居多,

然而女性在傳統家庭倫理約束下,對於家人的態度及安全上的顧慮則遭受較高 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性別」納入探討之。

二、職業與休閒阻礙

馬丁認為,工作會影響到工作以外的生活;包括休閒方式,像工作職位越 高者與職業聲望越高者,其休閒活動也越顯得高級化、多元化,而中下階層勞 工的休閒項目就比較狹隘,缺少變化(引自莊慧秋,1989)。

Dumazedier(1974)研究發現,工作與休閒的關係主要受社會職業類別的 影響;工作的特性、職業的類別決定個體休閒需求類型,而不同職業類別的個 體更期望透過活動的參與來表現出自己的休閒文化(引自洪瑞黛,1987)。

工作的型式會導致人們特定心理、行為與生活型態的發展,這些也將延伸 至人們的休閒生活中,致使人們對特定的休閒產生需求。休閒使得人們可以擺 脫工作中所產生的壓力,以及彌補工作上所缺乏的生理及心理滿足。因此,人 們利用閒暇時間積極從事休閒活動即是現代社會之工作與休閒二者關係間的最 佳寫照。

家管族群擔負了大多數之家庭勞務及子女照護工作,因此在休閒時間及休閒 活動上皆受到很多限制,很多的研究指出家管族群在家庭照護的壓力下,不僅

休閒活動受到限制,休閒時間也時遭剝奪(引自李貴花,1990),甚至會逐漸 喪失休閒權力應有之認知。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亦將「職業」納入探討之。

三、教育程度與休閒阻礙

Searle 和 Jackson(1985)發現教育程度與收入愈高者對遊憩參與的障礙愈 小。從分析藝文展覽消費族群的其他特性發現,教育程度愈高、個人平均月收 入愈高,在藝文展演售票消費預算與實際消費金額均較高(文建會,2004)。

文崇一(1988) 分析台灣地區居民休閒活動時指出:教育程度的高低、年齡 的大小、休閒時間的多寡,對休閒行為產生實質的影響。黃瓊妙(2000)針對台北 市在學少年為研究對象發現,無論是整體休閒阻礙或各層休閒阻礙上,青春後 期的休閒阻礙,顯著高於青春前期,可能是青春期後期的在學少年所要面臨的 升學壓力、人際親密的發展等,皆使其感受到更多層面的阻礙。

郭明麗(2004)研究在學青少年的休閒阻礙,發現青年在整體休閒阻礙及分層 之「個體內在阻礙」、「結構性阻礙」顯著高於少年,其原因可能是隨著年級 的增長,對休閒資源的需求提昇,加上升學壓力不減,又要幫父母做家事,或 利用課餘時間打工,使得休閒時間變少所致。

胡信吉(2003)研究花蓮地區青少年的休閒阻礙情形時,發現隨著教育程度的 提昇,青少年學生在各類型休閒阻礙因素的程度上,有增多的趨勢。而高中(職) 學生在休閒阻礙程度上,顯著高於國中生。綜言之,大多數研究顯示,教育程 度越高者,其阻礙也會隨之提昇。因此將「教育程度」納入本研究中,探討其 在參與視覺藝術活動者的休閒阻礙上的是否有差異。

四、年齡與休閒阻礙

多項研究均指出年齡是休閒研究中一個重要的變項(修慧蘭,1985;修慧 蘭、陳彰儀,1987;鄭瀛川、陳彰儀,1986)。當個人、家庭、社會、文化對 各年齡層所擔負的角色有不同期許時,也就可能衍生出不同的阻礙因素。面對 高齡化社會的趨勢,Searle, Mactavish, 和 Brayley(1993)的研究指出,在老化 過程中大部份的人類休閒行為隨著年齡的增加,有減少參與程度的傾向。Franck 和 Van Raiij(1981)在探討影響休閒滿意的因素時,也提到阻礙的概念,認為 滿意與否視個人知覺期望和現實間的差距,而這些差距是因為內在和外在阻礙 因素而影響對預期情況的追求。Kelly 和 Steinkamp(1987)研究亦發現年齡越 大則動態性活動參與次數越少,靜態性活動參與越多。

尤其,台灣現今這一代的高齡者,由於年輕時都處於經濟匱乏的社會,生 活以生產和改善家庭經濟重心,所以多數的民眾較少有培養適當休閒的機會(李 青松,2002)。若能提供適當的機會與資源給高齡者學習參與休閒活動,高齡 者仍是可以培養良好的休閒參與,以增進老年期生活之滿意度(王素敏,1997)。

五、經濟狀況與休閒阻礙

Godbey(1985)證明低或中低社經狀態的人們較少獲悉公共休閒服務的資 訊,於是根本不可能考慮參與一些可能的休閒活動。根據文建會 2004 年文化統 計白皮書表示:若比較民眾對「藝文表演」與「藝文展覽」兩種活動的參與情 形,可發現民眾參觀展覽的比例高出觀賞演出的人約 10%到 30%,初步推論與 消費市場及商品內容有關,一般而言,不論是美術展、文物展或一般性商展,

入場票卷售價均較表演藝術售票來得低;若就商品內容來說,藝文展覽的主題 及範圍較大,可以廣納任何一種具消費潛力的文化商品。就藝文展覽現有消費 市場來看,民眾購買藝文展覽售票平均每月花費 132.97 元;就藝文展覽未來市 場潛力來看,民眾最多願意每月花費 226.84 元購買藝文展覽。因此將「經濟狀 況」納入本研究中,探討其在參與視覺藝術活動者的休閒阻礙上的是否有差異。

六、居住地區與休閒阻礙

在休閒阻礙的研究中,將居住地區納入研究變項中探討的較少。林晉宇 (2003)在研究偏遠地區青少年之休閒阻礙時發現,整體休閒阻礙平均低於衡量 值標準,顯示偏遠地區青少年在休閒活動參與上,不會面臨太嚴重的阻礙因素。

雖然偏遠地區的青少年整體阻礙情形不甚嚴重,但從阻礙因素還是可以看出「結 構性阻礙」是較大的困擾,並且有一定的影響力存在。

胡信吉(2003)研究花蓮地區青少年的休閒阻礙情形,發現不同居住地區之花 蓮地區青少年,在休閒資源和課業因素方面,達到顯著差異。洪凡育(2002)針對 一般民眾在參與音樂類表演藝術的城鄉差距,在休閒阻礙方面,發現居住地區

胡信吉(2003)研究花蓮地區青少年的休閒阻礙情形,發現不同居住地區之花 蓮地區青少年,在休閒資源和課業因素方面,達到顯著差異。洪凡育(2002)針對 一般民眾在參與音樂類表演藝術的城鄉差距,在休閒阻礙方面,發現居住地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