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台灣、沖繩語言政策比較

一、台灣和沖繩在學校制度上的差異性

(一) 總督府在台灣設置教育機關時,有對台灣人實施區隔的制度

在設置台灣的學校機關部份來説,基本上有著對台灣人和對日本人的區隔。在 1922 年(大 正 11 年)總督府公佈「新台灣教育令」爲止在台灣的初等教育上,「公學校」的對象為台灣人,

而「小學校」的對象為日本人,在中等教育上來說,「國語學校」的「國語科」和之後的「公立 中學校」的對象為台灣人,而「國語學校」的「土語科」和之後的「中學部」的對象為日本人,

另外在師範教育上來說,到 1902 年(明治 35 年)爲止,「國語學校」的「師範部」只有以日本 人為對象,沒有對台灣人實施師範教育。而在 1902 年(明治 35 年)之後才開始有對台灣人實施 師範教育,在 1902 年(明治 35 年)之後「國語學校師範部」的「甲科」是以培養日籍教諭為主 旨,「乙科」是以培養台籍訓導為主旨。

筆者認爲日本在台灣設置學校機關有著區隔的制度是由於以下三種原因造成的∶

1. 台灣人和日本人本身在日語的能力上有差異

在日語能力的部份來説,由於台灣人到 1895 年(明治 28 年)受到日本人的統治爲止,基本上和 日語是完全沒有接觸的,可以説是沒有說日語的環境存在。因此在日本統治台灣之後,必須對台 灣人從簡單的日語開始教育,漸漸的把日語的程度提高。相對的對於日本人來説,由於日本人子 弟本來就有說日語的環境,因此在基礎的日語能力上是沒有問題的。於是在對於台灣人和日本人 的教育上,必須分開來教育。

2. 統治者對台灣人實施過度的教育有疑慮

針對教育的部份來説,在前第二章也有提到,由於當時在台的統治者認爲過度的對台灣人實 施教育會使台灣人在文明的意識上覺醒,並且給於台灣人引起叛亂或是獨立運動的機會。而這樣

的情形對於日本在台的統治來説只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統治者認爲日本在台灣的教育措施必須 謹慎的來進行。這樣的情形同時也代表著日本在台灣以普及日語來同化台灣人的政策,其實也是 方便於日本人在台灣的統治,並且本來就沒有意願要使台灣人成爲日本人。當時在台的民政長官 後藤新平也在 1902 年(明治 35 年)的《第二一回衆議院委員會會議錄》59當中提到∶

我從來沒有明確說過台灣統治是同化主義,只曾說過要讓新附民浴澤於皇化,直到他日 才開始用與内地一樣的方式來治理。這坊間所謂同化主義或許有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後藤這樣的說詞,代表著他對於同化台灣人持有著高度的懷疑,並且可看出當時的日本統治 者給與台灣人民覺得可透過學習日語來同化成爲日本人的想法,其實本來就是一個夢想,而這個 夢想是永遠沒有可能實現的技巧性約束。

3. 統治者認爲如把台灣人和日本人教育程度持平會使日本人在台統治的立場陷入危機

在此部分來説,其實也是承接著 2.的模式。由於日本統治台灣的目的在於想要以台灣作爲日 本在海外擴張領土的基礎,進而在台灣積極的開發經濟來源,作爲日本在經濟上的利益、勞力上 的依據,因此統治者害怕在統治的過程中,如把台灣人和日本人的教育程度持平會使台灣人民討 論到台灣人在政治、法律、經濟上與日本人平等,讓日本人在台灣統治的立場陷入危機。所以在 統治的過程中必須作出在表面上給與台灣人可與日本人同化的夢想和目標,但實際上還是要明確 的讓台灣人理解台灣人和日本人的差異性,這樣才能使日本在台灣的統治安定下來。

而相對的在沖繩來説,日本在設置教育機關的過程中並沒有對沖繩人實施區隔的制度。而在 這一個部分來説,筆者認爲應該能從日本看待沖繩、台灣的認同觀點差異上看出其原因。日本對 於沖繩的統治早在 1609 年的時候開始,雖然在這個時候的沖繩並沒有被廢除沖繩舊有的琉球王

59 同註 10。P140-141 頁。

國,但是在沖繩的立場上,是對日本朝貢的狀態。在 1872 年(明治 6 年)的時候,日本在沖繩 設立琉球藩,在這個時候,其實沖繩早已成爲是日本領土的一部分。而筆者認爲沖繩在 1609 年 至 1897 年(明治 30 年)的歷史變遷上,日本人已漸漸的在心中開始認同沖繩人民,並且把沖繩 人民作爲是日本人的一部分來看待。這樣的情形相較於台灣的情形來説,日本在起初統治台灣 時,在 1895 年(明治 28 年)以前對台灣是完全處於陌生的狀態,並且是屬於日本在海外第一個 完全沒有接觸過的領土上擴張,因此在日本人看待沖繩人和看待台灣人情形下,必定會產生差異 性,呈現在認同觀點上較爲認同沖繩人而較不能認同台灣人的情感產生。筆者認爲日本在沖繩設 置教育機關的過程中並沒有對沖繩人實施區隔的制度是由於這樣認同觀上的差異性所導致的結 果。

(二) 沖繩縣廳在沖繩的學校教育普及以社會階層之別來進行漸進式教育

沖繩縣廳在沖繩的學校教育普及,在其特質上來說,是採用以社會階層之別來進行漸進式教 育。在日本剛開始統治沖繩的時期來説,由於在沖繩還保留著社會階層的制度,因此在沖繩一般 人民的舊有觀念當中,有著認爲教育為士族子弟或是官吏之子弟才能受到的觀念。於是沖繩縣廳 在初期對沖繩統治的時候,把學校教育的普及對象放在沖繩舊有的士族階層子弟或是基層官吏子 弟身上,並沒有積極的在一般沖繩人民當中普及學校教育。

在「會話傳習所」的情形來説,在就讀的學生當中並沒有一般沖繩人民子弟來就讀的情形。

而在「小學校」來説,在 1890 年後期之前,其主要入學者皆是以沖繩的士族階層子弟以及地方 基層官子弟爲主,這個情形是在 1901 年(明治 34 年),沖繩縣開始實施四年制義務教育制度之 後,慢慢的有一般沖繩人民的子弟入學情形產生。而在「中學校」的情形來説,也是在 1880 年 後期沖繩縣廳開始「中學校」的學校改革,「中學校」改名為「沖繩縣尋常中學校」之後才有一 般階層的子弟來就讀的情形產生。

筆者認爲會有這樣的情形,在一方面是受到前述的一般階層人民觀念所影響的。但是在另一

方面來説是由於在這個時候的沖繩採用「舊觀溫存」的措施,導致沖繩舊有的士族階層子弟都入 學到舊學校所影響的。因此沖繩縣廳意圖先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沖繩舊有的士族階層子弟當中,

想要先把具有影響力的士族階層子弟拉回到新的教育機關之後,才開始對一般階層人民子弟採取 招生的動作。

而這樣的情形,其實也有在台灣發生。在 1896 年(明治 29 年)時,總督府在設置「國語傳習所」

時,其實也把入學學生的對象放在當時具有影響力的台灣的士紳階層身上。但是在現實情況來 説,由於地方商家人士在日語教育當中看出迫切的需要,因此總督府在「國語傳習所」的招生情 形也開始不僅限於中流以上的子弟來就讀。而在之後其他台灣新制的教育機關上來說,也就沒有 以社會階層之別來進行漸進式教育的情形產生了。

二、台灣和沖繩在教學法上的差異性

在日本統治台灣與沖繩,有關日語教學法的部分,雖然在教學語言上有規定必須使用日語來 作爲教學的語言,但是在現實層面來説,一開始基本上都是採用對譯法的方式來進行。因爲在統 治初期,不管是在台灣或是在沖繩,日本人與當地人民的「溝通」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日本統治台灣初期,來台的日本人因爲沒有人會說台灣的語言,所以有必要透過會說北京 官話的日本人、台灣人作爲互相溝通的媒介。有關當時日本人來台統治的情形,在 1939 年(昭 和 14 年),台灣教育會出版的《台灣教育沿革誌》60當中有敍述到當時的情形:

雖説本縣開廳來日尚淺,但陸續實施民政已有少許經驗。現況來説,廳員中能通土語之 人員稀少,並且在台灣人當中無人能理解日語,導致遲遲無法進行政務。在另一方,本 廳也在公務之餘,設置土語講習,但路途遙遠,而行政官執行徵收之事,迫在眉睫,導 致在縣政執行上永遠無法實施。希望在此稟請盡速募集將來有爲之子弟在縣下創設日語 學校,盡速培育能通普通語、理解文章之學生,並於學生畢業之後採用擔任各種官吏。

60 請參照 臺灣教育會編《臺灣教育沿革誌》(1939) P158 頁。

(原文)

本県開庁以来日尚浅シト雖モ変通辧理順次二民政ヲ実施シ既ニ多少ノ経験ヲ閲シ侯処何分庁員中土語 に通ズルモノ稀有ノミナラズ土民ノ邦語ヲ解スルモノ亦絶テ無之政務ノ進行実ニ遅々タルヲ以テ一方 ニ於テハ公務ノ余暇ヲ以テ土語講習為致置侯ヘドモ前途尚遼遠殊ニ町村行政官租徴収等漸次焦眉ノ急 務相生ジ侯折柄是ノミニテハ到底県政施行上永遠之見込難相立ト被存侯間他ノ一方ニ於テ日本語学校 ヲ創設シ県下各地ヨリ将来有為ノ子弟ヲ募集シ唯速成ヲ期シテ普通ノ言語文章ヲ学習セシメ卒業次第 次第各種吏員ニ採用侯様致度別紙県立語学校設立方法及経費概算書相添此段稟請侯也。

由此可見,在當時的台灣,因台日間互相沒有能溝通的人材,導致在縣政上的執行,造成很

由此可見,在當時的台灣,因台日間互相沒有能溝通的人材,導致在縣政上的執行,造成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