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村勝(民 85.12.02),「廢除保留地政策,歸還原住民土地」,【中國時報】,第 15 版。

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王俊秀(1997),「原住民土地狩獵文化與土地永續利用」,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台 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王鴻濬、郭國偉 (1998),落實地方自然保育的政策面-自然保護區設置經營與管理,劉小如 與黃勉善主編,新世紀的自然保育行動綱領,台北:厚生基金會,179-206 頁。

台邦‧撒沙勒 (2000),尋找部落主權—文化商品化、智慧財產權與原住民傳統資源權力之探 討。發表於「生物多樣性與台灣原住民族發展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台大城鄉所(2000),新竹縣綜合發展計畫,新竹縣政府。

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Hsinchu_county/html/a01.htm 內政部(民 85),政府執行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改革政策及工作實錄。

內政部地政司(民 91),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條例草案。

內政部地政司(民 93),原住民族土地開發管理條例草案。

丘昌泰(1998),政策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系。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 85),國土綜合發展計畫。

宋鎮照(民 84),發展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承嘉(民 88),原住民保留地政策與問題之研究,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台北:中國土 地經濟學會。

李建堂(民 77),山地保育地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以屏東縣縣霧台鄉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大 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國忠(民 82),「山胞保留地林地使用管制之效率性與公平性」,台灣銀行季刊第四十四卷第 三期,第 300~341 頁。

李永展(1999),「原住民土地利用與永續性」,原住民保留地利用與環境保育學術研討會台北: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李永展、徐志山、陳佳霙(民 94.09),如何落實民眾參與理念─以社區營造條例(草案)試行計 畫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 111 期,頁 215-227。

吳樹欉、顏愛靜(民 88.02),「原/漢主張保留地產權的爭議及處理措施的研議-從政治經濟觀 點的分析」,收錄於【原住民保留地利用與環境保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論文集。台北: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第 19-56 頁。

余遜達、陳旭東(2000)譯,Ostrom, E.(1990)著,【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聯。

官大偉(2002)原住民保留地共有制施行基礎 —公共資源自主治理機制研究:以新竹縣尖石 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林益仁(2002a),馬告國家公園與森林運動。文化研究月報 11 期 2002 年 1 月 15 日,下載自 http://www.ncu.edu.tw/~eng/csa/journal/journal_park76.htm。

林益仁(2002b),一個新的國家公園運動──馬告國家公園催生運動的發展與論述。宜蘭文獻

57 期:80-105。

林薏伶(2005),「原住民族土地資源之自主治理研究—以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溪封溪護魚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初稿)。

施正峰(2004),各國原住民人權指數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研究報告。

施正峰((2005),「原住民族的主權」,《第一民族,第四世界:原住民族的生存空間論文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區域研究中心主辦,第九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台北。

洪廣冀(2002),戰後初期之台灣國有林經營問題:以國有林伐採制度為個案(1945-1956)。

台灣史研究,9(1):55-105。

洪廣冀、林俊強(2004),「觀光地景、部落與家-從新竹司馬庫斯部落的觀光發展探討文化與 共享資源的管理」。地理學報第 37 期:51-97。

紀駿傑(1998),蘭嶼國家公園:新環境殖民或新契機?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主編,守望東台 灣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123-142。

紀駿傑(1999),能丹國家公園:環境殖民主義的延續?山海文化雙月刊,20:140-141。

紀駿傑(2002a),馬告的共管難題。中國時報 2002 年 9 月 4 日論壇。

紀駿傑(2002b),原住民與國家公園/保護區共同管理之發展歷史、現況與個案之探討。中華 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辦研究計畫報告。

紀駿傑、王俊秀(1995),環境正義: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的分析,林松齡與王震寰主編,

台灣社會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社會系,257-287。

馬康莊、陳信木譯(民 84),George Ritzer 著,社會學理論(下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孫稚堤(2007.02)原住民地區共用資源保育與利用之分析-以新竹縣尖石鄉後山的泰雅族部落 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高德義等(民 86),跨世紀原住民政策藍圖之研究,政治篇,台灣原住民文基金會。

徐世榮(1998),「永續發展與土地規劃—一個理論層次的探討」,土地與環保學術研討會,中 國土地經濟學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主辦,第三篇。

張長義、王惠民、林益仁、黃曜雯、盧道杰、陳毅峰(2002),馬告國家公園預定地鄰近部落 生態產業發展之規劃研究期末報告書(初稿),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內政部營建署委辦研究計畫報告。

張誌聲(1998),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立對當地原住民土地資源利用衝突之研究,聯合報系文化 基金會主編,守望東台灣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159-186 頁。

郭乃文(2000),台灣地區非都市土地環境管理與永續發展—以國家公園規劃與經營管理為例,

台北:台大環工所博論。

曾華璧(2000),人與環境—台灣現代環境史論。台北:正中。

黃錦堂(1998),落實自然保育所需的行政組織,劉小如與黃勉善主編,新世紀的自然保育行 動綱領,台北:厚生基金會,227-261 頁。

黃躍雯(2001),築夢荒野—台灣國家公園的建制過程,稻鄉出版社。

黃國超,(1999),「神聖」的瓦解與重建—鎮西堡泰雅人的宗教變遷,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 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黃國超,(2000),原住民社區營造的實踐與反省 -- 以新竹縣尖石鄉鎮西堡部落為例,南方電 子報(http://www.esouth.org/sccid/south/south000426.htm)。

葉世文(2002),台灣國家公園史 1900-2000,內政部營建署。

楊承翰,(2004),以「社群組構理論」探討新竹縣新光(斯馬庫斯)部落的社區總體,東華大 學碩士論文。

裴家騏、羅方明(2000),狩獵與生態資源管理—以魯凱族為例,發表於「生物多樣性與台灣 原住民族發展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裴家騏、楊南聰(編)(2001),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47 頁。

裴家麒(1997),「原住民生態智慧與環境教育紋|凱族的永續狩獵制度」,第二屆全國民間生態 保育會議北區區域會議手冊,台北:台北市野鳥學會等單位。

劉炯錫(2000),原住民產業與自然資源運用管理—從教育角度出發,發表於「生物多樣性與 台灣原住民族發展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劉淑媚(1987),自然保育相關機構職權劃分之研究,台北:台大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志堅(1996),國家公園內原住民生態參與模式之建構—以玉山國家公園與東埔社布農族為 例,台北:中興大學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

鄭欽龍、古曉燕(1997),公眾參與社區森林資源管理之研究,八十六年度森林經營與林業經 濟研究成果報告彙編,台北:台灣省林業試驗所。

蔡明哲(民 76),社會發展理論一人性與鄉村發展取向,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顏愛靜(民 87),「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問題與對策之檢討」,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顏愛靜(民 87),台灣地區原住民各族群土地變遷之研究:總論篇,行政院原民會委託,台北: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顏愛靜(民 86.10),原住民保留地與公有土地資源管理制度之研究(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 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86-2415-H-004-005,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顏愛靜(民 87.10),原住民保留地與公有土地制度之研究(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研究計畫,NSC 87-2415-H-004-021,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顏愛靜(民 88.10),原住民保留地與公有土地制度之研究(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研究計畫,NSC88-2415-H-004-018,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顏愛靜(民 88.06),臺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制度變遷之研究,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研究,

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顏愛靜(民 89.06),「現階段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問題與對策之研析」,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八 十期,第 57-104 頁。

顏愛靜(民 89.06),「保留地之管理利用」,原住民政策白皮書,第十一章,台北:行政院原住 民委員會(待出版)。

顏愛靜(民 89.11),「台灣原住民保留地產權爭議之分析」,人與地,第 203,204 期,頁 22-30。

顏愛靜(民 90.09)主譯,Furubotn E. G. and Richter, R., (2000)著,制度與經濟理論-新制度經濟 學之貢獻,台北:五南。

顏愛靜、城忠志、吳樹欉(2003.12),台灣原住民保留地劃設保留區之初探—以高雄縣桃源鄉 為例,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 40 卷,第 4 期。

顏愛靜、楊國柱,(2004.07),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台北縣,稻香出版社,共 532 頁。

顏愛靜、官大偉(2004.09),傳統制度與制度選擇—新竹縣尖石鄉兩個泰雅族部落共用資源自 主治理案例分析,台大地理學報,第 37 期,頁 27-49。

顏愛靜譯(2004.12),從制度觀點論社會-生態系統強健性的分析框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

第 41 卷,第 4 期。

顏愛靜(2005.12),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與原住民族土地調查及處理委員會組織法之研究,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

顏愛靜譯(2006. 07),在資源共同管理中跨尺度網絡的政治經濟學,現代地政與人與地雜誌,

第 332、301 期,頁 10-21。

顏愛靜(2006.10),原住民地區共用資源保育與利用之分析-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 (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94-2621-Z-004-001,國立政治大學地政 學系。

蕭代基譯(1995),由相剋到相生站經濟與環保的共生策略,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蕭喻文(2007.07),原住民經濟變遷與觀光資源的自主治理-以鎮西堡民宿事業發展為例,國 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邊泰明(民 93),都市土地開發課徵與協商,台北:華泰。

Abramovitz, J. N. a. M., Ashley T. (1999). Reorienting the Forest Products Economy. State of the World 1999, World Watching Institute.

Abramovitz, J. N. a. M., Ashley T. (1999). Reorienting the Forest Products Economy. State of the World 1999, World Watching Institut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