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anz 等(2005b)研究裹麵漿配方中含 2%甲基纖維素,分別以三種多醣來 源(小麥澱粉、修飾玉米澱粉和糊精)、兩種蛋白質(乾燥蛋粉和麵筋)各 7.5%,取代原有配方中的麵粉,並以未添加甲基纖維素,和未經置換配方 為比較組,在15℃和 60℃下,使用動態流變儀觀察,在不同頻率間的應力

和應變。可能是因為多醣的添加,會使原本配方之蛋白質稀釋,而使視黏 度皆較對照組低,雖然添加蛋粉和麵筋亦會使視黏度有下降的趨勢,但由 於增加了配方內蛋白質含量,故其視黏度還是高於對照組。

無論是在裹麵漿中添加多醣或是蛋白質,在 15℃時,損失模值和貯存 模值皆會隨著流變儀轉動頻率而逐漸上升。當溫度達 60℃時,蛋白質配方 中,麵筋的損失模值和貯存模值低於對照組,是因為麵筋中原纖維,阻礙 麵漿澱粉顆粒間的交互作用,使其降低澱粉網狀結構程度。Baixauli(2003) 等以 7.5%糊精和蛋粉添加於麵漿中,亦有相似結果。將以上數種配方,分 別加熱至80℃、60℃和 45℃後,使溫度降至 15℃,並觀察其熱可逆性,加 熱至80℃時,甲基纖維素因高溫變性,而喪失其熱可逆性,故 G’在降溫過 程中無明顯變化。而60℃和 45℃時,無論是添加蛋白質或是醣類,皆有曲 折點的呈現,也就是說甲基纖維素恢復其流動狀態而使G’下降。

Sanz 等(2005b)於裹麵漿配方中,加入 1%、1.5%和 2%甲基纖維素,並 在15℃和 60℃下,使用動態流變儀觀察,在不同區間的應力和應變,以及 裹麵漿在升溫及降溫時的凝膠/溶膠溫度。而選擇此二溫度為實驗條件的原 因為,甲基纖維素在15℃的低溫下,較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懸浮液,而 60℃

是因為在此溫度下,超過甲基纖維素的凝膠溫度。此研究之目的是希望以 60℃的熱水浸泡,使裹麵漿凝固,取代傳統的 180℃預油炸步驟,而達到降 低產品油脂含量之目的。15℃時的甲基纖維素溶液交互鍵結較弱,因屈服

應力而使貯存模值和損失模值,會隨著轉動頻率的增加,而有逐漸上升的 趨勢,此時溶液黏度性質以 power-law 形式存在。待溶液快速升溫到 60℃

時,因甲基纖維素的凝膠,導致損耗正切值有降低的趨勢,顯示流體有愈 趨向彈性體的情形,可證明在15℃到 60℃的過程中,發生了溶膠/凝膠間的 轉換。

麵漿內含 1%、1.5%和 2%甲基纖維素,觀察在 15℃(尚未凝膠前)和 60℃(模擬經過熱水浸泡後)時,貯存和損失模值演進的狀況。15℃時是很典 型的溶膠態,貯存模值也略高於損失模值,隨著轉動頻率的上升,兩模值 也有愈加接近之趨勢。60℃時已達凝膠溫度,而使貯存模值穩定升高,損 失模值逐漸下降。貯存模值和損失模值,皆會隨著甲基纖維素濃度的增加,

而有逐步上升的趨勢,再由tanδ 驗證出 60℃<15℃,也就是說其越偏向彈 性體,但是在此無法看出甲基纖維素濃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2.粉水比和膨發劑含量

Cunningham & Tiede(1981)調整粉水間比例,探討麵漿黏度和雞腿裹麵 率相關性。粉水比從1:2 逐步調整至 2:1,黏度也由 10 Pas 提高至 3600 Pas,

裹麵率亦從7%左右上升至 20%,隨著麵漿粘度的提高增加,雞腿之裹麵率 也呈現增加的趨勢,且因烹煮過程中的損失亦降低。

楊和陳(1989)研究裹麵鰆魚排及猪排油炸後,原料肉與裹漿層之黏合 力。當粉水比超過 1:1.8 時,麵漿與原料肉間黏合能力皆下降,可能是因

為水分太多導致麵漿無法形成足夠鍵結,或是油炸時過多的水分蒸發,形 成之擴張力破壞鍵結所致。

3.澱粉

Altunakar 等(2004)將切成直徑 4 cm×高 1.5 cm 的雞胸肉,在粉水比 3:

5 條件下,分別浸泡在以 5%的四種澱粉(高直鏈澱粉、玉米粉、糯玉米粉和 預糊化木薯粉)粉料,取代由麵粉和玉米粉為主的麵漿配方中。分析其油炸 前裹麵率,以及經180℃深層油炸 3、6、9 及 12min 後,探討雞塊脆度、顏 色、多孔性、烹煮產率、水分和油脂含量,並以未經置換者為對照組。裹 麵率以預糊化木薯粉,顯著的高於對照組以及其他配方,此與其有較高的 保水力有關。5%玉米澱粉則會降低裹麵率,雞塊脆度和油脂含量,隨著油 炸時間的增加,水分則愈趨於減少,其中又以預糊化木薯粉,可使雞塊有 最低的油脂含量、高體積及水分含量。加熱膨脹的澱粉顆粒,阻擋了油脂 的穿透和水分的流失,且因高直鏈澱粉具線性分子結構,故在油炸 12min 後,提供油炸產品較高的脆度。而四種不同取代物與對照組間顏色並無顯 著差異。

Baixauli 等(2002)調整麵漿內,兩大主要原料比例。麵粉由 90.8%逐步 下降至48.8%,玉米粉由 0%逐步上升至 42%,麵漿粉水比 1:1.2,觀察魷 魚圈裹麵油炸後,顏色變化情形。隨著玉米粉比例的增加,紅色度、黃色 度和總顏色變化量(total color change;△E),皆有上升的趨勢。經 190℃預

油炸 30s 後,再炸 3min 的魷魚圈,與裹麵後直接油炸 3min 者,在紅色度 上,皆隨著玉米粉含量增加而提高,達 42%添加量時兩者無顯著差異。整 體而言,有無預油炸之步驟,並不會影響最終產品表面之顏色。楊和陳(1989) 分析麵漿中蛋白質含量指出,麵漿與原料肉間黏合力,並不會受蛋白質含 量影響,反而以麵漿中直鏈澱粉含量高者,如玉米粉有較佳的黏合力。

4.蛋白質種類及含量

Dogan 等(2005a)以 180℃油炸雞塊 3、6、9 和 12min,麵漿配方分別以 1%及 3%分離黃豆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分離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和卵白蛋白(egg albumen;EA),部份取代玉米粉及麵粉,並 在粉水比3:5 下,觀察麵漿黏度、保水力、裹麵率以及油炸後硬度、破斷 力(fracturability)、顏色、水分及油脂含量的變化情形。除添加 EA 之麵漿為 剪切增稠型外,其餘麵漿配方皆為剪切稀釋型流體。添加 SPI 具較高的視 黏度及保水力,故裹麵率顯著的高於對照組及添加其他蛋白質組。添加WPI 及EA 則因視黏度低,而使裹麵率降低。隨著油炸時間的增加,各配方之油 炸雞塊,硬度及破斷力亦有上升的趨勢,因蛋白質成分在加熱過程中凝膠,

形成具共價鍵之膜,故最終油炸後油脂含量皆低於對照組(Rayner et al., 2000;Albert & Mittal, 2002)。添加 3%的 WPI 相較於其他配方,因分子內 雙硫鍵交聯鍵結,而提供油炸後麵皮有較高的硬度和破斷力。顏色方面隨 著油炸時間增加,明亮度逐漸下降,紅色度逐漸上升。Mohamed 等(1998)

亦指出在裹麵漿中添加預糊化米粉、卵白蛋白和氯化鈣等,有助於脆度的 提昇。

5.膠的種類及含量

彭和蘇(1999)指出 0.2%洋菜溶液,相對於逆滲透水及 0.8% CMC 溶液,

可顯著地提高裹漿和裹麵增重率,添加 0.8% CMC 可明顯降低落屑率。推 測除麵漿黏度外,尚有物理及化學變化的作用力產生,使其提高黏著效果。

Sahin 等(2005)以 180℃油炸雞塊 3、6、9 和 12min,麵漿配方分別以 1% HPMC、關華豆膠、三仙膠及阿拉伯膠,部份取代玉米粉及麵粉,並在 粉水比3:5 下,觀察麵漿裹麵率以及油炸後麵皮的硬度、顏色、水分及油 脂含量的變化情形。添加1% HPMC、關華豆膠或三仙膠可顯著地提升裹麵 率,減少水分散失及降低油脂含量的結果,與莊(1996)提出 HPMC 加熱時 形成凝膠,可防止水分散失及阻絕油脂進入食品中相同。添加1%阿拉伯膠 無法增加裹麵率,可能與此麵漿之較低的視黏度有關。麵皮硬度方面,以 添加 1% HPMC 或三仙膠,相較於對照組,有較軟的組織結構,與其膜的 形成有關。除了阿拉伯膠外,添加膠類會稀釋原本配方中蛋白質含量,使 油炸後麵皮顏色較對照組來的淺。王等(2005)指出大部份膠體在 1%時即可 呈現感受的黏度,阿拉伯膠需在10~20%的濃度下才可形成較黏稠的溶液,

且影響膠體黏度因子,如膠體在溶液中分散形式、溶解作用時間、溫度、

膠體濃度及其本身性質等。

Akdeniz 等(2006)在 170℃油炸 4min 的胡蘿蔔片麵漿配方中,分別以 1%

HPMC、關華豆膠、三仙膠及關華豆膠-三仙膠混合物,部份取代玉米粉及 麵粉。因膠類的保水力及加乘作用,添加關華豆膠-三仙膠混合物,所得之 胡蘿蔔片水分含量和裹麵率,顯著地高於對照組及其他膠類。麵漿中膠與 水分子間氫鍵的增強,而減少油脂的滲透,也因為膠能減少水分散失而抑 制了梅納反應,故油炸後顏色顯著的低於對照組。脆度以關華豆膠優於 HPMC、三仙膠以及關華豆膠-三仙膠混合物,且皆顯著地高於對照組。Garcia 等(2002)研究以 1%甲基纖維素和 0.5%山梨醇混合,以及 1%甲基纖維素與 0.75%山梨醇混合添加於麵漿配方中,可顯著地減少馬鈴薯條油脂吸附,及 增加水分含量。

6.貯存條件

李等(1992)以不同透性之包材,包括鋁箔積層膜(cellophane 20µ/PE 18µ/Al. foil 18µ/PE 30µ)和聚乙烯膜(PE 70µ),和充氮或空氣兩種氣體。將冷 凍裹麵蝦貯存在-18℃下九個月期間,探討其過氧化價(POV)、硫巴比妥酸 值(TBA)及水分含量等品質變化情形。以 PE 袋充填空氣且未經預油炸之裹 麵蝦,在九個月的儲藏過程中,因溫度及油脂含量極低,故未偵測到過氧 化物的產生。另外經預油炸之裹麵蝦,在儲存前 7 個月內,並無過氧化物 形成,而後過氧化物皆隨時間的增加,而有上升的趨勢。可能因預油炸時 產生之過氧化物,在高溫下裂解形成如醛類等產物。且因儲存溫度低,故

在儲存 7 個月後,才有過氧化物之生成現象。比較冷凍裹麵蝦油脂氧化速 率及 TBA,結果以 PE 袋空氣包裝>鋁箔空氣包裝>鋁箔充氮包裝。鋁箔充 氮包裝過氧化價最低,是因為鋁箔積層透氧率低以及包裝袋內氧氣含量較 低,故能有效抑制油脂之氧化情形發生。

彭和潘(2002)將重組鮪魚排裹漿裹麵,儲存在-20℃下三個月,無論是採 普通包裝或是充氮包裝,TBA 值未明顯增加。各組儲存方式於 9 個月期間,

水分含量皆在 48.5~52.6%間,與包裝前含量無顯著差異,是因裹麵步驟可 以防止裹麵蝦發生脫水現象。

三、微波和微波油炸 (一)微波技術背景

自二次世界大戰後,雷達技術所衍生的微波加熱科技。1960 至 1970 間

自二次世界大戰後,雷達技術所衍生的微波加熱科技。1960 至 1970 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