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名詞釋義

有共同屬性之外,又有其他非共同屬性(De Villiers, 1994)。例如,長方形和正方 形的共同屬性是四角直角,正方形也有四邊等長的屬性。從所包括案例觀之,下 層概念的案例也同時可以歸為上層概念的案例。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論將包 含關係視為非形式演繹期(abstract/relational)階段的行為,並說明理解「正方形 也是菱形」的背後想法是「正方形是菱形再加上四角直角的屬性」(Clements &

Battista, 1992)。本研究的幾何圖形包含關係,選定長方形為研究主題。

二、正例

5

概念。

五、概念外延性

概念可分為外延性和內涵性兩部分,概念外延性指概念可包含的範圍,符合 該類別的案例(吳貞祥,1986;Rosser, 1994),外延性的錯誤情形有兩種,一個是 低度外延(underextension),另一種是過度外延(overextension),前者指排除正例 的情形,後者則指納入非例的情形。本研究的概念外延性是指學童「圈圖題」的 表現和在「概念改變實驗」時,圖形遊戲卡的分類方式。

六、概念內涵性

內涵性(intention)指可歸類為該類別的共同屬性(吳貞祥,1986;Rosser, 1994)。本研究的概念內涵性是指學童在「概念改變實驗」的口語描述內容,並依 照正確程度分為「內涵性錯誤」、「內涵性部分正確」以及「內涵性正確」。 七、概念改變

概念改變是指將既有概念再重新建構,提升其功能性,以求更可解決問題(Duit

& Treagust, 2003)。概念改變的方式有很多種,本研究選定以「反例」作為引發學 童產生認知衝突的關鍵,並採取個別訪談的方式為之,企圖改變幾何圖形概念內 量與視覺期(visual)和分析期(analytic)相關的能力。

九、推理能力

本研究所指的推理能力是掌握階層關係所需要之類包含(class inclusion)的邏 輯能力,Markman(1989)認為對階層關係的理解必須有:(1)物體可以被分類在

6

不只一個概念層次上;(2)其中一個分類是基於非知覺;(3)瞭解包含關係的不 對稱性和遞移性。本研究的推理能力採用學童在「動動腦」的表現來界定。該測 驗為研究者根據 Markman、Horton 和 McLanahan(1980)和 Smith(1979)的臨床 晤談流程修改編而成,分為「次分類」(subcategories)和「整體分類」(entire category)

兩類題目,前者測量對個別概念的理解,後者則測量概念之間的包含關係。

7 到理論建立(劉秋木,1996;Clements & Battista, 1992; Van De Walle, 2001/2005;

Nickson, 2000/2004)。如緒論所言,本研究關注在四邊形的包含關係概念之建立,

故僅就 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論與相關的實徵研究進行整理,其中理論回顧首先 概論幾何思考各層次的核心概念與學童表現,再詳細說明與四邊形包含關係最直 接相關的兩階段──分析(analytic)期和非形式演繹(abstract/relational)期之概念 與學生具體行為。

一、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論

根據 van Hiele 的觀點,幾何思考層次的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劉秋木,1996;

Clements & Battista, 1992; Van De Walle, 2001/2005; Nickson, 2000/2004),視覺

(visual)期的學童是根據圖形的外觀來辨認、命名和分類圖形,例如學生說「這 是菱形」,意指這個形狀和他學過被稱為菱形的圖形看起來很相似;分析(analytic)

期的學童則將圖形視為是一群屬性的集合,例如「菱形是四邊等長的圖形」,意指 菱 形 是 指 一 組 包 含 了 他 學 過 被 稱 為 菱 形 的 屬 性 的 集 合 ; 非 形 式 演 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