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一、 魚紋(Fish Grain)

遠在新石器時代(約 6000 年前),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中,單體、雙面多樣 變化的人面魚紋繪製在彩陶上的出現,就給人一種難以捉摸的印象。那些以圓形 為中心,內畫構成有眼睛、鼻子、嘴型的圖像,分明就是以魚紋紋路為主的意識 展現,但是從其中多種幾何圖型變幻的神態中分析,彷彿又暗示著一些深不可測 的訊息。魚紋圖象的出現,本身就隱藏著許多引人注意與矛盾的思考。眾所皆知,

人類的祖先不論是半坡、姜寨,或是其他原始部落,各自是由不同居民因生活凝 聚而成的,其間如何以一個植物,或動物,或眼之所見的圖騰做為氏族代表,也 就成為彼此辨識的方法,更顯見原始初民對「人」的認知已有區分的概念。而本 研究所提到的「魚紋」,便是以此做為根基的探討,除對外在「圖像」本身造型所 呈現的藝術美感分析外,其中最重要的是針對「魚部落」的原始初民,如何以「魚 紋」為飾所表達的意涵,做深入探討做為最終應用的根基。

二、 圖象意涵(Image implications)

「象」與「像」之字意,雖然在許多文章中似相通,且經常混淆使用,但在 動詞與名詞上的應用解釋確是各有不同,在教育局所編輯的國語字典中,對「象」

的詞語說明註解甚多,諸如解釋為對象、胎象、觀象、太平氣象、太陰之象、天 象、卦象、怪象等等,較以描述形容「事件」顯現的狀態為主,而非外顯之形的

「像」。以理論上來說;「象」(appearance)字在應用比重上較屬於精神層次的表

表一「像」與「象」字不同應用上的釋意 2.Look like 像

1.Resemble 類似,相像 2.Seem 彷彿,顯得,相似 3.Take after 後取

參考康熙字典(研究者整理)

三、 文化創意(Cultural and creative)

將「文化」做為「創意」應用,自古皆見有延用案例,小至窗花、春聯,大 到門樓、牌坊甚至涵蓋生活中衣、食、住、行、育樂所有處處可見。人類從自給 自足到以物易物,及至演變成為「產業」經濟的過程,便是漫長人類文化經濟史 的蛻變實況。雖說一般論及華夏文化大抵是以秦漢時代(西元前 221-220 年)為 主,但「文化」的生成與素民生活息息相關,即便是諸侯將相的行儀祭典,也脫 離不了源自原始初民生活的濫觴。以應用魚紋圖象所產生的文化及衍生創意而言,

都在在證明了這樣的淵源,因此;本研究中所指的「文化創意」,便是以這樣的思 維為架構,在蒐證中不免多有軼史野趣的穿插,或類似山海經的版本出現,但創 意的出處由生活而來應是不爭的事實,故亦不失本研究最終做為「應用」的參考 與佐證的價值。

無論古今;經自然素民生態衍生的文化,經創意加值而形成的產業經濟,當 中除了藝術美感引人入勝的視覺牽引,最重要的則應是蘊藏的文化認同,因此以

「文化創意」做為國家軟實力,是藉由社會面向互動關係產生的民俗也是藝術。

在身處 21 世紀的現代,它透過渲染所形成的一種創新生態循環模式,同時也促使 文化價值更具多樣性,它已是結合科技、個人智慧(財產權),甚至是政府結合民 間力量推動觀光旅遊,帶動經濟發展的管理實務操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