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以了解魚紋圖象所蘊藏的意涵為目的,並了解原始人類創造的 動機與繪製的圖紋語言,做為文化創意(藝術)商品開發的應用。因此研究方法 大致分成三個面向;先以蒐集的相關資料彙編,加以整理分析,並歸納出魚紋圖

象發展與象徵意義的彼此關聯所在,藉以探討從古至今,東西方民族魚紋圖象的

二、詮釋學研究法

結合現象學4要義的詮釋學是強調分享及探索知識的方法之一,在基督教以聖 經傳道中則被應用做為闡釋文義的方法,因而也被稱為解經學。1980 年代後期受 到多位歐洲圖書資訊學者的重視,到了 90 年代初期已成為頗受重視的研究取向。

詮釋學研究法是研究者在詮釋的循環中,以不斷進行反思,修正自己原先的判斷,

它是將別人的研究結果做為參考資料,再有系統的整理、分析並提出自己的新見 解,成為新的知識。因此在對照現象理解及最終的自我論述部份,較具有學術思 考與推理的功能。兼具神學家與語言學家許萊爾馬赫(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1768-1834),認為應建立普遍的詮釋學,讓它成為可被理解的一 門藝術。在本研究中也應用在對魚紋圖象產生及其表現方法的詮釋,從觀察這最 常見於民間的特殊象徵符號,釋意出它在物質生活的成果,禮儀制度和精神活動 的範疇,與其跨越時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衍生的圖意,不論是人類從對魚的崇 拜(如生殖力、吉祥、神祇),或情感的移入與生活美學應用,(如生活休閒、民 俗禮紀、文學神話、宗教思想、藝術賞玩等)種種的發展皆是本研究詮釋範圍。

三、圖像分析法

以圖像與影像的視覺內容分析,早已大量被運用在傳播媒介上。而本研究中 應用圖像學的研究,是在欣賞藝術作品之前,爲了先瞭解它的「象徵語言」所闡 述的符號意義,有些作品中涵蘊著抽象的精神,譬如漢畫中呈現的許多魚鳥、魚 龍飛天,人魚座騎姿勢等。本文係以「魚紋」圖象符號為研究對象,並利用歷史

4吳汝鈞(2011)《胡塞爾現象學解析》,台灣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3 頁

文化中相關之「記號學」(semiotic)理論5,分析魚紋圖象符號的傳達方式、運用 情形與表現類型。本研究先以「歷史文獻研究法」進行相關資料與作品的收集、

整理,再針對與魚紋相關的圖象其形成的符碼(譬如後來形成的漢字原型),進行 產生當時的「符號具」(signifier)和「符號義」(signified)分析,以做成視 覺符號歸類,再將其圖象傳達的意義、樣態與方式做為最終考證。譬如台灣圖像 符號因受殖民環境影響,圖像大多屬於「肖像型」與「指示型」符號,在使用時 經常有一個圖像符號但隸屬兩種類型的情形,以「蕃薯」為例,它是最普遍的素 民食物,因具有落地生根的生命力,便引為代表「台灣」的殖民力與精神指標。

而「魚」在圖像類型中,深具獨特性的色彩,幾乎是豐盛、富餘的代表,其他暗 示性意圖更是多元值得窺知。

四、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又稱個案研究法,1880 年由哈佛大學開發完成,原是用於高級經 理人或商業政策相關教育實踐的教育技法。在本研究中之案例分析法,是指文化 產業中與魚紋圖象或魚文化相關之創作產出,以實際應用層面或工作中經驗及其 狀態作為案例,將選出案例之背景、方法、意義、特色等做主要分析比較項圈,

探討出其中相關或各異之處及其發展等等的分析結論。

五、 行動研究法

「 行 動 研 究 」 為 1945 年 時 任 美 國 印 地 安 人 人 事 部 門 主 管 的 柯 立 爾

(JohnCollier,1884-1968)所創用,蔡清田在其著作教育行動研究一書中開宗明

5蘇敏(2013)《文本文學審美風格》,台灣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4-46 頁

義的寫著:

「沒有行動的研究,是空的理想,沒有研究的行動,是盲的活動」。

陳惠邦也對行動研究下了以下的見解:

行動研究是一種社會情境的研究,是以改善社會情境中行動品質的角度來進 行研究的研究取向6

不一定要有特定方法或技巧的「行動研究」,才是做研究論述最務實的方法,

研究者於實際情境中,透過行動與反思,從實務中去發現、分析、研究問題,並 一而再的探討以至解決問題直達問題核心,尤其是針對文化創意產業所牽繫的流 行時尚,實務與經驗的累積更是必然的過程。當老東西與新創意撞擊,它不僅僅 是剎那的火花,而是迎向訊息變化的現代新興產業。

因而本研究第四章即針對研究者 10 年來,於產業中實務經驗所產出的作品及 國內外相同案例相互比對,並引藉相關文獻模擬、分析其中更可精進之處做為最 終目的,以做為自我探討與再創新的依據。第五章再以前述探討與案例做交叉綜 合分析以達到本研究所希冀在文創商品設計的有關結論。

6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灣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8、34 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