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角質層(stratum corneum):

由數層角化細胞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體液外滲和 化學物質內侵。角蛋白吸水力較強,一般含水量不低於 10%,以維持皮膚 的柔潤,如低於此值,皮膚則乾燥,出現鱗屑或皸裂。由於部位不同,其 厚度差異甚大,如眼瞼、包皮、額部、腹部、肘窩等部位較薄,掌、跖部 位最厚。

2.透明層(stratum lucidum):

由 2-3 層核已消失的扁帄透明細胞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

電解質和化學物質的透過,故又稱屏障帶。此層於掌、跖部位最明顯。

3.顆粒層(stratum granulosum):

由 2-4 層扁帄梭形細胞組成,含有大量嗜鹼性透明角質顆粒。顆粒層 扁帄梭形細胞層數增多時,稱為粒層肥厚,並常伴有角化過度;顆粒層消 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4.棘細胞層(stratum spinosum):

由 4-8 層多角形的棘細胞(prickle cell)組成,由下向上漸趨扁帄,細胞

5

間借橋粒互相連接,形成所謂細胞間橋。

5.基底層(stratum basale):

由一層排列呈柵狀的立方細胞組成。此層細胞不斷分裂(經常有 3%

~5%的細胞進行分裂),逐漸向上推移、角化、變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層,

最后角化脫落。

二、真皮:

一般描述真皮可分為二層,較表層為乳狀層,深層為網狀層厚度約 0.3 ~ 3mm,

由纖維、基質及細胞三大部分構成,其中含有汗腺、皮脂腺、毛細血管、淋巴管 和神經,因為表皮層中沒有血液循環組織,所以表皮層的營養供給及廢物排泄,

完全依賴真皮層中的毛細血管、淋巴管,來輸送及替換。

1.乳狀層( papillary layer, dermal papillae)是由較鬆散的結締組織構成有成波浪 乳頭狀凸入於表皮的真皮乳頭,使表皮和真皮不分開。

2.網狀層( reticular layer)由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構成在網狀層中有許多皮膚 的附屬器官如毛囊(hair follicle)、皮脂腺和汗腺等毛囊和汗腺都是由表皮層 逐步往真皮層生長,甚至會深入到皮下組織。

圖 1-1 皮膚構造

6

三、筋膜

筋膜是貫穿身體的一層緻密結締組織,它包繞著肌肉、肌群、血管、神經。

筋膜分好幾層,分別叫淺筋膜、深筋膜、內臟筋膜,它們延綿不斷貫穿身體上下,

其內含緊密規則排列的膠原纖維,膠原纖維的方向是順著拉力的方向,所以,筋 膜具有很強的單向抗拉性能。

四、貼紮

貼紮是一種將膠布貼於皮膚以達到增進或保護肌肉骨骼系統的非侵入性治 療。貼紮技術常用於骨骼肌肉系統傷害的處理,目的為固定關節位置及限制軟組 織的活動以讓軟組織在穩定的狀況下進行修補。 其原理並非給予身體任何外來 物質去修補受傷的組織,而是提供組織較好的環境,讓身體自然的修補機制去修 復。

五、表皮、真皮與筋膜層貼紮方法

表皮、真皮、與筋膜層貼紮方法,EDFTM (Epidermis、Dermis、Fascia taping method) , 由 日 本 加 瀨 建 造 博 士 推 廣 的 貼 法 , 利 用 更 高 品 質 的 指 紋 型 貼 布 (Kinesio○RTex Gold FP),使用醫療等級黏膠,原有波紋設計,更新增“Dot”,強 調其高黏度、特殊紋路設計,著重於更表淺的結構,運用較細的貼布及更輕的張 力來提拉皮膚,提供表皮、真皮及皮下筋膜不同層次的組織細胞等級的刺激,對 於身體最表層的表皮提供感覺輸入,干擾傳達至大腻的疼痛訊號來影響大腻組 織。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之目的,欲探討表皮、真皮與筋膜貼紮方法對於頸部疼痛療效之相關 研究。因此,本章節首先定義表皮、真皮與筋膜貼紮方法,,接著對肌能系貼紮 做各方面探討,說明其歷史及理論以釐清其在本研究中的意義,接著介紹頸部構 造與常見疼痛原因,另外針對國內外有關貼紮與頸部疼痛的相關文獻作探討,瞭 解目前相關研究的概況。本章分六節:第一節表皮、真皮與筋膜層貼紮方法的定 義,第二節肌能系貼紮簡介,第三節貼紮治療原理和方式,第四節頸部構造與功 能,第五節頸部常見疾病,第六節貼紮在頸部疼痛之相關研究,第七節本章總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