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卷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9-54)

本章將針對回收的六十八份行人天橋知覺問卷做分析,問卷發放日期為 2008 年 4 月 11 日至 4 月 25 日。根據信度分析 Cronbach's Alpha 值為 0.889,

數值大於 0.8 代表其內部一致性可信度良好。此外,由量化圖表顯示各項目皆為 常態分布。第一節將針對個人特性做基本的敘述性統計,以了解此行人天橋使用 者輪廓,並且探討個人特性與使用者目的對於整體知覺品質是否存有差異。第二 節將針對不同地點的行人天橋系統,利用 T 檢定探討下部空間對行人天橋空間知 覺的相關影響,以探討過街天橋與廣場天橋對於行人知覺的差異為何。第三節將 探討整體行人天橋系統空間知覺品質,並與個人基本特性與認知模式、心理物理 模式做關聯檢定,辨別不同類型使用者將會對於知覺感受有何種趨勢。第四節將 以因素分析與多元回歸建構行人天橋系統知覺模式。

第一節、樣本特性分析

在有效問卷六十八份,90%信心指數 10%容許誤差下對個人資料、認知模式 與心理物理模式對其特性做出分析;參照表 4-1,性別方面男性占總樣本 54.4%,

女性為 45.6%,男性偏多;年齡方面以 20-30 歲者居多,占總樣本數 52.9%;學 歷方面以大學學歷 75%為主;有建築、景觀、攝影、美術設計相關背景者有 63.2%;

居住地大多為居住大台北地區為 85.3%。使用頻率大多為偶爾前來,且有 91.2%

的人願意再次前來使用。在使用目的中以逛街購物與過馬路的人數較多,大多數 民眾認為使用天橋系統並非為了安全過馬路,而是建構於新光三越百貨公司逛街 的目的。因此,天橋系統使用者目的通常會與串連的建築空間性質有所呼應。

參考附件四中表一,可得男性在對於整體環境品質比女性較佳,兩者標準 差差距不大;年齡方面以 40~50 歲者對整體環境較為滿意,20 歲以下者較不滿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37 54.4 54.4 54.4

31 45.6 45.6 100.0

總和 68 100.0 100.0

20歲以下 9 13.2 13.2 13.2

20-30 36 52.9 52.9 66.2

30-40 14 20.6 20.6 86.8

40-50 7 10.3 10.3 97.1

50-60 1 1.5 1.5 98.5

60歲以上 1 1.5 1.5 100.0

總和 68 100.0 100.0

國小 1 1.5 1.5 1.5

國中 1 1.5 1.5 2.9

高中 8 11.8 11.8 14.7

大學 51 75.0 75.0 89.7

碩士 6 8.8 8.8 98.5

博士 1 1.5 1.5 100.0

總和 68 100.0 100.0

43 63.2 63.2 63.2

沒有 25 36.8 36.8 100.0

總和 68 100.0 100.0

大台北地區 58 85.3 85.3 85.3

外地 10 14.7 14.7 100.0

總和 68 100.0 100.0

一次 1 1.5 1.5 1.5

很少 22 32.4 32.8 34.3

偶爾 34 50.0 50.7 85.1

經常 10 14.7 14.9 100.0

總和 67 98.5 100.0

遺漏值 系統界定的遺漏 1 1.5

68 100.0

62 91.2 91.2 91.2

不會 6 8.8 8.8 100.0

總和 68 100.0 100.0

會否再來 使用頻率

總和 居住地 教育程度

設計背景 年齡

表4-1 個人資料特性分析表

性別

意,20-30 歲者對於環境評價落差較大;教育程度以高中、大學、碩士評比,以 碩士學歷滿意較高,高中學歷則較低;有無設計背景對於環境評價相似,然而有 設計背景的人評價落差比沒有設計背景的大;外地人比對於居住在大台北地區的 使用者對於行人天橋系統環境評價較高;使用頻率的環境評價由偶而使用為中間 值向兩側很少與經常漸漸減低,顯示很少來與經常來的民眾對於行人天橋系統較 不滿意;願意再來的人相對比不願意再來的評價要高。參考附件四中表二,可得 選取使用目的為逛街購物、看風景與觀光旅行的人對於環境評價較高;選取散 步、攝影、過馬路與停留的人對於環境評價則較低。

36

使用目的 逛街購物 散步 攝影 看風景 過馬路 停留等人 觀光旅行

人數 45 20 15 14 23 10 8

表 4-2 地點 A 民眾空間知覺評估表

認知因子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價值性 34 1.9118 1.02596

開闊性 34 2.0000 1.07309

安穩性 34 2.0588 0.91920

一致性 34 2.8235 0.99911

混亂的 34 2.9118 0.90009

強迫性 34 3.0294 1.24280

心理物理因子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便利街道 34 2.0000 0.98473

平面位置 34 2.0588 0.91920

天候防護 34 2.1176 0.97746

休憩空間 34 3.0588 1.25387

消防避難 34 3.1176 1.12181

心理物理模式 地點A 認知模式

第二節、下部空間影響知覺品質分析

將附件四中表三中節錄出前後三項做為分析,根據行人天橋系統下部空間 區分的兩個地點分別作出統計分析:

參照表 4-2,在認知模式中,A 地點以「價值性」、「開闊性」與「安穩性」

評價最高,「強迫性」、「混亂性」與「一致性」評價最低。實地觀察,在 A 地點 主要在於使民眾穿越過馬路使用,使得天橋其存在價值大為重要,也因為下部空 間為車輛道路使用,使得周遭沒有建築物阻擋,因此民眾在空間感受上較為寬 廣。但也因此車輛的來往使得人們覺得較為混亂。但也因並不一定使用天橋過馬 路,因此在強迫指引上,民眾並無被強制的感受;心理物理模式中,A 地點以「便 利街道」、「平面位置」與「天候防護」評價最高,「無障礙設施」、「消防避難」、

「休憩空間」評價最低。A 地點作為馬路通道的聯結,在天橋有雨遮避免風吹雨 淋日曬,方便民眾穿越馬路不受車輛干擾與天橋平面位置選定上,民眾非常認 同。因此形成了一個「交通機能性」的通道,是有較好的評價。

表 4-3 地點 B 民眾空間知覺評估表

認知因子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整齊的 34 2.2353 0.85489

管理良好的 34 2.2353 0.60597

價值性 34 2.2647 0.70962

開闊性 34 2.7647 0.88963

整體性 34 2.9412 0.91920

複雜性 34 3.3235 1.22402

心理物理因子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天候防護 34 2.0000 0.69631

道路寬度 34 2.0588 0.69375

空間關聯 34 2.2353 1.15624

方向指示性 34 3.0588 1.07142

無障礙設施 34 3.2941 1.19416

消防避難 34 3.2941 1.19416

心理物理模式 地點B 認知模式

參照表 4-3,在認知模式中 B 地點則以「整齊的」、「管理良好的」與「價值 性」評價最高,「複雜性」、「整體性」與「開闊性」評價最低。在 B 地點天橋主 要在於連結兩棟建築物體,因此在管理與整齊方面民眾較為著重。下部份為廣場 空間使用,因此在天橋的空間感受較密閉,空間感無法整個向外延伸。且天橋無 法與兩棟建築物形成一體,造成分段切割,使得民眾視覺感受較為雜亂無章;在 心理物理模式中,B 地點以「天候防護」、「道路寬度」與「空間關聯」評價最高,

「消防避難」、「無障礙設施」、「方性指示性」評價最低。B 地點在雨遮避免風吹 雨淋日曬,道路寬度符合民眾需求,天橋兩旁建築空間與下部廣場有吸引力部 分,民眾表示非常認同。形成一個「舒適空間性」的通道。

將兩處地點統計樣本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以探討兩地評估因子是否有其 顯著差異。作為解釋過街天橋(A)與廣場天橋(B)民眾知覺的主要差異為何。

設定虛無假設如下

表 4-4 空間知覺評估獨立樣本檢定表

H0:A、B 兩天橋各項目民眾空間知覺評估沒有差異 H1:H0 不成立

若顯著性(P)<0.05,代表推翻虛無假設,也就是因子在兩地點之間有顯著 差異。

由以下表 4-4 觀察,在「開闊性」、「混亂的」、「整齊性」、「平面位置」、「天 橋與建築連結」與「美感街道」六個項目達到顯著差異。在兩地點操作變因為馬 路與廣場的條件之下。對於行人知覺感受最大的差異,在於天橋下部空間為馬路 時比廣場更能創造了空間美感與開闊程度,原因在於人們可以嘗試著可以從兩旁 的都市視覺獲得空間美感與開闊程度。其次,過街天橋對於平面位置選定上民眾 認為比廣場天橋更需要注意。在兩天橋與建築連結部份也是重要差異,在過街天 橋擁有比廣場天橋有更好的整體性。過街天橋因為中間有馬路穿越車輛較多,且 使用人數也較多導致較為混亂。

t 自由度 顯著性 (雙尾) 平均差異 標準誤差異

開闊性 -3.199 66 0.002 -0.76471 0.23905

美感街道 -3.220 66 0.002 -0.82353 0.25579

平面位置 -2.979 66 0.004 -0.64706 0.21722

混亂的 2.629 66 0.011 0.58824 0.22376

整體性 -2.306 66 0.024 -0.55882 0.24237

天橋與建築連結 -2.313 66 0.024 -0.58824 0.25435

複雜性 -1.970 66 0.053 -0.52941 0.26869

趣味感 0.138 66 0.891 0.02941 0.21289

照明狀況 -0.135 66 0.893 -0.02941 0.21728

垂直通道 0.000 66 1.000 0.00000 0.27179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獨立樣本T檢定

綜合以上得知,行人天橋系統下部空間性質不同,確實會影響使用者知覺 感受。過街天橋與廣場天橋在「價值性」與「天候防護」民眾皆感覺非常有價值 的,顯示出行人天橋系統的優勢,在於都市中有存在的必要性,並且可以創造一 個不受天氣干擾的人行空間。但在民眾認知中,兩者對於「服務性空間」如:無 障礙設施、消防避難空間、可休憩空間、方性指示設施,皆不理想,顯示行人天 橋系統在服務性設施有改善的空間。差異部份以「開闊性」與「美感街道」落差

最大,顯示廣場天橋未與下部廣場緊密結合,造成空間的封閉性,以及未能利用 下部廣場美化自身空間品質。

第三節、行人天橋系統空間知覺品質分析

對於民眾認知模式與心理物理模式的整體偏好評估作出分析(參照表 4-5)。整體標準差都在 1.2 以下,顯示評值差異性並不大,有一致的評價。依統 計資料顯示整體行人天橋系統中,認知模式以「價值性」、「安穩性」與「安全感」

評價為最高,「美感」、「強迫性」與「複雜性」評價最低。觀察使用者對於整體 行人天橋系統評價,在認知模式中對於天橋存在價值民眾是非常肯定的,而在安 穩與安全的考量民眾是相當贊同。但在人行空間整體上卻使人們覺得單調的、限 制的、沒有美感的,主要觀查原因可能在於此天橋系統對於人行空間營造較為薄 弱且也沒有相關的街道家具。心理物理模式以「天候防護」、「道路寬度」與「便 利街道」評價最高。「休憩空間」、「消防避難」與「無障礙設施」評價最低。天 橋系統在其天候防護、道路寬度、便利街道的皆有較好的評價。但是對於服務性 特質的休憩空間、消防避難、無障礙設施卻呈現不滿意的狀況。此天橋系統的消 防避難與無障礙空間大多隱藏在建築空間當中,因此過街民眾無法直接使用,必 須迂迴在百貨公司之中。此外,在天橋系統並無適當的休憩空間可供人們使用,

大多的休憩空間在建築內部或底下廣場,而天橋系統與內部空間、下部空間連結 不良,是導致民眾評價不良的主因。由分析資料顯示,此行人天橋系統規劃設計 大多著重於便利性、功能性與天橋造型,對於空間美感營造與服務性設施則有改 進的空間。與前述相關文獻探討中,行人天橋系統對於都市視覺衝擊的缺點,在 此行人天橋系統中評價卻是良好的,可知此地使用者認為天橋橫越了道路與廣 場,並不會造成都市有不好的影響。相反的,可能反而平衡了這個都市視覺的混 亂感,增加了城市空間的秩序性。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9-5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