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喬木層第一第二層及灌木層、草本層喬木對應

第五章 資料分析

5.6 喬木層第一第二層及灌木層、草本層喬木對應

一、大喬木出現樣區排名

喬木(T-1、T-2 層)出現次數超過 15 個樣區之物種,依序排列 如下樟樹、朴樹、野桐、九芎、香楠、鵝掌柴(江某)、構樹、山黃 麻、荔枝、小梗木薑子、魯花樹、廣東油桐、牛奶榕、樹杞(表 5-5),

這 15 種喬木是 53 個樣區最常出現之大喬木,其中相思樹是光復前後 為取得碳薪柴或水土保栽植;荔枝樹是近幾十年之經濟作物,荔枝林 目前多半為荒廢狀態。

表 5-5(T-1、T-2 層)喬木出現於樣區之物種排名表

二、出現次數較多之小苗及及未成熟喬木物種

小梗木薑子、魯花樹、九芎、香楠、鵝掌柴(江某)等為次生林下 出現次數較多之小苗及及未成熟喬木物種。小苗是指凡高度在 10 公 分以下的種子苗(seedling)(張和明,1996)未成熟喬木是指在 灌木層 1 公尺至 3 公尺的喬木。地區特徵種部份有白葉釣樟、石苓舅。

白葉釣樟與石苓舅,更是屬於中華大學這個區域珍貴的植物資源,這

三、草本層喬木出現樣區排名

在 53 個樣區喬木小苗在草本層出現的次數和喬木(T-1、T-2 層)

出現次數不盡相同,在灌木層及草本層出現的喬木未成熟植株及喬木 小苗依出現樣區次數排序為:樟、沙朴、香楠、構樹、小梗木薑子、

樹杞、九芎、相思樹、大葉楠、茄冬。

這些由種子庫萌芽的未成熟喬木植株及喬木小苗木在潛在植被 的調查中具有顯著的意義,它可以追尋到土地原有的樣貌,在森林不 受人為干擾的情況下,經過時間空間的變化,將會由這些未成熟喬木 植株及喬木小苗組成新的植物社會。本研究將借由發芽小苗的蛛絲馬 跡找出土地的前世,做為未來校園造園設計的依據,下圖為樣區之茄 冬、樟樹、香楠小苗(圖 5-5,5-65-7)。(圖 5-8)為小梗木薑子 未成熟植株。

剛由種子萌芽的小苗葉型往往和成熟植株之葉型不盡相同,下圖 之茄冬小苗攝於校園之生態池旁 (圖 5-5),小苗為單葉,成熟株為 三出複葉。

圖 5-5 茄冬小苗

圖 5-7 香楠小苗

圖 5-8 小梗木薑子未成熟苗

三、喬木苗在灌木層及草本層出現 之比例

根據調查表整理出喬木苗在灌木層及草本層出現的次數,這個數 據顯示土地的潛能表相。種子小苗在53個樣區草本層出現的次數 (表 5-6)

36

表5-6喬木小苗在草本曾出現比例表

四、喬木在灌木層出現樣區排名

灌木層喬木本研究定為1公尺至3公尺未成熟之植株,在53個樣區 灌木層出現的未成熟喬木次數依序為樟、朴樹、九芎、香楠、相思樹、

小梗木薑子、構樹、樹杞、大葉楠、茄冬。

表5-7小苗在灌木層出現比例表

小 苗 在 灌 木 區 的 分 佈 比 例 22

15 15

12 8

5 3 3 2 1

0 5 10 15 20 25

小 苗 在 草 本 層 出 現 比 例

36

31

15

12 11

8 7 6

4

2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這些在灌木層的喬木株高超過 1.5公尺所以更有機會在將來不 再有任何干擾時替代現有的喬木(T-1、T-2層)物種。小苗是森林植 物另外一種重要的更新方式 (Grim 1979)。依據林下喬木小苗名錄應用 在中華大學景觀造園上,更能符合當地生態環境及植被特色 。

四、喬木(T-1、T-2 層)和喬木小苗的比較

依據喬木小苗在草本層和灌木層物種排序,和喬木(T-1、T-2 層)物種比較,得知以下結果,相思樹在喬木(T-1、T-2 層)佔 35%

而在小苗部份只佔 8%(表 5-8)

相思樹的原生地在南部地區,新竹眾多的相思樹林是早期先民種 植的碳薪柴,在新竹這塊土地上更新能力遠不及樟樹 、朴樹、香楠、

九芎。由潛在植被小苗物種得知中華大學附近早期應是樟、楠和海邊 樹種朴樹、九芎的天下。

五、海邊植物

根據分析 53 個樣區結果顯示,靠海邊植物物種豐富,可證明中 華大學前生離海邊不遠,這些植物在校園景觀設計時,可以當做耐風 植物或遮風植物運用。

調查結果海邊植物有:細葉複葉耳蕨、羊角藤、紅仔珠、細葉饅 頭果、烏臼、魯花樹、楝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