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潛在植被在景觀造園運用之研究 以中華大學校園規劃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潛在植被在景觀造園運用之研究 以中華大學校園規劃為例"

Copied!
1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潛在植被在景觀造園運用之研究 以中華大學校園規劃為例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tential Veget ation in Landscape Design of Chung Hua University

系 所 別:景觀建築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 M09607001 白 蓮 指導教授: 郭 城 孟 博士

中華民國 九十八 年 七 月

(2)
(3)
(4)
(5)

誌謝

本論文於研究期間,承蒙業師郭城孟博士的殷切指導 ,在兩年期 間順利完成 53個樣區調查及論文內文,僅於此致上最高的感激。

感謝郭一羽校長鼓勵我報考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研究所 ,在學期 間,蒙官宜均老師在景觀植物學的起蒙與鼓勵 ,讓我對植物這個領域 有了極大的興趣。野外調查期間,郭老師不僅教導我樣區調查的方法 , 更在植物生態學方面給我很大的起迪 。高美芳、陳保元、許天詮學長 姐在樣區調查的協助及指導,特此誌謝。

回顧兩年研究生生涯,與子源、小義、楊明、博森、旭輝等多位 學長及怡均學妹,還有育崧、宏泉、智婷、建申、景隆等同窗渡過多 少歡樂的時光,一同參與系所的旅遊,一同做基地調查,一同熬夜做 模型,都是美好的回憶。

要感謝的人非常多,論文整理期間,俊銘給我很多寫作及研究方 法的指導,子源學長人在金門還幫我排 版面,一切都感謝在心。

最後要感謝我親愛的家人在我背後給我的支持 ,讓我能集中精神 在課業上,使我能專心致力完成學業。

(6)

摘要

關鍵字:潛在植被、原生植被、土壤種子庫、均質樣區、中華大學、

Braun-Blanquet 學派

臺灣多數校園植栽充斥外來種 ,不同地區的學校植栽多半無所差 異。而臺灣細膩分化的生態環境 ,使得不同地方的自然環境有著不同 的植物種類和景觀,這也造就了地區特色發展的空間 ,天然植被中屬 於地域特色之種類反而因為常見而被忽略 。若校園綠地規劃能以當地 植物及自然景觀為設計主體 ,發揮地域特色,可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 校園。

然而因為低海拔地區自然環境破壞相當嚴重 ,原生植被已不復存 在,僅能從次生的環境中尋找蛛絲馬跡 ,因此本研究著重在調查由土 壤種子庫發芽的植物種類 ,這些苗木可以反應群落的歷史 ,對退化生 態系統的瞭解及恢復極為重要 。本調查係以中華大學為中心 ,半徑約 3.5 公里的範圍內,選取 53 個包括海岸地區及內陸地區的山坡 、溪谷 等不同環境之均質樣區,以 Braun Blanquet 學派植被調查法調查其植物 種類,記錄各層次之物種、數量、覆蓋率,並特別登記小苗和稚樹的 狀態。此外,根據演替的觀念,分析相似生態地位的樣區,找出潛在 植被類型,並繪製植群圖及植被剖面圖 。

調查結果顯示,中華大學附近仍保有相當多的天然林 ,雖都屬於 次生環境,但林下小苗頗多,如樟樹、沙朴、香楠等,也可看到許多 屬於成熟林的種類如九節木 、香楠、樹杞、小梗木薑子等,顯見林相 發育良好。未來將可根據調查結果,設計新竹地區的海岸林、山地森 林、溪谷森林等不同環境特色的植栽景觀 ,除能表現出學校的在地特 色,營造一個屬於新竹以及中華大學的綠地空間 ,並從而建立一個低

(7)

管理成本、低外來種組成的永續校園。

(8)

ABSTRACT

Keywords: Braun Blanquet, potential vegetation, original vegetation, soil seed bank, homogeneous plots Chung Hua University

In Taiwan, the plantation in most school campuses, regardless of their locations, is made up with foreign species. It is the delic ately differentiated ecological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to diversified plant species and landscapes in our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aiwan —the same thing that makes characteristic local development possible. Nevertheless, plant species unique within a locali ty are often overlooked because of their common existence. A campus design that takes local plants and natural landscape as its motif is bound to be extraordinary and will stimulate characteristic local development.

However, since the original vegetation is barely attainable through traces of secondary forestation because low elevation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been seriously damag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lants species germinated from the soil seed bank that show the history of eco-communities and help restore degenerated eco -systems. The study surveyed 50 homogeneous plots within the area of a diameter of 3 kilometers centered on CHU, from seashore to inland hill to river valley.

By the Braun-Blanquet approach of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the species, numbers, and coverage rates of plants have been carefully recorded and, in particular, seedlings and saplings have been registered as well. These survey results are shown by means of vegetation maps and vegetation cross-sectional drawings. In addition, pl ots with similar ecological status are analyzed based upon the theory of succession in order to retrieve the

(9)

potential vegetation.

Preliminary findings show quite a few natural forests have been well kept in the neighborhood of CHU even though mostly of which are secondary forestations. A great deal of saplings of

Cinnamomum

camphora 、 Celtis sinensis 、 Machilus zuihoensis camphor, Chinese

hackberry, and incense cedar are found under the tress. Furthermore, species marking mature forests, such as Psychotria rubra 、 Machilus

zuihoensis 、Ardisia sieboldii 、Litsea hypophaea,are also found in the

forestation, which explains forest stands are quite well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ur research, it is possible to not only re -design the landscape of forestations for seashore, mountains, and river valley around Hsinchu area, but also create a c ampus landscape that speaks for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CHU and its neighborhood. Moreover, such a pioneering project will also help establish a campu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low-budget management and a low risk of damage from foreign species.

(10)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 2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流程圖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潛在植被定義 5

2.2 臺灣潛在植被單位之架構 6

2.3 潛在植被於景觀造園的應用 6

第三章 研究區域及樣區環境概述

3.1 地理位置 8

3.2 研究區域範圍 9

3.3 地質與土壤 10

3.4 氣候 10

3.5 氣溫 10

3.6 降雨量 10

3.7 濕度 11

3.8 日照 11

3.9 風力 11

3.10 中華大學風向分析 12

3.11 新竹地區生態氣候圖 13

第四章 研究方法

(11)

4.1 樣區調查方法 15

4.2 野外調查步驟 15

4.3 製作樣區「植群社會調查表」 17

4.4 「植群社會調查表」記錄方式 18

4.5 製作樣區「植群社會剖面圖」 19

第五章 資料分析

5.1 樣區植物組成 22

5.2 樣區植被分析 22

5.3 微棲地生態屬性 23

5.4 物種的生態屬性區分 26

5.5 物種的生態屬性樣區編號及比例 27

5.6 喬木層第一第二層及灌木層 、草本層喬木對應 28

5.7 探討尺度 34

第六章 潛在植被調查資料分析結果在中華大學校園之應用

6.1 造園計劃的程序 35

6.2 中華大學基地空間範圍概述 36

6.3 校園植栽調查 39

6.4 設計構想 42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7.1 研究結果與討論 47

7.2 建議 48

(12)

附錄一 53樣區植群社會調查表 58

附錄二 53樣區植物名錄 111

附錄三 中華大學校園植被調查名錄 117

附錄四 林業試驗所標本館1905-1995年白葉釣樟採集地點資料… 118

(13)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4

圖3.1 中華大學地理位置示意圖 8

圖3.2 調查樣區分佈範圍圖 9

圖 3.3 校園風向分析圖 13

圖 3.4 新竹地區生態氣候圖 14

圖 4.1 均質環境示意圖 16

圖 4.2 樣區 53 山脊地形潛在植被圖 20 圖 4.3 樣區 50 山谷地形潛在植被圖 21 圖 4.4 樣區 43 山坡地形潛在植被圖 21

圖 5.1 調查樣區分科比例圖 22

圖 5.2 樣區範圍及樣點位置圖 25

圖 5.3 樣區生態類型比例圖 26

圖 5.4 物種的生態屬性分析比例圖 27

圖 5.5 茄冬小苗 29

圖 5.6 樟樹小苗 30

圖 5.7 香楠小苗 30

圖 5-8 小梗木薑子未成熟苗 31

圖 6.1 中華大學校園分區圖 36

圖 6.2 中華大學剖面位置 38

圖 6.3 中華大學校園正面剖面圖 38

圖 6.4 中華大學校園物種比例圖 39

圖 6.5 中華大學校園校園植栽配置圖 41

(14)

圖 6.8 石苓舅果實 46

圖 6.9 姬黑星小灰蝶 46

(15)

表目錄

表 1-1 特有與原生植物及外來種及園藝種植物比例表 2

表 2.1 校園植物調查物種比例表 7

表 3.1 新竹地區氣象資料統計表 12

表 4.1 植群社會調查表 19

表 5.1 植物生育地位置表 23

表 5.2 樣區生態類型及樣區號碼分類表 24 表 5.5 喬木小苗出現於樣區之物種排名表 28

表5.6 小苗在草本曾出現比例表 32

表5.7 小苗在灌木層出現比例表 32

表5.8 樣區大喬木和喬木小苗比例表 33

表6.1 中華大學校園植被調查表 39

(16)

第一章 緒論

「潛在植被」是指在一個特定地區,若環境不再有任何干擾的情 況下,其最終所形成之植物社會 ,潛在植被也是土地潛能之表相 ,不 同的生態環境會形成不同的植物社會 ,其代表的生態地位也不同 (郭 城孟,1995)。潛在植被調查即是由這些自己發芽生長的植物找出植群 的歷史,因為土壤中常有許多具有活力又未發芽的種子 ,稱為土壤種 子庫(soil seed bank),這些種子是與現存地面植群不同種類的種子 , 稱為潛在植物社會(potential plant community)(Nakagoshi,1984)。潛 在植物社會具有取代現有植物社會的能力 ,本研究希望透過調查由土 壤種子庫發芽的小苗,與現有的林相做分析,找出土地種子庫的植物,

運用在造園植栽選擇上。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樣區有不少具有景觀開發性的原生植物 、海 邊植物、誘蝶植物、觀花植物,例如:香楠、樟、石苓舅、杜虹

燈 秤花細葉複葉耳蕨、羊角藤、紅仔珠、細葉饅頭果、烏臼、魯花樹、

楝、海桐等。研究結果將具有景觀開發性的原生植物 、海邊植物、誘 蝶植物、觀花植物套用在中華大學的景觀造園上 。

近年來生態復育 、生物多樣性及環境保育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課 題;而保育、復育也是守護台灣這塊土地的共識 ,在生物多樣性之前 題下,「植物」扮演著舉足輕重之角色,以當地原生植物營造出具有 本地植物特色的校園空間,自然可以構築一個本地生物的生存環境 。

(17)

1.1 研究動機

根據中華大學校園植物調查結果 ,校區內植物約200餘種(附錄 一),其中64%為外來種及園藝種,特有與原生植物比例太低,若運用 本調查之土地自行發芽植物 ,在校園做植被更新,以期原生植物比例 達到50%以上為基本目標。下圖特有與原生植物及外來種及園藝種植物 比例表,及期望達到比例表。

表1-1特有與原生植物及外來種及園藝種植物比例表

中華大學位於新竹市香山區,校園有山脊、山坡、山谷、蓄水池、

淨化池、及生態池等多變化的生態環境,從細膩的生態分化角度來看 , 一定有著不同的植物社會,因此人類活動的使用空間中植物的觀賞性 與當地的原生植被的平衡有其必要性 。利用中華大學附近潛在植被的 調查,規劃出一套屬於中華大學的地域性景觀植栽 ,降低維護管理之 開支,並可提供大眾不一樣的觀賞及學習的空間 。

(18)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擬運用潛在植被調查為手段 ,取得中華大學週邊次生 林之植物相資料,再根據中華大學校區景觀植被與地形、氣候、人文…

等資料為背景做設計規劃 ,希望能做為未來校區及週邊區域栽植設計 評估與天然景觀復育之參考。

(19)

1.3 研究流程圖

論文撰寫、結果與討論

論文成果與發表

樣區調查

研究調查與分析

校園規劃構想研擬

設計方向準則

調

自然因素分析

調查 結果 分析 導入

文獻調查與回顧

調查分析結果

調

論文題目與範圍評估

口試建議與修正

(20)

第二章文獻回顧

2.1 潛在植被定義

一、土地潛能表相為潛在植被

意即在一個特定地區若不再有任何的干擾 ,其最終所形成之植物 社會就是潛在植被(郭城孟 ,1995)。

二、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最終所形成之植物社會

環境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 ,其最終所形成之植物社會,即為該區

「潛在植被」,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將會形成不同的植物及代表的 生態地位(楊雅琳 ,1996)。

三、種子庫的小苗可以追尋土地原有的樣貌

森林種子庫的小苗種類為植物社會在時間及空間變遷時跟著改變 的重要關鍵,也是許多植物更新過程的重要憑藉(張和明,1996)。

土壤中有活力的種子類型與土地上現有的植群常不一樣 ,當適當 時機到來,這些種子庫的種子會萌芽,長成小苗,調查這些次生 林種子庫的小苗種類與現有植群的種類,可以追尋土地原有的樣 貌。

四、潛在植被單位會隨著眼角度而有所不同 (郭城孟,1993),本研 究以不同生育地位置植物組成分析 和植物生育地地形環境做分 析。

(21)

2.2臺灣潛在植被單位之架構

潛在植被單位隨著著眼的角度 不同而有所不同,站在全球的角 度,台灣與東亞地區可能屬於同一個潛在植被單位 ;以台灣全體而言 則可見隨著海拔的變化,將台灣橫切成數個單位,但細看每一個單位,

隨著緯度、地形、以及其他環境因子的不同,又有許多分化(郭城孟,

1995)。

2.3 潛在植被在景觀造園的應用 一、植物社會記錄

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將會形成不同的植物社會及不同梯度的生態 地位。以潛在植被為基礎,應用於景觀植栽設計之架構中 ,可建立合 乎生態環境、低管理維護成本,同時兼具景觀價值的植栽設計 。依據 樣區調查記錄當地之潛在植被,並依其生態性及景觀性建立「潛在植 被表」,做為植栽設計選種之參考依據。

二、植栽設計流程

以「景觀植栽設計流程」做為主要架構,將潛在植被調查及分析 納入此一架構中,建構本研究之植栽設計流程 ,並依據綜合分析結果 確立植栽設計類型及配置設計原則 (楊雅琳,1996)。

三、校園植物調查

根據校園植物調查結果:

(一)特有與原生種所佔比率36%。

(二)歸化與栽培種所佔比率64%。

依上述比例得 知中華大學校園植栽 特有與原生種所佔比率過低

(表2-1),建議原生物種應超過50%,未來在中華大學校園植栽設計與

(22)

表2-1 校園植物調查物種比例表

資料來源:本研究調查

(23)

第三章 研究區域及樣區環境概述

3.1 地理位置

中華大學位於新竹市西南部之香山區 ,西臨臺灣海峽,東與新竹 市東區相接,北與新竹市北區相鄰,南接苗栗縣之竹南鎮。香山區內 有新竹平原,是新竹地區最富庶之地帶。絕對位置為 97 座標系統 X 座 標 235528,Y 座標 2705297(圖 3-1)。

圖 3-1 中華大學地理位置示意圖

(24)

3.2 研究範圍

調查範圍以中華大學為「取樣中心點」,向四週放射狀延伸,半 徑約 3 公里,樣區範圍涵蓋新竹市高峰路、寶山、新城地區、元培大 學、玄奘大學及茄冬國小附近林區,每一樣區大小為 10 公尺×10 公尺。

調查樣區海拔介於 44 公尺至 145 公尺之間,中華大學校區內海拔高度 為 60 公尺至 100 公尺之間。

本研究共記錄了 53 個 10 公尺×10 公尺的樣區,樣區選擇盡量以平 均分散於校園四周為主,以不同地形及不同海拔高度為選擇樣區之條 件,但因國道三號高速公路穿過調查區域內及已開發之住宅區林立,

故樣區選擇無法真正平均分散。

調查之樣區範圍及分佈如下(圖 3-2)。

圖 3-2 樣區調查分佈點及範圍圖

(25)

3.3 地質與土壤

新竹市之地質分佈:新竹市地層多為沖積層及更新世紅土台地堆 積層所覆蓋;此外零星卓蘭層及頭嵙山層(楊梅層)則小範圍之出露。

主要之地質構造除現代沖積層外 ,軸向均呈東北、西南走向。依其岩 性可分為火山岩山礫岩相及香山砂岩與頁岩相 ,彼此漸變常呈犬牙交 錯,交錯層厚度甚少超過 5 公尺,較無明顯區分。頭嵙山層含豐富之 化石,有哺乳類、魚類、海膽類、貝類和有孔蟲類,而以貝類最多。

中華大學位於頭嵙山層(資料來源:逢甲大學地理資訊中心)。

3.4 氣候

新竹市位處台灣南北不同型態之氣候分界上 ,兼具北部及南部氣 候特徵。新竹地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 則改行南風,素有「風城」之稱,故高溫、潮濕、風大、雨量適中為 其基本特質。

3.5 氣溫

新竹市位於台灣北部,屬亞熱帶型氣候,年平均溫度為 22.3℃。1 月及 2 月份之氣溫最低平均溫度為 15.3℃;7、8 月之氣溫最高,平均 氣溫可達近 29℃(中央氣象局,1992-2003)。

3.6 降雨量

新竹市附近之年降雨量為 1,617.6 釐米,每月平均降雨量為 134.8 釐米;年降雨日數達 119 日,每月平均降雨日數約為 10 日。每年 9 月 至翌年 1 月降雨量較少,屬於旱季;2 月至 8 月之降雨量較多表(中央

(26)

3.7 濕度

台灣屬海島型氣候,各地之濕度均高,新竹市附近之年平均濕度 約在 78%左右 2 月至 6 月之濕度較高,超過 80%;7 月至 1 月之濕度 度稍低,約在 76%~79%之間(中央氣象局,1992-2003)。

3.8 日照

新竹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約 1,939.6 小時,以 2 月份 87.5 小時最低,

其後逐月漸增,至 7 月份 248.2 小時最高(中央氣象局,1992-2003)。

3.9 風力

新竹市盛行風向為東北風,9 月份至翌年 5 月之風向均以東北風為 主,6 月至 8 月 則以南風或西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為 2.4m/s(蒲福 風級表 2 級風),各月份平均風速約 在 1.8~3.3m/s(蒲福風級表 2~

3 級風)之間,以 10 月份至 12 月份之風速較大,5 月份之風速較小(3-1)

(中央氣象局,1992-2003)。

(27)

表 3-1 新竹地區氣象資料統計表

3.10 中華大學風向分析

中華大學位於新竹市,與台灣北部地區一樣,天氣和氣候主要受 季風影響。夏天吹西南季風,冬天吹東北季風,風向不同小區域的微 氣候也不同,下圖就表示出夏天所吹的西南季風 與冬天所吹的東北季 風對校園的影響,東北季風吹入校園運動場 ,造成宿舍區入口有風口 之現象。根據中央氣象局及新竹市環保局 新竹香山地區 1998 年到 2003 年 6 月共 48134 筆風向資料以平均值之春夏及秋冬風花圖,製作中華 大學春夏及秋冬風向圖(圖 3-3)(彭振益,2005)

(28)

圖 3-3 校園風向分析圖

3.11 新竹地區生態氣候圖

綜合以上資料,以 Heinrich Walterz 於 1985 年發展出的氣候圖來 製作新竹地區生態氣候圖(圖 3-4),生態氣候圖是以某地的氣溫及降 水資料,依月份繪製之長期曲線圖。新竹地區生態氣候圖可以呈現新 竹地域植被與氣候的關係。由本圖可以判斷此地屬於何種植被氣 後帶 及何種生物群落。此生態氣候圖還可以呈現許多有用的氣候資訊 ,例 如新竹地區十年間的平均每月降雨量,及水份蒸發量,由此圖可得知 新竹地區近十年之溫度和雨量的關係。亦可了解溫度及降水的季節變 化,乾季及濕季的長度及強度,一年中有多少時間是在攝氏 0 度以上。

降水的種類(例如植物可利用的水或是無法利用的冰雪 )。

新竹地區生態氣候圖顯示之橫軸為月份,縱軸為溫度,右邊軸為 雨量,直紋區塊區及黑色點區塊域表示降水量大於蒸散量 ,黑點區塊 又表示重濕,由此圖得知,新竹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為 1630 公釐,年平 均溫度為 22.3 度,二月至九月雨水較多,十月雨水最少。

(29)

圖 3-4 新竹地區生態氣候圖

(30)

第四章研究方法

4.1 樣區調查方法

以 Braun-Blanquet (Mueller-Dombois & Ellenberg) 學派植群分類法 Braun-Blanquet(1964)做潛在植被調查,主要是植群分類層級系統的 建立,由野外的植群樣地(stand)調查,歸納出基本的植群樣地類型

(stand-type),往上可合併成更高單位,往下更細分為局部的變異型 。 其底層的植群樣地類型稱為群叢(association),並視為基本單位,在 1910 年布魯塞爾第三屆國際植物學會上曾設定下述的定義 :群叢為一 具有特定植物的植相組成,且呈現一致的形相,並生長在相同生育地 條件之下(楊惠如,2006)

Braun-Blanquet 植群調查法係將一植群實體的所有層次視為一個 整合的群體單位。是一種抽取樣區的調查法,「抽取樣區法」之異於

「計數樣區法」者,主要在於抽取樣區調查法對植物名錄的詳細記錄,

包括顯花植物、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和地衣,對各種植物之數量則不 詳細計算,而以覆蓋度( cover)和豐富度( abundance)的等級加以 評估(楊惠如,2006)

4.2 野外調查步驟

調查步驟參考第二高速公路後續計畫路段生態綠化之研究 (郭城 孟, 1994)。

一 、地圖判讀

調查地點配合航空照相1/5000之基本圖,判讀地圖上有樹林之樣區 位置,規劃調查路線時以中華大學為中心,放射狀點出樹林標示樣區

(31)

位置做路線規劃。

二、踏勘

以地圖上樣區標示點做實地踏勘取樣樣區,選取較未受甘擾的林 區進入查看,選擇適合的樣區,如人為甘擾嚴重則放棄 ,另行選擇下 一個樣區,選擇樣區是否適用完全靠實地堪查 ,本次調查範圍內部份 土地多數已開發,故植被較為完整的樣區可遇而不可求,選取樣區儘 量山區次生林為主。

三、 樣區的選擇

樣區的選擇需考慮地形的變化,即使是一個小小的丘陵,其山頂、

山坡與谷地也會展現出不同的生態環境與植物種類 ,所以在選擇樣區 時,地形的變化應列為首要的考慮因素之一 。由潛在植被調查記錄可 看出在低海拔小範圍地形的變化當中,植物的架構會有細微的不同,

故仍可依地形的變化去尋找較小的潛在植被單位 。 四、取樣方法

潛在植被的取樣必須由當地的自然植被去尋找 ,排除人為栽植植 物,且必須為「均質環境」,所謂「均質環境」是指在同一樣區內的 植物社會各層次的分佈均勻 ,且樣區不在林緣或有小徑穿過 、方可確 保樣區的代表性(圖 4-1)。

(32)

圖 4-1 均質環境示意圖

4.3 製作樣區「植群社會調查表」

「植群社會調查表」製作方法參考(郭城孟,「中山高速公路新 竹-斗南及斗南 -高雄沿線植物生態現況評估及潛能之調查研究 」,

1995)

一、「植群社會調查表」製作時至少應記載:

1.森林層次的分化,各層次的植物種類及相對量,並記載森林下層 的植物,由此可得知每一樣區的大樹、小苗,各層植物種類與數 量,以及樣區的大致環境,例如坡向、位置等。

2.其中林下樹木小苗的辦識及數量估測尤其重要 ,此為推測植物社 會未來發展方向的依據。

3.樣區調查中經常有喬木層之小苗出現在草本層 ,或喬木層未成熟 植株佔據在灌木層,應在調查表上同時記錄在草木層及灌木層 , 不是只記錄在第一層喬木層。

4.蔓藤類植物經常攀爬在喬木層及灌木層 ,在調查表中應分別將其 記錄在喬木層及灌木層,Braun-Blanquet潛在植被調查法不依未成 熟植株所屬之生長型作記錄,而是以其生長層級位置為準 。

(33)

二、樣區調查表內應有基本資料

1. 植物社會名稱,通常以樣區內最高層植物為其名稱,例如:「相 思樹林」、「荔枝林」。並以其中覆蓋度最大者為優勢種 ,若有 兩種以上優勢植物,其覆蓋度總和大於50%以上,植物社會名稱可 由兩種以上 的植物名組成,例如「山黃麻、構樹林」。

2.調查日期。

3.調查人員。

4.坡向、坡度與位置,坡向表示坡面所指的方向 ;坡度則為坡面與地 平線的夾角;位置表示樣區所在地形上的位置 ,如山頂、山坡、

山谷等。

5.海拔高度-在野外調查時使用GPS衛星定位測得海拔高度,在樣 區調查表上標示海拔高度。

6.樣區面積:本研究樣區為10公尺平方。

7.土壤描述:生育地的土壤分類,如顏色、土質等。

8

.

樣區號碼:每一樣區有一個編號。

9.樣區地點:以GPS衛星定位測得樣區位置,在地圖上標示。

10.各層植物覆蓋度:各層的樹冠高度與覆蓋度。可分為第一喬木層 (T1),喬木第二層喬木層(T2),灌木層(S )及草本層(H),四個層次 記錄。

11.備註:記載不屬於各欄位的一些偶發性資料 。

4.4「植群社會調查表」記錄方式

一、植群社會調查表中 1 公尺以下為草本層(H),1 公尺-3 公尺為灌木

(34)

層(T-1),某些樣區沒有第二喬木層 ,就不加記錄,覆蓋率為百分 比,(+)為只有一兩棵無法記錄覆蓋率 。

二、以 Braun-Blanquet 植被調查法製作出樣區「植群社會調查表」,

每一樣區有一份完整的植物記錄,本調查共 53 張「植群社會調查 表」。(附件 1:中華大學植群社會調查表)

表 4-1 植群社會調查表

植物社會名稱:相思樹林 樣區號碼:1

調查日期:2008.03.13 第一喬木層(T-1):5m 以上 調查地點:X:243487 Y:2739019 第二喬木層(T-2):3-5m 調查人員:郭城孟、白蓮 灌木層(S):2-3m

海拔高度:90m 草本層(H):1.5m 以下

樣區面積:10*10m 備註:曾為荔枝林

種類 覆蓋率

(%)

高度

(m)

層次 種類 覆蓋率

(%)

高度

(m)

層次 相思樹

90 11 T1

石苓舅

2 2 S

杜虹花

+ 2 S

紅仔珠

+ 2.5 S

百香果

+ 2 S

朴樹

+ 2 S

槭葉牽牛

1 2.5 S

1 2.5 S

相思樹

1 2.5 S

野桐

1 2 S

馬櫻丹

3 2 S

荔枝

+ 2.5 S

金銀花

+ 1 H

野桐

+ 1 H

扛香藤

2 1 H

朴樹

1 1 H

石苓舅

5 1.2 H

+ 0.3 H

火炭母草

+ 0.5 H

九芎

2 1 H

10 1.5 H

千金藤

+ 1 H

雞屎藤

+ 1.2 H

華南薯蘋

+ 1.5 H

雙面刺

1 1 H

月桃

+ 1.4 H

散穗弓果黍

30 0.3 H

毛蓮菜

+ 0.4 H

海金沙

+ 0.6 H

變葉懸鉤子

+ 0.5 H

桔梗蘭

+ 0.3 H

鷗蔓

1 1 H

小花蔓澤蘭

2 0.3 H

大青

1 0.2 H

紅仔珠

1 1.0 H

相思樹

+ 0.5 H

(35)

4.5 製作樣區植群社會剖面圖

一、 繪製植物社會剖面圖

依據樣區植物調查表繪製「植物社會剖面圖」,顯示植被分層(植 物空間垂直分佈)。圖示最上層稱為「樹冠層」或「第一喬木層」, 是 此一樣區最高大的樹木之總和,往下為喬木第二層(某些次生林或果 園並無喬木第二層)。第三層次為灌木層,第四層為草本層,也稱地 被層。在此層的種子小苗很重要,要一一記錄,亦為本研究的重點。

二、「植物社會剖面圖」繪製說明

植被剖面圖的說明中,除上述的結構分層及各層高度的圖示外 , 常會有所在地點的海拔高度 、坡度、各層植物的種類和覆蓋度 的資 料,參照樣區「植群社會調查表」,以協助人們瞭解植被的類別 和此 類別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36)

圖 4-2 樣區 53 山脊地形潛在植被圖

圖 4-3 樣區 50 山谷地形潛在植被圖

(37)

圖 4-4 樣區 43 山坡地形潛在植被圖

第五章資料分析

5.1 樣區植物組成

本研究共有 53 張樣區植物調查表(附錄二: 樣區植物調查表),

分析調查結果得知,樣區內共有 64 科 127 屬 155 種植物(附錄三:

樣區植物名錄)樣區分科種數比例圖顯示,菊科、大戟科、芸香科、

桑科、樟科、茄科、禾本科、豆科、馬鞭草科、葡萄科為前 10 大科

(圖 5-1)。

(38)

圖 5-1 樣區植物分科比例圖

5.2 樣區植被分析

依據不同屬性分類分析 53 個樣區位置、高度、植物名錄及豐富 度資料,將植被類型以「微棲地生態屬性」及「物種生態屬性」兩個 角度加以分析,不同的「生態地位」和不同的「地理分區」能顯示不 同的屬性。

5.3 生態屬性分析

一、環境梯度屬性分析

環境梯度屬性分析可區分出二種不同生態類型植物及兩種地理 分佈屬性特徵種植物:

(一)「海岸丘陵地山坡森林生態型」,其代表植物有細葉複葉耳蕨、

細葉饅頭果、紅仔珠、楝、魯花樹、台灣海棗、南嶺堯花、月

(39)

橘、海桐、石苓舅、白葉釣樟,沙朴、灰木等。

(二)「低海拔丘陵地山坡森林生態型 」,代表植物有扇葉鐵線蕨、

香楠、江某、九芎、樟樹、九節木、小梗木薑子、樹杞、茄冬、

山黃麻、燈秤花等。

(三)地理分佈屬性特徵種有白葉釣樟、石苓舅。

表 5-1 植物生育地位置表 生態

類型

海岸丘陵地山坡森 林生態型

低海拔丘陵地山 坡森林生態型

地區特徵種

植物 名稱

細葉複葉耳蕨、細 葉饅頭果、紅珠 仔、苦楝、魯花樹、

台灣海棗、南嶺堯 花、月橘、海桐、

石苓舅、白葉釣 樟,沙朴、灰木等。

扇葉鐵線蕨、香 楠、江某、九芎、

樟樹、九節木、小 梗木薑子、樹杞、

茄冬、山黃麻、燈 秤花等。

白葉釣樟、石 苓舅。

(40)

二、生育地位置之生態類型

根據上述植物微棲地屬性區之生態地位分析結果,53 個樣區可 區分出三種不同生育地位置之生態類型 。

(一)代表海岸丘陵地山坡森林生態類型。

(二)代表低海拔丘陵地山坡森林生態 類型。

(三)「低海拔丘陵地森林生態」及「海岸丘陵地森林生態」類型代 表物種都會出現的中間型。

(四)各樣區分析結果隸屬類型如表列(表 5-2)。

表 5-2 樣區生態類型及樣區號碼分類表

分析樣區生態類型及不同生態類型樣區編號碼得知,「海岸丘陵 地山坡森林生態類型」的樣區有 12 個,「低海拔丘陵地山坡森林生態 類型」的樣區有 9 個,「低海拔丘陵地山坡森林生態型 」及「海岸丘

32 9

樣區

12

總數

10.11.12.15.17.18.19.20.

21.22.23.25.26.27.28.

29.30.31.32.33.34.36.37.

39.40.42.44.45.46.47.52

5.7.8.13.16.24.

41.50.51 1.2.3.4.6.9.14.

35.38.48.49.53

樣區 號碼

中間型森林生態 低海拔丘陵地

山坡森林生態型 海岸丘陵地

山坡森林生態型

生態 類型

32 9

樣區

12

總數

10.11.12.15.17.18.19.20.

21.22.23.25.26.27.28.

29.30.31.32.33.34.36.37.

39.40.42.44.45.46.47.52

5.7.8.13.16.24.

41.50.51 1.2.3.4.6.9.14.

35.38.48.49.53

樣區 號碼

低海拔丘陵地 山坡森林生態型 海岸丘陵地

山坡森林生態型

生態 類型

(41)

陵地森林生態型」都有的中間類型有 32 個,數據顯示絕大部份樣區 是隸屬於「中間型森林生態類型」,中華大學恰巧座落於中間型生態 環境區塊的中心,故中華大學是中間型森林生態之範疇。由此分析亦 得知,中華大學附近的潛在植被為「低海拔丘陵地山坡森林生態型」

及「海岸丘陵地森林生態型」的過渡帶。在中華大學附近樣區植物既 有海岸丘陵地之植物,也有低海拔丘陵地山坡植物 ,細膩的分析發 現,三種生態類型的樣區經常互相涵蓋,就算是低海拔丘陵地山坡森 林生態的樣區,偶爾也會有海岸丘陵地之植物 。

下圖為樣區範圍及 53 個樣點位置點,及中華大學、中山高、北 二高穿越之圖示(圖 5-2)。

(42)

以中華大學為中心,不同生態類型樣區分部如圖示:「中間型森 林生態類型」樣區置中,「低海拔丘陵地森林生態型」的樣區較靠近 香山海邊,海拔也較低,「海岸丘陵地森林生態型」的樣區較靠近新 竹寶山、新城方向,中華大學在這樣的細膩的生態環境中佔據了中心 地位。

三、樣區生態類型比例

(一)低海拔丘陵地森林生態型的樣區佔 16%,較接近香山海邊,海 拔介於 70 至 44 公尺之間。

(二)海岸丘陵地森林生態型樣區佔 22%

(三)中間型森林生態型樣區佔 62%

三種生態類型比例圖示如下(圖 5-3)。

圖 5-3 樣區生態類型比例圖

(43)

5.4 微棲地屬性分析

依物種的微棲地屬性分析得知,以地理環境區分有:

一、山脊環境

代表山脊環境的植物有:軟毛柿、細葉饅頭果、小梗木薑子、菝 契、紅仔珠、香楠、九芎、台灣山桂花等。

二、山坡環境

代表山坡環境的植物有:樟、野桐、金銀花、九芎、月桃、大青、

千金藤、相思樹、杜虹花、台灣海棗、香楠 、羅漢松、台灣朴樹、

紅仔珠、魯花樹、小梗木薑子、白匏子、扛香藤、九節木、石苓舅。

三、山谷環境

代表山谷環境的植物有:大葉楠、茄冬。

四、平野環境

代表平野環境的植物有:構樹、山黃麻、沙朴、苦楝。

5.5 物種的微棲地屬性樣區編號及比例

一、 山谷型樣區:有 7、21、37、41、50。5 個樣區佔 9%。

二、 山脊型樣區有 25、26、46 樣區共 3 個佔 6%。

(44)

個佔 15%。

四、 山坡型樣區: 其餘均為山坡型樣區佔 70%參考下圖:物種生 態屬性分析比例圖(圖 5-4)

圖 5-4 物種的生態屬性分析比例圖

5.6 喬木層第一第二層及灌木層、草本層喬木對應

一、大喬木出現樣區排名

喬木(T-1、T-2 層)出現次數超過 15 個樣區之物種,依序排列 如下樟樹、朴樹、野桐、九芎、香楠、鵝掌柴(江某)、構樹、山黃 麻、荔枝、小梗木薑子、魯花樹、廣東油桐、牛奶榕、樹杞(表 5-5),

(45)

這 15 種喬木是 53 個樣區最常出現之大喬木,其中相思樹是光復前後 為取得碳薪柴或水土保栽植;荔枝樹是近幾十年之經濟作物,荔枝林 目前多半為荒廢狀態。

表 5-5(T-1、T-2 層)喬木出現於樣區之物種排名表

二、出現次數較多之小苗及及未成熟喬木物種

小梗木薑子、魯花樹、九芎、香楠、鵝掌柴(江某)等為次生林下 出現次數較多之小苗及及未成熟喬木物種。小苗是指凡高度在 10 公 分以下的種子苗(seedling)(張和明,1996)未成熟喬木是指在 灌木層 1 公尺至 3 公尺的喬木。地區特徵種部份有白葉釣樟、石苓舅。

白葉釣樟與石苓舅,更是屬於中華大學這個區域珍貴的植物資源,這

(46)

三、草本層喬木出現樣區排名

在 53 個樣區喬木小苗在草本層出現的次數和喬木(T-1、T-2 層)

出現次數不盡相同,在灌木層及草本層出現的喬木未成熟植株及喬木 小苗依出現樣區次數排序為:樟、沙朴、香楠、構樹、小梗木薑子、

樹杞、九芎、相思樹、大葉楠、茄冬。

這些由種子庫萌芽的未成熟喬木植株及喬木小苗木在潛在植被 的調查中具有顯著的意義,它可以追尋到土地原有的樣貌,在森林不 受人為干擾的情況下,經過時間空間的變化,將會由這些未成熟喬木 植株及喬木小苗組成新的植物社會。本研究將借由發芽小苗的蛛絲馬 跡找出土地的前世,做為未來校園造園設計的依據,下圖為樣區之茄 冬、樟樹、香楠小苗(圖 5-5,5-65-7)。(圖 5-8)為小梗木薑子 未成熟植株。

剛由種子萌芽的小苗葉型往往和成熟植株之葉型不盡相同,下圖 之茄冬小苗攝於校園之生態池旁 (圖 5-5),小苗為單葉,成熟株為 三出複葉。

(47)

圖 5-5 茄冬小苗

(48)

圖 5-7 香楠小苗

(49)

圖 5-8 小梗木薑子未成熟苗

三、喬木苗在灌木層及草本層出現 之比例

根據調查表整理出喬木苗在灌木層及草本層出現的次數,這個數 據顯示土地的潛能表相。種子小苗在53個樣區草本層出現的次數 (表 5-6)

(50)

36

表5-6喬木小苗在草本曾出現比例表

四、喬木在灌木層出現樣區排名

灌木層喬木本研究定為1公尺至3公尺未成熟之植株,在53個樣區 灌木層出現的未成熟喬木次數依序為樟、朴樹、九芎、香楠、相思樹、

小梗木薑子、構樹、樹杞、大葉楠、茄冬。

表5-7小苗在灌木層出現比例表

小 苗 在 灌 木 區 的 分 佈 比 例 22

15 15

12 8

5 3 3 2 1

0 5 10 15 20 25

小 苗 在 草 本 層 出 現 比 例

36

31

15

12 11

8 7 6

4

2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51)

這些在灌木層的喬木株高超過 1.5公尺所以更有機會在將來不 再有任何干擾時替代現有的喬木(T-1、T-2層)物種。小苗是森林植 物另外一種重要的更新方式 (Grim 1979)。依據林下喬木小苗名錄應用 在中華大學景觀造園上,更能符合當地生態環境及植被特色 。

四、喬木(T-1、T-2 層)和喬木小苗的比較

依據喬木小苗在草本層和灌木層物種排序,和喬木(T-1、T-2 層)物種比較,得知以下結果,相思樹在喬木(T-1、T-2 層)佔 35%

而在小苗部份只佔 8%(表 5-8)

相思樹的原生地在南部地區,新竹眾多的相思樹林是早期先民種 植的碳薪柴,在新竹這塊土地上更新能力遠不及樟樹 、朴樹、香楠、

九芎。由潛在植被小苗物種得知中華大學附近早期應是樟、楠和海邊 樹種朴樹、九芎的天下。

(52)

五、海邊植物

根據分析 53 個樣區結果顯示,靠海邊植物物種豐富,可證明中 華大學前生離海邊不遠,這些植物在校園景觀設計時,可以當做耐風 植物或遮風植物運用。

調查結果海邊植物有:細葉複葉耳蕨、羊角藤、紅仔珠、細葉饅 頭果、烏臼、魯花樹、楝等。

5.7 探討尺度

本研究以兩種尺度探討潛在植被調查的涵意 。

大尺度:可以瞭解當地土地在台灣這塊土地代表的意義及定位 。 小尺度:可以看出微環境不同、地形不同產生之變化,及中華大

(53)

學在新竹區的定位。

第六章 資料分析結果在中華大學校園之應用

6.1 造園計劃程序

造園計劃程序依據(建築資料集成,1977)有下列五項:

一、造園計畫的整體企劃

(54)

三、設計構想 四、基本計畫 五、實施設計

依據(侯錦雄,1993)指出:植栽計畫之程序為 一、 基地初勘

二、 確立設計方向 三、 發展設計構想

四、 建立設計方法之模式

(一)植栽選種

(二)配置選種

(三)植栽施工方式

綜合上述造園計劃程序得知,利用潛在植被在景觀造園程序上中 華大學基地調查、確立設計方向、是發展設計構想及建立設計方法 之 必須步驟,而潛在植被調查資料可應用於植栽選種及配置選種 。

6.2 基地調查

一、中華大學基地空間範圍概述

(55)

依據 25000/1 基本空照圖顯示(2009 Google - 地圖資料 2009 AND, Kingway),中華大學校園基地三面環山,一面臨路(圖 6-1),

因此去除了不屬於校園土地所有的側門停車場與祠堂外,基地規劃範 圍則以校內可活動空間為依據。中華大學基地依據人行動線可區分為 前、後兩區,由校門進入後是前校區,由後門進入是後操場區,白馬 湖的水流向鴨子湖,再抽回白馬湖,湖水高低有落差卻是相流通。

圖 6-1 中華大學校園空照圖

(56)

二、空照圖判讀

(一)工程一館至活動中心後方為樹林,調查得知為相思樹及荔林,

山坡高度為 100 公尺,山脊有登山步道,延伸至研發大樓。圖 書館暨行政大樓後方亦為相思樹林,工程一館後方山脊為海拔 100 公尺往後進入圖書館暨行政大樓後方海拔為 50 公尺,由 此得之中華大學為前門高後門低之地勢。

(二)操場後方相思林與行政大樓相思林連接,由此得之中華大學三 面被山丘環繞的谷地,右方為山坡靠近山脊環境,左方為山坡 環境,圖書館暨行政大樓後方為山坡環境 。

資料來源:參考中華大學校園簡介 二、中華大學校園正面剖面

依據(圖 6.1)得知,中華大學有小山坡山脊、谷地、平野、

水域環境、由校園正面剖面圖可顯示學校地形,由大門剖面繪製剖 面示意圖得知中華大學為三面有山丘正面挖方地形 ,A 為山脊環境,

B 為山坡環境,C 為山谷及平野環境,以空照圖表示剖面位置(圖 6-2),並繪剖面示意圖(圖 6-3)

(57)

圖 6-2 中華大學正門剖面位置

(58)

6.3 校園植栽調查

一、校園植被調查分析

根據中華大學校園植被調查結果顯示,(白蓮,中華大學校園植 被調查,2006。)中華大學校園植物組成共有 57 科 136 屬 180 種(表 6-1)。(參考附錄一:中華大學校園植被調查名錄 )

表 6.1 中華大學校園植被調查表

二、原生物種比例及探討

中華大學校園植被調查名錄分析得知 :

(一)特有與原生種所佔比率 36%

(二)歸化與栽培種所佔比率 64%

依此比例得知特有與原生種所佔比率過低 (圖 6-4),建議原生 物種比例應超過 50%,多運用本研究潛在植被調查之在地植物,除了 可以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園之外,在植栽管理方面可以較粗放的方 式做經營管理,降低維護管理成本。

(59)

圖 6-4 中華大學校園物種比例圖 三、校園植栽配置

依據(官宜均,2006)景觀植物學講義資料,校園植栽配置為:

1. 入口區

2. 薔薇花科植物區 3. 香花區

4. 原生植物區(1)(2)

5. 苗圃區 6. 青楓區 7. 生態湖區 8. 防風植物區 9. 白馬湖區 10. 宿舍區 11. 鳳凰草坡

(60)

13. 香花區(1)(2)

校園植栽配置共 15 區,其中香花植物和原生植物有兩區 ,依花 的顏色,香氣,科別等方式配置(圖 6-5)。

(61)
(62)

6.4 規劃構想

一、依據物種微棲地生態屬性規劃

(一) 山脊環境

根據樣區調查表分析得知,山脊環境的小梗木薑子、香楠、

九芎小苗不少,工程管理學院(E 棟)後方為山脊,有一條山 脊小徑穿過,平日接近該處之人不多,E 棟建築為挖方貼於山 坡建造,保持坡面安定為景觀規劃必須注意事項。建議可將生 態保育的觀念應用在植栽上 ,強調植物與環境的互動關係 ,保 留原有自然群落,並在裸露地加植山坡靠山脊 環境環境植物,

建議植物為:軟毛柿、細葉饅頭果、小梗木薑子、紅仔珠、香 楠、九芎、台灣山桂花等。

(二)山坡環境

校園三面環山,活動中心後方為山坡,以生態學之觀點來 處理應採取自然風景式植栽或群落植栽 。山坡環境參考植栽種 類依本研究潛在植被調查結果有 :樟、野桐、金銀花、九芎、月 桃、大青、千金藤、相思樹、杜虹花、台灣海棗、香楠 、羅漢 松、台灣朴樹、紅仔珠、魯花樹、小梗木薑子、白匏子、扛香 藤、九節木、石苓舅等。

(三)山谷及平野環境

(63)

依空照圖來分析,校園工程管理學院(E 棟) ,建築管理學院 (A 棟)及行政大樓前方為建校時挖方之平地 ,圍繞白馬湖,依基 地調查分析較接近人文環境,使用者頻繁,建議設計重點除了自 然風景式設計亦可加入以優型樹之叢林構成透視景觀,並加入圖 案植栽(花壇設計),白馬湖、鴨子湖在規劃時可考慮有親水性或 山谷地形植物。植栽選擇除調查結果:大葉楠、茄冬、構樹、山 黃麻、鵝掌柴、樹杞、 等也可加入部份園藝草花。

二、新竹原生且具景觀價值植物設計

校園特有與原生種所佔比率較低,故以增加校園特有與原生種比 例為植栽設計方向,在潛在植被調查分析表中,找出具景觀價值的植 物有:粗毛麟蓋蕨、細葉複葉耳蕨、海金沙、冬青、鵝掌柴、布郎藤、

歐蔓、貓腥草、軟毛柿、茄冬、紅仔珠、細葉饅頭果、烏臼、魯花樹、

土肉桂、白葉釣樟、小梗木薑子、香楠、九芎、楝、構樹、雀榕、小 葉桑、樹杞、海桐、馬甲子、台灣香檬、三腳鱉、食茱萸、米碎柃木、

南嶺堯花、朴樹、櫸、台灣海棗、華南薯蕷、菝契、月桃等。

三、新竹地區之原生誘蝶植物(蜜源及食草)

石苓舅、大頭艾納香、九芎、絡石、通草,冇骨消、月橘、金銀 花、羅氏鹽膚木、細梗絡石、燈稱花、通草、鷗蔓、霍香薊、大頭艾

(64)

牡丹、臺灣山桂花、山黃梔、臺灣香檬、石苓舅、月橘、米碎柃木、

杜虹花、臭茉莉、臺灣百合等。

其中石苓舅分佈樣區有 20 個,出現樣區比例為 26.5%,芸香科 的石苓舅是無尾白紋鳳蝶和姬黑星小灰蝶的食草,而且是姬黑星小灰 蝶幼蟲的唯一食草,本研究調查發現石苓舅分佈樣區佔總樣區的四分 之一強,因幼蟲食草豐富所以在調查時常看見 石苓舅植株上的姬黑星 小灰蝶或其幼蟲,文獻顯示(葉弘德 2003.12. 25 臺灣蝶會蝶季刊冬 季號)在新竹市高峰路附近林間有非常穩定的族群分布。石苓舅的花 苞、果實也是姬黑星小灰蝶的食草,花是成蝶冬季的蜜源食物。在中 華大學附近有這樣特殊的植物資源,可以應用校園植栽設計上,讓造 園更具有地域性之特色。

四、原生觀花價值植物

具觀花價值植物有灰木、苦楝、山黃梔、燈秤花、百合、冇骨消、

金銀花、蓪草、細梗絡石、羅氏鹽膚木、槭葉牽牛、廣東油桐等、野 牡丹等。

地域特有

(一)白葉釣樟 Lindera glauca (Sieb. & Zucc.) Blume

查閱林業試驗所標本館 1905-1995 年白葉釣樟採集地點資料 就在中北部地區的海邊有所發現 ,新竹、竹北海邊都曾有記載。

(65)

白葉釣樟散生全島向陽之山麓丘陵之灌叢中 ,大陸、日本、

印度亦有分布。本種之果實、根、葉均可供藥用,有袪風、散瘀 血打通絡脈之效,可治跌打創傷、風濕痳木、脘腹冷痛(呂福原、

歐辰雄、呂金誠,1997)。(圖 6.6)

圖 6.6 白葉釣樟

(二)石苓舅 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 Lindl.

石苓舅是姬黑星小灰蝶幼蟲的唯一食草,由於石苓舅零星分 部,故姬黑星小灰蝶族群的分佈也隨著石苓舅 侷限分佈。(圖 6.7)

(66)

圖 6-7 樣區石苓舅圖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樣區誘蝶植物不少,石苓舅出縣在樣區 達到四分之一以上,故利用本研究之誘蝶植物在校園設置蝴蝶園 區,是有其可行性。

(67)

圖 6-8 石苓舅果實

(68)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7.1 結論

這種以小區域潛在植被調查資料直接運用在景觀設計上 ,國內此 種文獻及案例不多;但是樣區植物調查能真正了解當地植物群落社會 組成,是隨生育地氣候及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 ,是一種細膩的分析方 法。將此調查結果綜合分析,運用在調查區域範圍內之景觀植栽設計 上,是符合當地生態環境及凸顯其植栽特色既快速又正確的方法。依 據本研究對校園及附近相關環境之潛在植被調查,由這 53 張樣區調查 表之資料分析與整理,對校園景觀之塑造應有所幫助。

經由中華大學校園潛在植被調查結果得知 ,優勢的喬木小苗及 伴生植物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 ,在林下貧瘠環境亦能欣欣向榮 ,樣區 常看到石縫或森林邊緣的種子小苗努力地爭取林下的陽光 ,本研究藉 由潛在植被調查結果選出具景觀價值、觀花、誘蝶…等植物,皆是台 灣原生物種並且為當地自生植物,其適應存活的能力多數會比外來植 物高並可以自然的融入本地生態體系循環之中。因此可以選擇校園適 合地點栽植,或靠山坡裸露邊坡補植喬木小苗,在維護管理上可採取 粗放管理方式,這樣的造園設計在生態保育、減少維管成本、突顯區 域特色及景觀欣賞上都能有多重的效益。

完整的植物社會除了地面的表相也包涵了土地中的種子 ,由此研

(69)

究得到結論:種子庫的種子在適當的機會下將會萌芽 、成長,有機會 改變既有的林相,故表土中的種子就變得非常重要 ,根據(張和明,

1996)種子苗萌芽實驗,取 20 公分之表土做種子庫樣土。由此推論,

表土層至少有 20 公分有留存之種子,故在景觀規劃或大規模基地開發 時,可留下 20 公分之表土妥善保存,施工完成再將表層泥土覆蓋回需 要綠化之基地,這樣的做法能節省種植植栽經費,容易維護管理,植 物因適地適生而無移植的風險 ,大面積的綠化更是能節省一筆龐大的 經費。

7.2 建議

一、近程建議

將本研究之潛在植被調查資料 ,建立植栽建議表,提供學校校園 植被更新及補植之參考。

二、遠程建議

依據文獻回顧得之,台灣依不同的海拔高度,或不同的緯度,植 物群落也不盡相同,若能針對台灣不同的植物分區進行 潛在植被調 查,建立潛在植被植物資料庫,未來不論大規模的規劃,和小規模的 植栽設計,依照基地位置既能快速明確地知道當地有哪一些潛在植被

(70)

參考文獻

1. 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台灣樹木解說第一冊」,92頁,1997。

2. 侯錦雄,「以植栽設計改善台北市景觀之研究」,都市植栽設計 方法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報告,1993

3. 郭城孟,「中山高速公路新竹-斗南及斗南-高雄沿線植物生態現況 評估及潛能之調查研究」,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台北,

1995。

4. 郭城孟,「中山高速公路適生植物圖譜,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 工程局,台北,1995 。

5. 張和明,「台灣北部福山地區天然闊葉林土壤種子庫與樹種更新 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碩士論文 ,高雄,1996。

6. 葉弘德,「臺灣蝶會蝶季刊冬季號 」,台灣蝴蝶保育協會,台北,

2003。

7. 楊惠如,「兩種不同量測介量之植群分類比較研究 ─以濁口溪流域 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碩士論文 ,高雄, 2006。

8. 楊雅琳,「潛在植被應用於景觀植栽設計之探討 -以台北市四獸山 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碩士論文高雄,1996。

9. 蘇鴻傑,「植群生態多變數分析法之研究植群分類法及相關環境

(71)

因子之分析」,臺灣博物館年刊,台北,1996。

10.日本建築協會,「建築資料集成」,台隆書店,台北,1977。

11. Braun-Blanquet, J. Pflanzensoziologie, Grundzugeder

Vegetationskunde. 3rd ed. Springer, Wien-New York. 865 pp., 1964.

12. Nakagoshi, N. Eccologiccal studies on the buried viable seed population in soil of the forest communities in Miyajima Island, southwestern Japan II. Hikobia 9: 109-22. 1984.

13. Grim ,J.P.1979.Plant strategies and vegetation prosses.John Wiley and Sons,Chichester.

14

.

中央氣象局資訊服務網,

http://www.nhps.ptc.edu.tw/%A4%A4%A5%A1%AE%F0%B6H.ht m,1991~2000。

14.中央氣象局,「氣候資料年報」,

http://www.cwb.gov.tw/V6/index.htm ,1990~1996。

15.資逢甲大學地理資訊中心,http://www.gis.fcu.edu.tw/,2009年5 月。

(72)

附錄一 53 樣區植群社會調查表

植栽調查表

植物社會名稱:相思樹林 樣區號碼:1

調查日期:2008.03.13 第一喬木層(T-1):5m 以上 調查地點:X:243487 Y:2739019 第二喬木層(T-2):3-5m 調查人員:郭城孟、白蓮 灌木層(S):1-3m

海拔高度:90m 草本層(H):1m 以下

樣區面積:10*10m 備註:曾為荔枝林

種類 覆蓋率(%) 高度(m) 層次 種類 覆蓋率(%) 高度(m) 層次

相思樹 90 11 T1 石苓舅 2 1.9 S

杜虹花 + 1.5 S 紅仔珠 + 2.1 S

百香果 + 2 S 朴樹 + 2.5 S

槭葉牽牛 1 2.3 S 1 2.8 S

相思樹 1 2.8 S 野桐 1 2.9 S

馬櫻丹 3 2.1 S 荔枝 + 2.7 S

金銀花 + 0.5 H 野桐 + 0.6 H

扛香藤 2 0.3 H 朴樹 1 0.8 H

石苓舅 5 0.8 H + 0.9 H

火炭母草 + 0.7 H 九芎 2 0.6 H

10 0.8 H 千金藤 + 0.3 H

雞屎藤 + 0.3 H 華南薯蘋 + 0.8 H

雙面刺 1 0.4 H 月桃 + 0.4 H

散穗弓果黍 30 0.4 H 毛蓮菜 + 0.3 H

海金沙 + 0.4 H 變葉懸鉤子 + 0.3 H

桔梗蘭 + 0.3 H 鷗蔓 1 0.5 H

小花蔓澤蘭 2 0.3 H 大青 1 0.4 H

紅仔珠 1 0.6 H 相思樹 + 0.8 H

(73)

植栽調查表

植物社會名稱:相思樹林 樣區號碼:2

調查日期:2008.03.16 第一喬木層(T-1):5m 以上 調查地點:X:243481 Y:2739012 第二喬木層(T-2):3-5m 調查人員:郭城孟、白蓮 灌木層(S):1-3m

海拔高度:80m 草本層(H):1m 以下

樣區面積:10*10m 備註:

種類 覆蓋率(%) 高度(m) 層次 種類 覆蓋率(%) 高度(m) 層次

相思樹 100 11 T1 杜虹花 1 2.1 S

石苓舅 5 2 S 紅仔珠 + 2.9 S

百香果 + 1.2 S 朴樹 + 1.3 S

槭葉牽牛 + 1.6 S 1 2.5 S

相思樹 + 2.4 S 野桐 + 2.8 S

馬櫻丹 3 1.8 S 荔枝 + 2.9 S

金銀花 2 2.1 H 野桐 3 0.7 H

扛香藤 + 0.6 H 朴樹 + 0.8 H

石苓舅 30 0.5 H 1 0.6 H

火炭母草 + 0.4 H 九芎 + 0.7 H

50 0.7 H 千金藤 1 0.4 H

雞屎藤 + 0.6 H 華南樹蘋 + 0.7 H

雙面刺 1 0.4 H 月桃 + 0.6 H

散穗弓果黍 80 0.8 H 毛蓮菜 1 0.4 H

海金沙 + 0.4 H 變葉懸鉤子 + 0.6 H

桔梗蘭 + 0.6 H 鷗蔓 + 0.4 H

三葉崖爬藤 1 0.4 H 大青 1 0.5 H

箭葉鳳尾蕨 + 0.3 H 紅仔珠 + 0.8 H

相思樹 + 0.8 H 小花蔓澤蘭 1 0.5 H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37 造園景觀 張浩穎 1 國立龍潭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37 造園景觀 林蔓妮 2 國立桃園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37 造園景觀 鄭雅玲 2 國立桃園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37 造園景觀

37-1 造園景觀(成人組) 黃泰源 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中區職業訓練中心. 37-1 造園景觀(成人組) 巫宗雨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幼稚園 吳少明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福幼第二幼稚園 謝秀貞校長 大埔循道衛理幼稚園 李心妹主任

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的幼稚園,其整體師生比例的要求已由 1:15(校長計

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的幼稚園,其整體師生比例的要求已由 1:15(校長計

我們在 2013/14 及 2014/15 學年,舉辦了「塗鴉:繪出健

Therefore the exist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 has not been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users.This is an original study trying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