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教學中研究教師紀錄小組討論內容為該組學童探究之共同起始能力,選擇適合之補救 策略後以活動單評量學生並評量其最終能力,藉以比較前後能力是否提升及探討策略之有效 性。分析方式係以探究五階段為主要架構,每階段共分三次實驗教學內容討論。

1.評分判準與補救策略之修訂 (1)界定問題階段

A.毛細現象:

a.探究情境:本活動希望學生透過觀察不同紙張放入紅墨水中上升速度不同引發學 生提出問題,並主動探索其他相關事物。

b.學生反應與補救策略:大多數學生皆提出所觀察到的現象,但未轉換成問題:

S15:我發現衛生紙的水會一直往上爬,影印紙會慢慢爬。

S02:衛生紙上升的較高,影印紙比較低 (活動單 950504)

由於本教學為嵌入式評量第一次實驗教學,故發現全班界定問題能力只在第一 級,因此全班同時介入察覺問題第一級策略-請學生將觀察到的現象轉換成問題,

並請學生於教師說明後將自己所發現的問題寫在活動單中,以下為補救策略後分數 進退步統計表。

表 24:毛細現象之察覺問題補救策略後分數進退步統計表

進步分數 +2 +1 0 -1 -2

人數 0 1 8 8 0

百分比 0% 6% 47% 47% 0%

c.省思與改進:由於教學中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活動單,造成個人分數有下降的情 形,無法看出策略之有效性,因此要更要求對於時間的掌握,並於下次教學檢視第 一級補救策略之成效。

B.水的溶解度:

a.探究情境:希望學生經由觀察過飽和鹽水現象而提出問題,並主動探索其他相關事 物。

b.學生反應與補救策略:大部分的學生都停留在觀察的階段,並無法提出問題,因此 研究教師將觀察活動暫停,介入新舊經驗連結之一級策略:提醒學生和舊經驗連結。

T:請所有人暫停你的活動,先坐下來,老師發現第一點:很多人一直攪拌,花了 很多時間,但是都沒有仔細觀察………第二點請你仔細想想看,這個現象和你的 經驗一不一樣,鹽不是會……怎麼鹽會……,請你試著提出一些問題來,好,繼 續觀察。

引導後各組大多寫出所觀察到的「現象」,例如加鹽後水的顏色變成白色、沒有 味道、水很淡等,僅有提到為何有一些鹽巴不會溶解,與第一次實驗教學相同的情 形,因此再介入察覺問題一級策略-帶領學生區分現象觀察與問題之區別。

T:你看第一組所寫的大部分都是所觀察到的現象,例如沒有溶解、沒有味道、

水很淡等,但這些都是現象的描述,來看第三組「鹽應該會融解,為什麼一直 攪拌大部分都不會溶解呢?」你看,這就是提出的問題了,你可以比較一下….

S:老師,你的意思是說前面要加上「為什麼」嗎?

T:也可以這說。

請學生於教師說明後將自己所發現的問題寫在活動單中,在活動單中可發現學 生進步情形:

S18:為什麼鹽有的不會溶解?

S03:鹽應該會溶解在水中,為什麼一直攪拌都不會溶解?

S02:為什麼我一直攪拌鹽都不會溶解? (活動單 950526)

由上述活動單中可知,學生已能將所觀察的現象轉換成無延伸性的問題。

c.省思與改進:

當研究教師意圖透過詳細觀察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時,若引導方式不妥,容易讓學 生誤認為寫出觀察結果,而非提出問題。提出問題應是結合所觀察到的現象與自我意 識進而提出疑惑,此處學生提出是否加上「為什麼」即可,其實這應只是其中一種問 題形式,但教學現場無法佔用太多時間說明,不過若能機會教育應可提升學生提問問 題之能力。

最後活動單呈現上大多學生都能掌握問句「為什麼」的要領,並由一級提升至二 級(72%)(見表 25),以改進前次教學時間不足的缺憾,也証實一級策略之有效性。

不過本活動希望學生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屬於比較型之延伸性問題,其引導的策 略仍待思考,故最後須總結探討的問題,由教師説明並讓學生寫在活動單中。

表 25:溶解度之察覺問題補救策略後分數進退步統計表

C.綜合討論:

a.根據兩次實驗教學,討論界定問題之兩個探究能力成份學生所遇問題及補救策略:

表 26:察覺問題階段探究學童所遇困難及補救策略表

探究所遇之問題或困難 補救策略

一級 學生誤認為寫出觀察結果,而非提出問 題。提出問題應是結合所觀察到的現象 與自我意識進而提出疑惑。

請轉換成問句或加上「為什麼?」

察覺問題 二級 不易進行延伸性思考,主動探索其他相

關事物

引導學童針對問題或情境作詳細的「觀 察」、「組織」、「分類」或「比較」進而 提出較具延伸性問題。

比較:如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快?最 高?

一級 想不到相關或類似經驗或情境 引導學童仔細觀察現象並回憶是否與 生活經驗有關。

新舊經驗聯結 二級 想不到衝突經驗或情境 引導學童仔細觀察現象並回憶是否與

生活經驗不同或衝突。

b.評分判準:本階段之評分判准經實驗教學後確認應適用,不須修正。

進步分數 +2 +1 0 -1 -2

人數 0 13 4 1 0

百分比 0% 72% 22% 6% 0%

(2)設計規劃階段:

A.毛細現象:

a.探究情境:希望學生根據前一階段所提出問題,進一步設計實驗流程,故本活動所 欲提升之探究能力成份為規劃實驗流程。

b.學生反應與補救策略:由學童第一次討論的內容發現,學生已具備二級探究能力,

能簡單說出實驗步驟,但多數的學生皆忽略說明紙張的長度、大小,因此研究教師 立即進行二級策略提示:是否注意實驗之公平性。

S(第二組):我們要比較的東西是報紙、衛生紙、白紙。

S:把三種紙排好,再準備一杯水,然後竹筷子拿出來,在看那一種紙上升的比較

T:好,你覺得他們的報告有沒有問題?他的做法有沒有問題?

S:沒有問題

T:如果是以我來講的話,剛才大家說老師示範實驗的時候紙沒有一樣長啊!那個 又不一樣長,在你們的作法裡面有沒有提到紙要裁的一樣長,有沒有提到?

S:沒有

T:沒有哦!這邊就是你們要注意的地方,其實他作法差不多就是把紙裁好之後,

然後呢要仿造老師的作法把它放在竹筷子上面,然後開始進行比較,這裡並沒有 寫的很詳細,我的紙要裁多大?要多長,是不是大家都要一樣長,這個部分沒有 看到。

當研究教師提示公平性問題後,在隨後課堂討論中發現學生已掌握公平性的原則,並 能發現他組步驟的缺點:

S(第三組):筷子上面黏四種不同的紙、然後再用有顏色的水,在觀察那一個比較 快。

T:好OK!你看的出來他的問題了嗎?

S:看的出來

T:一樣都是沒有注意到什麼?

S:大小。

T:還有沒有注意到它的什麼?

S:長度

最後請學生於教師說明後將自己規劃的實驗步驟寫在活動單中,在活動單中可發 現學生已注意變因的掌控,符合探究三級的標準:

S09:先用剪刀把紙剪成一樣大小的紙,再把紙黏在筷子上,然後準備一杯有顏色的 水,將紙放入水中,看看哪一個上升的比較快。

S08:1.把四種紙黏在筷子上。

2.紙的大小、長短要一樣。

3.在量杯裝水,再把四種紙放入量杯中,等一分鐘後用尺量一量。

(活動單 950504)

c.省思與改進:

本活動剛開始研究教師設計之探究情境已略有暗示實驗方式,因此多數組參考教 師操作的方式,大多能規劃出簡單的實驗步驟。因此,在學生探究能力尚處於最基礎 能力時,第一級補救策略可嘗試教師由示範操作,讓學生轉化成實驗步驟。而當學生 已具備二級能力時,教師介入二級策略-公平性,補救後由課堂討論與活動單中皆可 發現學生在設計活動時已注意公平性,其中在個人活動單中已有 39%的學生可進步到 三級探究水準(見表 27)。

不過設計規劃仍屬於探究過程中難度較高的階段,故仍有 39%的學生未能進步,

因此下ㄧ階段的目標,除繼續驗證公平性策略外,亦需提高進步的人數。

表 27:毛細現象之規劃實驗流程補救策略後分數進退步統計表

B.溶解度:

a.探究情境:希望學生根據前一階段所提出問題,進一步設計實驗流程,故本活動所 欲提升之探究能力成份為規劃實驗流程。

b.學生反應與補救策略:因為欲測量 30ml 的水可溶解多少的鹽或糖,因此教學中引介 量筒的使用。但學生多數無法設計實驗步驟,因此教師介入第一級策略-提示實驗 之先後順序及測量方式,再三強調測量方式,並在黑板圖解說明重量測量方式,期 望學生能根據相關概念設計實驗步驟。

T:(在黑板上說明)假如我有糖 5 公克,加入 30 公克的水,請問最後秤起來會是 多少公克?

S:35 公克。

T:很好,那再請問假如原本有一些糖,加水 30 公克後變成 35 公克,請問原本有 多少糖?

S:5 公克。

T:很好啊!那你可以利用這樣的觀念來找出溶解在水裡面的糖嗎?試試看好嗎?

(學生依舊無法設計,研究教師再暫停活動)

T:有人寫到「1.先利用量筒量出 30ml 的水。

2.再利用電子秤秤出鹽的重量」這個步驟有沒有問題?是要秤哪裡的 鹽的重量?

T:先秤還沒加鹽巴之前的重量,我是不是先秤出來,好我秤出來假設是30公克,

是不是?我是不是加了5公克的什麼東西 S:糖

T:我是不是加了5公克的糖進來之後,它的指數會跳到多少?

S:35

T:是不是跳到35克,對不對,所以說我知道我加了多少糖進來。

進步分數 +2 +1 0 -1 -2

人數 0 7 3 7 0

百分比 0% 39% 17% 39% 0%

S:5

T:那請你把這樣的作法寫在你的實驗作業活動單中,你首先剛開始要秤的是什麼 東西?

S:重量

T:秤什麼東西的重量 S:水的重量

由於教學教師引導的實驗方式所測量的實驗數據並不是所溶解糖或鹽的重量,尚

由於教學教師引導的實驗方式所測量的實驗數據並不是所溶解糖或鹽的重量,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