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社會人口學及政治相關因素與政策支持度

本研究比較迴歸分析中影響政策支持度的社會人口學因素,發現 這些預測因子有不同的組合。例如男性可能是因較女性有更多機會開 車或騎車,故較支持鼓勵汽車產業發展低耗能車種;年齡較大者對抑 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發展的支持,凸顯未來社會環境教育 有必要針對年輕族群強化對上述產業排碳污染的認知。教育程度對六 項政策支持度皆無任何顯著預測力的結果則更提醒我們,儘管高教育 程度及較年輕的民眾予人資訊接收廣泛迅速之感,基本上其對氣候變 遷減緩或調適相關政策的支持與其他族群並無明顯差異。

受訪者對政府與政治的態度反映在支持核電與徵收能源稅政策 上尤為明顯。具體言之,在政治意識型態光譜中越偏向泛綠者,除了 越支持抑制(限制)高耗能與高污染產業發展及發展替代能源,也越 反對發展核電與徵收能源稅。雖然台灣與美國的政治情境不同,但 政治立場在美國一直是預測民眾暖化政策態度的重要因素。Smith &

Leiserowitz (2014)就發現了自由派的民眾較傾向於支持氣候政策,

例如研究再生能源的發展、二氧化碳的管制、能源稅等,而保守派的 民眾則較可能反對。

反之,對政府解決暖化問題信任度越高者,越支持發展核電與

徵收能源稅。由此,前述政策支持度相關分析中發現的發展核電與徵 收能源稅政策之正向相關則可在此得到印證。然值得注意的是,本研 究受訪民眾基本上對政府解決暖化問題信任度不高,因此,除了政 治意識型態此根深蒂固較難改變的因素,在政治信任度普遍缺乏的社 會裡,欲推動增加個人消費負擔的政策,例如能源稅的徵收,恐皆難 獲得民眾支持。的確,本研究於調查完畢後發現,財政部原本計畫於 2014 年初推動能源稅的修法,但因社會經濟衰退,財政部長於立法 院答詢時回覆將暫緩開徵能源稅(楊美玲,2013.05.23)。

值得注意的是,核電發展政策的語言框架差異,點出了公共論 域(例如在媒體上)討論方式對政治意識型態屬中間選民者的影響不 容忽視。然即令有上述框架差異,無論受訪民眾的政治意識型態為 何,基本上反對發展核電的比例皆高於贊成者。本研究受訪民眾對 徵收能源稅及發展核電政策的不支持態度,凸顯此二政策在當前台 灣情境中,仍不適宜與氣候變遷之減緩與調適做結合,特別是再生 能源政策與核電發展的支持度有最高的負向關聯,意涵此二政策似在 台灣已被框架成對立政策。整體言之,隨著時間演進並與過去的相關 調查進行比較,本研究發現除了核能發展外,以往各項氣候變遷相關 政策座落在同一構面的結果(徐美苓、楊意菁,2011;Hsu & Yang, 2013.06),至 2013 年的台灣已不復見,換言之,政府推出的各項氣 候變遷減緩與調適政策,其所呈現出來的是既多元又衝突的關係。

作為本研究結尾,我們欲提出在調查此項目時所碰到的問題。

首先,本研究參照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第一期第一次(2012)以臺 灣閱聽眾全面性傳播行為輪廓為主軸的面訪問卷相關傳播媒體使用題 項,其中除了一般性的最常用哪種媒體的問法外,多半以「過去一年」

作為有多常使用該媒體的時間範圍判斷基準。[2]鑑於當今媒體使用方 式多元,研究者也意識到受訪者記憶力有限,故縮短時間判斷的基準 為近三個月。同時為了避免受訪者產生先入為主效應,電訪調查過程 乃由訪員以隨機方式唸出14 種管道,再由受訪者回憶。從當今的時 間點回顧,研究者也認可到隨著時間的推進,一些透過網路的媒體接 觸與使用方式已愈形複雜與多元,甚至超出本研究提出的14 種管道,

包括針對全球暖化或氣候變遷議題或討論,此為本研究限制之一。

再來,目前在台灣,我們仍很難透過以各種稅金額度的選擇,讓 受訪民眾進行選擇,一如美國耶魯調查便使用「每一加侖的汽油提高

25 分錢的稅金,並將這筆收入透過降低州稅的方式還給納稅人」的 提問方式,以調查受訪者的支持度。由此,未來在進行氣候變遷相關 政策的教育及宣導時,宜提供民眾更多選擇性與比較的資訊,讓民眾 能更理性地在可接受範圍內進行判斷,而非僅在「是」與「否」之間 做不盡合乎實際的選擇。

註釋

〔1〕 完訪率與拒訪率之計算方式如下:完訪率 = 完訪 /(全部 - 不合格受訪者);拒訪率 = 全部的拒訪數(因故拒訪、家人 代為拒訪、中途拒訪)/(全部 - 不合格受訪者)(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2006)。完訪率雖然越 高越好,其標準卻是主觀的(Fink & Kosecoff, 1985: 18)。鑑 於調查主題特性、問卷長度、訪員能力、調查進行時間長短等 因素,完訪率最好是以某個範圍作為考量,而非以一單獨數 值做考慮(Lavrakas, 1993)。除此,不少針對訪問完訪率或 回覆率的研究指出,近年回覆率有下滑的趨勢,日漸增加的無 回應率,反映的不只是拒訪個案,也顯示出受訪者的難以接觸

(Babbie, 2012 /林秀雲譯 2013:372)。由此,就本研究主題 的難度及問卷的長度(有40 題)言,其電訪完訪率與拒訪率已 分別比中央研究院歷年進行的社會變遷調查數據為高及低,故 可視為在可接受範圍內。

〔2〕 該 調 查 內 容 及 問 卷 請 參 見:http://www.crctaiwan.nctu.edu.tw/

AnnualSurvey_detail.asp?ASD_ID=1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