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教學導師制度實施現況

1.教學導師制度目的之實際需求程度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在達到「協助夥伴教師解決教職生活適應 問題」、「協助教師進行親師溝通」、「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協助 教師進行學生輔導」、「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協助教師增強教學能 力」、「協助教師進行教學省思」、「協助教師持續專業成長」、「協助建 立學校同儕互動文化」等目的之實際需求程度,均在九成以上,而且受試的 行政人員、教學導師及夥伴教師三者的看法十分接近。

這樣的研究結果與張德銳(2004)所整理出的文獻結果是類似的,因 為該文獻發現:設立教學導師制度的主要目的,在藉由同儕間的相互學習以 提升教學效率,除了協助初任教師之外,亦提供一般教師專業資源,促進教 師專業成長。尤其是初任或新進教師剛進校園缺乏實際教學經驗,對於校園 的文化與環境感到陌生,以致造成壓力重重且孤立無援,亟需教學導師的協 助與輔導。

表11 「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困難」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續)

故此,研究者認為本制度目的之實際需求,獲得所有受試者的肯定之 後,若能全面推廣,既可協助初任與新進教師解決教學上、班級經營上、親 師溝通及輔導學生上的問題,又能達到促進教師進行教學省思,協助教師持 續專業成長,進而建立學校同儕互動文化等目的。

2.教學導師之遴選

研究發現,各校行政人員在遴選教學導師時,主要的考量是教學導師 是否「具有協助同儕教師專業成長的意願」、「具有教學輔導的技巧」、「

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具有人際溝通的技巧」、「具備有效的教學示範 能力」、「具有開放、包容的心胸與人格特質」、「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

等七項標準。

這樣的研究結果,與Odell發現成功協助初任教師者的特質,為教學優 良、擅長與成人工作、敏於察覺他人的觀點、願意成為主動且開放的學習 者、善於社交關係與公共關係(張德銳,1998a)的觀點相似。同時,遴選 教學導師的標準,除了一定要教學認真、教學能力強及人際關係好之外,還 要具備懂得如何助人的人格特質。而遴選出來的教學導師之任教年級與科 目,若能符合學校夥伴教師的需求,則效果更佳。

3.教學導師之培訓

本研究發現,受試者對於教學導師的培訓課程內容:人際關係與溝 通、課程與教學創新、教學觀察與回饋、教學檔案與省思、團隊學習等,

都有相當需求度。受試者都覺得課程很實用,尤其能幫助自己變得更為主 動,符合自己的需求。國外也有類似的作法,李雅婷(1999)指出:Martin 研究發現,有些展現優良教學品質的教師,對於如何有效且成功地支援實習 教師,竟然覺得缺乏自信且能力不足。因此,教學導師在就任之前,需要接 受特殊訓練,才能更勝任教學輔導工作,並且除了職前的培訓課程之外,在 任期間也應提供教學導師成長機制,鼓勵其繼續追求專業成長。

4.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配對方式

各校行政人員認為,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配對方式,主要是「先徵詢

教學導師或夥伴老師意見,再配對」,其次則是「由行政人員依年級、科目 逕行配對」。這樣的研究結果,恰與Huffman 與Leak(1986)、Wagner 與 Ownby(1995)的發現相類似,因為渠等認為,要達到較佳的輔助效果,教 學導師與夥伴教師的配對應可「按任教年級和教授的學科範圍派任」。此類 看法亦與Ganser(1996b)的研究相符,認為:如果輔導教師與初任教師在 教學理念與人格特質上搭配得宜,便可增加建設性與生產力,由此可見這些 特點對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配對十分重要,肩負配對工作的行政人員需審慎 為之。

5.教學輔導教師的主要服務內容

教學輔導教師所提供之主要服務內容中,最常進行的服務內容依序為

「觀察教學與回饋」與「協助進行班級經營」、「協助瞭解與適應學校環 境」,其次為「分享教學材料與資源」、「示範教學」、「協助進行親師溝 通」,較少進行的是「協助設計課程」、「協助進行學習評量」、以及「協 助建立教學檔案」。

這樣的研究結果與Brooks(1999)研究中發現相似,美國愛荷華州的教 學導師之服務內容有:「需接受規定的訓練」、「提供專業的知識及持續的 支持」、「參觀初任教師的教室教學並提供回饋」、「協助處理課程與教學 及與人際關係等特殊問題」、「幫助瞭解學校管理機構」、「傾聽初任教師 的關注與問題」、「擔任意見諮詢與提供者」、「作為可接近與值得信賴及 理解他人的輔導者」、「協助處理班級經營問題」、「示範專業的能力」、

「擴展初任教師的教學策略」等,恰與本制度的教學導師服務內容相似。

(二)教學導師制度實施成效

1.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互動滿意程度

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在一整年的互動期間,對於「互動方式」、「互 動品質」、「互動頻率」以及「學校對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成效」、「對於 自己的教學輔導表現」都有不錯的滿意度。這樣的結果,與張德銳等(2004)

的研究結果是類似的,顯示,教學導師經由這幾年的試辦過程,已漸能體會

如何與夥伴教師進行有效的互動,對其間的互動滿意度就有很高的認同。

2.教學導師制度所發揮的功能

教學導師制度所能發揮的功能皆獲得高度的肯定,各項功能所獲得的 同意度依序如下:「協助建立學校同儕互動文化」、「協助教師解決教職生 活適應問題」、「協助教師進行教學省思」、「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

「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協助教師持續專業成長」、「協助教師進 行學生輔導」、「協助教師增強教學能力」、「協助教師進行親師溝通」。

這樣的研究結果與其他相關研究發現:「協助教師適應環境並提供支持、協 助教師處理新任務或焦點問題、協助教師收集並檢視教學證據、協助對教學 實務進行省思」(許雅惠,2004)、「教學專業能力的提升」(Certo, 2002;

Huling-Austin, & Murphy, 1987; Wagner, & Ownby, 1995)、「反省實務」(

Jorissen, 2002;Storms, Wing, Jinks, Banks, & Cavazos, 2000)等效益相當一 致。

3.參與教學導師制度對個體之影響

在教學導師制度實施之後發現,教學導師制度可促使教學導師及夥伴 教師「更能省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同事間的人際關係更為融洽」、「

更加積極參與專業成長活動」、以及「對於教學更有信心」。這樣的研究結 果與Shulman(1986)發現,教學導師制度改善了教師的孤立情形,促進教 師的集體合作,使教師獲得友伴關係與肯定、接觸各種教學模式,調整自我 教學及從事教學省思等,是相類似的。

教學導師制度所帶來的助益相當多元,對於整體教育環境的提升有正 面的影響效果,因此,實施教學導師制度將是提升教育專業水準的重要途徑。

4.是否願意繼續擔任(或實施)教學導師(制度)

研究發現,有九成三的行政人員願意繼續實施教學導師制度,但只有 七成九的教學導師願意繼續擔任,這樣的研究結果,與Scott(1998)研究發 現教學導師願意再次擔任教學導師的結果不同。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部份夥 伴教師的意願較低,而影響教學導師的意願。也有可能是因為配對不理想,

讓教學導師無法協助夥伴教師。至於夥伴教師不願意繼續接受輔導的原因有 三,其一,覺得自己已經很不錯,不需繼續接受輔導;其二,不願意接受教 學觀察與回饋、製作檔案及參加一些與本制度相關活動。其三,有些夥伴教 師並非志願參與此制度。所以,繼續參加的意願就不高。

(三)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困難

「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任教年級未能配合」、「雙方缺乏共同討論的 時間」、「夥伴教師教學或行政工作負擔沉重」、「夥伴教師沒有減少授課 時數,缺乏與教學導師進行互動的時間」、「夥伴教師未接受足夠的教學導 師制度職前訓練」、「夥伴教師在職成長課程不足」等問題,係本研究發現 仍需克服的困難。也唯有克服以上困難,才能更加提高教學導師繼續擔任與 夥伴教師繼續接受輔導的意願。

相較於近五年來的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年的研究發現(張德銳等人,

2002)「教學輔導教師輔導人數過多,負擔過重」、「學校行政人員對夥伴 教師宣傳不夠詳細,以致影響其接受輔導的意願」等問題今年已不再出現,

但「夥伴教師未接受足夠的教學導師制度的職前訓練」卻仍是一項重大困難。

而第二年(張德銳等人,2003)出現的「雙方配對的時間較晚,缺乏暖身的 時間與機會」在第三年(張德銳等人,2004)、第四年也都有大幅的改善,

而第四年(張德銳等人,2005b)「限於人力,校方無法對教學導師與夥伴 教師提供足夠的行政協助」之困境,在本年也獲得不錯的改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