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導師制度實施成效與困難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導師制度實施成效與困難之研究"

Copied!
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導師制度 實施成效與困難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94學年度試辦之 成效與困境。本研究兼採問卷調查與焦點團體訪談二種研究方法,以「教學 輔導教師制度實施現況與成效意見調查問卷」及「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現 況與成效焦點團體訪談大綱」為研究工具,進行研究。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導師制度有下列實施之成效:

一、受訪者對於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的「互動方式」、「互動品質」、「互 動頻率」、「學校對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成效」、「教學導師對於自 己的輔導表現」皆感到滿意。

二、教學導師所發揮的功能獲得相當高程度的肯定,其中尤以:「協助教師 解決教職生活適應問題」、「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協助建立 學校同儕互動文化」、「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協助教師進行 學生輔導」等功能更受肯定。

三、經過一年的教學輔導推行,大多數的行政人員願意繼續在校內推動教學 導師制度;大多數教學導師願意繼續擔任下一年度的教學導師;多數 夥伴教師願意繼續接受教學導師的輔導和協助。

此外,本制度的推展亦發現許多困難,例如:「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 高紅瑛

吳鳳技術㈻院幼兒保育系兼任講師

張德銳

台北市立教育大㈻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

㆜㆒顧

台北市立教育大㈻師㈾培育㆗心助理教授

(2)

任教年級、科目未能配合」、「夥伴教師的教學或行政工作負擔沉重」、「

夥伴教師沒有減少授課時數,缺乏與教學導師進行互動的時間」、「教學導 師與夥伴教師雙方缺乏共同討論時間」、「夥伴教師未接受足夠的教學導師 制度職前培訓與在職成長課程」等問題。

關鍵詞:教學輔導、教學導師、夥伴教師

(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y of the 2005 mentor teacher program for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The research methods wer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d interview findings, the positive impacts of the program were: (1) mentor teachers and partner teachers (protege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ir interaction, (2) the functions of the program were recognized by mentor teachers and partner teachers, (3) mentor teachers and partner teachers were willing to continue their relationships.

The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of the program were found to be the following: (1) some menter teachers were not matched with the partner teachers who taught the same grade level or subject matter; (2) the instructional loading of the partner teachers were quite high; (3) the mentor teachers and partner teachers did not have adequate time for informal and formal conferencing, planning, and conversation, (4) the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raining of partner teachers were not enough.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Keywords : instructional mentoring, mentor teacher, partner teacher

Hong-Ying Kao

Part-time lectuer, Early Children Care and Education, WuF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esearch of Effect and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y of Mentor Teacher Program for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Derray Chang

Professor, Graduate Schoo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Evaluation, Taipei Municip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Yi-Ku 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Career Guidance, Taipei Municip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4)

壹、緒論

教師是教育的重心,也是教育的生命(王煥琛,1990),亦即,教師 素質的良窳,對於國家教育的成敗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自1980年代初期 起,師資素質便成為世界各國提升教育品質的焦點,許多教育改革的理念不 外是希冀藉由對於教師的角色、責任和報酬制度等方面作調整,以進一步提 升教育的品質。國內近年來教育改革的重點,亦多強調塑造教師專業形象與 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中的初任教師常因為經驗不足,面對複雜多變的教學問題時,不 但時常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更顯現出無思考的反射性回應(張芬芬,

2001;Zeichner, 1980)。此時,如缺少適當的協助與介入,不但會對教學 工作產生負面經驗(Huling-Austin,1986; Romatowski, Dorminey, & Voorhees, 1989),更有可能會因此經驗而離職。因此,設置教學導師幫助初任教師之 重要性可見一斑。

貳、文獻探討

一、設置目的

設置教學導師制度的目的,在於提供教育工作者,有更多專業成長的 機會,使初任教師在教學導師的幫助與輔導之下,得以順利發展其教學知 能,順利成為一位熟練的教師;而有經驗的教學導師也能經由同儕互助的 過程,得以展現其專業成就,促進教師專業互動與專業成長。有關教學輔 導教師制度的研究(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1998; Commission on Teacher Credentialing, 1993; Feiman-Nemser, 1992; Standford et al., 1994)指出,該 制度可以改善教師專業孤立情形、促進集體合作,教師因此得以獲得友伴關 係與肯定、接觸各種教學模式、調整自我教學、及從事教學思考,對於導入 初任教師有顯著效果。

(5)

二、教學導師特質

至於擔任教學導師者,Odell指出必須具備教學表現優異;能夠與成人 相處融洽;對他人觀點有高度敏感性;肯做一個積極主動又開朗的學習者;

具社交和公關能力(施冠慨譯,1993)等特質。在遴選標準方面,教學輔導 教師需有豐富的學科知識與課程規劃的能力、良好的教學能力(含班級經 營)、以及有效的教學示範與人際溝通技巧,並且必須有協助教師同儕的意 願,如此才能勝任教學輔導教師的角色任務(張德銳,2002)。至於,教學 導師的選拔方式有三:(1)由師資培育機構遴選;(2)由學校行政人員指 派;(3)由教師團體推選(張德銳,1998b)。

三、教學導師培訓

遴選出之教學導師,必須進行職前培訓,培訓內容包含輔導初任教師 的知能、信任關係建立的能力、人際關係、班級經營、時間的規劃與管理、

問題解決技巧、成人及教師發展的知識、專門訓練(如協同教學、行動研 究、教學演示等)(Gordon, 1991)、課程設計(Coppenhaver, & Schaper, 1999)、有效教學技巧、成人學習特質、有效的觀察技巧(Coppenhaver, &

Schaper, 1999; Gordon, 1991)等。而94學年度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為教學導 師設計的培訓課程有:人際關係與溝通、課程與教學創新、教學觀察與回 饋、教學檔案與省思以及團隊學習。

四、配對方式

培訓後所進行的配對方式,主要考量的因素則有:(1)按任教年級和 教授的學科範圍派任(Huffman, & Leak, 1986; Wagner, & Ownby, 1995);

(2)按就近輔導(如同校、同辦公室)原則派任;(3)按相同教學理念與 人格特質派任;(4)組成輔導小組進行夥伴教師的輔導(Huffman, & Leak, 1986; Wagner, & Ownby, 1995)。

(6)

五、服務方式與內容

教學導師對於初任教師的服務方式與內容包括:(1)幫助初任與新進 教師融入教育環境;(2)協助解決教學困擾並培養教學能力;(3)提供 初任教師友伴支持與諮商輔導;(4)提供各種資源與安排專業成長機制(

Brooks, 1999);(5)安排有效的教學示範的觀摩;(6)協助進行教學評 量;(7)協助進行教學省思;(8)協助進行親師溝通;(9)進行教學觀 察與視導(Gordon,1991)。

六、實施成效

教學導師的設置在國外已行之有年,甚獲好評,相關研究不少,對於 初任老師而言,教學導師幫助他們獲得自信、鼓勵他們創造,並且協助他 們與學校行政人員變得熟稔(Fagan, & Walter, 1982),讓自己成為比較有 自信、有效能的教師(Cianfarano,1992;Jorissen,2002),以及藉由增強初 任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提升了初任教師的留任率(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1998;Stansbury, & Zimmerman,2002)。同時發現教學導師除了在 教學輔導過程中經常省思,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而且在心靈層面方面,因 為「被需要」的感覺讓他們充滿成就感(Hawk, 1987;Freiberg, Zbikowski &

Ganser,1996)。在在證明教學導師制度能幫教師改進教學,促進教師專業成 長,提升學校教育品質。

參、臺北市實施過程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了改進教師教學,提升學校教育品質,自民國88 年便著手規劃教學輔導教師制度,於89年委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前身)國民教育研究所完成規劃研究,並擬定試辦要點草案。臺北 市政府教育局依據試辦要點草案,於90學年度擇定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 驗小學(市教大實小前身),進行第一年試辦工作。91年6月教育局核淮通過

(7)

國語實小、芳和國中等九所中小學,連同原先的市教大實小,共10所中小學 為91學年度試辦學校。92學年度核定25所學校為試辦學校,93學年度核定35 所學校為試辦學校,94學年度復核定大直高中、老松國小等42所學校擴大試 辦。這42所中小學中,國小部分為國語實小、市教大實小、民生國小、永安 國小、老松國小、松山國小等26所。

肆、研究設計與實施

準此,本研究乃以問卷調查與焦點團體訪談方式,針對參與試辦的26 所國民小學進行探究,藉以瞭解臺北市94學年度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成效與 困難。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研究問題有:

1.各試辦學校實施教學導師制度的現況為何?

2.各試辦學校實施教學導師制度的成效為何?

3.各試辦學校實施教學導師制度的困難為何?

一、研究對象

(一)問卷調查

本研究乃是以94學年度臺北市國民小學參與教學導師制度試辦的26所 學校為研究母群體,而研究對象則為此26所學校中的教學導師、夥伴教師與 行政人員,共計552人,其中教學導師231人、夥伴教師243人、行政人員78 人。調查問卷發出後,回收502份,其中教學導師205人、夥伴教師221人、

以及行政人員76人。整個調查問卷回收率為90.9%;剔除回收樣本中資料填 答不全者,有效樣本計489份,問卷可用率為97.4%,其中教學導師194人、

夥伴教師219人、以及行政人員76人。

(二)焦點團體訪談

焦點團體訪談則採取立意取樣方式,抽取試辦學校中的8所學校,再從 這8所學校中,抽取可對教學導師制度試辦情形,提供豐富資訊之教學導師8

(8)

人、夥伴教師8人、行政人員8人,共計24人進行焦點團體訪談。鑒於研究倫 理與方便分析資料,24位受訪者皆以代號呈現,其代號分別為行政人員 1、2、……、8;教學導師1、2、……、8;夥伴教師1、2、……、8等。

二、研究工具

(一)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現況與成效意見調查問卷

依據文獻探討結果與研究目的,研究小組編製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 實施現況與成效意見調查問卷」。旨在瞭解教學導師、夥伴教師與行政人 員,對於教學導師制度實施成效與困難的看法。

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受試對象基本資料,旨在瞭 解受試對象的各項基本資料(如性別、學歷、職務、教學年資等);第二部 分則為問卷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大層面,分別是:(1)調查各校教學導師 制度的實施現況;(2)瞭解現行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成效;(3)瞭解現行 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困難。問卷的題型包括單選題、複選題、以及程度題,

而問卷的填答與計分,則依受試者根據其自我感受於適合的方框中打勾,然 後累計各題在各選項上的勾選情形,統計其次數,並轉換成百分比,藉以瞭 解受試者在各選項上的不同感受程度。

(二)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現況與成效焦點團體訪談大綱

為獲取調查問卷所無法深入探討之意見,本研究兼採焦點團體訪談。

訪談綱要係採用研究小組自編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現況與成效焦點團 體訪談大綱」。訪問以此訪談綱要為主幹,再根據受訪對象的回答進一步提 出探索問題,以了解教學導師、夥伴教師、行政人員對於教學導師制度實施 成效與困難的意見。

三、實施程序

問卷施測之程序,首先列出參加94學年度教學導師制度試辦之學校,

並統計各校參與教學導師制度之教學導師、夥伴教師、行政人員人數,其 次,則於95年5月中旬將問卷寄發各校教務(或研輔處)主任,請其協助問

(9)

卷分發、催收工作。

在問卷回收之後,於95年5月中旬開始進行焦點團體訪談,在焦點團體 訪談的實施上,分三場進行。第一場於5月17日,有八位行政人員、第二場 次於5月24日,有八位教學導師、第三場次於5月25日,有八位夥伴教師,訪 談地點皆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多功能教室舉行,每場訪談時間 約三小時。

焦點團體訪談由研究者親自主持,訪問以此訪談大綱為主幹,再根據 受訪對象的回答進一步提出探索問題,以瞭解教學導師、夥伴教師、行政人 員對於教學導師制度實施現況、成果、困難與建議的意見。每場次焦點訪談 進行之際,研究者均以邀請的方式,請針對某一主題有意表達的成員發言,

然後再請成員依次表示意見。八位研究對象聚在一起接受訪談,在訪談過程 中,受訪者可以針對研究情境中值得探討的事件,彼此相互激盪,引發出受 訪者針對問題更深入的看法與意見。焦點座談徵得受訪者同意,進行全程錄 音,以方便研究資料的分析整理。

四、資料處理及分析

本研究問卷回收後,刪除填答資料不全者後,再將問卷資料進行次數 分配及百分比分析,藉以瞭解受訪者對教學導師制度的各項看法。

在焦點團體訪談部分,依據三場焦點團體訪談所蒐集的資料,將訪談 的錄音資料轉譯整理成逐字稿,研究者逐步察覺受訪者所陳述內容的意涵,

以便對教學導師制度之「實施現況」、「實施成效」與「實施困難」等重點 及相關概念進行編碼工作。其次,將已編碼的資料進行剪輯與分類。最後,

針對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問題歸納出若干主題,並整理出系統化的理念架 構,務求忠實呈現訪談結果。

伍、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教學導師制度實施現況

(10)

(一)教學導師制度目的之實際需求程度

從表1可知,受試者對於教學導師制度之實際需求的九項目的當中,「

協助教師進行親師溝通」、「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協助教師進行學 生輔導」、「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協助教師增強教學能力」五個項 目的「非常需要」及「需要」比例竟然高達95%以上;其他列舉的四個項目 的「非常需要」及「需要」比例也全都在九成以上。類似的結果,從受訪的 夥伴教師的訪談資料中,也可得到印證:

我是新進老師,從原先對制度的不瞭解,經過一年的輔導,我覺得還 不錯!輔導老師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尤其當我剛進一個新環 境,要如何去面對這個地區的家長,他們(教學導師)真的是很用心,很 能符合我的需求。我很感激,幫我解決很多問題。(夥伴教師6)

表1「教學導師制度目的之實際需求程度」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

項 目 非常需要 需要 不太需要 非常不需要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整體受試者(N=489)

協助教師解決教職生活適應問題 189(39%) 265(54%) 33(7%) 0(0%)

協助教師進行親師溝通 207(42%) 261(53%) 18(4%) 1(1%)

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 250(51%) 225(46%) 13(3%) 0(0%)

協助教師進行學生輔導 229(46%) 239(49%) 20(4%) 1(1%)

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 209(43%) 251(52%) 27(5%) 0(0%)

協助教師增強教學能力 184(38%) 278(57%) 26(5%) 0(0%)

協助教師進行教學省思 183(38%) 276(56%) 29(6%) 0(0%)

協助教師持續專業成長 153(31%) 303(62%) 31(7%) 0(0%)

協助建立學校同儕互動文化 196(40%) 262(54%) 29(6%) 0(0%)

(11)

(二)教學導師之遴選

教學導師的遴選主要是由各校行政人員負責的,因此本項研究有關教 學導師遴選標準的問題,僅針對行政人員進行調查。從表2發現,各校教學 導師遴選以具備「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具有協助同儕教師專業成長的 意願」、「具有教學輔導的技巧」、「具有人際溝通的技巧」、「具備有效 的教學示範能力」與「具有開放、包容的心胸與人格特質」等較為重要;相 同的看法從行政人員的訪談中可看出端倪:

在遴選的過程中,當然要符合八年以上年資,教學能力、人際關係都 不錯的,還有老師的人格特質也很重要,要具有開放、包容的心胸,

有的老師會把自己的教學處理的很好,但他並不習慣去幫助另一個人。(

行政人員1)

表2「教學導師遴選標準」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複選題)

調查對象 行政人員

項 目

行政人員(N=76) 次數(百分比)

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 46(61%)

具有課程規劃的能力 48(63%)

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 72(95%)

具有優良的學習評量能力 48(63%)

具備有效的教學示範能力 62(82%)

具有人際溝通的技巧 68(90%)

具有教學輔導的技巧 69(91%)

具有協助同儕教師專業成長的意願 72(95%)

具有開放、包容的心胸與人格特質 68(90%)

(三)教學導師職前培訓課程需求程度

整體受試者認為,教學導師職前培訓五類課程中,其「非常需要」 與

「需要」比例合計均達九成以上(詳見表3),顯現這些課程都是相當重要

(12)

的,這樣的發現從質性訪談的資料中,也可獲得印證:

三週的課程真的很紮實,講師每講完一個課程就要我們去實作,真的 很好用。我得到最多的應該就是「團隊學習」與「人際關係與溝通」,

我還學會「凡事要主動」!。我以前一直很被動、很內向,將自己關 在教室,認為只要將班級管好就好……,受訓後我學會了「主動關懷 別人」。(教學導師3)

也有人建議最好能加入一些體制外的課程,例如卡內基的人際關係與 溝通。

我想到一個建議,就是在培訓課程內,有沒有機會請一些企業界的,

比如說像卡內基的溝通課程,因為我們教育圈內談論的都是比較含蓄 放,不夠開放,但企業界的訓練模式就是不一樣。(教學導師2)

表3「教學導師職前培訓課程實際需求程度」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

項 目

非常需要 需要 不太需要 非常不需要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行政人員暨教學導師(N=268)

人際關係與溝通 124(47%) 121(45%) 22(8%) 0(0%)

課程與教學創新 127(48%) 131(49%) 7(2%) 2(1%)

教學觀察與回饋 145(54%) 109(40%) 13(5%) 1(1%)

教學檔案與省思 90(34%) 153(57%) 21(8%) 3(1%)

團隊學習 120(45%) 130(49%) 16(6%) 0(0%)

(四)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配對方式

從表4中可知,各校行政人員認為最常採用的配對方式為「先徵詢教學 導師或夥伴老師意見,再配對」,其次才是「由行政人員依年級、科目逕行 配對」。類似的情況,也可從行政人員的焦點座談中可以瞭解:

1.先徵詢教學導師或夥伴老師意見,再配對。

(13)

我們先將教學導師的基本資料和照片貼在網頁上,讓夥伴老師對教學 導師有了初步認識,再進行相見歡,然後讓夥伴老師填選三個志願交給行 政人員。行政人員再從中協調,協調的原則是:看他們彼此的年級、學 科、見面時間能不能搭配,再問輔導老師這樣的配對好不好,如果輔 導老師說OK,那就公布,如果還有狀況就再協調。(行政人員6)

配對過程中最困難的是,教學導師的專長不能符合夥伴老師的需求,

尤其是特教班老師和英語科任老師,最為匱乏。

因為當初全校的推薦名單來自各個學年,以致於名單和實際需求有點 距離,像今年新進兩位視障班的老師,教學導師中沒有人可以輔導,

還有英語老師,也都沒有達到八年的,沒有合適的教學導師,所以很 難配對。(教學導師7)

表4「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配對方式」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

調查對象 行政人員

項 目

行政人員(N=74) 次數(百分比)

由教學導師選擇 3(4%)

由夥伴教師選擇 3(4%)

由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相互選擇 4(5%)

由行政人員依年級、科目進行配對 15(21%)

先徵詢教學導師或夥伴老師意見,再配對 49(66%)

(五)教學導師主要服務內容

從表5可知,教學導師在服務內容的九個項目上,以「協助進行班級經 營」、「觀察教學,提供回饋與建議」、「分享教學材料與資源」、「協助 瞭解與適應學校環境」、「協助進行親師溝通」、「示範教學」等六項百分 比較高。而「協助設計課程」、「協助進行學習評量」、「協助建立教學檔 案」三項則是整體人員認為最少服務的項目。協助建立教學檔案是一件長期 性的工作,進行不易,有一位教學導師說:

因為我要帶夥伴教師製作教學檔案嘛,這是一個很長程的工作,所以

(14)

只要我有空就去跟他聊,看他有什麼問題,不過真的很困難。(教學導 師3)

對於服務內容,教學導師都得先瞭解夥伴教師需求,然後就儘量提供

「全方位」的服務:

我這個師傅老師提供的服務,是全方位的啦!原則上,只要是他有需 要,提出疑惑,我都會幫他協助解決,時常作教學的專業對話,如「

入班觀察」都按步就班的進行,我也提供「教學示範」,請他隨時來 看我!(教學導師4)

我們每次開會都訂一個主題,他們進入學校首先最需要什麼?各校一 開學都有學校日,所以第一個禮拜開會的主題就是「學校日」,第二 個禮拜是他們最需要協助的是「親師溝通」……。(教學導師8)

表5「教學導師主要服務內容」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此題為複選題)

調查對象 整體 行政人員 教學導師 夥伴教師

項 目 (N=489)

次數(百分比)

(N=76)

次數(百分比)

(N=194)

次數(百分比)

(N=219)

次數值(百分比)

協助瞭解與適應學校環境 364(74%) 64(84%) 151(78%) 149(68%)

協助進行親師溝通 344(70%) 63(83%) 142(73%) 139(64%)

協助進行班級經營 415(85%) 72(95%) 168(87%) 175(80%)

分享教學材料與資源 376(77%) 64(84%) 165(85%) 147(67%)

協助設計課程 173(35%) 37(49%) 72(37%) 64(29%)

示範教學 274(56%) 56(74%) 102(53%) 116(53%)

觀察教學,提供回饋與建議 410(84%) 72(95%) 161(83%) 177(81%)

協助進行學習評量 138(28%) 35(46%) 54(28%) 49(22%)

協助建立教學檔案 139(28%) 38(50%) 49(25%) 52(24%)

二、教學導師制度實施成效

(一)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互動滿意程度

由表6可知,有九成以上或近九成受試者對於「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的

(15)

互動方式」、「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的互動品質」、「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 的互動頻率」、「學校對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成效」都感到滿意或非常 滿意;唯獨在「對於自己的教學專業成長」這個選項上,僅有七成九的受 試人員覺得滿意或非常滿意。從訪談中可以看出端倪:

我自從擔任教學導師之後,我就對自己的專業成長期許較高,但受限 於時間的不足,我對我的「教學專業成長」情況,是不太滿意的。(

教學導師2)

表6「教學導師制度實施過程各事項滿意度」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

項 目 非常滿意 滿意 不太滿意 非常不滿意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教學導師暨夥伴教師(N=413)

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互動方式 166(40%) 229(56%) 18(4%) 0(0%)

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互動頻率 119(29%) 248(60%) 44(11%) 0(0%)

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互動品質 148(36%) 234(56%) 29(7%) 1(1%)

對於自己的教學專業成長 67(16%) 259(63%) 83(20%) 2(1%)

對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成效 88(21%) 281(68%) 39(10%) 3(1%)

(二)教學導師制度所發揮的功能

從表7可理解,受試者對於「教學導師制度所發揮的功能」看法都有極 高的肯定,也就是說,九項功能中有五項是達九成以上,其餘四項也都獲得 八成以上的肯定。而對於教學導師所發揮之各項功能,從對教學導師與夥伴 教師的訪談對話中也可得到瞭解。在協助教師解決教職生活適應問題方面:

我是新進老師,一開始學校就指派一位教學導師幫助我,我覺得剛開 始有一個人指導我,他會提供一些學校生態啊、不瞭解的事情,這就 滿足了我當時新進學校的需求。(夥伴教師4)

在協助教師進行親師溝通方面:

(16)

我提供最多的應該是親師溝通吧!我的夥伴教師就是這一方面做的還 不理想,我提醒他在親師溝通上,人格特質方面也要考慮的。(教學 導師3)

在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方面:

在小學教英文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數比較多,有班級經營的問題,所以 輔導老師給我最大的幫助,除了幫我認識學校環境、學校文化,還有 班級經營。(夥伴教師6)

在協助教師增強教學能力方面:

我們最近請一位老師,帶我們看高年級的數學,因為這幾年數學的改 革範圍蠻大的,高年級的課程跟中年級的程度落差非常大,在教學方 面,那位老師有一些蠻特別的看法跟方法,我覺得很受用。(夥伴教 師2)

在協助教師持續專業成長方面:

我們學校教務處辦的在職成長課程,我是覺得辦得很好,因為我們那 個教學輔導制度的領隊,他總是先跟我們討論,瞭解我們需要哪些領 域,又有哪些講座是可以幫助我們的。參加這個制度所辦的研習真的 收穫很多,每一場研習我都參加。(夥伴教師7)

表7「教學導師制度所發揮的功能」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

項 目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整體受試者(N=481)

協助教師解決教職生活適應問題 151(32%) 293(61%) 31(6%) 4(1%)

協助教師進行親師溝通 146(31%) 277(58%) 47(10%) 5(1%)

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 189(39%) 256(53%) 31(7%) 4(1%)

協助教師進行學生輔導 162(34%) 269(56%) 43(9%) 3(1%)

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 163(34%) 277(57%) 43(8%) 3(1%)

協助教師增強教學能力 134(28%) 276(57%) 68(14%) 2(1%)

(17)

協助教師進行教學省思 133(27%) 284(59%) 63(13%) 1(1%) 協助教師持續專業成長 124(26%) 285(59%) 68(14%) 3(1%) 協助建立學校同儕互動文化 158(33%) 280(58%) 41(8%) 2(1%)

(三)參與教學導師制度對個體的影響

從表8可知,在教學導師制度實施之後,有九成以上的受試者覺得「更 能反思自己的教學」、「更加積極參與專業成長活動」;有八成以上受試者 覺得「對於教學更有信心」、「與同事間的人際關係更為融洽」、「校長及 同事對我的支持度增加」。

上述問卷調查的結果,從與教學導師以及夥伴教師的訪談對話中,也 可發現他們對此問題的類似反應。例如,夥伴教師對於教學更有信心:

原本我不會教作文,自從和我的教學導師,一起去參加作文教學研習 回來,我就改變教學法,我採用遊戲、演戲或分組討論的方式,學生 覺得上作文很有趣,全班一起編班刊,練習當小記者,人人都很愛投 稿,我發現小朋友的作文能力都進步了,我對作文教學變得更有信心。

(夥伴教師1)

夥伴教師更加積極參與專業成長活動:

明顯的成長就是我會更加積極參與專業成長,自從跟了我的教學導師,

我就向他學習,他就變成我的好榜樣,我覺得在積極參與專業成長部 分,我找到了一個可以作為永遠學習的模範。(夥伴教師3)

夥伴教師與同事間的人際關係更為融洽:

因為他(教學導師)年紀都比我長,像媽媽那樣照顧我,我們整個學 年非常溫馨,不只整個學年對我好,全校老師也都對我都很好,我覺 得真的是很棒!一方面得到很多成長,一方面讓我更堅持教師之路,

我對於能參與教學輔導教師制度是蠻感恩。(夥伴教師1)

表7「教學導師制度所發揮的功能」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續)

(18)

表8「參與教學導師制度對個體之影響」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

項 目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教學導師暨夥伴教師(N=410)

對於教學更有信心 97(24%) 257(63%) 52((12%) 1(1%)

更能反思自己的教學 165(40%) 235(57%) 9(2%) 1(1%)

更加積極參與專業成長活動 130(32%) 236(58%) 39(9%) 3(1%)

與同事間的人際關係更為融洽 119(29%) 247(60%) 41(10%) 3(1%)

校長及同事對我的支持度增加 72(18%) 250(62%) 77(19%) 6(1%)

(四)教學導師制度能否留任優秀教師

從表9的資料可知,整體受試者約八成認為教學導師制度能留任優秀教 師,只有約兩成認為沒有幫助。承辦業務的行政人員則有九成三的受試者認 為教學導師制度能留任優秀教師,對本制度給予高度肯定。

表9「教學導師制度能否留任優秀教師」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

調查對象 整體 行政人員 教學導師 夥伴教師

項 目 次數(百分比) 次數(百分比) 次數(百分比) 次數(百分比)

非常有幫助 121(25%) 33(43%) 42(22%) 46(21%)

有幫助 262(54%) 38(50%) 110(57%) 114(53%)

很少有幫助 81(17%) 3(4%) 34(18%) 44(20%)

沒有幫助 20(4%) 2(3%) 6(3%) 12(6%)

(五)繼續擔任(或實施)教學導師(制度)意願

從表10可發現,有八成以上受試者表示願意「繼續擔任(或實施)教 學導師(制度)」。類似的反應,從行政人員與夥伴教師的訪談可理解。

我覺得第二年的話我還是需要,明年我會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譬如

(19)

說,我覺得我的教學需要他(教學導師)給我哪些回饋,他入班觀察 的時候,我可以請他幫我看哪些重點,我更可以知道我的盲點在哪 裡,會比第一年的摸索減少,因為剛開始都是第一年一定是先求有,

第二年再要求好。(夥伴教師5)

表10 「繼續擔任(或實施)教學導師(制度)意願」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

調查對象 整體

(N=489)

行政人員

(N=76)

教學導師

(N=194)

夥伴教師

(N=219)

項 目 次數(百分比) 次數(百分比) 次數(百分比) 次數(百分比)

非常願意 140(29%) 44(58%) 52(27%) 44(21%)

願意 250(52%) 30(40%) 100(53%) 120(55%)

不太願意 84(17%) 2(2%) 36(19%) 46(21%)

非常不願意 8(2%) 0(0%) 1(1%) 7(3%)

三、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困難

由表11中可知,「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任教年級、科目未能配合」、「

夥伴教師的教學或行政工作負擔沉重」、「夥伴教師沒有減少授課時數,缺 乏與教學導師進行互動的時間」、「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雙方缺乏共同討論 時間」、「夥伴教師未接受足夠的教學導師制度職前培訓與在職成長課程」

等,乃是受試者認為是教學導師制度實施時,尚待克服的困難問題。類似的 發現,可從訪談資料中獲得驗證。例如行政人員表示配對、安排見面的 問題;教學導師則出現溝通困難的問題;夥伴教師則是「人」的問題:

我覺得配對是一個大問題,安排教學與夥伴教師見面討論也是一大問 題,所以我覺得行政能做的就是,幫大家把不容易找到時間的困難 減到最低,盡量安排他們是同一個學年。(行政人員1)

現在的年輕人因為缺少教學經驗,所以我們在討論的時候,他有時候 會不認為這些東西是重要的,但是我認為要有這個東西才有下一步,

我覺得在溝通方面可能是生活環境不同,或是認知不同,在這溝通上 面,我們要花較多的時間。(教學導師2)

我覺得「人」的問題很大,一定要敞開心胸,接受別人的輔導,我就

(20)

是這樣,我覺得這樣也好啦,有的新進老師剛開始大家都沒有心理準 備,就覺得教學輔導教師來輔導我,是不是我有問題,就會排斥。(

夥伴教師7)。

表11 「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困難」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

項 目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整體受試者(N=487)

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任教

科目未能配合 89(18%) 182(38%) 143(30%) 71(14%)

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任教

年級未能配合 87(18%) 158(33%) 156(32%) 82(17%)

雙方配對的時間較晚,缺

乏暖身的時間與機會 31(6%) 100(21%) 273(56%) 80(17%)

雙方缺乏共同討論的時間 33(7%) 153(32%) 230(47%) 70(14%)

雙方缺乏合適的互動地點 8(2%) 106(22%) 282(58%) 89(18%)

雙方的瞭解及互相信任程

度不足 8(2%) 83(17%) 286(59%) 109(22%)

教學導師的工作職責

不明確 4(1%) 91(19%) 293(60%) 98(20%)

夥伴教師沒有接受輔導與

成長的意願 11(2%) 97(20%) 278(57%) 101(21%)

夥伴教師教學或行政工作

負擔沉重 41(8%) 178(37%) 216(45%) 47(10%)

夥伴教師沒有減少授課時 數,缺乏與教學導師進行 互動的時間

42(9%) 176(36%) 213(44%) 54(11%)

教學導師及夥伴教師缺乏

團體互動的機會 16(3%) 110(23%) 294(61%) 65(13%)

教學導師在職

成長課程不足 12(3%) 103(21%) 312(64%) 59(12%)

(21)

夥伴教師未接受足夠的教

學導師制度職前訓練 21(5%) 143(29%) 274(56%) 48(10%)

夥伴教師在職

成長課程不足 13(3%) 168(35%) 258(53%) 43(9%)

限於人力,校方無法對教 學導師與夥伴教師提供足

夠的行政協助 23(5%) 112(23%) 274(57%) 73(15%)

校內其他教師對教學導師

制度的推動不認同或反對 14(3%) 110(23%) 279(57%) 81(17%)

教學導師年資門檻過高,

不易尋得合適的儲備人選 12(3%) 68(14%) 306(63%) 96(20%)

四、綜合討論

(一)教學導師制度實施現況

1.教學導師制度目的之實際需求程度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在達到「協助夥伴教師解決教職生活適應 問題」、「協助教師進行親師溝通」、「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協助 教師進行學生輔導」、「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協助教師增強教學能 力」、「協助教師進行教學省思」、「協助教師持續專業成長」、「協助建 立學校同儕互動文化」等目的之實際需求程度,均在九成以上,而且受試的 行政人員、教學導師及夥伴教師三者的看法十分接近。

這樣的研究結果與張德銳(2004)所整理出的文獻結果是類似的,因 為該文獻發現:設立教學導師制度的主要目的,在藉由同儕間的相互學習以 提升教學效率,除了協助初任教師之外,亦提供一般教師專業資源,促進教 師專業成長。尤其是初任或新進教師剛進校園缺乏實際教學經驗,對於校園 的文化與環境感到陌生,以致造成壓力重重且孤立無援,亟需教學導師的協 助與輔導。

表11 「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困難」看法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續)

(22)

故此,研究者認為本制度目的之實際需求,獲得所有受試者的肯定之 後,若能全面推廣,既可協助初任與新進教師解決教學上、班級經營上、親 師溝通及輔導學生上的問題,又能達到促進教師進行教學省思,協助教師持 續專業成長,進而建立學校同儕互動文化等目的。

2.教學導師之遴選

研究發現,各校行政人員在遴選教學導師時,主要的考量是教學導師 是否「具有協助同儕教師專業成長的意願」、「具有教學輔導的技巧」、「

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具有人際溝通的技巧」、「具備有效的教學示範 能力」、「具有開放、包容的心胸與人格特質」、「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

等七項標準。

這樣的研究結果,與Odell發現成功協助初任教師者的特質,為教學優 良、擅長與成人工作、敏於察覺他人的觀點、願意成為主動且開放的學習 者、善於社交關係與公共關係(張德銳,1998a)的觀點相似。同時,遴選 教學導師的標準,除了一定要教學認真、教學能力強及人際關係好之外,還 要具備懂得如何助人的人格特質。而遴選出來的教學導師之任教年級與科 目,若能符合學校夥伴教師的需求,則效果更佳。

3.教學導師之培訓

本研究發現,受試者對於教學導師的培訓課程內容:人際關係與溝 通、課程與教學創新、教學觀察與回饋、教學檔案與省思、團隊學習等,

都有相當需求度。受試者都覺得課程很實用,尤其能幫助自己變得更為主 動,符合自己的需求。國外也有類似的作法,李雅婷(1999)指出:Martin 研究發現,有些展現優良教學品質的教師,對於如何有效且成功地支援實習 教師,竟然覺得缺乏自信且能力不足。因此,教學導師在就任之前,需要接 受特殊訓練,才能更勝任教學輔導工作,並且除了職前的培訓課程之外,在 任期間也應提供教學導師成長機制,鼓勵其繼續追求專業成長。

4.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配對方式

各校行政人員認為,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配對方式,主要是「先徵詢

(23)

教學導師或夥伴老師意見,再配對」,其次則是「由行政人員依年級、科目 逕行配對」。這樣的研究結果,恰與Huffman 與Leak(1986)、Wagner 與 Ownby(1995)的發現相類似,因為渠等認為,要達到較佳的輔助效果,教 學導師與夥伴教師的配對應可「按任教年級和教授的學科範圍派任」。此類 看法亦與Ganser(1996b)的研究相符,認為:如果輔導教師與初任教師在 教學理念與人格特質上搭配得宜,便可增加建設性與生產力,由此可見這些 特點對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配對十分重要,肩負配對工作的行政人員需審慎 為之。

5.教學輔導教師的主要服務內容

教學輔導教師所提供之主要服務內容中,最常進行的服務內容依序為

「觀察教學與回饋」與「協助進行班級經營」、「協助瞭解與適應學校環 境」,其次為「分享教學材料與資源」、「示範教學」、「協助進行親師溝 通」,較少進行的是「協助設計課程」、「協助進行學習評量」、以及「協 助建立教學檔案」。

這樣的研究結果與Brooks(1999)研究中發現相似,美國愛荷華州的教 學導師之服務內容有:「需接受規定的訓練」、「提供專業的知識及持續的 支持」、「參觀初任教師的教室教學並提供回饋」、「協助處理課程與教學 及與人際關係等特殊問題」、「幫助瞭解學校管理機構」、「傾聽初任教師 的關注與問題」、「擔任意見諮詢與提供者」、「作為可接近與值得信賴及 理解他人的輔導者」、「協助處理班級經營問題」、「示範專業的能力」、

「擴展初任教師的教學策略」等,恰與本制度的教學導師服務內容相似。

(二)教學導師制度實施成效

1.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互動滿意程度

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在一整年的互動期間,對於「互動方式」、「互 動品質」、「互動頻率」以及「學校對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成效」、「對於 自己的教學輔導表現」都有不錯的滿意度。這樣的結果,與張德銳等(2004)

的研究結果是類似的,顯示,教學導師經由這幾年的試辦過程,已漸能體會

(24)

如何與夥伴教師進行有效的互動,對其間的互動滿意度就有很高的認同。

2.教學導師制度所發揮的功能

教學導師制度所能發揮的功能皆獲得高度的肯定,各項功能所獲得的 同意度依序如下:「協助建立學校同儕互動文化」、「協助教師解決教職生 活適應問題」、「協助教師進行教學省思」、「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

「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協助教師持續專業成長」、「協助教師進 行學生輔導」、「協助教師增強教學能力」、「協助教師進行親師溝通」。

這樣的研究結果與其他相關研究發現:「協助教師適應環境並提供支持、協 助教師處理新任務或焦點問題、協助教師收集並檢視教學證據、協助對教學 實務進行省思」(許雅惠,2004)、「教學專業能力的提升」(Certo, 2002;

Huling-Austin, & Murphy, 1987; Wagner, & Ownby, 1995)、「反省實務」(

Jorissen, 2002;Storms, Wing, Jinks, Banks, & Cavazos, 2000)等效益相當一 致。

3.參與教學導師制度對個體之影響

在教學導師制度實施之後發現,教學導師制度可促使教學導師及夥伴 教師「更能省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同事間的人際關係更為融洽」、「

更加積極參與專業成長活動」、以及「對於教學更有信心」。這樣的研究結 果與Shulman(1986)發現,教學導師制度改善了教師的孤立情形,促進教 師的集體合作,使教師獲得友伴關係與肯定、接觸各種教學模式,調整自我 教學及從事教學省思等,是相類似的。

教學導師制度所帶來的助益相當多元,對於整體教育環境的提升有正 面的影響效果,因此,實施教學導師制度將是提升教育專業水準的重要途徑。

4.是否願意繼續擔任(或實施)教學導師(制度)

研究發現,有九成三的行政人員願意繼續實施教學導師制度,但只有 七成九的教學導師願意繼續擔任,這樣的研究結果,與Scott(1998)研究發 現教學導師願意再次擔任教學導師的結果不同。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部份夥 伴教師的意願較低,而影響教學導師的意願。也有可能是因為配對不理想,

(25)

讓教學導師無法協助夥伴教師。至於夥伴教師不願意繼續接受輔導的原因有 三,其一,覺得自己已經很不錯,不需繼續接受輔導;其二,不願意接受教 學觀察與回饋、製作檔案及參加一些與本制度相關活動。其三,有些夥伴教 師並非志願參與此制度。所以,繼續參加的意願就不高。

(三)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困難

「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任教年級未能配合」、「雙方缺乏共同討論的 時間」、「夥伴教師教學或行政工作負擔沉重」、「夥伴教師沒有減少授課 時數,缺乏與教學導師進行互動的時間」、「夥伴教師未接受足夠的教學導 師制度職前訓練」、「夥伴教師在職成長課程不足」等問題,係本研究發現 仍需克服的困難。也唯有克服以上困難,才能更加提高教學導師繼續擔任與 夥伴教師繼續接受輔導的意願。

相較於近五年來的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年的研究發現(張德銳等人,

2002)「教學輔導教師輔導人數過多,負擔過重」、「學校行政人員對夥伴 教師宣傳不夠詳細,以致影響其接受輔導的意願」等問題今年已不再出現,

但「夥伴教師未接受足夠的教學導師制度的職前訓練」卻仍是一項重大困難。

而第二年(張德銳等人,2003)出現的「雙方配對的時間較晚,缺乏暖身的 時間與機會」在第三年(張德銳等人,2004)、第四年也都有大幅的改善,

而第四年(張德銳等人,2005b)「限於人力,校方無法對教學導師與夥伴 教師提供足夠的行政協助」之困境,在本年也獲得不錯的改善。

陸、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現況

1.大多數受試者認為,「協助教師解決教職生活適應問題」、「協助教 師進行親師溝通」、「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協助教師進行 學生輔導」、「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協助教師增強教學能

(26)

力」、「協助教師進行教學省思」、「協助教師持續專業成長」、「

協助建立學校同儕互動文化」等九項目的,實際上均能符合學校推展 教學導師制度的需求。

2.大多數受試者認為,各校教學導師的遴選標準,主要應考量教師是否

「具有協助同儕教師專業成長的意願」、「具有教學輔導的技巧」、

「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具有人際溝通的技巧」、「具備有效 的教學示範能力」、「具有開放、包容的心胸與人格特質」、「具 有豐富的學科知識」等七項標準。

3.在教學導師之培訓方面,「課程與教學創新」、「團隊學習」、「教 學觀察與回饋」、「人際關係與溝通」與「教學檔案與省思」五項課 程,都是相當需要的。若能加入企業界相關的成長課程更佳。至於培 訓週數,認為三週最為適宜。

4.大多數受試者認為,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的配對主要是由各校行政人 員「先徵詢教學導師或夥伴老師意見,再配對」,其次才是「由行政 人員依年級、科目逕行配對」。配對過程中感到最困難的是,教學導 師的師資不能符合夥伴老師的需求,尤其是特教班老師和英語科任的 師資,最為匱乏。

5.教學輔導教師的主要服務內容方面,最常見的依序為「協助進行班級 經營」、「觀察教學,提供回饋與建議」、「分享教學材料與資源」、

「協助瞭解與適應學校環境」、「協助進行親師溝通」、「示範教學」

等六項工作,而「協助設計課程」、「協助進行學習評量」、「協助 建立教學檔案」此三項工作則是整體受試者認為,較少進行的服務內 容。

(二)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成效

1.大多數受試者認為,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在「互動方式」、「互動品 質」、「互動頻率」、「學校對教學導師制度的實施成效」、「對於 自己的教學輔導表現」上,皆相當滿意。

(27)

2.大多數受試者認為,教學導師制度所能發揮的功能皆獲得不錯的肯 定,各項功能依次如下:「協助建立學校同儕互動文化」、「協助 教師解決教職生活適應問題」、「協助教師進行教學省思」、「協助 教師進行班級經營」、「協助教師進行學生輔導」、「協助教師進行 親師溝通」、「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協助教師增強教學能 力」、「協助教師持續專業成長」。

3.大多數受試者認為,教學導師制度可促使教學導師及夥伴教師「更能 省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同事間的人際關係更為融洽」、「更加 積極參與專業成長活動」、以及「對於教學更有信心」。

4.經過一年的努力,絕大多數的行政人員願意繼續推動教學導師制度,

大多數教學導師願意繼續擔任教學導師;多數夥伴教師願意繼續接受 教學導師的輔導與協助。

(三)教學導師制度實施困難

多數受試者認為推動教學導師制度曾遭遇的困難主要有「教學導師與 夥伴教師任教年級、科目未能配合」、「夥伴教師教學或行政工作負擔沉 重」、「雙方缺乏共同討論的時間」、「夥伴教師沒有減少授課時數,缺乏 與教學導師進行互動的時間」、「夥伴教師未接受足夠的教學導師制度職前 訓練」、「夥伴教師在職成長課程不足」等問題。

二、建議

(一)對教育局的建議

1.正式推動教學導師制度,提高教育品質

本研究發現,教學導師制度可促使教學導師及夥伴教師「更能反思自 己的教學」、「更加積極參與專業成長活動」、「與同事間的人際關係更為 融洽」,「同時對於教學更有信心」、「協助建立學校同儕互動文化」、「

協助教師解決教職生活適應問題」等功能,因此值得由試辦進一步正式全面 推動教學導師制度。尤其在教育部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際,更可以藉助

(28)

本制度的推展,幫助更多的新進、初任、教學有困難、或有意提升自我教學 品質的教師,發展專業成長,提高整體教育品質。

2.籌編專款,支應夥伴教師代課經費

本研究發現,當前所遭遇的「夥伴教師沒有減少授課時數,缺乏與教 學導師進行互動的時間」、「雙方缺乏共同討論的時間」、「夥伴教師教學 或行政工作負擔沉重」等困難都是因為夥伴教師工作沉重,沒有減課,以致 缺乏與教學導師討論的時間。因此建議教育局籌編教學導師制度專款,支應 夥伴教師公假代課經費,但每位夥伴教師每月以二節課為限。

3.因應校園生態,調整服務對象與類型

從本研究訪談資料中發現,因為少子化現象的產生,如果造成學校面 臨減班問題,學校不再聘任教師,未來各校新進與初任教師人數勢必減少。

換言之,教學導師制度的服務對象之夥伴教師亦將不易覓得。有鑑於此,本 研究建議,未來本制度可與現行國小的教學群組或領域教學團隊結合,由教 學導師擔任教學群或領域召集人,帶領教師從事同儕輔導與專業成長。唯有 如此,既可與本制度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相符,更能解決當前各校無夥 伴教師可輔導的困擾。

4.儲訓優良退休教師,成立人力資源庫

本研究發現,由於各校均出現教學導師專長與夥伴教師需求不合。近 年來退休教師年齡日趨年輕化,教育局若能規劃儲訓五十至五十五歲優良退 休教師,借助其豐富教學經驗,成立人力資源庫,協助學校輔導夥伴教師,

不旦對各校助益很大,同時提供退休教師風華再現、貢獻社會的機會。

(二)對教師研習中心的建議

1.重視職前培訓,協助夥伴教師瞭解制度

本研究發現,夥伴教師未接受足夠的教學導師制度的職前訓練,也是 各校推行教學導師制度所遭遇的困難之一。因此,辦理夥伴教師職前培訓課 程時,應以協助夥伴教師及早瞭解本制度的精神與美意,並增進夥伴教師有 關教學輔導的專業知能。但培訓時間須儘早安排在開學前兩週,以免造成夥

(29)

伴教師參加教師研習中心舉辦的研習時,擔心任教班級的學生與課務。

2.明列義務與權利,增進教學輔導效能

由於教學導師在接受培訓時,未能清楚瞭解自己的權利與義務,以致 於有些教學導師回到學校工作崗位上,仍然不能十分明確教學導師的職務。

本研究建議:當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接受培訓課程時,除了給予書面上規定 的職責之外,更要詳細告知需要完成的具體工作,例如,每月進班觀察夥伴 教師教學的次數、約定每週見面時間等事項,以增進教學輔導效能。

(三)對試辦學校的建議

1.加強宣導特色,增進對制度之瞭解

行政人員對教學導師制度的宣導工作,一方面要對夥伴教師,尤其是 新轉進學校的教師,詳細說明本制度的精神與特色,以及夥伴教師的權利與 義務。另一方面也要對全校教師的宣導,以免制度外的教師誤解本制度的精 神,誤以為凡是夥伴教師所發生的問題,都唯教學導師是問。

2.儲備多元教學導師,因應夥伴教師之需求

為了使配對工作順利,行政人員應預先規劃、儲備多元教學導師。自 從實施新課程,新增英文教學、視覺藝術、資訊等課程,或是特教之教學導 師師資明顯呈現不足,因此學校行政應及早儲備,以因應不同領域的夥伴教 師之需求。

3.以尊重意願方式,審慎進行相互配對

「教學導師和夥伴教師任教的年級、科目不能一致」一直是四年來試 辦工作的困難,因此,安排配對之前,除了考慮雙方任教的年段、學科領域、

教室地點、人格特質之外,更要徵詢夥伴教師及教學導師的意願,使配對結 果能滿足雙方的需求。合適的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配對,才能提升本制度的 實施成效。

4.安排共同空堂,以利雙方討論

教學導師制度的另一困難是,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缺乏共同討論時間。因 此儘早安排配對,以便教務處規劃課務時,能預先設法為所有教學導師與夥

(30)

伴教師,安排每週至少二節或一個下午的共同空堂時間,以方便教學導師與 夥伴教師進行共同討論及進行在職成長課程或經驗分享、讀書會等活動。

5.鼓勵團體互動,提升輔導效能

為使教學導師專長充分發揮,促進專長交流,鼓勵教師跨組協同輔導,打 破一對一的輔導方式。學校行政協助安排同一年級或相同領域的二、三對教 學輔導教師與夥伴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團隊或成長小組,以因應夥伴教師的 不同需求,提升輔導效能。

6.審慎安排在職成長,提升成長意願

為解決「夥伴教師在職成長課程不足」的困難,學校安排在職成長課 程內容,必需事先多瞭解夥伴教師的需求。而在規劃此項活動計畫時,行政 人員可結合教學導師的力量,一起攜手合作。亦可結合鄰近學校共同辦理跨 校進修活動,以節省人力。有時亦可由夥伴教師現身說法、經驗分享,皆能 提升夥伴教師參與在職成長的意願與成效。

(四)對教學導師的建議

1.專心善盡教學導師職責,全心投入

教學導師由於教學經驗豐富,在校內可能還兼任學年代表、學科領域 代表。一旦擔負輔導夥伴教師的工作,容易出現時間不敷使用情況。為使教 學導師能專心善盡教學導師職責,建議教學導師盡量減少兼任教學導師以外 的任務。發揮大愛精神,主動協助夥伴教師,促進其專業進展,藉以散發貴 人相助的情懷。

2.採用多元互動方式,促進成長

為提升輔導效能,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的互動方式,除了學校安排教 師成長研習活動、教學導師示範教學、入班觀察與回饋、校外教學參觀、讀 書會等方式之外。為了增進互動頻率,還可以使用電子信件、聊天、看 電影、打球或是找機會一起參加校外研習。

(五)對夥伴教師的建議

1.瞭解制度特色,虛心請益

(31)

教學的成長可以是個別的,更可以是群體的,因此夥伴教師唯有積極 瞭解教學導師制度精神與特色,參與教學導師團體,透過群體的學習,虛心 的與教學導師請益,相互激勵,以達成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

2.主動提出需求,期待回饋與協助

參與教學導師制度是教師的權利,因此,夥伴教師應該主動提出自身 的需求。每位教學導師皆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且富有高度助人意願。有時 因年齡的差距或立場的不同,教學導師不易察覺初任教師的需要,故此,夥 伴教師應主動提出渴求協助的事項,才能獲得教學導師具體的回饋與協助。

參考文獻

王煥琛(1990)。我國小學師資教育之發展與趨向。載於教育學術論文(上)(頁

750-769)。臺北市:三民。

李雅婷(1999)。美國德克薩斯州實習輔導教師培訓方案分析。教育實習輔導

季刊,5(1),31-36。

施冠慨譯(1993)。初任教師的輔導。臺北市:五南。

許雅惠(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試辦現況與實施成效之研究。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芬芬(2001)。英國進階教師制度及其啟示。初等教育學刊,9,,55-74。

張德銳(1998a)。師資培育與教育革新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1998b)。美國良師制度對我國實習輔導教師制度之啟示。師資培育與教

育革新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張芬芬、邱錦昌、張明輝、熊曣、萬家春、鄭玉卿、葉興華、張嘉育、高

紅瑛、李俊達(2002)。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九十學年度實施成效

評鑑報告。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

張德銳、高紅瑛、丁一顧、李俊達、許雅惠、陳信夫(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

學輔導教師九十一學年度實施成效評鑑報告。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 等教育學系,未出版。

張德銳、高紅瑛、丁一顧、李俊達、簡賢昌、張純、魏韶勤、吳紹歆、蔡雅玲、曾

莉雯(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九十二學年度實施成效評鑑報

(32)

告。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

張德銳、高紅瑛、丁一顧、李俊達、簡賢昌(2005b)。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輔導

教師九十三學年度實施成效評鑑報告。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 學系,未出版。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1998). Mentor teacher programs in the states.

Educational Issues Policy Brief, 5, 1-13. Retrieved October 31, 2002, from http://w ww.aft.org/edissues/downloads/Policy5.pdf .

Brooks, M. (1999). Mentors matter. In M. Scherer (Ed. ). A better beginning: Supporting and mentoring new teachers (pp. 53-59). Alexandr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35603)

Certo, J. L. (2002). The support and challenge offered in mentoring to influence beginning teachers’ think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beginning elementary teachers and their mento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Virginia. (UMI Dissertation Services Number: AAT 3042804)

Commission on Teacher Credentialing. (1993). Beginning teacher support and assessment program descriptions: Year one. Sacramento: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oppenhaver, A., & Schaper, L. (1999). Mentoring the mentors. In M. Scherer (Ed.) , A better beginning: Supporting and mentoring new teachers. (pp.60-68). Alexandr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35603)

Drake, T. L., & Roe, W. H. (2003). The principalship(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Prentice Hall.

Fagan, M. M., & Walter G. (1982). Mentoring among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6(2), 113-118.

Feiman-Nemser, S. (1992). Helping novices learn to teach: Lessons from an experienced support teacher (Report No. 91-6). East Lans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

Freiberg, M. R., Zbikowski, J., & Ganser, T. (1996).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Decisions and dilemmas of teacher mento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95930)

Ganser, T. (1996b). What do mentors say about mentoring?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7(3), 36-39.

Gordon, S.P.(1991). How to help beginning teachers succeed.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33)

Haberman, S. J. (1978).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data.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Hawk, P. (1987). Beginning teacher programs: Benefits for the experienced educator in recruiting and inducting quality personnel for schools. Action in Teacher Edu- cation, 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8(4), 59-63.

Huffman,G.,& Leak, S.(1986). Beginning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mentor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7(1), 22-25.

Huling-Austin, L. (1986). What can and cannot reasonably be expected from 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7,1,2-5.

Huling-Austin, L., & Murphy, S. C. (1987).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s: Implications for program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83779)

Jorissen, K. T. (2002). Retaining alternate route teachers: The power of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in teacher preparation and induction.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86(1), 45-56.

Mei, L. (1994). Mentor teacher internship program, 1993-94. OERA report. Brooklyn, NY: New York City Board of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7481)

Odell, S. J. (1990).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teacher induction that works. The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1, 4, 12-16.

Odell, S. J., & Ferraro, D. P. (1992). Teacher mentoring and teacher reten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3(3), 200-204.

Romatowski,J.A., Dorminey, J.J., & Voorhees, B.V. (1989). 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s:

A repor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16525)

Scott, N. (1998). Careful Planning or serendipity well-being through teacher indu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nadi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Ottawa, Canad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0627)

Shulman, J. H. (1986). Opportunities of a mentorshi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lifornia mentor teacher progra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78650)

Stanford, R. L. et al. (1994). Empowering cooperating teachers: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clinical master teacher (CMT) progra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8157)

Stansbury, K., & Zimmerman, J. (2002). Smart induction programs become lifelines for the beginning teacher.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23(4), 10-17.

Storms, B., Wing, J., Jinks, T., Banks, K., & Cavazos, P. (2000). CFASST(field review) implementation 1999-2000: A formative evaluation report. Princeton, NJ:

(34)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Wagner, L. A., & Ownby, L. (1995). The California mentor teacher program in 1980s and 1990s. Education & Urban Society, 28 (1), 20-35.

Wollman-Bonilla, J. (1997). Mentoring as a two-way street.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8(3), 50-52.

Zeichner, K. M. (1980). The student teaching seminar: A vehic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flective teach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Washington DC, Feb, 198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ud- nicky, “Matrix Factorization with Knowledge Graph Propagation for Unsupervised 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 in Proceeding of The 53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國小組 優等 宜蘭縣凱旋國小 行動載具輔助學生自主學習與創作 國小組 優等 臺南市大成國小 大成國小數學領域教師專業社群 國小組 優等 高雄市油廠國小 AI 異想家. 國中組 特優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A02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翻「閱」時空,悅「讀」人生 A03 桃園市立建國國民中學 流動的饗宴-讀出建國真滋味 A05

佳作 台北市    黃馨僾     暖化的怒火     臺北美國學校     Ramses Youssif   佳作 台北市   連敏媗     都是酒後開車的後果   三玉國民小學     李文秀   佳作

Asia, 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Racism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Canon, 1780–1830,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3) 等人 的 研 究。Gar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