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固定週期策略方案-路外受體之濃度推估

第四章 模式應用

4.3 污染物擴散推估

4.3.2 固定週期策略方案-路外受體之濃度推估

此小節將探討在固定週期之策略方案(S2)下對於路外區域之受體一與受體 二之濃度趨勢。下圖 4-22 為固定週期策略方案(S2)設置之下,受體一的濃度趨勢 分佈,從圖中可以發現在固定週期之策略方案下隨著綠燈時間的增加,受體一所 受到的濃度影響會逐漸下降,並可以發現在策略方案 S2-3 之濃度明顯的低於策 略方案 S2-1 與 S2-2;另外,S2-1 與 S2-2 之濃度趨勢則略為接近,但是 S2-2 之 帄均濃度依然略低於 S2-1。策略方案 S2-1 於模擬時間內之帄均推估濃度為 0.571ppm;策略方案 S2-2 之帄均推估濃度為 0.530ppm;而策略方案 S2-3 之帄均 推估濃度為 0.466ppm。

0 0.1 0.2 0.3 0.4 0.5 0.6

5 55 105 155 205 255 305 355 405 455

( p p m)

時階

方向一 方向二 方向三 方向四

E-W

58

0.081ppm、0.117ppm 與 0.103ppm。在號誌策略方案 S2-2 中方向一之帄均推估濃 度為 0.211ppm;方向二影響受體一之帄均濃度則略降為 0.076ppm;方向三因為 較長的紅燈時間因此使得污染程度增加,對於受體一之影響增加至 0.132ppm,

受體一受到方向四的濃度影響亦增加至 0.110ppm;再方案 S2-3 中方向一之帄均 推估濃度降至 0.137ppm,方向二則略降至 0.069ppm,而方向三之影響程度則增 加為 0.149ppm,方向四則為 0.111ppm。

0

59

60

圖4-25 策略S2-3下各方向對於受體一之濃度變化趨勢

下圖 4-26 為固定週期之策略方案下受體二之濃度變化趨勢,而從其趨勢可 以發現濃度之最高值均發生在南北向為紅燈號誌的狀態下,但也可以發現隨著東 西向的綠燈時間增加而其濃度趨勢變化也逐漸下降。而策略方案 S2-1 之帄均推 估濃度為 0.551ppm,S2-2 之帄均推估濃度為 0.54ppm,S2-3 之帄均濃度為 0.511ppm。

0 0.1 0.2 0.3 0.4 0.5 0.6

5 55 105 155 205 255 305 355 405 455

( p p m)

時階

方向一 方向二 方向三 方向四

E-W

61

方向二對受體二所造成之影響為 0.177ppm,因方向三所造成之帄均濃度約為 0.195,方向四於受體二所計算出之帄均濃度約為 0.067ppm。

策略方案 S2-2 中方向一對受體二之帄均濃度影響約為 0.107ppm,而方向二 因為綠燈時間的增加使其污染程度變小,於受體二處所影響之濃度約 0.138,而 方向三則升高至 0.222ppm,方向四隨著紅燈時間的增加造成停等車輛增加因此 污染程度也較大,對受體二所造成之影響約為 0.073ppm。

策略方案 S2-3 的設置下,方向一與方向二皆有下降的趨勢,其推估之帄均 濃度分別降至 0.098ppm 與 0.09ppm,方向三因嚴重的壅塞狀況使得其帄均濃度 增為 0.248ppm,方向四也較前兩個策略方案之推估濃度略為增加為 0.075ppm。

0

62

63

圖4-29 策略S2-3下各方向對於受體二之濃度變化趨勢

下圖 4-30 與圖 4-31 為號誌策略方下 S2-3 下對於路外受體 1-2 至受體 1-5 與 路外受體 2-2 至 2-5 之濃度趨勢圖,從圖中可以發現其明顯的遞減趨勢,表示隨 著距離的增加,則污染物的影響也隨之遞減,從其帄均來看受體一至受體 1-5 之 模擬時間內帄均濃度分別為 0.466ppm、0.361ppm、0.301ppm、0.348ppm 與 0.265。

然而,從圖中可以發現於某些時間下,受體 1-5 等其帄均濃度皆高於受體一之濃 度,而這些時間皆發生在南北向之號誌由紅燈轉為綠燈之時,亦即表示當方向三 之車流量較大且因紅燈而停止時,使得車隊等候長度逐漸增長,進而影響到較後 方之受體。

但可以發現受體 2-2 等一系列之受體其濃度值及其波動程度皆較受體一來的 大,主要原因為受體二其距離方向三之道路較近,而道路三之車輛於部分的時間 下會造成較為大量的排放,相較於受體一由於距離方向三較遠,且方向四皆屬於 通過性車流狀態,因此對於方向四的濃度影響相對有限。而受體二至受體 2-5 之 模擬時間內帄均濃度分別為 0.511ppm、0.457ppm、0.396ppm、0.348ppm 與 0.315ppm。

0 0.1 0.2 0.3 0.4 0.5 0.6

5 55 105 155 205 255 305 355 405 455

( p p m)

時階

方向一 方向二 方向三 方向四

E-W

64

R1-3 R1-4

R1-5

R2-3 R2-4

R2-5

S-N

65

Receptor1 (ppm) Receptor2 (ppm) 方向

66

方向的延滯增加則污染排放總量上也相形提升。與濃度關係之結果,即表 4-4 之 相互比較發現,在污染濃度值的部分會因為相關之環境因素,而使得污染物的整 體濃度分佈結果有所差異。以 S2 之策略方案下可發現從方案 S2-1 至 S2-3 對於 車輛總延滯情形有著趨於嚴重的狀況發生,然而對於各受體的濃度卻逐漸下降,

亦即表示在本案例的設計上受體的濃度影響並未與延滯情況有著一致性。主要之 原因在於污染物在大氣會有著傳輸與沖淡稀釋的情況,因此雖然排放量會逐漸增 加,然而污染物質在空氣的傳遞過程當中會有著沖淡的狀況,進而降低了污染的 濃度。因此環境的影響因素會對濃度的推估有著密切的影響,如包括受體與排放 源點的距離、排放源點的強度、風速…等,都會是影響路外區域濃度的重要因素。

表4-6 總車輛延滯比較

號誌 策略

TVD(車小時)

方向一 方向三

S1-1 5.76 21.39 S1-2 6.95 25.69 S1-3 15.84 23.04 S2-1 12.14 24.74 S2-2 4.44 38.29 S2-3 0.99 59.19

6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