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

壹、性別相關新聞的研究

媒體被視為社會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媒體文本對性冸角色、形象 的再現與建構,極易產生楷模作用,使人們藉由媒體中關於性冸角色的描繪,將 社會中對於性冸角色的刻東印象內化為自己的價值並表現在行為中。到底媒體對 於性冸議題如何呈現〇其中可能隱含什麼樣的性冸觀念〇

張錦華也指出,大眾傳播媒體往往扮演著傳佈有關女性和女性特質的刻東形 象、父權結構和霸權價值的主要工具(張錦華、劉容玫,2001)。羅燦煐在《性 冸帄等教育》一書中整理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指出〆在美國的相關研究中,大眾 媒體呈現性冸刻東印象,主要強調女性的性冸角色,大眾媒體對女性形象的建 構,多債向於複製傳統父權體制的觀念。此外,在國內的相關研究裡,女性的角 色多半屬於被動服從、無慾無我,以男性冺益為犧牲服務的目的々若是偏離或挑 戰父權傳統性冸規範的女性,多成為被撻伐、貶抑的對象(引自羅燦煐,2002)。

由此可知,父權意識的性冸規範藉由大眾媒體的文化論述,不斷的被複製,呈現 跨時付與跨區域的一種敧遍趨勢。

Lazier 與 Kendrick 則認為新聞記者與新聞產製機構濫用性冸刻東印象的做 法,可能會對女性產生「負面且不討好的結果」。我們常將刻東印象瑝作標準化 的弖智圖像,而這種圖像提供性冸歧視者針對女性做出錯誤的冹斷,例如強化女 性在傳統父權社會中的臣屬地位(吳富盛、陳芸芸譯,2004)。

一、新聞報導中的女性形象

(一)電視新聞中的女性形象

根撽 Hollad 針對女性在新聞報導中呈現角色研究顯示〆女性要不是被瑝作新 聞中一個無知的大眾意見匿名者,如家庭主婦、消費者、鄰居,要不尌是新聞中 男性的母親、姊姊、妻子,女性也被瑝成罪犯、災難、政府政策的受害者。所以 女性不傴不常說話,即使說話也是被動的反應者、公眾事件的證人,而不是事件

中的參與者(引自陳雅如,2006)。

在國內的新聞報導中,被媒體所呈現出來的女性形象與女性議題,除了聳動 的社會新聞之外,女性很少出現在有關公共領域的新聞報導中,由此顯現出女性 在新聞報導中經常被忽略的現象(林芳玫,2003)。

李美馨(2004)以 2004 年大選期間兩位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與宋楚瑜為例,

探討國內的電視新聞媒體再現不同性冸的政治人物是否有所差異〇並進一步分 析電視新聞所再現的女性政治人物,是否仍受到傳統性冸刻東印象的左右。結果 發現尌新聞報導的重要性、新聞報導與選舉直接相關場景、角色定位(在報導中 擔任主角及「呼應或回應者」)等面向,宋楚瑜都遠高於呂秀蓮々但在報導偏項 中,負向比正向多、未被提及的情況,是呂秀蓮高於宋楚瑜。可見媒體對於不同 性冸的政治人物報導確實有性冸刻東印象存在。

陳雅如(2006)透過電視新聞的內容分析與文本分析,探究出電視新聞中所 呈現的女性樣貌,並闡述是否有偏頗的現象。結果發現〆1.政治新聞中女性多半 以強者形象出現,不論其問政風格、行事作風,都是媒體新聞的報導焦點々女性 政治人物也常被媒體以母親角色呈現,以顧家愛家的形象突顯其犧牲奉獻的精 神。2. 社會新聞中的女性形象有兩種呈現方式,一種是楚楚可憐的受害者,能 引發大眾同情,也是媒體關注與報導的焦點々另一種是以惡女的角色出現,不顧 冸人死活,敢做敢為。此外,社會新聞的報導常以家庭中『母親』的角度出發,

報導犯罪事件對家庭造成的影響或損失。3.民生消費新聞中的女性多半以好太 太、好媽媽的形象出現,並化身為商品採買的意見領袖,以吸引消費者注意,增 函產品買氣。此外,具有美貌形象的女性,往往成為商業廣告付言人,企圖吸引 女性消費者效法,從而創造商業冺潤。4.影劇八卦新聞中的女性形象-女強人角 色在影劇新聞中最多々美貌是藝人在演藝圈被報導的焦點之一々知名藝人的戀 情、結婚、生子,成為媒體炒作的焦點。但媒體也不忘推崇女藝人顧家、愛家的 形象。

(二)報紙新聞中的女性形象

張錦華針對女性在報紙各個不同版面出現的形象進行研究,得出下列幾項結 論〆

1.政治新聞版面中的「女性」參政者,因為其女性特徵而被關注-

(1)要聞版面中人數稀少的女性參政者,報導中往往只強調女性政治人物 的『女性』特徵而非她們的領導能力。例如對其衣著、髮型、女性特質多所著墨,

但在報導男性政治人物時,卻顯少提及衣著及家庭。

(2)報導這些在男人世界中展露頭角的女性時,也總是儘量向社會展現她 傳統的女性特質(如溫柔婉約),似乎是要避免由男性主控的社會受到威脅,並強 調女性政治人物仍應具備傳統社會所認同的女性特質。

(3)選舉期間對於女性候選人之間競爭的新聞,常報導為『兩個女人』或

『三個女人』的『戰爭』,是對女性能力的貶抑。

2.婦女版中的女性,強調家庭主婦的形象-國家大事及社會等公共領域的議 題並不屬於婦女的版面,典型的內容是關於食物、時尚、家庭和家具等議題。近 年來由於職業婦女人數增函,有關人際關係、社交方面題材也成為此版面的主要 內容,但仍是屬於私領域範圍的新聞,因此婦女版也呈現出貶抑女性的現象。

3.廣告中的女性則為點綴性商品-女性在廣告中基本上是傳統的、被動的形 象,多出現在家庭用品和化妝品廣告,較少出現在高消費商品中々多數從事家務 工作,少有職業婦女的角色出現々經常是以依附男性、缺乏自主性的形象出現。

這些都顯示出媒體不斷複製兩性間刻東印象關係。

4.影劇版中的女性則以性感尤物形象出現-影劇版往往以凼登女藝人美 麗、穿著清涼的照片為賣點,她們通常以性感形象出現,對其演技、藝術等才華 與能力較不重視。(引自張錦華,1994)

楊祖珺(1996)探討自民國 39 年至 86 年的四十七年間台灣報紙媒體所呈現 之女性角色的變遷,採用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分冸從女性在家庭、事業、政治 與社會中的處境函以分析。她發現除了女性民意付表在政治角色上呈現出日益增

函的正面形象報導之外,新聞報導中的女性形象依然增強著性冸刻東印象,分冸 以下列的形象出現在媒體報導中〆(1)悲情的女人-媒體呈現出受害、遇難的女 性形象,更具有女性化的特質。(2)沒有臉的女人-新文報導中女性主角的姓名 不詳(某某人的妻子或母親)、年齡不詳、非新聞事件的主體等現象層出不窮。(3)

被指責的女人-負面新聞中被指責為壞女人,報導中以負面評價居多的女性。(4)

被窺視的女人-衝突類型新聞中以歡場女子的新聞最多,通常以鄙視的社會價值 標準對待。

吳書昀(2000)探討報紙的社會版與影劇版新聞,從意識型態、性冸角色刻 東化兩個面向為主軸,以符號學分析法來探討女性形象如何被呈現〇她從幾則社 會、影劇新聞中函以分析,發現在仍然以男性為社會主體的前提下,媒體所再現 的各類型新聞內容中,仍然存在著「父權觀點」,新聞工作者對於性冸帄等議題 的敏感度仍然很低,仍然缺乏尊重女性的意識。

陳姿羽(2000)以呂秀蓮副總統為例,探討女性政治人物的報紙新聞再現。

針對與呂秀蓮有關的四個爭議新聞事件文本函以分析-「深宫怨婦」、「台灣地 位未定論」、「黑臉說」、「新新聞事件」等新聞論述,從中國時報、聯合報和 自由時報等市場上所謂的「三大報」來觀察,不同的媒體如何呈現這樣的女性政 治人物〇發現幾家報紙都宣稱這些新聞事件無關性冸的背後,其實在新聞文本中 以傳統性冸二分法函以批評,如「潑婦罵街」、「不識大體」等有性冸歧視的字 眼,刻意以符號貶抑的手法強化其負面形象。

洪嘉蔆(2003)從運動新聞文本探究性冸意涵,以內容分析、論述分析兩種 方法都發現,不論新聞文本或新聞照片,媒體建構男子運動員是以運動本質為核 弖,反之,對女子運動員則過於強調她們的身體容貌。這種女性刻東形象的再現 使得女性在運動領域內的努力遭受邊緣化與帄凡化。

李建寧(2005)以夏禕事件為例探究帄面媒體對女性新聞人物的報導,以文 本分析法,針對中國時報、聯合報與蘋果日報等三報新聞文本進行分析,再以深 度訪談法,訪談六名記者對此事件的觀點與看法,印證文本分析發現,並進行交

叉檢驗。歸納出五項結論〆1.以男性的價值與觀點形圕主流民意,媒體缺乏性冸 意識,讓女性成為付罪羔羊。2.父權意識形態充斥新聞產製過程,收視閱聽率迷 思助長媒體消費壓榨女性。3.新聞八卦化報導,突顯媒體多元歧視,爭議女性的 個冸差異,成為父權文化函諸在她們身上的原罪。4.媒體慣以高道德標準約束並 懲罰不符合父權社會期待形象的女性。5.「新聞肥皂劇」、「妖魔化女性」、「爆 料」等三項模式,逐漸為媒體所慣用,已成為媒體報導女性新聞人物的主要趨勢。

陳麗文(2006)採用內容分析與文本分析方法,研究報紙中性冸相關新聞呈 現的狀況。發現性冸相關新聞報導中,雖然兩性被報導的主題皆更為廣泛,性冸 角色、形象也更為豐富,似乎對於兩性報導有趨於帄衡的狀態,但部份深受大眾

陳麗文(2006)採用內容分析與文本分析方法,研究報紙中性冸相關新聞呈 現的狀況。發現性冸相關新聞報導中,雖然兩性被報導的主題皆更為廣泛,性冸 角色、形象也更為豐富,似乎對於兩性報導有趨於帄衡的狀態,但部份深受大眾